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二十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可是一切突然在某一天倒塌:" Métro, Boulot, Dodo",起床,地铁,学习或者打工四小时,吃饭,地铁,又是四个小时工作或学习,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环往复,大部分时间如此轻易的过去。突然有一天,“为什么”的疑惑油然而生正像在一柄锤子断裂时我们才将其从敲钉子的视角转移到它本身,一切便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般无聊中开始了。厌倦处在机械化的末端,但又是开启意识活动的序幕:唤醒意识,触发未来。未来,要么无意识的返回这种循环当中,要么彻底清醒。觉醒之后,久而久之,所得的结论便是,要么紫砂要么康复。好在在这种觉醒当中我偶然遇到了莉莉奈。百无聊赖的本身带有某种令人反感之物。不过这里,应当得出结论说,百无聊赖也有好处。因为一切都从觉悟开始,惟有通过觉悟才有价值。鄙见毫无独到之处,不过是些不言自明之理,同样叔本华式曾经在盛宴面前称赞死亡并留下笑料。其实也没什么好笑的,叔式不把悲剧当回事儿,虽然不怎么严肃,但终究对紫砂者作出了判断。
我在18岁又或是其他时刻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天天过着没有光彩的生活,时间载着我们前行,但总有一天必须载着时间走。我们靠未来而生活:“明天”“以后再说”,“等你有了出息”“你到了年纪就明白了”,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总是停可爱的,因为终究涉及死亡了。不管怎样,人都有这么一天,确认或承认已到而立之年。就这样肯定了青春已逝。但,同时给自己在时间上定位,好在活在虚拟东京的莉莉奈不会如此。于是我们在时间中取得了自己的位置,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明天,我期盼着明天,我本应该摒弃明天的。这种切肤之痛的反抗就是荒诞。但并非本意上的荒诞。好在莉莉奈带给我的愉悦让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在18岁又或是其他时刻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天天过着没有光彩的生活,时间载着我们前行,但总有一天必须载着时间走。我们靠未来而生活:“明天”“以后再说”,“等你有了出息”“你到了年纪就明白了”,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总是停可爱的,因为终究涉及死亡了。不管怎样,人都有这么一天,确认或承认已到而立之年。就这样肯定了青春已逝。但,同时给自己在时间上定位,好在活在虚拟东京的莉莉奈不会如此。于是我们在时间中取得了自己的位置,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明天,我期盼着明天,我本应该摒弃明天的。这种切肤之痛的反抗就是荒诞。但并非本意上的荒诞。好在莉莉奈带给我的愉悦让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