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氏吧 关注:931贴子:4,995
  • 5回复贴,共1

山西临汾乡宁县道教村房氏家谱(帝尧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 言
据在北京工作的房普明(范铭)考证,我道教村房姓家族系古尧王后裔,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但未见有一部完整的家谱传世,是一憾事。
有人说:不懂得保护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家族大概也是这样。
幸逢盛世,天下太平,万民乐业,修史续谱,正合时宜.为使后世了解自己的家史,牢记先祖遗训,继承良好家风,总结历史上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后世指明前进的道路,发展的方向,在有识之士房如生等长辈的倡导下,经家族代表商量决定续写家谱 并指定我具体承办此事.
我房姓家族虽历史悠久,但现存资料实物甚少,考证相当困难.历经一年时间反复查询,只找到四幅祭祖轴子,几块残缺墓碑,再加光绪版年《大宁县志》和在世老人的回忆,反复考证,比较鉴别,多次商讨,深入研究,现只追溯上到十九代。
本家谱虽不尽如人意,缺点错误恐怕也在所难免,但我房姓家族总算有了自己的家谱,也不失为一部宝贵的历史资料。望执者别嫌其简陋,应妥善保存。并望提出意见建议使之更加完善.
但愿我房姓家族根深叶茂,英才辈出,兴旺发达,永世流芳。
公元二oo一年三月十七日


IP属地:北京1楼2021-04-11 10:54回复
    房氏家庭四百年名人录
    道教村依山傍水,地灵人杰,历来人材辈出,为国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绩,特将我房氏家族四百年来的名人记录如下:
    明朝:房构 北直高阳知县
    房世瑶 武定州吏目
    清朝:房启星、房景星率筑道教寨
    房珍光 武秀才
    房珍荣、义秀才
    房长杰 文才甚高,长于书法,曾给县衙道堂寺、道教老爷庙都写过匾。
    民国:(一九二四)创修道教北渠,全长十里,可浇地三百八十亩。
    房荣华,(一八八零年至一九四六年)有远见卓识,善经营之道,创业奇才。在他手里土地扩张至近百亩,和、房荣耀于民国十九年(一九三零)创修道教南渠,全长十华里,可浇 地三百八十五亩。在道教村创建油坊一座,年经营额近一万块银元。还开设药铺和杂货铺各一个。修建住宅院子两座,石窑洞加砖瓦房二十余间。在县城创建西关棉花栈,将大宁县每年产的一百多万斤皮棉收购打包,运往榆次到天津然后出口日本,又将外地的洋布、洋货及特产运回大宁。他在农工商方面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大宁经济的发展和各业的繁荣。供二儿子普明在太原读书,后参加革命,现为中共高干。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三十年代科技、交通、信息十分落后的大宁县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房生明,三科(教育科)科长,长于书法。
    百年人口变化概况
    晚清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道教村仅有三十多户,一百七十余口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增长到六十二户,三百余口人,到解放前(公元一九四九年)增长到近八十户四百二十余口。解放后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口发展很快,到二零零零年增长为二百三十余户,一千一百五十多口人。仅县城就住三十余户一百余口人。
    道教北午芹房氏连根记
    公元一九九九年清明节河津北午芹村房文科等一行三人,根据先祖世代传说及祠堂门联提示前来大宁县道教村寻根问祖.道教村房氏家族才知道河津市还有一支同胞骨肉。二零零零年清明节,道教村房蒲建等二十余人前往河津北午芹村连根祭祖,进一步沟通了两地房氏家族的联系,增进了全族的团结。二零零一年清明节,两地房氏家族代表共同商定在道教村祖坟柏树墓地为列祖列宗立碑一座,以作永久纪念。


    IP属地:北京2楼2021-04-11 10:55
    回复
      河津市北午芹村原房氏祠堂门联:
      迁居古耿北午里山青水秀总隶陶唐於变地
      分族大宁道教村芹香桂馨长绵学仕登瀛州


      IP属地:北京3楼2021-04-11 10:5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1-01 22:40
        回复
          就十几代人 不符合帝尧系,应该是其他地方迁入大宁的


          IP属地:北京5楼2021-11-03 17:04
          回复
            房姓也有好几个来源


            IP属地:北京6楼2021-11-03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