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交流吧 关注:1,152贴子:216,390
  • 1回复贴,共1

豆姓恢复窦姓历险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甘肃省榆中县豆家营村等地有两千余名姓“豆”的人,三十来年前,由于为了书写方便等原因,“窦”被误写成了“豆”,后来人们逐渐全部简化使用为“豆”。姓氏的改变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最近他们向榆中县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请求恢复原来的姓氏“窦”。目前,榆中县有关部门已经接受了窦氏家族人的申请,准备恢复他们本来的姓氏。今年七十多岁的窦泽咸说,他们兄弟五个人,大哥早年参加工作在外,因为大哥文化水平较高了解家族历史,就一直以窦为姓,而家中的老父亲和其他兄弟一直用豆姓,造成一个家庭里两个姓氏,让一些人产生误解。对窦氏家族的情况比较了解的窦庆民老人说,现在外面工作的窦姓后人全部都用“窦”,而世代居住在村里的窦姓后人,却把姓氏改成了“豆”。有一次,村中一位窦姓老人的儿子在北京工作,过节时给老人寄钱以尽孝道。因为儿子在外一直用窦姓,给家中寄钱时收款人的姓也填写的是窦,可是这边老人的身份证上却是“豆”,邮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姓氏不相同,结果就是不给取钱。最后,还是由村委会给邮局开出证明后,才取出钱来。据窦泽咸老人介绍,榆中窦氏在本地已经六百多年了。他们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窦家营村还用的是“窦”,自1972年以后,逐渐开始使用“豆”字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村民的文化低、识字少,为了书写方便就把“窦”简写为“豆”;再者,有人误认为“豆”是“窦”的简化字。后来,农村的一些工作人员疏忽,将错就错造成窦姓的书写混乱。现在榆中县涉及窦姓的地名、门牌和身份证等均改变成了“豆”字。但他们向县民政局询问,了解到行政区划的地名等都使用的是“窦”字。据他们了解,榆中县现有豆家营、豆家岘等窦姓人集中的几个地方,人数大约有两千人左右,人们基本都误写为“豆”姓。向政府相关部门咨询后,得知窦姓人恢复原来姓氏符合国家规定,于是他们就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变“豆”姓为“窦”姓。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窦永存说,县公安局户政科已经接受了窦氏后人的请求,目前已经开始着手恢复窦姓人原来的姓氏。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9-20 16:47回复
    窦靖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20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