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
——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朝礼龙山国恩寺参加坐禅活动时的讲话
修文著
龙山国恩寺
一九九三年秋
序言
修文法师《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一文,原是对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的一次讲演,最初发表在一九九二年第二、三期的广东佛教上。当时一些气功杂志也争先转载,可见其对气功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现应各方人士纷纷要求,印成单行本,以广结善缘。
近年来,“气功热”在国内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也难免出现了一些弊病,十分需要一些对人体科学有修证经验的大德给与正确疏导,指点迷津,兴利除弊,提高气功水平。此文就是在全国“气功热”兴起后,机缘成熟,应运而生。这期间,修文法师驻锡禅宗六祖诞生地——龙山国恩寺。在繁忙的佛事工作中,老法师冲破了佛门的偏见,先后接见了一批批气功朝拜团以及气功爱好者,随开方便法门,化导世俗,摄化有缘,对五花八门、纷繁芜杂的气功现象,进行了穷理探源和总结经验,提示了禅与气功的内在规律,为气功界正本清源。老法师以其渊博的知识和佛门的大智慧,圆融了儒、释、道各家学说的精华,简明扼要地为练功者提供了正确的心路和方法。此外,老法师还通过气功,去普及了佛门的知识,把提倡导“人间佛教”的口号化为具体行动去普度众生。此举确是高瞻远瞩,慈悲喜舍,功德无量。
前年,我因重病缠身,最初也试着练气功,而对练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却无法理解。后来,经修文法师启迪,走修佛教禅定这“最为稳当”之路,一举净化身心,不但摆脱了多年来的疾病的折磨,而且深悟佛法玄妙之理,受益非浅。承蒙修文老法师慈护、嘱托,深感佛法不虚,佛光无量,特此为序。
陈文照
一九九三年秋于春州
开场白
龙山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与圆寂之所,也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历史悠久,圣迹很多。今天以谭宝能气功师为首的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与内地气功界的朋友们到国恩寺来礼朝六祖,参加坐禅,籍此机缘,了解一下禅与气功的关系,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用佛教的话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因缘,用世间法的话来说,是香港与内地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我们希望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能源源不断,把禅与气功结成长青的生命之树,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下面我分八个方面来谈禅与气功的关系。
一、禅的来源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汉意为“静滤”或“思维修”(就是静静地认真思考问题),是东方古代精神文明的结晶。早在佛教创立之前印度就有了,以后释迦牟尼把它的内涵升华到最高度,使人们获得彻底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解脱,超脱三界生死的束缚,将人类生命价值的本能发展到至高无上的境地,这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空前绝后的伟大贡献。从此以后,人们一提到禅就必然联想到佛教,将禅看作是佛教独有的修行法门,这是可以理解的。
禅宗的创立
印度佛教从东汉帝永平十年传来中国后,到东汉末期就有了汉文禅的佛经,对当时的思想界是一个新的启发。到了南北朝梁武帝时,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正式将印度的禅法传到中国来,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此后,以心印心,衣钵相承,单传到第六代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把禅进一步发扬光大,全面开花,形成佛教史上别具风格的禅宗,从此盛行于后世。在六祖之前,严格地讲,中国只有禅学或禅法,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禅宗。一千多年来,很多禅宗的大德,他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证实了生命的真谛,获得了彻底的精神解脱,以后无数的禅者,从这些大德的心得体会中得到了无穷的利益。随着禅的普遍发展,禅又从中国传到朝鲜,由朝鲜传到日本,近世纪再由日本传播到欧美。现今禅在西方颇为盛行,不论是宗教界、学术界、思想界、甚至医学界都对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研究禅、参习禅、探讨禅,希望能登堂入室,一窥禅的奥秘,遨游于禅的世界里,难怪有人称“禅宗”将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的“显学”。追根溯流,饮水思源,我们称龙山国恩寺为中国禅宗的发源地,是有其历史依据的。这一口号的提出,得到国内外佛教界不少大德的认同。今天香港和内地气功界的朋友们共聚禅宗发源地探讨禅与气功的关系,这是开禅与气功结合的先河,所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朝礼龙山国恩寺参加坐禅活动时的讲话
修文著
龙山国恩寺
一九九三年秋
序言
修文法师《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一文,原是对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的一次讲演,最初发表在一九九二年第二、三期的广东佛教上。当时一些气功杂志也争先转载,可见其对气功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现应各方人士纷纷要求,印成单行本,以广结善缘。
近年来,“气功热”在国内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也难免出现了一些弊病,十分需要一些对人体科学有修证经验的大德给与正确疏导,指点迷津,兴利除弊,提高气功水平。此文就是在全国“气功热”兴起后,机缘成熟,应运而生。这期间,修文法师驻锡禅宗六祖诞生地——龙山国恩寺。在繁忙的佛事工作中,老法师冲破了佛门的偏见,先后接见了一批批气功朝拜团以及气功爱好者,随开方便法门,化导世俗,摄化有缘,对五花八门、纷繁芜杂的气功现象,进行了穷理探源和总结经验,提示了禅与气功的内在规律,为气功界正本清源。老法师以其渊博的知识和佛门的大智慧,圆融了儒、释、道各家学说的精华,简明扼要地为练功者提供了正确的心路和方法。此外,老法师还通过气功,去普及了佛门的知识,把提倡导“人间佛教”的口号化为具体行动去普度众生。此举确是高瞻远瞩,慈悲喜舍,功德无量。
前年,我因重病缠身,最初也试着练气功,而对练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却无法理解。后来,经修文法师启迪,走修佛教禅定这“最为稳当”之路,一举净化身心,不但摆脱了多年来的疾病的折磨,而且深悟佛法玄妙之理,受益非浅。承蒙修文老法师慈护、嘱托,深感佛法不虚,佛光无量,特此为序。
陈文照
一九九三年秋于春州
开场白
龙山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与圆寂之所,也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历史悠久,圣迹很多。今天以谭宝能气功师为首的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与内地气功界的朋友们到国恩寺来礼朝六祖,参加坐禅,籍此机缘,了解一下禅与气功的关系,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用佛教的话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因缘,用世间法的话来说,是香港与内地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我们希望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能源源不断,把禅与气功结成长青的生命之树,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下面我分八个方面来谈禅与气功的关系。
一、禅的来源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汉意为“静滤”或“思维修”(就是静静地认真思考问题),是东方古代精神文明的结晶。早在佛教创立之前印度就有了,以后释迦牟尼把它的内涵升华到最高度,使人们获得彻底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解脱,超脱三界生死的束缚,将人类生命价值的本能发展到至高无上的境地,这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空前绝后的伟大贡献。从此以后,人们一提到禅就必然联想到佛教,将禅看作是佛教独有的修行法门,这是可以理解的。
禅宗的创立
印度佛教从东汉帝永平十年传来中国后,到东汉末期就有了汉文禅的佛经,对当时的思想界是一个新的启发。到了南北朝梁武帝时,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正式将印度的禅法传到中国来,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此后,以心印心,衣钵相承,单传到第六代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把禅进一步发扬光大,全面开花,形成佛教史上别具风格的禅宗,从此盛行于后世。在六祖之前,严格地讲,中国只有禅学或禅法,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禅宗。一千多年来,很多禅宗的大德,他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证实了生命的真谛,获得了彻底的精神解脱,以后无数的禅者,从这些大德的心得体会中得到了无穷的利益。随着禅的普遍发展,禅又从中国传到朝鲜,由朝鲜传到日本,近世纪再由日本传播到欧美。现今禅在西方颇为盛行,不论是宗教界、学术界、思想界、甚至医学界都对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研究禅、参习禅、探讨禅,希望能登堂入室,一窥禅的奥秘,遨游于禅的世界里,难怪有人称“禅宗”将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的“显学”。追根溯流,饮水思源,我们称龙山国恩寺为中国禅宗的发源地,是有其历史依据的。这一口号的提出,得到国内外佛教界不少大德的认同。今天香港和内地气功界的朋友们共聚禅宗发源地探讨禅与气功的关系,这是开禅与气功结合的先河,所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