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女权吧 关注:63,021贴子:471,359
  • 14回复贴,共1

看看古代女性真正是她们说的低下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看汉朝
儒家的这套道德规范,在汉朝整个社会的范围内,也没形成完全的统治地位。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我们之前没太注意到的研究视角,那就是女性地位问题。儒家的这套道德,是建立在宗族观念上的,大的宗族利益,优先于小的家庭利益,这就导致了女性在中国古代家庭里,始终处于外来者地位。有很多针对女性的苛刻要求,像什么三从四德,这些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也历来都是女权主义批判的。但作者认为,在汉代这些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执行上,这套东西对女性的约束力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比如所谓三从,要求女性夫死从子,但是在汉代,一个家庭里辈分最高的寡居的女性,其实是处在家长的地位,对子女有控制权。在《孔雀东南飞》里边,焦仲卿的母亲对儿子儿媳,那简直是生杀予夺啊。或许你会说这是文学作品,那再看看真实历史,两汉政治上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外戚,就是后妃的娘家人,他们在帝国政治圈的分量相当重,而他们的权力,就是来自女性在内廷的权威。作者评价这个现象说,“中国人的世界存在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平衡”。
唐朝依然很可观好像仙女一词出自唐
中国历史学家笔下一带而过的东西,比如“长安的花街柳巷”、“花卉热”、“在唐朝的外国人”、“唐代家庭中的妇女”、“道姑和女仙”等等一系列的子题,它们如同盛世唐朝的“外衣”,想要进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剥开它们。而通过这些切入口很小的子题,读者其实又能联想并衍生出看待中国唐朝史的许多独特角度,甚至可以以此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在“长安的花街柳巷”之中,作者就敏感地窥探到唐朝首都生活的一个重要细节,即科举考试的考试院和花街柳巷的风月场所靠得极近,甚至可以说是连在一起,放在如今简直就是伤风败俗,考试院基本上都是在学校设点,也就等于说是在学校旁边开夜总会。但从这个侧面,作者透过现象却发现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联系——“性交易和新科举考试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此,他进一步用文学作品唐传奇进行论证,并指出“传奇故事化地描述了妓女的身体如同男人竞争的场所,而科举考试如同肉体欲望得以实现的场所”,但这又何尝只是发生在唐朝?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中一个带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文化剪影。花街柳巷对于应试考生的重要性,其复杂程度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寻欢作乐有之,追名逐利有之,甚至小说话本里提到的花前月下,也是存在的。
另外,“异域之眼”自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宗族关系”上,作者认为:“汉朝时被送出去的许多女性仅仅是名义上的公主,而唐朝派遣的是真正的公主”,这里“真正的公主”说实话是需要打引号的,如今很多人都认为那个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是皇帝的爱女,但实际上她最初的身份只是重臣之女,由皇帝后来赐予名号才得以成为公主,不过她的学识修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比拥有真正皇室血统的公主差,甚至更高。那些真正的公主们往往都会以做道姑为由,避开远嫁的可能,唐朝开放的女权使得她们过着相当恣意洒脱的生活,和现在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元明清太长各位可以去百度下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中所记载的元明时期的女性生活,看看从一个“生而为女,万分抱歉”的时代,到一个“生而为女,何须须歉”的时代,我们已经走了多远?又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女性的哪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又有哪些权利仍然需要抗争。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3-01 13:54回复
    这个是拳师祖师爷写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3-04 10:57
    回复
      不管古代女权低不低,我们这代人应该让她们成为下等人,彻底断了她们翻身的念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3-15 20:31
      收起回复
        女权通过曲解历史典故和编造谣言来妖魔化中国历史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3-15 22:50
        回复
          古代社会的不平等根本就不是男女不平等,而是封建贵族和平民百姓的不平等。古代的贵族大小姐照样也有一堆男下人围着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3-19 23:12
          回复
            在古代,被压迫的不光有女,也有男,而压迫别人的不光有男,也有女。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3-19 23: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