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吧 关注:13,524贴子:73,469

二郎神形象澄清与科普(简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郎神形象澄清与科普(简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9-24 11:40回复
    首先,二郎神形象基本定型在南宋,后世只不过微有衍变。
    其次,二郎神虽有三个版本(官方儒家的李冰次子李二郎、道教的赵二郎赵昱、民间体系杨二郎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但其基本要素如武器三尖刀、弹弓、宠物细犬、随从梅山六圣等都是一脉相承的。三个版本区别只在于姓名身世不同,明清文学作品中以杨二郎为载体,融合了李冰次子和赵昱的主要要素,沿袭宋朝时期二郎神的精神内核,创作出了二郎神的文学形象。
    不少人气神仙都有众多原型来历,这是神话衍变的正常现象,对此不再作赘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24 11:41
    收起回复
      本文侧重分析二郎神在南宋时期基本定型,后世文人笔下的二郎神形象多沿自宋朝。
      (1)外表形象、精神面貌的定型。
      南宋时期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的《灌口二郎歌》又名《瞿塘神君歌》可以说是对二郎神外表形象、精神面貌的完美概括。从这首诗歌可以看出二郎神是个兼具儒家入世思想和道家出世精神于一体的神仙,为人闲散,性喜自由,不慕名利,同时又心怀百姓,造福人民。当国家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就现身治水斩蛟、屠戮水怪、搜山降魔,是谓入世。当国家安定风调雨顺四海升平时,他就四处游玩嘻戏,“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挟弹云游、蹴鞠春风前,是谓出世。
      完整诗文如下:
      【黄衫纱帽佳少年,迥然饿虎穷山渊
      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
      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
      离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
      有时挟弹暮云表,有时蹴踘春风前
      有时却自着绛帕,走入药市寻神仙
      为人定似李太白,学道定似葛稚川
      孙翁走避乖崖叟,遣仆送画不取钱
      神君庙食与画像,千古万古当流传
      我昔梦上神君殿,偶值蓬莱众真宴
      洛阳开尽姚黄花,铜驼陌上难相见】
      注释:①秦鹿祖龙:皇权天下 ②碧鸡金马:神话,神仙 ③禹贡篇:地理名著(春秋战国时期) ④天吴:创世神、水神、海神。吴人的图腾 ⑤绛帕:(男子)红色头巾 ⑥一下不打:这个句法有点像民歌,结合上句,是用不着再打的意思。水神已受降伏,不用再惩治,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二郎神出场唱到“不周山破戮天吴”,可能就是曾经降服天吴的故事。【图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24 11:41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9-24 21:07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25 00:06
          回复
            解析:
            黄衫纱帽佳少年,炯然饿虎穷山渊。————[喜着黄杉的美好少年,西游记“身穿一领淡鹅黄”与此对应]
            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 [不 依 附 皇权 、云 游 寻 道 ]
            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
            离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都江堰离堆治水的功德,屠戮水怪,对应治水斩蛟神话]
            有时挟弹暮云表,有时蹴踘春风前。——————[闲暇时悠然自得,逍遥自在,对应二郎搜山图挟弹搜山,同时二郎也是蹴鞠神]
            有时却自着绛帕,走入药市寻神仙。——————[随心所欲]
            为人定似李太白,学道定似葛稚川。
            孙翁走避乖崖叟,遣仆送画不取钱。————[失传了的传说]
            神君庙食与画像,千古万古当流传。
            我昔梦上神君殿,偶值蓬莱众真宴。——————[伟大的神灵]
            洛阳开尽姚黄花,铜驼陌上难相见。——————首尾呼应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9-25 00:17
            回复
              周文璞的描写,交代了二郎离堆治水的事迹,功在千秋,为后人所崇祀。同时也展现了一个飘逸自由、美好出尘的神君形象。
              二郎神是一个美好的少年形象,多被宋时文学家所赞扬。
              (宋)李廌《德隅斋画品》: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燄然。 (甚都:非常美好的样子,燄然:鲜明貌,鲜亮明亮的容貌)
              (宋)陆游《神君歌》:我梦神君自天下,威仪奕奕难具陈。(奕奕:光明貌,美好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9-25 00:17
              回复
                二郎神治水制水怪的功绩亦被称颂。
                《德隅斋画品》:秦蜀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蜀人德之,祠于灌口,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
                《神君歌》:世间局促常悲辛,神君欢乐千万春。呜呼生不封侯死庙食,丈夫岂得抱志长默默。
                ——————————此诗为陆游托梦言志,鼓励自己要如二郎神君一般成就一番大事业
                《龙城录》中《赵昱斩蛟》篇,旧题柳宗元撰,也有学者认为是宋人王铚托名唐柳宗元而作。不过有关赵昱入江斩蛟的事迹,应在五代时已经流传,王铚只是作了总结并加以记载,摘选如下片段:
                隋末炀帝知其贤征召不起,督让益州太守臧剩强起,昱至京师炀帝縻以上爵不就独乞为蜀太守,帝从之拜嘉州太守,时犍为泽中有老蛟为害日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昱乃持刀没水顷江水尽赤石崖半崩吼声如雷,昱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事为神明。隋末大乱潜亦隐去不知所终。时嘉陵涨溢水势汹然,蜀人思昱顷之见昱青雾中骑白马从数猎者见于波面,扬鞭而过......岁时民疾病祷之无不应
                ——————————朝廷征召他当官,不愿去,朝廷强征并以上爵拉拢,赵昱仍旧不愿,只乞为蜀太守,不慕名利、不贪图地位。在蜀地斩了作恶的蛟龙后,就辞官隐去,待嘉州水患再度现身,并为民众治病。在民众有需要时现身相救,灾难平定后便隐去。
                以上记载可知:二郎神心怀百姓,逍遥济世(入世),又超然世外,无拘无束,不留恋权力官职(出世)
                宋时二郎神的形象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影响深刻,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唱二郎神忠良正直,心无邪妄,为民除害,斩了冷源河作祟的健蛟。
                明《封神演义》杨戬助武王伐纣,戡定祸乱,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不留恋红尘富贵,不贪图功名爵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9-25 06:59
                回复
                  (2)身世的定型
                  二郎神为天帝亲戚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南宋开禧年间的《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载其为天帝后裔:
                  “夫昭惠灵显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神通汪涔灵异昭,然乃圣乃神无可(缺一字)之无所不至,宇宙之中自吾之生自吾之泯有扰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龙之勇猛。性好游逸,变化无方。”
                  昭惠灵显王是宋徽宗敕封李二郎的封号,《宋会要·礼二○·郎君神祠》记载:“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
                  象帝:万事万物的主宰,宇宙的本体。指天帝。一般指昊天。
                  二郎神姓杨最早的文本记载出自明代西游记,就是李二郎衍变出来的形象,李二郎为天帝后裔,宋代玉帝和昊天合二为一。西游记中的玉帝外甥说法可能由此衍变而来,且沿用了昭惠灵显王这个号,原文二郎神自报家门便说了“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
                  明朝时期外甥有外孙的意思,比如明朝的朱鼎臣本《西游》里,殷开山两次管外孙陈玄奘叫外甥,具体可参考这篇《西游记》中玉皇大帝与二郎神关系新考 而明清时期的杨二郎劈山救母戏曲鼓词均设定 二郎神是玉帝外孙。
                  至于二郎神是天帝后裔的来历可溯源至最初的李冰父子治水。唐代杜光庭《贺江神移堰笺》写的是李冰创堰,江神帮忙。而江神,就是长江之神,有一说法也是天帝之女。《江记》云:“帝女也,卒为江神。”战国时,江神的祭典在都江堰岷江边进行,据《水经·江水注一》载,因当时人以为“岷山,……大江所出”,岷江为长江正源。天帝女可能因此跟李冰产生关联,后来又成了二郎神母亲。所以宋代有二郎神是天帝后裔的说法。清代的《黔江县志》记载李二郎母亲是上帝女,封为遍天老祖俗称金华娘娘。
                  明朝结合了早已有的二郎担山赶日、二郎劈山、目健莲救母又进一步衍变出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传说。
                  ☆所以杨二郎就是李二郎的基础上衍变出的文学形象,区别只在于姓不同
                  (PS:杨姓的出现有学者考证可能是氐羌羊图腾的影响,或是因为杨磨协助李冰治水,这里不多说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9-25 07:01
                  回复
                    (3)神通、武器、随从、宠物的定型。
                    众所周知,二郎神善变化、好弹射、神通广大,随从梅山六圣,有神犬白色细犬(封神称哮天犬),这些也基本在宋时定型。
                    1、无论是封神的杨戬还是西游记的杨二郎都精通变化之道,西游记二郎神七十二变,显化无边,封神杨戬八九玄功,无穷妙道,都是承袭宋朝二郎神:
                    《宋大诏令集》昭惠显灵王封真人赐中书门下诏:“昭惠显灵王英明夙降,变化无方。”
                    南宋《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性好游逸,变化无方。”
                    2、无论是封神杨戬还是西游记的杨二郎都挟带弹弓,善弹射,西游记二郎神"腰挎弹弓新月样",曾用弹弓打得九头虫铩翅(折翅),封神杨戬“取弹弓在手,发出金丸,正中余德”。
                    在元杂剧中的二郎神亦是挟带弹丸的形象,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二郎神“背着弓弩,挟着弹丸”,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凭着真君金弹。”
                    二郎神挟弹善弹射的形象也袭自宋朝二郎神:
                    宋·李廌《德隅斋画品》:“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燄然。然挟弹遨游于二江之边,成庙食之气。”
                    3、《二郎宝卷》中二郎神的侍从各牙治与《西游记》中的郭压直,都是来源宋朝二郎神的从神郭舍人,《宋会要辑稿》礼二○: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宣和三年九月....庙中郭舍人封威济侯
                    4、元《西游记杂剧》、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和明《二郎宝卷》中二郎神担山赶日的神通,当是南宋《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有扰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龙之勇猛”这一句所提“扰山趁日”之神通的沿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9-25 07:04
                    回复
                      5、二郎神的宠物白色细犬来历可考至宋时记载,《二郎宝卷》中“白犬神嗷”与《西游记》中的细犬、《封神演义》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同出一源。
                      二郎喜爱白色在南宋就有文字记载,夷坚丙志卷八《江氏白鹑》一篇中载江氏携白鹑白雀各一乘舟,置于舟背,过灵惠二郎祠,舟人告诫要收仔细,二郎神素爱此物,江氏听从,携入卧处,其后婢从来至笼畔,无故失足,鸟笼坠地,视之,白鹑已死。
                      二郎神可能有条猎犬(细犬即是猎犬的一种),在《夷坚志》的二郎庙一条依稀可见痕迹:政和七年,京师市中一小儿,骑猎犬,扬言于众曰:哥哥遣我来,昨日申时,灌口庙为火所焚,欲于此地建立,儿方七岁,问其乡里及姓名,皆不答。至晚,神降于都门,凭人以言,如儿所欲者。
                      6、这一点存疑,因此放在最后。
                      熟悉二郎神的都知道,二郎神还有武器三尖两刃刀,在元杂剧、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是二郎神最重要的一个武器。虽然目前还未在宋代的二郎神相关文字记载发现三尖刀的踪迹,但被认为年代可能是宋代的二郎斩蛟题材 花 钱 上,便已有了武器三尖两刃刀,可参考 【二郎研究】中国民俗钱币学会--花钱中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9-25 08:33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9-25 18:11
                        回复
                          (4)性格的定型。
                          性格逍遥,好游逸这一点,古代文学家们都是一致认同的。一个飘逸自由的神君形象,不古板,不刻板,有时候喜欢戏弄人。
                          南宋《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性好游逸”,周文璞《灌口二郎歌》:为人定似李太白,学道定似葛稚川。(用李白来比喻二郎,可见其爽直不羁、自由豪迈)
                          陆游《神君歌》:神君欢乐千万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9-26 05:45
                          收起回复
                            附一个小插曲,南宋洪迈《夷坚支癸志》有一个短篇《蔡七得银器》很见二郎促狭、游戏人间的风范。此文载湖州民蔡七,长大有力,受人佣故,足迹遍闻巷,每每夜分才归,常见一丰神秀整,举动雅静,衣销金白袍的伟岸男子柱立在骆驼桥栏边,一日蔡酒醉就抱住了这个男子,男子哀祈求去,并许给蔡七银酒器,蔡得银器喜不自胜。其时郡中公库忽失器皿,散榜捕缉,最后查到蔡七,蔡被捕入狱,辩析甚至,被杖打后释放。原来那个伟岸男子就是二郎神,倚栏遭辱时本能速脱,只因知晓蔡七愚贪,故意戏弄他罢了。
                            由此可见二郎神作为少年以“游戏得道”之神很有玩心。《封神演义》里杨戬戏弄土行孙,玩弄张奎等桥段与戏蔡七有异曲同工之妙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9-26 05:45
                            回复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家、戏曲家在二郎性格方面的描写跟宋时的记载是一致的。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看了些日月盈亏,山河变迁,……濯锦江头,连云栈边。……【闷来时担山赶日,闲来时接草量天。】安然,寒暑相催不记年。物随时变,脆似松枝,海变做桑田……正待要搊筝擘阮
                              —————悠闲,闲云野鹤,淡泊名利,逍遥自在,还有雅好,比如搊筝擘阮,搊筝即用手指尖弹奏的筝。擘阮即弹琴。阮即阮咸,一种拨弦乐器,这说明二郎很擅音律
                              (明)吴承恩《西游记》:听调不听宣 。闲来无事时跟兄弟们四处游猎,“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二郎笑道:‘我因闲暇无事,同众兄弟采猎而回’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任尔纵横在世间,机敏灵活,随机应变,对敌方式变幻莫测。打仗期间,没有空闲时间游玩,但战场上游刃有余时也不忘戏弄敌人(比如对付土行孙、戏张奎)。个性闲散,前往夹龙山寻找惧留孙请他下山收服土行孙时,见山中景致清幽,还不忘旅途中作乐,“立在松阴之下,看玩景致”。当然玩乐归玩乐,正事也没耽误,不仅请到了惧留孙下山,还在此行中获得了三尖两刃刀、淡黄袍、收了两个小徒弟金毛童子,收货颇丰。
                              (明)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9-26 0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