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吧 关注:4,980贴子:10,434

鲍勃拉夫:中世纪后期的中亚甲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坑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6-17 18:58回复
    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甲胄发展
    中亚游牧突厥语人口武运的强盛使得他们得以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征服行动夺取整个中东的国权并将其置于统一的帖木儿帝国治下。尽管这一统一的大帝国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在这期间发展出来的军事记忆和武备并未随着帖木儿诸王内斗的激化而消失。帖木儿时代中亚的甲胄圈子为成吉思汗战士所引入的蒙古甲胄所统治。其中一种已经沿用了几个世纪的主力战甲是板条扎甲。尽管自十五世纪开始,板条已经不再通过皮条和其他板条缀在一起了。板条会被铆在皮革条上,凭此彼此相连。通常来说,工匠们会在板条上绘制图案或刷漆。(图一 1,2)几何图案,尤其是带有弯曲枝条的花朵图案,在中世纪盛期的蒙古人中极为流行。按照常理,胸甲和背甲是在身体侧面和肩部链接的,很少在背部开襟。护腿悬挂在胸甲的下沿。Shoulders, "cross pads" and "aprons" were worn separately(这句话我不敢翻译。大意是披膊,交叉的护垫,围裙是分别独立穿戴的。围裙或许是护裆)(图一 1,2,5,11)
    另一种同样流行的甲胄是将甲片铆在织物外衬之下的布面甲kuyaki,外人因此只能看到铆钉而非甲片。(图一 3,4,6,7,8,9,12)十五世纪的布面甲是正面开襟的长袍形制,有垂到上臂中段的袖子(3,4,9,12)或护肩板。(7,8)有趣的是,在一些例子中,只有身甲的上部才有甲片内衬,腰带以下的下部是没有甲片保护的。(图一,3,6,图六,1,2,3)这一轻量化的设计应得益于半球形护膝板,锁子甲/板链甲护腿对大腿和小腿提供了充足的保护。(图一,6,10)
    通常和板条扎甲混用的扎甲已经逐渐失去了人气,但是还没有被完全淘汰。(图一,5,11)最常见的扎甲款式在侧面或背部开口,带有垂至膝盖的护腿和遮到大臂中部的披膊。
    这个年代的锁子甲主要有两种,一种带有短袖,锯齿状的下沿,和较小的领前开口;另一种是带硬领的T恤状。后者的领前开口或斜或垂直,在十四-十五世纪的前亚以及十五-十六世纪的中国广泛使用。十五世纪中期的细密画上很少能看到板链甲的身影。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6-17 18:59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6-17 18:59
      收起回复
        在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前期,由皮条,铰链或锁子链接,完全包裹住战士手腕至手肘的护臂已经发展完善。与此同时,覆盖手背与手指的复杂护手正在逐渐消失,让位于更简化的款式。
        腿部的防具则包含了由2-3块甲板链接成的护胫,buturluk(图一,2,6,小腿)不同的甲片是用皮条链接的。有时候,护胫还会加装上半球形/矩形的护膝板或者欧洲式样的板条鞋甲。(7)这样一来,从膝盖至脚踝再到脚趾都被紧紧护住了。
        头盔有两种。第一种呈矮圆锥形,低盔顶,有护耳甲板,盔体下沿被箍住,盔体由多片接合而成。(图一,1-5,8,9,11)另一种则相对更高,有高高的套筒盔顶,可以插个小旗。(6,12)有些头盔带有远东特色的装饰或加强件,比如长方形,梯形,或有雕刻的眉庇,(8)常见于十二,十三世纪的Dzhurdzheni(女真?)武备或十三,十四世纪的蒙古武备。整体来说,锁子甲和板条扎甲顿项是混用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6-17 19:00
        回复
          我们可以说,十五世纪的中亚武备相较于十四世纪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然而,十五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奇妙的反应发生了。在这一时期的伊朗细密画上,穿锁子甲或板链甲的战士图像数量激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主要发生于伊朗西北部(大不里士)和东部边界(赫拉特)。这一对于艺术或武备历史研究者来说莫名其妙的变化,能很容易地用当地政治变化来解释。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萨法维朝在伊朗西北部横空出世。正是在其龙兴之地,我们看到了大量十五世纪中期的对于锁甲战士的描绘。当然,bekhtertsy和yushmans在伊朗南部也有使用(什么玩意儿??),但是他们主要在和奥斯曼接壤的伊朗北方极大繁荣。随着萨法维朝的征服,当地甲胄的蒙古特征逐渐消失。在十六世纪前期,泛伊朗的甲胄系统形成,并在十七世纪继续发扬光大。
          伊朗东部的赫拉特出现的大量锁甲图像可以被当地的军事文化传统来解释。乌兹别克人,作为金帐汗国的一个分支,与十五世纪末开始了其对中亚和呼罗珊的征服。尽管昔班尼汗是从东方杀入伊朗的,其武备系统却是形成于西方的金帐汗国疆域内,而最早的板链甲实物就是从金帐汗国发掘的。因此,毫不意外的是,十六世纪中亚的bekhtertsy跟伊朗的是同一款式(图三,5,6)(现在看来,yushmans和bekhtertsy或许都是某种板链甲?根据图像,b甲无论躯干,袖子,下摆都有甲片覆盖)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在十五世纪末的细密画中,板条扎甲还能还能和板链甲并存,十六世纪前者就已消失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亚,板条扎甲一率被描绘为外部敌人或北方游牧民的甲胄。
          因此,后帖木儿时代中亚甲胄的“西方化”是由北伊朗和乌兹别克人同时推动的。板链甲自被从西北方引入中亚以来,凭借其优异的防御性能和轻便特性迅速占据了当地的甲胄生态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6-17 19:00
          回复
            图三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6-17 19:00
            收起回复
              @甲胄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6-17 19:04
              回复
                好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6-17 20:46
                回复
                  好文,催更!支持楼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6-17 23:27
                  回复
                    虽然喜欢板链甲但实际上中亚甲胄的顶峰也就相当于西欧1400年左右的水平(理论上还要差一些,因为西欧毕竟用的是刚性胸甲)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6-18 01:05
                    回复
                      十五-十六世纪的中亚甲胄制作
                      中亚君主的军队主要由两部分 ,分别是常年为汗服役的职业战士那可儿,和在战前临时从游牧民中征召的kara-chirik。通常来说,那可儿的人选没有族裔限制。举例来说,布花拉诸汗的那可儿中除了乌兹别克人外还有土库曼人,吉利吉斯人,和卡尔梅克人(卫拉特)。而喀什噶尔蒙兀儿汗的军事精英集团里亦包括了吉利吉斯人,哈萨克人,卫拉特人和塔吉克人。那可儿们一般会在马背上作战,但是如果有需要,也会下马步战。通过细密画来看,那可儿们使用了我们所知的一切带刃武器,自十六世纪中期以后亦开始使用火器。这些高贵的战士正是甲胄的主要消费者。然而,昔班尼汗的军队里只有一小撮人是披盔带甲的。就像金帐汗国的其他后继者国家一样,乌兹别克人的绝大多数战士是骑射的轻装队伍。十五到十六世纪初乌兹别克军队中轻型武备的繁盛可以通过文字或图像资料得到印证。然而,在昔班尼汗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以及赫拉特这样的贸易、制造业中心之后,其队伍中的武装战士数量也逐渐提升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06-18 11:02
                      回复
                        撒马尔罕是在帖木儿时期成为中亚武备的制作中心的,并在十六世纪末之前一直维持其行业领头羊的地位。根据西班牙大使clavijo的记述来看,十五世纪初撒马尔罕制造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当地的工匠不太善于给铁回火,他们制造的甲胄在防御力上亦让人不敢恭维。不过,到了十五世纪后半叶,撒马尔罕制造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当地工匠的名声也开始在帖木儿帝国之外散步开来。他们的产品只有部分是在本地销售的,绝大部分都被卖到邻国,包括了草原居民,如吉利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矛,箭头,弓,弩,军刀,剑,匕首,锁子甲,盔甲,盾牌,护臂,护膝板,各式各样的头盔,都有生产。到了昔班尼汗的时代,一些工匠直接服役与汗的军火库,他们的产品会被直接收纳。drezhinniki(?)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资金购买军备,或者从国家仓库里领取。并不是所以武备都是在中亚本地生产的,也有进口货。武备出口方包括了萨法维伊朗,莫斯科,和卫拉特。根据hafiz tanysh的记载,抵达布哈拉的骆驼满载着杰尔宾特(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城市)盔甲---saut(锁子甲)和jibashi(板甲???),以及弗朗机盔甲(可能来自欧洲或俄国)。在巴布尔的回忆录中,他提到了自己的卫拉特甲胄:“一支箭射透了我的卡尔梅克双层锁甲。”(巴布尔回忆录中文翻译则是:一支箭射中我卡尔梅克盔甲腋下的位置。如果情况属实,那这应该是一件扎甲,因为同时代的布面甲,锁子甲,板链甲通常都有袖子。鲍勃拉夫的论文注脚处亦说巴布尔穿的可能是扎甲)这部史书还提到了蒙古式样的盾牌和盔甲---卡尔梅克jiba。有人推断,中亚地区的部分马甲是欧洲或俄罗斯出口的。整个十六世纪,布哈拉君主们一直从俄罗斯进口高质量的甲胄。例如,在1589年,莫斯科当局禁止了盔甲的自由流通。1595年,头盔和皮箭筒也被纳入禁令范围。然而,根据莫斯科海关的报告来看,仍有人通过小额贸易,比如一次10-50件甲胄,私自出口武备。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1-06-18 11:03
                        回复
                          最好的战士常常同时穿戴多种盔甲。“。。。他们两个身穿扎甲,锁子甲,和彩色的长袍,双双踏上旅程。”中世纪战士使用双层甲的现象不断被文字和图像资料证实。中亚作战形式的专一性和火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甲胄在这片土地上漫长的寿命。根据旅行者的观察来看,甲胄一直被布哈拉人和希瓦人沿用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人注意到,所有的贵族和最好的官员都用盔甲和盾牌武装他们。“有些人穿着锁子甲并持有钢铁或鹿皮制成的盾牌”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6-18 11:04
                          回复
                            在细致的分析中亚甲胄系统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些中亚甲胄的特色。布花拉画家的细密画中描绘的战士们往往穿着长袍。正因为如此,G.A.pugachenkova认为,由于甲胄对于灵活性限制太大,在十五世纪,锁子甲让位于轻便的骑兵装束。我们很难赞同这种观点。许多穿着长袍的战士骑乘着披挂全幅马铠的战马,而他们自己亦穿着板状护胫或护臂。很难想象战士们会只保护自己的头部或四肢,而纵使自己的躯干暴露于刀枪之下。恰恰相反的是,根据军事史记载,战士们在备战之前会首先注意保护自己的躯干,然后才是其他部位。这也是为啥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身甲远比头盔或护臂更多。在骑兵战中,最主要的攻击方式是刺或砍对手的肩膀,躯干,或者脑袋。刚才所述的那些披着长袍的战士,很有可能是在袍子下面穿了锁甲。当袍子的下沿较短或者被掖到腰带上时,内里的锁甲就会暴露出来。(图十,8,12)但是在细密画里,许多战士虽说有头盔和护臂,但是没有能证明重武备存在的其他标志。与此同时,他们的装束跟步兵或真正的轻骑兵却有极大的不同。谨慎的说,我们仍假定他们在罩袍下穿了锁甲。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06-18 11:04
                            回复
                              有时候,为了让画面更富于动感,画家会将长袍敞开来,我们也因此能清楚的看到彩色袍子下面的锁子甲衫或ankylore(某种板链甲?)(图十,5,6)大不里士的画家尤为精通这一技巧。穿罩袍的原因则很好解释。中亚的强烈的阳光会使得金属甲胄急速升温,因此需要罩袍以避免过热。远征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十字军骑士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穿上特殊的雨衣和夹克。在更晚一点的时代,穿戴大码的surco也成了一种时尚。细密画一共展现了四种不同的长袍(图十,1-4)尽管这四种长袍在十五-十六世纪都有使用,前两种更为流行,它们长长的下摆常被掖到腰带上,露出大腿。到了十七世纪,后两种罩袍更为流行。有趣的是,十五世纪的长袍往往是交领的,后来才改正开襟。细密画中的长袍通常被涂成红色,蓝色或绿色,也有黄色,橘色,紫色,灰色或棕色。在吉利吉斯史诗中,战士们穿着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的长袍。细密画上很少能看到带有刺绣的长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1-06-18 1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