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吧 关注:4,851,753贴子:6,288,463
  • 1回复贴,共1

中国近代义眼的发展历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近代义眼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林则(A sh le y W o od w ard L in d say )是现代口腔修复学传入中国第一人, 1884年2月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16岁考入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1906年林则毕业,获得牙医学博士学位。同年秋,他就向传教会委员会递交了去中国西部做牙医的申请。第二年,林则携新婚妻子艾丽斯来到成都,在成都基督教会开设的四圣祠街仁济医院内开设了牙科。他的事业从一个小小的牙科诊所起步,逐渐扩大为牙症医院,1917年,他在华西协合大学赫斐院建立了牙科系,1919年,牙科系扩建为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在此后很长时间里,这都是中国唯一一所牙科学院,也是唯一有资格进行毕业后培训的专科学校。到1950年,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已经设立了八个系:口腔解剖生理系、口腔组织病理系、口腔外科系、牙周学系、牙体学系、赝复学系、小儿牙科学系、正牙系,形成了完整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赝复学系的主要内容就是面部缺损的修复技术,1939年获牙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成为一名教师和医生的欧阳官是面部修复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玻璃义眼的引进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眼的引进都走在了中国的前列,具体时间和参与人员没找到切实的资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眼技术的引进震旦大学医学院确有史料记载。震旦大学始于爱国人士马相伯在天主教法国耶稣会支持下于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11年开设医学先修课(预科),1914年设博物医药科,翌年改为医科,校址在吕班路(今重庆南路)280号。学制4年,后改6年。1932年,震旦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立案,将医科改为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增设牙医学系,学制四年。1948年,牙医学系改称牙医学院,学制六年,该系的创始人、系主任沈国祚任院长。在现代牙科教育的基础上,1945年日本投降后,震旦大学牙医学系派出修复学教师到美国学习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眼技术。回国后开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眼修复工作,为抗日战争中眼损伤将士装配义眼,其中也包括在中国参加抗日的国际人士。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洪民与周继林教授。1946年一起赴美国费城(Philadelphia)维利费治总医院颌面中心进修口腔颌面修复学。在为期一年的进修时间里,周继林、洪民教授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认真观察和实践,将国际上针对颌骨缺损、颞下颌关节病损、牙列缺损以及口腔颌面缺损与修复的最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引入国内。1947年,夫妻二人如期回到祖国,先后在国防医学院、上海军医大学和上海震旦大学、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任职,对我国早期面部修复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楼2021-05-06 09:50回复




    2楼2021-05-31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