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678,048贴子:14,864,092

非遗里的美食(广东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9-19 23:38回复
    国家级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19 23:39
    回复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之 安琪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因主产于广府民系的分布地区而得名,起源于唐代,成型于明代,兴盛于近代,流行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广大地区,清末已走出国门,远传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华侨聚居地。在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中,月饼象征亲人团圆,是中秋佳节寄寓美好愿望的应时食品和礼品,故广式月饼制作一直长盛不衰。
      安琪广式月饼分纯甜和咸甜两大类,品种丰富多样,琳琅满目,有莲蓉月,单黄、双黄莲蓉月,豆沙月,豆蓉月,蛋黄豆沙、豆蓉月,五仁月,叉烧五仁月,七星伴月等数十个之多。其皮薄馅丰,油光闪闪,色泽金黄,滋润软滑,甘甜香醇,独具风味。饼身图案精致,花纹清晰,造型美观,不易破碎,别具特色。广式月饼尤以双黄白莲蓉和双黄红莲蓉两个品种驰名海内外,已被授予“中国名饼”称号。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19 23:49
      收起回复
        凉茶
        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知道,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引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
        306年,东晋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促使他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9-19 23:54
        回复
          省级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19 23:54
          回复
            三郎哥,久不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9-25 00:41
            收起回复
              镇楼图太好玩了!


              IP属地:湖北7楼2020-09-25 23:45
              收起回复
                没了?


                IP属地:越南8楼2020-10-07 16:06
                收起回复
                  中山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清光绪末年,杏仁饼诞生于的香山县城石岐,由兴宁里萧友柏的妾侍林大姑指导女佣潘雁湘创制。潘雁湘籍贯顺德,系自梳女,曾跟糕点师傅做帮工,后到萧家帮佣。时值萧家老夫人寿辰,潘雁湘在林大姑的指导下,用绿豆粉和糖腌制过的肥猪肉片,精心制作成绿豆夹肉饼招待宾客。此饼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腻,咀嚼之有杏仁香味,宾客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绿豆夹肉饼流传开来,成为当地节日送礼招待亲友的佳品,因其形状似杏仁且有杏仁香味,故称杏仁饼。后来,萧友柏向时任香山知县的覃寿堃呈奉该饼,知县品尝后大加赞赏,当即写下“齿颊留香”四字。
                  1911年,萧家开始作坊式生产杏仁饼,并使婢女到泰东戏院等叫卖以帮补家计。民国七年(1918年),因政府规范工商税收,萧家正式进行工商登记生产杏仁饼,店号“咀香园”。1928年注册商标为“玫鹤牌”,又名“梅鹤牌”,产品全部零售。后来,通过香港“金山庄”批发往东南亚、北美洲。萧友柏逝世后,其子萧干伟接管咀香园饼店生意,并于1930年更换新的营业执照。1935年,咀香园杏仁饼获美国檀香山国际食品博览会“金鸡奖”。1956年,政府对咀香园饼家进行公私合营,改为糖果商店咀香园加工场,萧干伟担任车间主任一直到1961年病逝。当前,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咀香园杏仁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2006年,“咀香园”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杏仁饼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用木制饼模打制杏仁状的饼样,并加入特制猪肉做夹心,经过一系列传统烘焙工艺制成。咀香园杏仁饼的制作主要包括浸豆、烘豆、脱壳磨粉、制猪肉馅、磨糖粉、拌粉、倒模成型、烘焙、冷却到包装多个工序。制成的杏仁饼呈直径5.5厘米的淡黄色圆饼,入口甘甜松化,齿颊留香。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14 23:42
                  收起回复
                    普宁豆酱制作技艺
                    豆酱是普宁传统的发酵豆制食品,负有盛名。普宁豆酱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普宁市全境及周边地区,后传至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普宁民间素有酿制豆酱的传统,尤以洪阳一带的生产技艺最佳,远近闻名。明未清初,专门生产普宁豆酱的酱园和销售作坊开始出现。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方书哲在普宁洪阳城东门头开设了源兴号酱园,开始大批研制、生产和销售以“普宁豆酱”冠名的豆酱。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方和元创立财元号酱园。光绪年间,方思谓又在财元号酱园附近建起了祥裕号酱园。民国时期洪阳已发展到十多家商号。20世纪50年代初,合兴、炳记、遂记、维记、元香、捷记、祥裕、财源、和源、利合、洪香、裕记等12间商号联合组成洪阳酱油联营社,专门生产豆酱、酱油,年产豆酱1100担。
                    普宁豆酱主要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配以面粉、食盐和水等制作而成。普宁豆酱制作技艺流程复杂,它的工序包括曝豆、碾豆、浸豆、炊豆、饲醭、推醭、推水醭、煮酱、试酱、装酱等,难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14 23:45
                    收起回复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裹蒸是肇庆地区著名的传统特产,系历史久远的春节食物,当地无人称其为粽。
                      肇庆裹蒸的制作、食用主要在春节期间,它以糯米、脱衣绿豆、半肥猪肉为原料,用冬叶包裹为枕尖状后大火煲煮而成。冬叶是肇庆地区特有的一种植物,据《广东新语》记载:“有冬叶者,状如芭蕉叶,湿时以包角黍……盖南方性热,极易腐败,唯冬叶可持久。”
                      肇庆裹蒸的传统工艺包括浸洗冬叶、淘洗糯米、去绿豆衣、腌制肉馅、包扎裹蒸、烧煮裹蒸等步骤。腌制肉馅的五香调味料是用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和五香粉等调配而成的,直接影响到裹蒸的味道。裹蒸有多种吃法,既可以煮好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入切碎的芫茜、葱、炒香的芝麻粉以及适量花生油和酱油,还可以蘸上蛋浆后用猪油煎至金黄再食。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15 23:26
                      回复
                        揭阳 乒乓粿制作技艺
                        乒乓粿是潮汕地区著名的民间传统食品,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乒乓粿发源于揭阳市榕城区,后来辐射至汕头、潮州、汕尾以及香洪、澳门、泰国、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乒乓粿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南宋末年。由于宋元战争,百姓扶老携幼逃入荒山,靠野菜度日,偶然发现了味香可食的鼠壳草。后来,人们采集这种野菜,混合糯米碾成粉,制成点心,因呈暗褐色,便称之为“乌粿”,又称“鼠壳粿”。 鼠壳草别名清明菜、田艾、鼠耳草等,乾隆《揭阳县志》记载“鼠麯,叶似马齿苋,多生田中,土人杂米粉作糗竹药”。鼠壳草具有药用价值,《辞源》载:“鼠壳草,草名,又名鼠耳、无心草、香芋,北人称‘茸母’,可入药。古时民间以三月三日取鼠壳草汁和粉,作龙舌料,食之可避时气。”
                        清代,揭阳榕城南门的李奇遇厨师,改用“槟醅麸”做馅,加进芝麻、橙糕等佐料,并用腐膜垫底制作鼠壳粿,遂改名为“槟醅粿”。 1947年,揭阳小食谢洽师傅到汕头谋生,制作“槟醅粿”摆卖于乌桥头。1956年,揭阳县成立饮食服务公司,一位外地顾客购买槟醅粿时,误叫做“乒乓粿”,后来便将错就错改叫“乒乓粿”,沿用至今。揭阳民间素有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蒸制乒乓粿,用于祭祀和馈赠亲友的习俗。乒乓粿以野菜鼠壳草为主要原料,配以糯米粉、槟醅麸、葱油、白糖、橙糕、芝麻、陈皮等材料料,经过粿坯、粿馅、腐膜、手工、蒸制、保存包装等程序而成。揭阳乒乓粿有甜、咸二款口味,乒乓粿粿胚清、柔,粿馅香、脆,造型美观、色泽鲜艳,地方风味独特。
                        近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的节庆饮食有了多种选择,从而冲淡了乒乓粿的地位。另外,鼠壳草日益难求,乒乓粿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0-19 22:05
                        回复
                          肇庆 疍家糕制作技艺
                          疍家糕又称千层糕,是肇庆西江水上人家传统的节庆食品,也是疍民互相馈赠的常用礼品。疍家人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制作千层糕祭祀神明、祖先,其制作技艺反映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族群文化。
                          疍古作“蜑”,唐代开始,岭南已有关于“蜑人”的记载。宋代对岭南舟居蜑族的记述渐多,明清时期政府对疍民征收“鱼课”。肇庆西江流域一直是疍民族群栖身的重要水域,目前肇庆城区尚有5000余疍民居住。关于疍家糕的历史,疍民群体中至今流传着许多相关传说。据说疍家糕起源于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南明时期疍民们曾以此糕敬奉永历皇帝朱由榔及群臣。
                          每逢新春佳节,肇庆西江水上人家都习惯蒸上一盘疍家糕,增添喜庆气氛。疍家糕分咸甜两种,咸糕以粘米、芝麻、花生、虾仁、猪肉为材料;甜糕则以粘米、白砂糖为材料。疍家糕的制作非常讲究,甜糕制作工序包括磨浆、过滤、煮糖浆、勾兑、蒸制等,咸糕的制作则包括磨浆、过滤、腌制馅料、蒸制等程序。
                          疍民将蒸好的千层糕切成菱形小块,每四块叠成一盘(三块在下,一块在上),先敬神祗,后敬祖先,随后全家分食,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一直以来,制作疍家糕的技艺都是以母传女、婆婆传媳妇的方式世代传承。
                          传统时期,疍家族群浮家泛宅,主要从事渔业生产。20世纪50年代后,绝大多数疍民上岸定居,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急遽的变迁,许多民俗文化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疍家糕制作技艺现在只有少数年事已高的妇女在传承,后继乏人,急需保护。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19 22:09
                          收起回复
                            广州 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
                            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 最初起源于广州城区,成珠酒楼的产品是其中的代表。1746年成珠酒店建立,便已经开始生产小凤饼。1921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成珠酒楼的员工举着有小鸡标志的成珠小凤饼参加游行活动。上世纪20年代初,成珠小凤饼获“展品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成珠小凤饼又获“广州市国货展览会”银奖。成珠酒店在2000年倒闭结业后,成珠小凤饼仍然生产并销售至今,并在1990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1997年获得由中华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名小吃”称号。
                            小凤饼(鸡仔饼)以面粉、白糖、猪肥膘肉、榄仁、芝麻仁、瓜子仁、潮州粉、精盐、鸡蛋和花生油为原料烤制而成。小凤饼表面可清晰地看到果仁,色泽黄褐通透, 饼底不焦,气味芳香。成珠小凤饼口感香、松、脆, 饼馅肥软,是广州人饮早茶时最钟意的点心之一。
                            目前,广州市仅存一间成珠小凤饼销售门市部,现址在海珠区南华中路209号,在海珠区石溪路设制作工场,有工作人员约十人。成珠小凤饼至今坚持全手工制作,但前景不容乐观,其制作技艺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0-19 22:15
                            回复
                              广州 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
                              沙河粉是一种富有广州特色的米制品,因发源于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繁盛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并随着人群的迁徙分布到南亚、东南亚等地。
                              沙河粉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沙河粉是由以打石为业的“东江客家人”传入广州的。民间流传着清代小店“义和居”的店主樊阿香首创沙河粉的故事。早在1860年,沙河粉就已经传入马来西亚,又以怡保的沙河粉最为出名。民国期间,沙河镇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沙河粉镇,义和居、福安居、泉珍、同心等是较有名气店号。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10-19 2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