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80贴子:2,972,829

历史的原因误导了人们对老子文的认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6-03 16:14回复
    自西汉以来,在马王堆汉墓帛书甲乙本未出土之前,流传的老子文版本基本上都是《道德经》,以《河上公章句》和王弼《老子注》流传较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6-03 17:07
    回复
      一个特例是西汉末年严遵的《老子指归》为72章本的《德道经》,可惜残缺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6-03 17:10
      回复
        河上公章句是民间系统版本的代表,王弼注是文人系统版本的代表,两者在文句顺序、断句等问题上具有争议。如:卅辐同一穀,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牗,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此种断句为文人系统版本所具有。而“卅辐同一穀,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牗,当其无,有室之用也。”这种断句属于民间系统版本。按文言语法,“……,……也”为判断句式,所以文人系统版本比较符合文法逻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6-07 15:49
        回复
          在先秦时期,一个著名的节抄本是韩非子的《解老》,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顺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6-09 19:56
          回复
            有学者认为老子文是渐进成书的,因为没有发现先秦时期的完整本,根据是先有《韩非子•解老》和1993年出土的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本,到了秦末汉初出现了帛书甲乙本。这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也可以这样说,先秦有完整本的存在,流传到秦末汉初才有了帛书甲乙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6-09 20:06
            回复
              不能根据郭店楚简和《韩非子•解老》就能判断老子文是渐进成书。先秦典籍中多有引用老子文,《文子》《列子》《庄子》《战国策》等当中都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6-09 20:10
              回复
                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本和战国末期的《韩非子解老喻老》是完整的老子文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文句较多的节抄本。这样说,是对“老子文渐进成书”观点的反驳。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6-11 16:05
                回复
                  晚期的傅奕本、王元澄本、徐灵胎本,包括昆仑仙本等版本,都属于道德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6-11 16:14
                  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仙本,这个版本当是后世的道教学者根据河上公本改变而来,以便于朗读背诵,具体作者难以考证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6-11 16:37
                    收起回复
                      在古代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老子文的混乱问题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6-17 14:16
                      回复
                        两汉之交的严遵作72章本的《老子指归》,指示了研究老子文的大体方向,即老子文是《德道经》。有别于《河上公章句》的81章,《老子指归》减少了章数,对部分章段做了组合。因为72、15同为洛书之数,严遵可能意识到老子文是遵循洛书而作。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6-17 14:24
                        回复
                          晚期的吴澄本、魏源本为六十八章本道德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6-17 15:55
                          回复
                            《老子列传》记载“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十五篇”在历史上没有流传下来,古代也没有类似的版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6-17 15:58
                            回复
                              先秦时期因为战乱社会乱,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思想界也很乱。儒道相争、儒墨相争,直至西汉初期才统一为“黄老之术”治国,可是到了汉武帝又变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对老子文的保存、流传带来很大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6-17 1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