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吧 关注:332贴子:897
  • 7回复贴,共1

哲学讲座 | 花园里的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地点:淮阳书院(河南周口市太康县轩子大道与黄老之道交叉口路西200米)
主讲人:轩起(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


IP属地:河南1楼2020-12-19 12:01回复
    只有当野外的大自然与我们存在一定的距离的时候,人类的脑袋里才会浮现出“花园”的念头。最早的花园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无论是亚洲、欧洲、非洲还是南美洲,“花园”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早期的历史之中。
    如果“花园”在各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都曾或多或少的被当做一种表达手段,那么“花园”就肯定是满足了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为什么人类总觉得需要修建花园?最简单的一种回答是:因为花园让我们感到幸福和舒适。
    人类总是执着于将一方土地变成乐园,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类对宁静祥和以及平衡的追求,因为人类总是恐惧死亡、渴望永生、害怕混乱、向往秩序、受理性约束,又有时被本能操纵。


    IP属地:河南2楼2020-12-21 07:35
    回复
      在人们的心中,花园也许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完美之地。花园的形态、搭配、位置都完全由建起它的人来决定。花园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加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追求幸福,而花园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花园里,亲自动手,按照脑中的想法布置好植物和花卉,会带给我们喜悦。花园令人们短暂地远离金钱的压力,忘记世俗的烦恼。花园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激发了我们逃避现实的幻想,即使是最普通的花园中,也存在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
      诗人和哲学家给花园下的定义:“转瞬即逝之物的聚会”;“天堂的仿制品”;“植物诗歌”;“可以实现的乌托邦”。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地球上的生命是两座花园之间一个短暂的间隙。这两座花园,一座是已丢失的花园,一座是被承诺的花园,它们位于时间的那头和这头,一座在堕落之前,一座在死亡之后。
      堕落之前的花园,自然是亚当和夏娃曾经呆过的伊甸园,而死亡之后的花园,则是天国之城。从15世纪末开始,在西方世界的观念中,天国就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代名词。人们在那里或与上帝相处,或与亲人重逢,所有能够进入天国的人,都能充满活力地享受永恒的生活。


      IP属地:河南3楼2020-12-21 08:06
      回复
        花园具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调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斗争。换句话说,花园有一个“乌托邦”的维度,它一直以来是人们在视觉层面上对“幸福”的比喻。如果说乌托邦把一个不存在的地方视为真实,那么花园则把一个真实空间变成一个梦中之地。
        花园既表达了人类对曾实现过的事物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尚未实现之物的渴望。如果我们努力尝试,未实现的也可能会实现。对花园建造者来说,花园是在表达自己的个性,讲述自己的故事。花园里的一切都是建造者刻意打造的,整座花园就是一座艺术品。
        巴比伦空中花园并非传说中为了满足某个妃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巴比伦人对神界的现实呈现。“花园”的基本含义是“一个被围起来的园子”,指的是一块人为的、同野生环境分开,由土坯、石头或者篱笆围筑起来的空间。


        IP属地:河南4楼2020-12-21 08:15
        回复
          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巴尔托洛梅奥·塔尔吉奥(Bartolomeo Taegio)根据花园的特质,将其称为“第三自然”。与花园相对的所谓第一自然,是指人类未曾涉足的、纯净的、保持原有形态的地域,例如山川、海洋、沙漠等;第二自然则是指景观、田地、原野、耕地等,也就是被人类所干预改造的地方。
          同第一自然的粗糙和第二自然为改造自然的单纯实用追求不同,花园反映的是一种对美与和谐的追求。花园既表现了人类对曾实现过的事物的怀念,也表达了人对尚未实现之物的渴望。人在改造第一自然、建筑花园的同时,也被花园所“改造”和“建筑”。
          人类总是执着于将一方土地变成伊甸园,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类对宁静、祥和以及平衡的需要,因为人类总是处于死亡的命运与对永生的渴望的永恒矛盾之中。花园是极好的、美丽的、幸福的现实理想空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所有乌托邦和乐园的原型。


          IP属地:河南5楼2020-12-21 08:53
          回复
            园艺培养了许多同美好生活相关的美德。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从来不是现成的,而是靠劳作实现出来的。在花园中可以学到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等待。明白要收获就必须先播种;要开花就必须先发芽。花园能让我们摆脱现在的市场逻辑,不再贪求过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清楚知道什么才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回到自己曾经遗忘的乐园。
            公元前207年,伊壁鸠鲁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他的住房和庭院,与外部的世界完全隔绝,因此,伊壁鸠鲁被人们称为“花园哲学家”。
            最初,花园只是一小块种植蔬果的土地。在照料土地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与闲适的平静,于是开始琢磨在土地上种点别的东西。比如,花草树木。这个时候的花园,不再只为了满足“果腹之欲”而存在,而是从“实用性”转向了“观赏性”。


            IP属地:河南6楼2020-12-21 09:11
            回复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伊壁鸠鲁,花园成为了哲学家们开展对话,探索生命意义的地方。后来,随着宗教的普及,花园成为了成为了人们凝神、冥想和供奉信仰的场所。花园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有宗教仪式感。
              以古罗马修道院的回廊为例。正方形构造的回廊一般处于整栋建筑的中心,呈十字状的小路将它分割为四块区域。“交叉的地方会有一处喷泉、一片玫瑰园、一口井或一棵树,用以象征世界的中心,也代表着世界之轴穿过的地方,即连接天和地的宇宙之轴”。
              现代花园大多拥有多个主题和功能。但不管主题和功能如何变更,花园的本质都是人们在现实世界打造的“乌托邦”;是人们通过艺术的思考,所构建出来的文化景观。现代花园让乌托邦变得触手可及,并在无形中激发我们对美好世界的渴望,以及逃避现实的幻想。


              IP属地:河南7楼2020-12-21 09:33
              回复
                花园是一个独自行走和进行思考的地方。行走可以协助人们体验这种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通过行走,我们获得了审美的维度。迷宫的设计原则是在已确定的地面上尽可能创造出最长的路线。因为在花园中迷失,是为了浪费时间,去完成游戏式的消遣。
                从视觉上看,迷宫象征着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冒险和不幸,是命运的陷阱和人生的曲折。迷宫被认为是进入哈迪斯冥界王国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在另一个世界重生的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看,走迷宫可以看做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最初的迷失是为了与自己在最后相遇。
                我们在寻找迷宫出口的过程中同时探寻着自己的局限、面对内心的恶魔以及考验耐力。而这一切也都被当成了磨炼灵魂、锻造品格以及发现真实自我的途径。花园自诞生以来便被称为“现实中的乌托邦”。它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倒影,试图修正和弥补现实中的缺陷和局限。


                IP属地:河南8楼2020-12-21 0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