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工作群”建立的初衷本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开展、落实工作,但是却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异化,并诱发出诸多问题和隐患,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助长不良作风。一方面,少数领导用“微信工作群”遥控指挥,远离一线,脱离群众;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可调性,导致通过“微信工作群”处理工作容易出现“造假”问题;再一方面,通过“微信工作群”或者相关APP“工作留痕”,只能说明“手机到了”,容易出现“他人代打卡”或“人到不做事”等问题。
二是暗藏投机途径。一方面,有些干部不好好干工作,却在“工作微信群”里自我标榜、“言语邀功”,力求给领导留下“能干”的印象。另一方面,有些干部对于领导在群里的任何发言,都竭力吹捧、歌功颂德,进行“精神贿赂”。
三是诱发腐败隐患。有些领导会在“微信工作群”里透露个人爱好,无论有意与否,都容易使“有心人”投其所好、“对症下药”。还有些领导在“微信工作群”中透露家庭或亲友情况,就容易导致一些别有用心者借此迂回“腐蚀”、包抄“围猎”。
四是导致工作断链。客观而言,任何人都不可能全天候盯着手机,有些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的紧急工作就容易被错疏。主观而言,少数人看到有任务发布也可能假装看不见,导致工作无法落实。另外,很多基层干部所在的“微信工作群”太多,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忙中出乱把内容发错群,进而引发工作淆乱。
一是助长不良作风。一方面,少数领导用“微信工作群”遥控指挥,远离一线,脱离群众;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可调性,导致通过“微信工作群”处理工作容易出现“造假”问题;再一方面,通过“微信工作群”或者相关APP“工作留痕”,只能说明“手机到了”,容易出现“他人代打卡”或“人到不做事”等问题。
二是暗藏投机途径。一方面,有些干部不好好干工作,却在“工作微信群”里自我标榜、“言语邀功”,力求给领导留下“能干”的印象。另一方面,有些干部对于领导在群里的任何发言,都竭力吹捧、歌功颂德,进行“精神贿赂”。
三是诱发腐败隐患。有些领导会在“微信工作群”里透露个人爱好,无论有意与否,都容易使“有心人”投其所好、“对症下药”。还有些领导在“微信工作群”中透露家庭或亲友情况,就容易导致一些别有用心者借此迂回“腐蚀”、包抄“围猎”。
四是导致工作断链。客观而言,任何人都不可能全天候盯着手机,有些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的紧急工作就容易被错疏。主观而言,少数人看到有任务发布也可能假装看不见,导致工作无法落实。另外,很多基层干部所在的“微信工作群”太多,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忙中出乱把内容发错群,进而引发工作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