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98,452贴子:640,604

详解绝北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绝北道”虽然在史书中只有寥寥数语,但在当前的中文网络上却实是历史讨论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此战关羽以一人之力独抗徐晃、满宠、乐进、文聘、李通五员大将,保障南边周瑜可以心无旁骛地攻打江陵,进而考据出“绝北道”是中国军事史上最早的游击战典范;也有人认为“绝北道”只是魏书李通传中李通的一笔功绩,是关羽的一场败仗,没什么深究的意义。本文将细细分析与“绝北道”相关的史料,并结合地图,尽可能地去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绝北道”之战。
一、相关史料辨析
1、 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三国志徐晃传》
有观点认为这一段指的是赤壁之战前徐晃追击关羽的水军。但从先主传中“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这一段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曹操是曹军中最早一批到达襄阳城,徐晃只能和曹操同时或在曹操之后到达襄阳城;2,曹操从襄阳到当阳长坂顶多只有几天时间。而从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中来看,徐晃在到达樊后,还去讨伐了中庐、临沮、宜城三个县的贼寇,徐晃这次讨伐,来去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曹操到达樊之后,立刻南下当阳长坂击破刘备,刘备则带十几骑斜趋汉津,与关羽水军汇合后就向夏口出发,而此时徐晃恐怕刚刚才出发去平定贼寇,是无法赶上关羽的。徐晃不可能是在赤壁之战前讨伐的关羽。
另有观点认为徐晃一直驻在樊,在关羽绝北道之后,与满宠南北夹击,击破关羽绝北道部队,成功支援江陵,这个看法也是错误的。按吴主传“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曹操在北归时便将徐晃留在了江陵,因此,徐晃并不是江陵的援军,而是一直守在江陵。


因此徐晃传中的这句指的就是江陵的徐晃北上会同满宠到汉津讨伐关羽,同时这句话也指出了关羽绝北道的行军路线是走汉水经过汉津。
2、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三国志李通传》
这段是关于绝北道最直接的记载。这段记载中有四个关键点:其一,关羽绝北道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南郡之战的初期,因为只有初期刘备出现在南郡战场上。其二,李通并没有击破或者击走关羽军。如果击破或者击走,李通传应当直接记载而不是着力渲染过程。其三,李通应当是在归程中病死,道的意思是半道上,李通已经到达关羽绝北道阵地,只能是在归程的半道上。
关于这段还有个荒唐的观点,认为李通勇冠诸将,诸将就是乐进文聘这些将领,因此关羽依然是车轮战五大名将。这个观点先入为主地把诸将定义为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杂号将军,让人啼笑皆非。曹操手下将领多如牛毛,诸将怎么可能指的就是能列入三国志记载的名将?再看《英雄记》中的记载:杨及部曲诸将,皆受傕、汜购募,共图布。张扬此时也不过是杂号将军,河内太守,他手下的将领难道就不能被称为诸将吗?
*
3、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吴录》
这一段恰好与李通传中的“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互相呼应,指出了关羽开始绝北道的时间应当是南郡之战初期,此时,刘备和周瑜刚到江陵江南岸,还没有开始进攻江陵。从这段中可看出以下两点。
其一,刘备派遣关羽绝北道的动机。一是现实的战斗需要。刘备和周瑜都认可应该在曹仁的后方插入一个楔子,以完成对曹仁的大包围。发觉关羽绝北道后,曹仁也极为重视,派出了徐晃和满宠一起讨伐关羽。二是以此为借口向周瑜借兵。刘备先指出江陵城中粮草很多,要快速击走曹仁的话,就要让自己截断曹仁后路。接下来则提出要求“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拿张飞换1000兵马,以增加自己的兵力。三是借机脱离南郡主战场,南下四郡先去摘取胜利果实。刘备在离开南郡战场后,自己并没有像他跟周瑜所说的从夏水入截仁后,而是直接南下四郡,让关羽领兵北上开展绝北道行动。荆州名士蒯越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刘表控制了江陵,荆南四郡传檄而定;吕蒙拿下江陵,武陵零陵望风归降。在周瑜围困江陵后,荆南四郡已经被孙刘联军隔绝了和北方联系的通道,成为权力中空地带。因此刘备南下轻而易举就摘取了荆南四郡的胜利果实。
其二,关羽行军的路线。该段记载很明确,关羽是从夏水出发,进入汉水。
4、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三国志文聘传》
有观点认为这段说的是关羽绝北道期间,乐进击走关羽军,然而这种说法却难以成立。
其一,从208年底乐进留屯襄阳开始到213年初乐进离开襄阳奔赴合肥战场,一共有5年时间,无法确定这些战斗就是发生在绝北道的1年期间。其二, 按照纪传体史书的特点,在魏蜀史书中同时记载的乐进对蜀的战役,只有青泥之战,而且时间地点人物都对的上,如果两个记载没有矛盾的话,就应当认定是一场战役。其三,乐进传中这一段战斗的记载和先主传中刘备对青泥之战的描述完全吻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刘备说的一点都没错,“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他自己没去救援关羽,果然关羽苏非被乐进击走;“转侵州界”说明此战是关羽主动进攻乐进,这与乐进在襄阳青泥击走关羽苏非相符合,而乐进击走关羽苏非后,的确侵入刘备所属南郡,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这点也与刘备对乐进“转侵州界”的判断完全吻合。
因此,乐进传中的击走关羽一战应当就是青泥之战,与绝北道并无关系。有观点认为关羽绝北道乐进不应该坐视不理,然而孙刘联军是进攻方,占据战术主动,可以在江陵集中兵力,曹军是防守方,每只部队都有自己的防区,乐进带几千人守襄阳,他是没办法去援助曹仁的,派几百人过去没啥用,几千人过去襄阳不要了?所以最后也是后方的李通带军去迎接败退的曹仁军。
5、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有观点认为这段说的是关羽绝北道期间,文聘数次攻打关羽,关羽以游击战术保存实力,看似文聘数次获胜,其实只是魏书专美之言。然而这种说法同样难以成立。
其一,寻口之战发生在208年下半年文聘任江夏太守到212年下半年青泥之战前的4年之间,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则可能发生在寻口之战后直到219年关羽败亡期间,这几场战役均无法确定发生在关羽绝北道期间。
其二,绝北道,顾名思义就是绝断北道,明显是一场阻击战,有见过打成游击战的阻击战吗?曹军有兵力南下,我就让开打游击,这还叫绝北道吗?关羽兵力不多,首要是执行绝北道的任务,没必要去江夏招惹文聘,如果关羽跑到江夏打游击,不就顾此失彼了吗?万一有别的曹军南下了怎么办?而乐进如果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去江夏的寻口和文聘打关羽,又干嘛不去支援最为重要最是吃紧的江陵?再从李通传中拔鹿角一节中来看,有谁见过鹿角数重的游击战?其三,传记可能会专美,但曹军的功劳簿却不会专美。寻口之战文聘明显建有大功,直接进封讨逆将军,从关内侯升为亭侯。相比同时期,关羽携下邳归降,万军中刺杀颜良,不过是偏将军亭侯,张辽身经百战,克定江夏,才是荡寇将军都亭候。而关羽绝北道中并无大败,寻口之战又怎能发生在绝北道期间?
二、绝北道之战的时间和路线地点
1、绝北道之战的起始时间
从《徐晃传》和《吴录》中来看,关羽是从南郡之战初期开始去绝北道截仁后,而从《李通传》来看,到最后曹仁弃城北逃,李通赶来接应时,关羽仍然在绝北道。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关羽到底是从南郡之战初期开始绝北道一直坚持到最后,还是初期被徐晃满宠讨伐后就退走,等到徐晃回防江陵,魏军被联军杀伤惨重后,才重新回到曹军后方绝北道?
笔者认为关羽是从南郡之战初期开始绝北道一直坚持到最后。原因有二:一是《徐晃传》原文:“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注意这里用的是一个讨字,三国志用辞极为简练,但也极为准确,击走用的就是走字,击破用的就是破字,用讨字也就是徐晃和满宠并没有击走关羽,关羽在被徐晃和满宠讨伐后,依然在汉津。二是周瑜战后对关羽张飞的评价是熊虎之将,但纵观史书,除了绝北道,并没有看出关羽在南郡之战中有什么表现,因此,绝北道关羽的表现应该还可以,在敌后坚持了大半年明显可能性更大。
因此,关羽绝北道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从209年初到209年末。
2、绝北道的路线地点
从《李通传》来看,关羽最终绝北道的地点并非是在汉津,而是在曹仁退回北方的必经道路上,这条道路也很好找,在江陵到襄阳,几乎是一条垂直线。最关键的,是关羽绝的是这条北道的哪个点?搞清楚了这个点,才能知道守当阳的满宠在不在孙刘联军的包围圈内,到底是满宠和徐晃南北夹击关羽,还是满宠和徐晃共同北上进击关羽?
要想搞清楚绝北道的地点,首先要搞清楚汉津的大概方位。按汉水的位置和《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斜趋汉津”记载,汉津应该是在当阳的东面,而按《江表传》中“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於当阳。”记载,曹公渡过汉津时,刘备尚在当阳,汉津应该是在当阳的东北面。而汉津只是关羽绝北道途中的一个点,那么关羽绝北道的地点必然也在当阳以北,汉津一战是满宠和徐晃共同北上进击关羽。
三国时的当阳,并非晋隆安后西徙140里的今当阳,而是现荆门市南郊掇刀区境内的汉当阳(后称东城)。荆门市,顾名思义,是荆州的门户。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宜城到荆门,两面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中间有一条通道,而到了荆城,则豁然开朗,进入江汉平原主体,曹公的虎豹骑正是在此纵横驰骋,闪击刘备。而卫星地图上标红圈处,则是这条通道最窄的地方,此处最有可能就是关羽的绝北道阵地。

红圈处为关羽军的绝北道阵地,黑圈处为满宠驻扎的汉朝当阳。
找到了绝北道的地点,绘制关羽的进军路线就迎刃而解。结合《吴录》和《徐晃传》,关羽军从江陵出发,向东沿夏水进入汉水,沿汉水向北到达汉津,而从谭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一条河流从今天的荆门市一直流到荆城以北注入汉水,这条河流应该就是关羽行军路线的最后一段,关羽也正是在此处离开汉水,逆流向西到达最终的绝北道阵地。

图中标红线处即为关羽绝北道的行军路线,红圈为关羽绝北道阵地。
三、关羽绝北道的兵力
要想搞清楚关羽绝北道的兵力,首先就要搞清楚刘备的兵力,关于刘备此时兵力的记载,主要有两处史料,一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对孙权的说辞:“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一是《江表传》中的记载: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历来大多认为这两处记载相互矛盾,应以三国志为准,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三国志中的记载,是诸葛亮面对孙权时所说的外交辞令,并不一定就是此时刘备军团的真实人数。曹操还给孙权写信说自己水陆大军八十万,难道曹军就真有八十万大军吗?
而从三国志各处的记载来看,关羽水军当时不可能有精甲万人。具体如下:
1、刘备陆军是主力,关羽水军是偏军。其一,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刘备军团南下的主要目标是占据江陵。而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向东北方向跑到汉津,刚好和关羽会合。说明关羽一直和刘备军保持同步甚至走的更慢,如果关羽水军是主力,完全可以让关羽走水路率先拿下江陵。其二,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曹操的判断刘备是主力,因此将虎豹骑直追刘备,对关羽的偏军并不关心。其三,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大将,甘夫人小阿斗等家眷都在陆军中来看,陆军也应当是主力。
2、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三国志关羽传》刘备主力和关羽偏军是在樊就分头出发,这时候刘备还没有南下襄阳,荆楚之士还没有从之如云,因此如果此时关羽偏军就是精甲万人,那刘备屯在樊的陆军主力岂不是也要有精甲数万人?这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刘备屯樊时,荆州权力控制在蔡瑁、张允、蒯越等人手上,这些人一贯主张限制刘备,甚至要杀害刘备,又怎会让刘备在襄阳的腹心樊城保留几万精甲?
因此,诸葛亮的关羽精甲万人应该是对孙权的外交辞令,刘备的真实兵力就是《江表传》中记载的两千人。而孙盛的评价“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於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也是谬误多多。首先,不怀后计孤注一掷就不是刘备的风格,刘备多年来虽然屡战屡败,却都能逢凶化吉愈战愈勇,就是因为万事留后手。同理孙权也没有把宝都压在周瑜身上,江东带甲十万,周瑜要五万人,孙权只肯给三万,自己仍带着军团在后观望。其次,江表传乃吴人专美之词则早已被证伪,此处不多赘述。
3、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吴录》
刘备如果兵力充足,又怎会拿张翼德去换一千吴兵?从此处我们可以推出关羽初期绝北道的兵力。张翼德带千人随周瑜,刘备得到两千吴兵,那么刘备此时总兵力应该是三千,一般分兵,主力应该都是跟随主公,且此时刘备的主要目的是南下四郡,因此关羽此时分到的兵力应当是在千人左右。
而到了南郡之战后期,刘备已经招降四郡,扩充了兵力,应该增加了关羽兵力。这点从《徐晃传》和《李通传》中也能看出来,初期关羽在汉津被徐晃满宠合击,只能凭借水军优势浮在江上,而到了后期,面对李通从后方带来的生力军和曹仁徐晃满宠败军的夹击,关羽依然安营扎寨,坚决抵挡。
四、战斗概况
经过前面对各方面史料、地图的抽丝剥茧,辩证推敲,我们终于可以最大限度还原一个“绝北道”之战的全过程,具体如下。
南郡之战初期,孙刘联军追击曹军到达南郡江南岸,此时尚未对江陵形成合围之势,而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守当阳。刘备此时为了包围曹仁,也为了脱离主战场南下四郡,提出了借兵入截仁后的建议,周瑜同意后,刘备就带着三千人脱离南郡主战场,自己南下四郡,派关羽领千人走夏水开展绝北道行动。
关羽从夏水进入汉水,曹仁得知后,令徐晃联合满宠在汉津截击关羽部队,但因为关羽是水军,徐晃满宠难以对关羽军造成威胁,徐晃满宠回师后,关羽则顺利到达当阳北边的通道狭窄之处,开始了绝北道作战。
关羽在此处坚持大半年,到了南郡之战末期,曹仁军被联军杀伤甚重,只能弃城北还,而李通也从大后方的汝南带兵南下,迎接曹仁败军。此时关羽得到刘备援助,牢筑绝北道阵地,顽强抵抗李通生力军的进攻,最终难以抵挡李通曹仁的夹击,退出战场,绝北道行动到此宣告失败。但无论是曹仁,还是李通徐晃满宠等人的传记中,都没有关羽被其击败的记录,因此关羽应该是主动退出战场,并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综上所述,虽然关羽最终撤出战场未能从始至终完成绝断北道的任务,但从南郡之战初,关羽就开始深入敌后执行绝北道任务,持续大半年截断北道,顶住了满宠和徐晃的攻击,表现应该跟在江陵正面战场上的张飞一样,可圈可点。因此周瑜后来才会评价这二位为熊虎之将。


IP属地:江苏1楼2022-01-28 10:50回复
    绝北道应该是场攻坚战,可以看出关羽的阵营布置能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1-28 12:44
    收起回复
      这么好的分析,竟然没人,真的是这个吧这么无人问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1-28 16:20
      回复
        分析得很全面了


        IP属地:江西5楼2022-01-28 17:05
        收起回复
          绝北道就是关羽带少量部队骚扰曹仁后方,帮助周瑜拿下南郡,但因为兵力少,也只能取得骚扰的成就,没有什么大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1-28 20:13
          回复
            这种一笔带过的战斗没必要深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1-28 22:07
            收起回复
              朝花夕拾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1-28 22:34
              收起回复
                很少有看到分析这么深的,厉害厉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29 02:27
                回复
                  就一骚扰 胡人玩的溜多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29 07:48
                  收起回复
                    刘备下荆南四郡自己的人马没那么少,要来2000吴兵的作用相当于淮海战役里东北野战军的狗皮帽子——起初被困国军士气尚可,但一看到进攻部队里有“狗皮帽子”心态立马崩了(其实只是被服厂赶制为前线战士御寒的)以为装备更好的东野来支援淮海了。。。真要攻城即使是荆南四郡这样不算坚固的城池2000兵也是不够的。吕蒙2次攻荆州前次被郝普阻挡了很久,后一次又遇到习氏弟兄负隅顽抗。而刘备拿南四军郡几乎是“传檄而定”那是因为在守城方眼里这些数量不明的吴军背后是源源不断的东吴势力,耗死刘备也许可能,但耗死江东难熬啊。与其最后被世仇屠城不如投降刘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1-29 07:55
                    收起回复
                      好文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1-29 08:52
                      回复
                        牛逼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1-29 09:51
                        回复
                          简单来说所谓阻挡五路援军完全是无稽之谈,只有李通一路明确是援军还打通了北道。而刘备说的吾截仁后仁必走也是吹牛曹仁根本没走。蜀汉所有人的传记,刘备传关羽传张飞传诸葛亮传赵云传对南郡之战都只字未提,刘备方在此战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1-29 10:28
                          收起回复
                            写得好,仔细看完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1-29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