昊晟堂吧 关注:2,559贴子:39,924
  • 3回复贴,共1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经病 白话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世界万事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一身亦可分为阴阳。
张仲景认为,人体有三阳病,三阴病。
三阳从表到里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阳是表,阳明是里,少阳是半表半里
三阴从表到里分别是少阴、厥阴、太阴;少阴是表,太阴是里,厥阴是半表半里
三阳有三阳的系列病证,三阴有三阴的系列病证。
疾病的一般传变规律是由阳及阴,由表入里,病情是逐渐加重的,反之则反。

人体疾病可以概括分为六经八纲之病。
何谓六经八纲?
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
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是辩其大纲,
表里是辩其病位,
寒热是辩其病邪性质,
虚实是辩其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仲景所谓的六经并非经络名称。

1、太阳病
第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脉象是浮,发烧怕冷,头项僵痛,出汗或者不出汗,怕风或者不怕风,嗓子痛或者不痛,咳嗽或者不咳嗽,流清鼻涕或者不流,吐清痰或者不吐,身上困或者不困,四肢酸痛或者不痛,胸满或者不满,鼻子流血或者不流血,大小便正常,饮食正常。
太阳病就是民间俗说的冻着了,典型的外感病。太阳病的共同特征是脉浮,发烧怕冷。
根据是否头脖子肩膀僵痛,可以细分为桂枝汤和葛根汤病,根据是否出汗,可以分为桂枝汤和麻黄汤病。脖子不痛,就是桂枝汤,出汗,也是桂枝汤,如果头和脖子肩膀僵痛,就是葛根汤,如果不出汗,就是麻黄汤。其他都是或然症状。
太阳病属于三阳病的表病,对于表病,要采取的施治方法是发汗。(不能采取其他施治方法?其他方法都属于误治?)
自从明清以来,医生害怕热药,只要一看到发烧,就认为是热病,就使用大量寒凉药物清热,导致疾病越施治越严重,这一陋习亟待改正。
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脉浮,发烧怕冷,再加上其他一些或然症状加以佐证,就可以证明是纯粹是太阳病,就要使用温热药去寒,代表方子就是桂枝汤、葛根汤和麻黄汤。
2、少阳病
第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的脉象是弦细,身体指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其他或然症状有或热或冷,冷热往来,或定时寒热,或定时汗或不汗,舌苔淡黄或不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小便黄或清,小便或利或不利,精神不振。
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病,从太阳传入,是为加重,从阳明转归,是为向愈。
少阳病为半寒半热,为肝胆正衰邪入而致。
少阳病既不能使用吐、下,也不能使用汗法,只能使用表里和解之法,其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柴胡,其代表方剂就是小柴胡汤。
单纯的少阳病是有的,长时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少阳病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少阳病会迅速传里,和其他诸经病合病或者并病。
3、阳明病
第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的脉象是洪大急促,身体指征是发热怕热不怕冷,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冷,舌苔厚黄,小便色黄不利,大便干结难下。
其他或然症状有全身壮热,大汗淋漓,口臭,食欲旺盛,腹满冲心,烦躁不已,循衣摸床,甚则谵语,狂乱,杀人。
太阳病是表病,是外感受寒而引起,脉浮发热怕冷。少阳病是病情入于半表半里,半寒半热,脉弦口苦咽干目眩。阳明病是里病,是热病。
热邪中胃。胃大热,热邪上蒸下闭,里外彻热,所以全身的津液都要被蒸涸完,里面却没有新的津液来补充,所以口干舌燥,口苦口渴,全身汗出,全身壮热,大小便癃闭。
甚则因为高热而导致脑神经精神昏迷甚至狂妄错乱。阳明病不可以使用汗法,可以使用下法或者清法。代表方子是白虎汤、五苓汤、调胃承气汤和大小承气汤。
如果大便不干结难下,小便正常,就使用白虎汤,如果小便不利,大便正常,就使用五苓汤,如果大便干结难下,根据干结程度,可以从轻到重分别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
自金元河间学派否认仲景伤寒论治温病以来,后世多沿袭其说而抛弃仲景之路,实际上,仲景学说是按照疾病在临床上的演变规律讲解的,并非说阳明病必须经过太阳病、少阳病的传变,仲景先师的意思是正常的传变规律是先表后里的,但是也可以先里后表,也可以只表不里,只里不表,表里跨越,而非一定是循序而来。
河间学说虽于医学贡献至伟,但亦流弊无穷,再加上近现代西医的推泼助澜,直至现在,很多医生一见病人发烧,不问三七二十一,即以各种寒凉药攻之,临床上遂造成了各种不良预后。
阳明病因为邪热炽盛,发展传变迅速,所以常常会造成各经的并症或合症。
4、少阴病
第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只想睡觉。其他或然症状有发热或不发热,怕冷,咽喉后部自感发热、发干、疼痛,但实际上不肿不红不欲饮水,咳嗽或不咳嗽,口中和,口淡,流清涎,身体困倦,四肢寒冷厥逆,小便清长,大便溏稀不成形,大便次数频繁。
少阴病是三阴里症中的表病,是因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而造成的。
按照人的一生而论,到老年多因肾阳虚弱而患上三阴病。实际上,凡是身体寒性体质的人均容易患三阴慢性病。少阴病的施治方法是四逆汤。
如果兼有外感表证,则应该采取汗法,适宜微微发汗,不能使用吐、下、清等方法,代表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温阳,细辛温阳去寒利水,麻黄发汗。
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当代,少阴病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这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不注意顾护肾阳,工作锻炼常常贪凉,饮食又恣食生冷,于是落下病根,少阴病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终生。
5、厥阴病
第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溏泄甚至下利完谷。
下利完谷也就是俗说的吃什么拉什么,身体太虚弱了,太寒了,根本消化不动了。其他或然症状有咽干唇燥,腹痛腹满,头痛头重,腰痛腰重,四肢厥逆,四肢肿麻、口舌不干不渴,舌苔青黑,小便白色,大便黑色。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病,也是寒热错杂病,上部是热,下部是寒。
自胃部以下是寒,寒气太重,上部的阳气下不来,下部的寒气上不去,阴阳不能升降交通,是谓寒格。
寒气时复上冲,将阳气蒸腾,于是自感心中疼热不止。因为胃中有寒,所以吃不进,因为热气弥漫在胃口之上,所以又觉得饥饿不止。
消渴,就是喝多少水也不解渴,因为不是真渴,是下部寒气太盛,阳虚而津液不布。好不容易吃点饭,吃完即吐,因为寒不受热食啊。
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病,其施治法则是寒热并治,和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清之法。代表方子是乌梅丸。从临床实际来看,可以化用其意为乌梅汤法。
6、太阴病
第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的脉象是沉微,身体指征是自觉腹满,常常呕吐,感觉饥饿却吃不下,大便餐泄十分严重,并且时常感到肚子痛。
其他豁然症状有头痛头晕、四肢厥逆不温,四肢肿木,小便清长,口腔溃疡,舌苔白、黑、腻、有裂纹,舌头大,有裙边,口渴不欲饮。
太阴病的腹满和阳明病的腹满是不一样的。太阴病的腹满是虚满,因为肾阳虚导致阳不胜水,水寒客居胃部以下十分严重,自觉吃点饭喝点水就盛到肚子里了,用手按的话,腹肌很柔软,病人也喜欢按。
阳明病的腹满是实满,里面是大热,用手按是硬梆梆的,一按就疼,病人不让按,严重的时候,你的手做出一个接近他肚子的动作,他就大叫,做出抵抗你按的动作来。
太阴病是里病里面最严重的病,他不仅阳虚,大寒,里面还有停水啊,停水很严重,所以他要恶心呕吐,他要把这个寒水排解出去才舒服一点。
而且,因为寒和水太严重了,大便受不到任何约束了,所以就老是有便意,拉一点没有了,刚提起来裤子,又来了。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排解啊,他想把这个寒,把这个水给排解出去啊,可是因为阳不胜寒,阳不胜水,所以老是排解不完。
纯粹的太阴病是里病,其施治法则是温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清法,代表方子是真武汤。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2-11-25 13:49回复
    刘渡舟: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六经为病,各有一条纲领,比如大将建旗鼓,使士卒望之而知趋,方能压住阵脚,而能指挥若定。医学之理,亦当若是。仲景于复杂的疾病中,绎出六经至当的证候,即所以建旗鼓也,用以反映疾病的规律,即所以使人知所趋也。由此观之,六经的提纲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兹分述如次:
    一、 太阳病的提纲证
    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太阳有敷畅阳气的作用。其气向外,故主表而又主开。表,指人体的表层,包括了皮毛、腠理的部位。《灵枢·本脏篇》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就说明了人是整体,而体表又与在内的脏腑相通的这一事实。太阳之气主表,它有肥腠理、司开阖、卫外抗邪的作用。故凡风寒之邪客表,则太阳必首当其冲,太阳因而为病。正如《太阳篇》第一条所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外感疾患带有共性意义的提纲证候。
    柯韵伯说:“观五经提纲,皆指内证,惟太阳提纲,为寒邪伤表立。因太阳主表,其提纲为外感立法。”因此,可以认为本证的脉浮,则是纲脉,恶寒、头项强痛,则是纲证。他要求我们把脉、证都提高到“纲”的高度去认识,然后才能够指导于临床。为了说明问题起见,先谈谈太阳病的纲脉。浮脉主表,是气血卫外抗邪的反映,但作为表证纲脉来讲,则不见得引起人们的注意。请看《伤寒论》第1条,是先论脉而后论证,脉在证之先,就反映了脉的重要性。比如说,患者有头项强痛,或者是头痛恶寒,看来很像表证,但其脉如果是不浮的,那就很难断定是太阳病了。因此,在切脉时,一定要求切得准确而无误。如果“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的浮脉已经出现,此时不论它是什么病,也不论病程有多久,都应先考虑是否为表邪不解、或表邪不解所引发的各种疾患。一定紧紧抓住浮脉主表这个纲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就可起到纲举目张的指导作用。
    在浮脉主表的认识上,我是既有经验而又有教训的。记得过去看过一个头痛发热而脉浮的病人,本来是外感的表邪不解所致,这时要发一点汗就会好的。但由于我没抓住浮脉这个纲,不去解表发汗,而反用了石膏等凉性药物,结果使表邪冰伏,发热不退,因而造成了误治。吃一堑,长一智。通过教训,使我逐渐明白了凭脉辨证的重要性,尤以浮脉主表的临床意义,使我更有亲身的体会。从此以后,我凭浮脉主表的理论去指导临床,治疗过水肿、气喘、痹痛、痒疹等病证,皆以发汗之法而取得了疗效。从此,我对太阳病浮脉为纲才有了新的认识。
    “头项强痛”,乃是太阳表的提纲证。它的出现,和太阳受邪以后,经脉气血不利有关。《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太阳经脉受邪则经输不利,故可出现头项强痛之证。然而,三阳经中皆有头痛,惟太阳之经络脑下项,而以头项为其专位,故以“头项强痛”为太阳病的证候特点。太阳主表,而表又莫高于头,故头项反映表邪较他处而为灵敏。《伤寒论》第8条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仲景以头痛与否,来测知太阳经邪气的去留,充分反映了头痛为表证之纲的重要意义。《伤寒论》提到头痛的大约有11处,其中属于太阳病的就占了9处。这也说明了头痛一证反映太阳表证,确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恶寒”,则是表证另一个纲证。它是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肤的一种病理反应。古人说,凡有所恶,必有所伤。这句话是中医学一种常识。据伤寒家们的研究,凡文中在“而”字下的证候,都是反映关键性的问题。如“无汗而喘”的“喘”,“不汗出而烦躁”的烦躁,“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恶寒”等等皆是。古人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所以,“恶寒”一证,它反映了在表之邪未解。正如《伤寒论》第164条说:“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可见叠经治疗之余,而“恶寒”仍在者,则仍属于表邪不解。第48条也说:“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这里的“不恶寒”,反映了表邪已罢,病离太阳而入阳明。由是言之,“恶寒”的去留,关系到表里、汗下的重要意义。所以抓住“恶寒”之纲,确有指导临床之价值。
    综上所述,太阳病的脉证提纲中,每一个证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太阳病的脉证是反映了表病规律的,它们之间有其系统的联系,而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因此,在脉浮的同时,又应有恶寒,或者头痛等证候,才更有利于辨证论治。
    二、 阳明病的提纲证
    阳明,指足阳明胃经。吴崑认为阳明胃有受纳阳气的作用,其气向里,故能主里而又主阖。里,在此指胃肠。它是燥热之邪与糟粕相结,不能排出体外的病变。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是说的病理,不是证候。据我体会,仲景不以证为纲,而以“胃家实”为纲,突出说明了阳明病应以实证为纲。为此,尤在泾才说:“盖阳明以胃实为病之正,以攻下为法之的。”他的意思是说,在临床时,如能辨出胃家实证,而会用攻下之法,那就达到了仲景抓纲治病之目的。可见尤在泾的话,是符合仲景之心意的。阳明属于腑,腑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即饮食入胃则胃实,通过胃的腐熟和小肠的受盛化物,下移到大肠,则胃虚而肠实。只有始终保持这种胃与肠的虚实交替,才符合腑以通为顺的生理。若胃肠燥热,津液干涸,糟粕结硬,粪便变成燥屎,不得排出体外,则使肠实胃满,以致上下不得通顺,则形成阳明病的实证。
    阳明病的成因,是因热成燥,因燥成实的一种病变,所以,它有大便秘结或大便难通的特点。由于大便不下,而使腑气不利,故可产生腹胀满,或疼痛拒按,或绕脐作痛。阳明燥热成实,胃肠阻滞,气机不利,故其人反而不能食;若燥热外逼,津液外渗,还可见到手足濈濈汗出,则叫做“阳明病,法多法”;若热迫津液偏渗,则可出现小便反多之象;燥热从里向外,故蒸蒸发热而不恶寒;若燥热与胃气相搏,值其旺时而争雄,故又可出现潮热而发作有时。夫胃络于心,心主神志与语言,故阳明燥热之证,又可出现神昏、谵语等证。阳明燥实,大便不通,如已成硬,也伴有转矢气的证象。
    阳明病的胃家实证,其脉多见沉紧或沉迟有力,舌苔则见黄燥或生芒刺。
    由此可见,阳明病的提纲证,是以燥热成实的诸证,而集中在大便秘结不通这一主要症状上。但是,阳明病大便秘结,也不是绝对的。若病人因燥热伤津,而小便不利,燥屎内结,则大便为之困难。然邪热内迫又能旁流时下,形成热结旁流,故其人大便乍难乍易。而燥热熏腾于外则潮热,熏蒸于上则眩冒,影响肺气不降而见喘息不得卧的,也属于胃家实证。所以,不要被大便乍易的现象所蒙蔽。
    柯韵伯说:“阳明提纲,以里证为主……太阴、阳明同处中州,而太阴为开,阳明为阖,故阳明必以阖病为主。不大便固阖也,不小便亦阖也……”他说明了阳明胃家实而以阖证为主的辨证精神。
    为此,阳明病是正邪交争、抵抗有力的亢奋阶段。仲景不从证立纲,而从“胃家实”立纲,让人抓住一个“实”字,也就自然而然地抓住了阳明病的提纲证了。
    三、 少阳病的提纲证
    少阳,指足少阳胆经。少阳位于两胁,居于表里之间叫做半表半里,它能转输阳气,犹枢轴然,故少阳为枢。
    少阳胆腑,内寓相火。胆附于肝,其性主疏泄。少阳受邪,则气郁不疏而化火,上蒸胆汁上溢,则见口苦;热灼津液,故咽干而燥;若风阳上扰,则目眩而头晕不止。由此可见,少阳病以疏泄不利、风火内动为其病变特点;以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
    少阳病的提纲证,以口苦一症居前,咽干、目眩两证居后,说明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地位。火之味为苦,然心胃之火皆多不苦,惟少阳有热则为口苦,故为主症之一。
    咽干,为少阳相火郁而伤津的反映。至于少阳头目眩晕一证,临床每多忽略,而人不知察。余曾治一患者,因患慢性肝炎而来诊。因有口苦、胁痛等证,余用小柴胡汤加减与之。一日患者语余曰:服君药不但胁痛大减,而头晕目眩之证竟然得瘳。盖初诊时,对头晕一证,而未之道也。从此以后,余方知小柴胡汤有治疗头目眩晕之效。仲景把目眩一证列于少阳病提纲证中,有其现实意义。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2-11-26 10:06
    回复
      四、 太阴病提纲证
      太阴,指足太阴脾经。吴崑认为:太阴居于中焦,有敷布阴气的作用,故太阴司运输而主开。
      脾主腹,太阴为病,脾阳不运,寒湿内生,表现为腹中胀满,时消时发,腹中冷痛,而喜温喜按。然寒湿困脾,清阳不升,水谷不化,故以腹泻为甚;浊阴不降,胃气上逆,故时而作吐;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所以饮食不下。此即《伤寒论》所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的提纲证候。
      太阴与阳明为表里。阳明主阖,故以大便秘结为主;太阴主开,病则以下利为主。太阴病虽吐利兼见,然吐者轻而泻者重,故应以下利为太阴病的提纲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因太阴脏寒,为中焦下利,它和少阴病的“自利而渴”的下焦下利迥然不同。
      一般地讲,腹胀若大便作泻,则腹胀必随之而减。今其人腹泻虽甚,腹胀非但不减,而且还益以加重,这反映了虚寒腹胀越虚越胀的特点,而极有临床辨证意义。
      太阴病,因寒湿伤脾阳,故腹中时痛时止,喜温喜按,而尤以下利时腹痛绵绵而为验。总的说来,太阴病的提纲证,以下利、腹满、不欲饮食、腹中时痛、口不渴为依据。夫阳明病为胃家实,太阴病为脾家虚。临证之时,要对比分析其寒热虚实,则庶几近之。
      五、 少阴病的提纲证
      少阴,指足少阴肾经。吴崑认为少阴精气充满,则脾职其开,肝职其阖;若肾气不充,则开阖失常,故少阴而主枢。
      病至少阴,阴阳两伤。若验之于脉,阳虚则脉微,阴虚则脉细,阴阳俱虚,故脉来微细;若验之于证,则因阳光不振,而阴霾用事,故神疲多寐而又不能熟睡,表现为精神昏沉不振的“但欲寐”状态。所以,少阴病的提纲证,是“脉微细、但欲寐也”。
      尤在泾说:“经脉阳浅而阴深,阳大而阴小。邪传少阴,则脉之浮者转为微,大者转为细也。又多阳者多寤,多阴者多寐。邪传少阴则目不瞑者,转而为但欲寐也。夫少阴者,三阴之枢也,阳于是乎入,而阴于是乎出,故虽太阴、厥阴同为阴脏,而其为病,实惟少阴为然。而少阴之为病,亦非独脉微细、但欲寐二证。仲景特举此者,以为从阳入阴之际,其脉证变见有如此。”尤氏对少阴的提纲脉证作了详明的分析,他的“从阳入阴之际,其脉证变见有如此”的提法确有其临床的意义。据我所知,无论何证何病,以及何时何地,凡见到脉微而细与但欲寐的病情出现,便应考虑少阴阳虚阴盛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而使治疗有所游疑。
      曾治过一位姓唐的老人,年逾古稀,冬月患外感,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羚翘解毒丸,前后共进六丸,即觉精神甚疲,手足发凉。其子请我为之诊治。持脉未久,发现病人侧头欲睡,脉不浮反沉,舌淡嫩苔白。我当即告诉病家,此证属少阴伤寒,肾阳已虚,如再进凉药恐生叵测,而治当急温,以回肾阳为务,予四逆汤而愈。
      从此例可以看出,“但欲寐”一证,对少阴病讲确是极为重要的。至于“脉微细”的微脉是以脉来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依稀指下为特点。而细则纤细如丝而且小,它反映了心肾阳气虚衰,鼓动乏力的表现。
      柯韵伯说:“五经提纲皆是邪气盛则实,惟少阴提纲是指正气夺则虚。”由是观之,凡邪气如不伤及少阴根本时,则不会出现微细之脉的。为此,在临床无论何病、何证,凡切到微细之脉时,便应考虑阳气虚衰的少阴为病,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温治疗实为当务之急。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2-11-26 10:06
      回复
        六、 厥阴病的提纲证
        厥阴,指足厥阴肝经。厥阴谓阴之极尽,吴琨认为它能“受纳绝阴之气”,故厥阴主阖。
        柯韵伯说:“两阴交尽,名曰厥阴,又名阴之绝阳,是厥阴宜无热矣。然厥阴主肝,而胆藏肝内,则厥阴热证,皆少阳相火内发也。要知少阴、厥阴,同一相火,相火郁于内是厥阴,出于表为少阳。”
        以上柯氏说出了厥阴热证的一面,然厥阴为病而又不纯属热证。这是由于厥阴处在阴尽阳生的转化阶段,因而有寒热错杂的证情出现。所以,厥阴病提纲证有“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饮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的寒热混淆的证候。
        对厥阴病提纲证的解释,注家见解不一,有说是热证的,也有说是寒证的。说热证的有成无己。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故也。”说寒证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消渴也。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阴中之阳,受迫而在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食,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除上述认为热证、寒证以外,还有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证的。例如,舒驰远的见解就是这样。他说:“按此条,阴阳错杂之证也。消渴者,膈有热也。厥阴邪气上逆,故上撞心。疼热者,热甚也。心中疼热,阳热在上也。饥而不欲食者,阴寒在胃也。强与之食,亦不能纳,必与饥蛔俱出,故食则吐蛔也。此证上热下寒。若因上热误下之,则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故利不止也。”
        以上的寒、热、寒热错杂三种意见,究以何者为是?我认为舒驰远的阴阳错杂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病说成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等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况且中医学是以辩证法思想作为说理工具的。而中医学能够反映证候的本来面目,就在于阴阳辨证方法的正确。就以厥阴而言,大家知道,它是三阴最末一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可见厥阴的“厥”字,是有极尽意思在内的。这一名称表示了病至厥阴,是阴寒到了极点,而阳气也到了极衰地步。然而,事物至“极”,就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也叫“物极必反”,或叫“物穷必变”。所以,“极”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条件。如果不认识这点,就谈不上阴阳学说的系统性。
        为此,我认为,厥阴病应该是在它的阴寒极时,也就开始走向了衰退,而阳气相反地由衰转复。由于阳气一直处于阴寒压抑之下,所以,当阴寒由盛转衰时,则阳气的来复也必然很强。反映在症状上的“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证就是一种“郁极乃发”的阳复现象。但此时的厥阴之寒,犹未从人体完全消除,所以同时又有“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的寒证出现。由此而论,厥阴之热是来自肝胆的风木相火的上冲;厥阴之寒则是由于脾胃的阳衰和阴寒不化。所以,这个病是肝胆热而脾胃寒,从而构成了厥阴为病的特点。
        厥阴病既是阴阳错杂、寒热混淆的病变,所以在治疗上必须阴阳兼顾而不能偏于一面。我们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可靠。对厥阴病来说,也只有通过治疗实践,才能检验我们对其认识是否正确。比如:像成无己那样把厥阴病的提纲证认为是热证。那么,只有用寒凉药去进行治疗了。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做是行不通的。钱塘二张的老师张卿子曾说:“尝见厥阴消渴数证,舌尽红赤,厥冷脉微,渴甚,服白虎黄连等汤皆不救。盖厥阴消渴皆是寒热错杂之邪,非纯阳亢热之证,岂白虎、黄连等汤所能治乎?”张氏以善治伤寒而闻名于世,所以他的话确是临床经验之谈。如果像钱天来那样,把本证误认为阴寒为主,把上热解为下寒引动阴火上冲所致,认为是真寒假热之证,单纯用姜、附扶阳救逆之法治之,则必助其阳热,灼耗阴液而使消渴、气冲之证更加剧烈,甚或动其肝血,发生吐衄之变。
        由此可知,治疗厥阴的寒热错杂证,不能像太阳之汗、阳明之下以及太阴、少阴之温补那样简单,而必须阴阳兼顾、寒热两治方为得法。
        由是而言,厥阴病的提纲证是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热证和饥而不欲食、食则作吐,或吐蛔与下利的寒证杂糅出现而为其证候特点。临证时抓住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症则知病发厥阴而无可复疑。
        张卿子说的“舌尽红赤、厥冷脉微”,乃是经验之谈,在辨证时大可借鉴。
        厥阴病提纲证的说法很多,意见也不一致,故不揣肤浅,加以阐发,以冀临床有所遵循,而不失仲景原意为宗旨。
        六经病的提纲证,乃是《伤寒论》全书之纲领。它把三百九十八条的大法微言,而一线相贯,都交织在六经提纲证上。因此,它不仅有指导临床辨证的意义,而且又有组织全文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学习《伤寒论》先从六经提纲证开始,对它应该有深刻的了解,更要结合临床去体会它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把六经的提纲证从理论到实践能紧掌握手中,则对辨证论治的方法,就有举一反三、迎刃而解的效用。
        六经提纲证,文简义赅,虽寥寥数语,论证不多,却有颠扑不破之奥妙。故不揣简陋加以论述,谬误之处,请加指正。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2-11-26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