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企业管理咨询吧 关注:15贴子:366
  • 1回复贴,共1

东营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看头像):中华老字号,时代在召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尤祎辰 寿治国 和君新消费事业部
自2006年“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重启后,累积有1128家企业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这些中华老字号企业都是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营,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发育和经营了极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被一代代的中国人所熟知和认同。可以说,这些“中华老字号”企业实至名归,称得上是传统文化与商业文明高度融合的典范。
但是中华老字号的分化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既有类似于茅台、同仁堂、五芳斋、云南白药这样继续保持经营活力的品牌,多年来持续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同,但更多的中华老字号出现了经营不利、增长乏力、不断萎缩,逐步被市场和用户忘却的发展瓶颈。
和君新消费事业部既服务过不少中华老字号,也与很多老字号的当家人有过深度的交流和探讨,发现很多经营乏力的老字号企业身上都有三个最为突出的标签:
重,中华老字号都是历经中国社会发展沧桑,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积累了历史包袱,理念包袱重、经营惯性重、组织积淀重,无形中束缚了手脚,让企业的发展放不开。
慢,主要体现在老字号企业的经营创新比较迟缓,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慢,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慢,对新商业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慢,更关键在于组织决策和行动跟不上市场快速迭代的需求变化。
旧,形象陈旧、产品老化、包装过时、模式传统、服务滞后、用户也在老化,给市场和消费者的感受总是老气横秋,永远在吃老字号的老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老字号大都停留在决策经营的舒适区内,勤于战术,懈怠战略。尤其对中国的消费产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在发生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处于非常迟钝的感知中。
中国人均GDP已经迈过1万美元大关,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人们消费已经从安全型和功能型转向享受型和品质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已处于智能化、移动化和数字化的状态,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直播电商、兴趣电商等新渠道新消费方式陆续登场,迭代速度已经突破了摩尔定律。不仅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节奏,更极大的改变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路径。
以Z世代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原住民已经全面崛起,正在引领中国消费市场。而X世代和Y世代仍然是消费产业的主力军,但其消费的理念和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自己父辈们。三个世代的消费同频所释放出来的消费活力和市场规模是空前的,但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族群,其财富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如此自信而充满个性,这些都会对中国未来二十年的消费产业和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更是构建了全球最完整最丰富的消费产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将会是全球最强大的消费产品供给方。
面对这些影响中国消费产业格局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多老字号品牌却仍然以不变在应对万变,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进行业务布局,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中华老字号一点都不老,而是时代企业的典型代表。诸多的中华老字号是在漫长的经营发展中战胜了诸多竞争对手脱颖而出,也经受了社会大环境的多轮动荡和变革而不倒,就足以说明这些老字号并非墨守成规,历代的经营者们都在不断创新实践,为老字号品牌注入不同时代的内涵和价值,最终成就当下的市场地位和品牌认知。
在和君新消费事业部看来,诸多老字号品牌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挖掘。
底蕴,这不是一句虚词。因为老字号所经历了太多风雨,因此他们对使命的坚守和传承会为企业带来战略发展的定力和战略破局的决心。
IP,老字号天然就具有品牌IP基因,这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集聚了诸多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故事,这对于当前内容为王的消费时代,是巨大的宝藏。
文化,老字号历经多年发展,具有强大的文化基因和要素,在传承的同时,更需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理念。
资源,老字号品牌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产业资源和经营资源,一旦被激活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中华老字号,注定是中华商业发展长河中的一面金字招牌。但能不能守住这样的金字招牌继续发光发热,就要考验当时的经营团队能否在坚守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继续发扬,始终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THE END
和君咨询:
亚洲大型规模的综合管理咨询机构,拥有20年咨询经验,咨询队伍超过1000人,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卓有实效的思想、知识和解决方案。
东营和君咨询类别有:
#东营企业管理咨询培训
#东营绩效管理咨询
#东营企业战略咨询
#东营企业营销咨询
#东营企业文化咨询
#东营企业人力资源咨询
#东营企业品牌战略咨询
#东营企业管理系统升级咨询
#东营企业股权激励咨询
#东营企业用户增长咨询
#东营企业学习型组织打造
#东营财务咨询
xiuqishuyuan


IP属地:山东1楼2021-09-03 09:15回复
    可以加微信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05 1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