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吧 关注:1,709贴子:43,253

大唐西域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1楼2021-08-17 22:50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三十四国
    阿耆尼国
    今天更新第一卷 本卷讲述从玄奘离开高昌故地开始,抵达和当时北印度境接近的迦毕试国为止。是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
    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 旧曰:焉耆。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度。微有缯绢服饰毡褐。断发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伽蓝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既遵印度。诸习学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仪洁清勤励。然食杂三净。滞于渐教矣。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踰一小山越二大河。西行平川。行七百余里至屈(居勿反)支国(旧曰龟兹)。
    《大唐西域记》中 玄奘记载了屈支国的 风土人情,语言,音乐,特产,宗教。特别是扁头人的风俗,区别于我中土的风俗。
    屈支 梵文:Kuci 的音译,即是今天 新疆库车周边地区。


    IP属地:吉林5楼2021-08-18 09:41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屈支国的 大龙池 及 金花王
      中国自古就有关于龙的传说,今天所讲的 就是与龙有关。
      一、大龙池及金花王
      屈支国东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龙池。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戾难驭。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闻之先志曰:近代有王,号曰金花,政教明察,感龙驭乘。王欲终没,鞭触其耳,因即潜隐,以至于今。城中无井,取汲池水。龙变为人,与诸妇会,生子骁勇,走及奔马。如是渐染,人皆龙种,恃力作威,不恭王命。王乃引构突阙,杀此城人,少长俱戮,略无噍类。城今荒芜,人烟断绝。
      译 文:
      屈支国东部有座城池,其北边天祠前有一个大龙池。池中众龙常常变化形态,与雌马交配,生下龙驹,这些龙驹凶猛多恶,很难驾驭,龙驹之子才能驯服驾驭。因此这个国家盛产良马。根据先前的记载说:近代有个国王,名叫金花,政治清明,感动了龙,愿意为国王驾车。国王将要死时,用鞭触龙耳,于是龙马上就隐藏到池子里,一直到今天尚未现身。城内没有水井,居民需要到大龙池打水饮用。龙变成人形,与妇女们幽会,生的儿子很勇猛,跑起来赶得上奔马。就这样龙的血统延续下去,人人都是龙的后代,他们依恃自己的力量施展威风,不奉行国王的命令。于是国王招引突厥,杀害了城里人,无论老幼,没有活着的人,如今这座城池仍旧荒芜,没有人烟。


      IP属地:吉林7楼2021-08-18 09:46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屈支国 城北 昭怙厘二伽蓝
        这一篇主要讲屈支国城北的一所寺庙的情况
        二、昭怙厘二伽蓝  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装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
        译 文:
        荒城北四十多里,接近山的曲折处,隔着一条河水,有两座佛寺,名字都叫昭怙厘,东西相对。寺内佛像装饰,几乎超过人力所为。僧徒清净严肃,勤劳奋勉。东昭怙厘的佛堂中有一块玉石,石面宽二尺,颜色呈黄白色,形状像海蛤。玉石上有佛足踩过的痕迹,长一尺八寸,宽六寸多。若有斋戒的日子,佛足光芒照耀。  注解:昭怙厘:又作雀离大清净,雀梨大寺。 此字似来自古代龟兹———焉耆语Cakir(梵文Cakra),意为“轮”,转义为“寺庙”。其遗址在今天 新疆库车北苏巴什地方铜厂河两岸。


        IP属地:吉林8楼2021-08-18 09:49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屈支国 西边 大会场
          这一篇主要讲屈支国西边开无遮大会时的会场的会场布局,仪式等主要内容
          三、大会场
          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译 文:
          大城门西外道路左右各有立着的佛像,高九十余尺。在这佛像前建造了五年一次的无遮大会的会场,每年秋分几十天内,全国的僧徒都来聚会。上自君王,下到士人普通百姓,抛开世俗间的各种事务,来这里持斋受戒,听讲经说法,整日忘记疲劳。各个佛寺装饰佛像,都用珠玉宝石和锦绣罗绮装饰,载在车上游行,这叫做行象,车载的佛像,多到数以千计,从四面八方迅速聚集在会场。国王和大臣经常在每月十五日和月底谋划国家大事时,咨询高僧,然后宣布。 


          IP属地:吉林9楼2021-08-18 09:53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屈支国 阿奢理贰伽蓝传说 这一篇讲了一个因果善恶有报的故事
            四、阿奢理贰伽蓝及其传说
            会场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庭宇显敞,佛像工饰。僧徒肃穆,精勤匪怠,并是耆艾宿德,硕学高才,远方俊彦,慕义至止。国王、大臣、士庶、豪右四事供养,久而弥敬。闻之先志曰:昔此国先王崇敬三宝,将欲游方观礼圣迹,乃命母弟摄知留事。其弟受命,窃自割势,防未萌也。封之金函,持以上王。王曰:“斯何谓也?”对曰:“回驾之日,乃可开发。”即付执事,随军掌护。王之还也,果有构祸者曰:“王令监国,淫乱中宫。”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王遂发而视之,乃断势也。曰:“斯何异物?欲何发明?”对曰:“王昔游方,命知留事,惧有谗祸,割势自明。今果有征,愿垂照览。”王深敬异,情爱弥隆,出入后庭,无所禁碍。王弟于后行,遇一夫拥五百牛,欲事刑腐。见而惟念,引类增怀:“我今形亏,岂非宿业?”即以财宝赎此群牛。以慈善力,男形渐具。以形具故,遂不入宫。王怪而问之,乃陈其始末。王以为奇特也,遂建伽蓝,式旌美迹,传芳后叶。
            译  文:
            从会场西北,渡河到达阿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的意思,佛寺庭院宽敞,佛像装饰得精巧美观。僧徒严肃恭敬,勤奋不懈,都是年老有德,博学有才之人,致使远方俊杰倾慕他们投奔而来。国王,大臣,士人,百姓,富豪都对他们供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时间越长,敬意越深。据先前的记载说:过去这个国家的国君崇敬佛教的佛宝,法宝,僧宝,将要云游四方,瞻仰佛祖遗迹,就命令同母之弟掌管国事。他的弟弟接受命令后,私下割掉了自己的生殖器,以预防未发生的事情,把生殖器用金匣子封好,拿着献给国王。国王问道:这是什么?回答说:“返驾之后,才可打开。”国王随即将金匣交付给主管官吏,要他随军掌管保护,国王回来了,果然有制造祸乱的人,说道:“国王您命令他监管国家,他却淫乱后宫。”国王听后大怒,想要对弟弟实施严酷刑法。弟弟说:“不敢逃避罪责,希望您打开金匣看看!”于是国王打开金匣察看,是割断的生殖器,说道:“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想要说明什么?”回答说:“国王过去云游四方,命令我掌管国家,我害怕遭受谗言之祸,就割掉了我的生殖器以表清白。现在果然有应验,愿国王明察此事”国外感到很震惊,对弟弟的情义更加深厚,弟弟出入内宫,没有什么限制。国王的弟弟后来在行走的路上,遇到一个赶着五百头牛的男子,打算对牛割势。弟弟看见了深思,物伤其类,更加悲哀:=“我现在形体亏损,难道不是前世的善恶姻缘造成的吗?”随即用财报赎回了这群牛,因为仁慈的力量,他的生殖器逐渐具备了。因为生殖器长出来了,就不在进宫,国外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国王感到这事不寻常,就兴建了佛寺,表彰弟弟的动人事迹,使他在后世流传美名。
            注解:
            阿奢理貮伽蓝,:奇特的佛寺。阿奢理,在古龟兹语Asri的音译,义为“奇特”。贰,古音为ni,是古代龟兹语形容词字尾-nne的音译。
            遗址在今库车西部库木土拉河对岸的Dialdour-agour的地方。
             


            IP属地:吉林10楼2021-08-18 13:11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跋禄迦国
              跋禄迦国
              此西行六百余里,经小沙碛。至跋禄迦国。(旧谓姑墨,又曰亟默。)     跋禄迦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土宜气序、人性风俗、文字法则同屈支国,语言少异。细毡细褐,邻国所重。伽蓝数十所,僧徒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译 文:
              跋禄迦国东西六百里,南北三百多里。该国大都城方圆五六里。土壤,气候,人情。风俗,文字,规范与屈支国相同,语言稍有不同。跋禄迦国盛产细毡细褐,受邻国珍视。佛寺几十所,僧徒一千多人,学习小乘说一切有部。
              注 解:
              跋禄迦:梵文Baluka或者Valuka的音译,义为“沙”。即今天 阿克苏地区。
              小 乘:梵文;Hinayana(希那衍那)的意译。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自我解脱”。说一切有部:梵文Sarvastivdah的意译。音译为 萨婆多,简称有部。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三百年初,自根本之上座部分出,立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之实用,且一一说明其因由为宗,故称说一切有部!
              沙 碛:沙漠的意思。


              IP属地:吉林11楼2021-08-18 13:15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凌山 及 大清池
                这一篇主要讲玄奘法师翻越冰山,越过葱岭,到达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赛克湖的经历!
                凌山及大清池
                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译 文:
                跋禄迦国向西北行走三百多里,渡过多石头的沙漠,到达凌山,这是葱岭的北部平原,水大多向东流。山谷积雪,春夏不化,即使有时融化了,不久就又结冰了。经过的路程险要,寒冷的风刮着,气候寒冷,多凶猛的出没,难侵扰。经由这条路的旅人,不可以穿赤褐色衣服拿着葫芦大声喊叫,如果稍有违背触犯,灾祸就会发生在眼前。暴风大发,飞沙走石,遭遇此祸者丧失生命,很难保全。   在凌山上行走四百多里,到达大清池,或称热海,又叫咸海。方圆一千多里,东西宽广,南北狭窄。大清池四面靠山,许多河流汇合于此,池水颜色带有青黑,味道又咸又苦,波涛汹涌,水流迅疾,龙鱼混杂而居,时有神魔鬼怪出现。所以往来旅客,祈祷来求赐福。池里水生动物很多,但无人敢捕捞。
                注 解:
                石 碛:多石头的沙滩,引申为沙漠。
                凌 山:即冰山。在今温宿之西80公里的乌什西北放的勃达岭,约高4284米。
                消 泮:融化。
                赭 衣:古代的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赭,赤褐色。
                奋 发:大发。形容气或风之发生猛讯而不可遏阻。
                大清池:一作闐池,热海。即今天伊赛克湖。位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东北部的,天山山脉西部。
                汩 淴:水疾流貌。
                葱 岭:今天的帕米尔高原。
                玄奘法师在翻越葱岭时,因为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地形险恶,从高昌国带去的随十去七八。而且葱岭地势险峻异常,连个支炉子的平地都找不到。在葱岭玄奘法师死了2个徒弟,一个跌落悬崖而死,一个生病而死,可谓九死一生。


                IP属地:吉林12楼2021-08-18 13:20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素叶水城
                  玄奘法师历经艰险越过葱岭,来到了今天塔吉克斯坦的碎叶城,而伟大的诗人李白在玄奘法师经过碎叶城72年后在此出生。
                  素叶水城    清池西北
                  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蒲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毡褐。素叶以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
                  译 文:
                  从大清池向西行走五百多里,到达素叶城。该国方圆六七里,是各国到中国经商的胡人杂居的地方。土地适宜种植糜,麦,葡萄,树木不稠密。气候寒冷多风,居民穿毛布制成的衣服。    素叶城西边有几十个孤立的城池,各城都立了君主,虽然互不接受命令,但都隶属突厥。
                  注 解:
                  素叶水城:又作素叶城,碎叶城,因依傍素叶水而得名。其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阿克贝欣。
                  糜  子:穄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状貌像黍子,但子实不黏。


                  IP属地:吉林13楼2021-08-19 17:38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窣利地区 总述
                    今天所讲的内容是 从苏叶水城到羯霜那国之间的一块叫做 窣利的地区。窣利地区主要包括,千泉,呾逻私城,小孤城,白水城,恭御城,笯赤建国,赭时国,?捍国,窣堵利瑟那国,大沙碛,飒秣建国,弭秣贺国,劫布呾那国,屈霜你迦国,喝捍国,捕喝国,伐地国,货利习弥伽国,羯霜那国。
                    窣利地区总述  自素叶水城,至羯霜那国,地名窣利,人亦谓焉。文字语言,即随称矣。字源简略,本二十余言,转而相生,其流浸广。粗有书记,竖读其文,递相传授,师资无替。服毡褐,衣皮氎,裳服褊急。齐发露顶,或总剪剃,缯彩络额。形容伟大,志性恇怯。风俗浇讹,多行诡诈,大抵贪求,父子计利,财多为贵,良贱无差。虽富巨万,服食粗弊。力田逐利者杂半矣。
                    译 文:
                    从素叶水城到羯霜那国之间的地区,称作窣利,居民也叫窣利。其语言文字,也称作窣利。窣利文最初字母较少,只有二十多个,然而字母互相排列组合,辗转衍生,产生的词汇越来越多。略微有一些文章,需要竖着读,知识由师徒依次传授,从不间断。穿毛毡,粗毛布制成的衣服,上装为皮革和棉织品,衣裤都很窄小,头发剪齐,头顶裸露,或者全部剃光,用彩色丝带缠绕前额。窣利人身材高大,但是性格怯懦。人情轻薄,多行伪诈,大都贪财,父子之间也计较利益,钱财多者地位尊贵,门第高低并无差别。即使家有巨万财产,服饰饮食也很粗劣,居民之中,一半务农,一半经商。
                    注解:
                    羯霜那:梵文Kasanna或者 kusana的音译。该国位于撒马尔罕西南约75公里处。
                    窣 利:关于其语源,或以为是波斯语Sulik,或以为是突厥语suliq,义为“有水”。现今通常所说的窣利地区,主要是指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以泽拉夫善河为中心的一块地区。
                    氎 :(die)棉布的意思。
                    褊 急:形容衣裳小而紧。
                    番 外:羯霜那国,在撒马尔罕附近,玄奘法师路过撒马尔罕城时,由于撒马尔罕城的民众信奉拜火教,当玄奘法师的两个徒弟去当地已经破败的寺庙 参拜佛像时被一群拜火教徒驱赶殴打。 当天晚上玄奘法师进城面见国王,用一夜的时间,使国王改信大乘佛法。第二天早晨国王就宣布命令,驱散城内的 拜火教徒,全国上下全体皈依佛法,兴建寺庙! 由此可见玄奘法师的学识以及个人魅力!


                    IP属地:吉林14楼2021-08-20 08:52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窣利地区 呾逻私城
                      今天所讲的是 窣利地区的 呾逻私城。
                      千泉西行百四十五里,至呾逻私城。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气序,大同素叶。
                      译 文:
                      从千泉向西行走一百四五十里,到达 呾逻私城。该城方圆八九里,是各国到中国做生意的胡人杂居的地方,这里的土质,气候状况,与素叶城大抵相同。
                      注 解: 呾逻私:Talas的音译,故址在 今天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 江布尔城。


                      IP属地:吉林16楼2021-08-20 08:55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窣利地区 小孤城
                        今天所讲的内容为。窣利地区的小孤城。
                        小孤城  南行十余里有小孤城,三百余户,本中国人也,昔为突厥所掠,后遂鸠集同国,共保此城,于中宅居。衣裳去就,遂同突厥,言辞仪范,犹存本国。
                        译文: 从呾逻私城向南走十多里,有座小孤城,三百多户人家,本是中原人,过去被突厥俘获达于此,后来就把相同国家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占据这座城池,在城中建造房子,定居下来。他们的衣着和举止,已经和突厥相同;但是语言和道德观念,还保留着中原的风格!
                        注 解:
                        本中国人也:在 呾逻私城南小孤城居住之中国人,未详何时依居此地。
                        鸠 集: 聚集。
                        去 就:举止行动。
                        在数千年前的大唐帝国,中原的华夏儿女即使被突厥匈奴俘虏, 也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这与现在那些恨国党,恨国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发展了什么 又丢掉了什么??


                        IP属地:吉林17楼2021-08-20 08:56
                        回复
                          大唐西域记 卷一 窣利地区 白水城
                          今天所讲内容为 白水城,该城距离小孤城不远处。
                          白水城  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至白水城,城周六七里。土地所产,风气所宜,逾胜呾逻私。
                          译 文: 从小孤城向西南行走二百多里,到达白水城,该城方圆六七里。土地出产丰富,气候条件良好,远远超过呾逻私城。
                          注 解:白 水:突厥语作Isbijab,在波斯阿拉伯语中意为白水,其地又名Sayram,这既是后来《元经世大典图》,《元史》卷六三《地理志*西北地附录》中之赛兰城。故址在今天塔什干东北,西距奇姆肯特约15公里。


                          IP属地:吉林18楼2021-08-20 08:58
                          回复
                            恭御城
                              西南行二百余里,至恭御城,城周五六里。原隰膏腴,树木蓊郁。
                              从此南行四五十里,至笯(奴做反。)赤建国。
                            译 文:
                            从白水城向西行走二百多里,到达恭御城,该城方圆五六里。广平及低湿之地,都很肥沃,树木茂盛。
                            从这里向南行走四五十里,到达笯赤建国。
                            注 解:
                            恭 御 :音译为“井”“泉” 其地 相当于今天的锡尔河的支流。
                            原 隰:广平与低湿之地。


                            IP属地:吉林19楼2021-08-24 09:14
                            回复
                              笯赤建国
                                笯赤建国,周千余里。地沃壤,备稼穑。草木郁茂,华果繁盛,多蒲萄,亦所贵也。城邑百数,各别君长,进止往来,不相禀命。虽则画野区分,总称笯赤建国。
                                从此西行二百余里,至赭时国。(唐言石国。)
                              译 文:
                              笯赤建国方圆一千多里。土地肥沃,适宜耕种,草木茂盛,花果繁多,葡萄很多,但也很珍贵。城邑一百左右,分别有不同的君长,出入往来,互不听从命令。各城虽然划定疆域边界,但总称笯赤建国。
                              从这里向西行走二百多里,到达赭时国,唐土称 石国。
                              注 解:
                              笯 赤 建:在今天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
                              画 野 区 分:定疆界,分区域。


                              IP属地:吉林20楼2021-08-24 0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