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后,红军虽绝地重生,但损失惨重,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数锐减至3万余人。此时,蒋介石已判明中央红军主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急忙调兵遣将进行围堵,以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但是,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原定计划,准备率领红军继续前进。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史称通道会议。
当时因情况紧急,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人称“飞行会议”,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由此可以看出,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因此,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三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召开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此次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通道会议,有少数人常纠结于三个问题:第一,会议名称。通道会议曾有飞行会议、军事会议等之称。其实,会议的重要性和名称不一定有关联,如1927年“八七会议”也仅是一次中央紧急会议。第二,通道转兵的性质。从主观动机来看,通道转兵是战术转兵,但在客观上却成了中央红军长征在湘黔边转兵的第一阶段(1934年12月13-17日)的开始。所以,它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仍然是不言而喻的。第三,会议召开地。现定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是县溪,笔者则认为应在芙蓉。根据伍云甫的《长征日记》、陆定一的《长征大事记》等综合得知:12月12日,中央和军委主要负责人宿营于芙蓉。他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不在宿营地而去30里外的县溪开会?其实,只要是在今通道县境内开的会即可称为通道会议。

如果转兵会议是在芙蓉召开的,也可叫通道芙蓉会议,芙蓉虽然在1934年属绥宁县辖区,但在解放后1951年11月20日就已划入通道,通道会议相应于通道转兵提出来的,其发始于刘伯承元帅的文章,刘帅于1959年发表在八一杂志<<回顾长征>>一文中,讲了红军十二月占领湖南边境的通道城后,立即改向贵州旳通道转兵,而没讲会议,但是提到当时毛主席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必然有个会议讨论研究,这样就提出了通道会议。这时的芙蓉1951年划管了通道,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版地图上,就标明了芙蓉在通道规划的版图内,在人们形成的概念中,自然认为芙蓉就是通道了。

事实证明,通道转兵,通道会议是后来人们提出的。党中央当年在芙蓉召开的会议是一次临时而紧急的会议,它与党中央在长征路上召开很多会议一样,由于该会议情况紧急,没有确定会议名称,也就是说 "通道会议" 是于1959年以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研究这个会议时才命名的,那时的芙蓉划属通道侗族自治县已经多年了。承认通道芙蓉转兵会议会址,才是真正促成"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通道芙蓉会议,虽是一次短促的军事会议,却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虽没有采纳毛泽东的改变战略进军的正确主张,但却促成了行军路线上的调整,不仅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也引起了党和红军高层领导人的深入思考,更为随后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尤其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开辟了道路。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而长征的胜利,更是离不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与伟大信仰。

当时因情况紧急,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人称“飞行会议”,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由此可以看出,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因此,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三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召开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此次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通道会议,有少数人常纠结于三个问题:第一,会议名称。通道会议曾有飞行会议、军事会议等之称。其实,会议的重要性和名称不一定有关联,如1927年“八七会议”也仅是一次中央紧急会议。第二,通道转兵的性质。从主观动机来看,通道转兵是战术转兵,但在客观上却成了中央红军长征在湘黔边转兵的第一阶段(1934年12月13-17日)的开始。所以,它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仍然是不言而喻的。第三,会议召开地。现定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是县溪,笔者则认为应在芙蓉。根据伍云甫的《长征日记》、陆定一的《长征大事记》等综合得知:12月12日,中央和军委主要负责人宿营于芙蓉。他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不在宿营地而去30里外的县溪开会?其实,只要是在今通道县境内开的会即可称为通道会议。

如果转兵会议是在芙蓉召开的,也可叫通道芙蓉会议,芙蓉虽然在1934年属绥宁县辖区,但在解放后1951年11月20日就已划入通道,通道会议相应于通道转兵提出来的,其发始于刘伯承元帅的文章,刘帅于1959年发表在八一杂志<<回顾长征>>一文中,讲了红军十二月占领湖南边境的通道城后,立即改向贵州旳通道转兵,而没讲会议,但是提到当时毛主席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必然有个会议讨论研究,这样就提出了通道会议。这时的芙蓉1951年划管了通道,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版地图上,就标明了芙蓉在通道规划的版图内,在人们形成的概念中,自然认为芙蓉就是通道了。

事实证明,通道转兵,通道会议是后来人们提出的。党中央当年在芙蓉召开的会议是一次临时而紧急的会议,它与党中央在长征路上召开很多会议一样,由于该会议情况紧急,没有确定会议名称,也就是说 "通道会议" 是于1959年以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研究这个会议时才命名的,那时的芙蓉划属通道侗族自治县已经多年了。承认通道芙蓉转兵会议会址,才是真正促成"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通道芙蓉会议,虽是一次短促的军事会议,却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虽没有采纳毛泽东的改变战略进军的正确主张,但却促成了行军路线上的调整,不仅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也引起了党和红军高层领导人的深入思考,更为随后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尤其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开辟了道路。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而长征的胜利,更是离不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与伟大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