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景大教育正式在香港提交上市IPO,就是典型的一例,不妨做一点简单分析。
上市这种商业操作简单说,就是我商业模式很好,可以挣更多的钱,但是缺钱扩大再生产,因此向社会募集资金扩大再生产,牟取更多更大利润同时回报你。
景大提交的财务报表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毛利率由2018财年的31.2%增加至2020财年的54.3%,增长显著。同时,收入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分别是1.73亿元、2.07亿元、3.48亿元、2.6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3180万元、3065.3万元、1.42亿元、1.41亿元。
当一个学校追求的是不断提高的利润率,会发生什么?首先就是无限制地降低成本费用,比如教师工资,软硬件建设,利润提高了,但教育质量必然受损,至少不会提高。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资本的本性:需要看到逐渐提高的利润与利润率,让更多的收入变为利润,回报股东,才会有更多的人购买你的股票。
毛利润54.3%,也是目前很多上市民办高校的代表。在资本的驱动下,未来可能还会更高。我曾经见过一个毛利率超过60%的财务报告,只是不知道真假。
报表上没有看到这所学校的收入中,是否有地方政府按学生人头给的财政拨款或者说补贴。但根据同在广东省的另外一个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费等基本刚刚够学校的基本成本费用,学校的毛利润大部分来自政府按学生人头给的拨款。政府对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拨款与补贴,本来是一种进步,即对民办高校的非歧视,但这种拨款或者说补贴变成了上市公司的毛利润,是否有正当性?显然是否定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要的教育吗?显然也是否定的。这也就是最近主管部门一直在强调的,无论哪种教育,都要回归教育的公益属性。
这种民办高校,绝没有公益属性,有的只是资本属性:获取最大利润。
上市这种商业操作简单说,就是我商业模式很好,可以挣更多的钱,但是缺钱扩大再生产,因此向社会募集资金扩大再生产,牟取更多更大利润同时回报你。
景大提交的财务报表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毛利率由2018财年的31.2%增加至2020财年的54.3%,增长显著。同时,收入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分别是1.73亿元、2.07亿元、3.48亿元、2.6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3180万元、3065.3万元、1.42亿元、1.41亿元。
当一个学校追求的是不断提高的利润率,会发生什么?首先就是无限制地降低成本费用,比如教师工资,软硬件建设,利润提高了,但教育质量必然受损,至少不会提高。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资本的本性:需要看到逐渐提高的利润与利润率,让更多的收入变为利润,回报股东,才会有更多的人购买你的股票。
毛利润54.3%,也是目前很多上市民办高校的代表。在资本的驱动下,未来可能还会更高。我曾经见过一个毛利率超过60%的财务报告,只是不知道真假。
报表上没有看到这所学校的收入中,是否有地方政府按学生人头给的财政拨款或者说补贴。但根据同在广东省的另外一个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费等基本刚刚够学校的基本成本费用,学校的毛利润大部分来自政府按学生人头给的拨款。政府对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拨款与补贴,本来是一种进步,即对民办高校的非歧视,但这种拨款或者说补贴变成了上市公司的毛利润,是否有正当性?显然是否定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要的教育吗?显然也是否定的。这也就是最近主管部门一直在强调的,无论哪种教育,都要回归教育的公益属性。
这种民办高校,绝没有公益属性,有的只是资本属性:获取最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