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237贴子:431,392

《诗经》字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01.关雎
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有担当。

《关雎》原是一首婚礼上赞歌,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本诗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


IP属地:贵州1楼2020-07-16 17:32回复
    002.葛覃 急切而喜悦的女主要回家看望父母。

    本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
    首章,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
    次章,女主的身影是飘忽的,先弯腰“刈”藤,转眼间在家中“濩”葛、织作了。“服之无斁”,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
    末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女主人公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
    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却毫无疑问。


    IP属地:贵州2楼2020-07-17 16:52
    收起回复
      003.卷耳 征夫怨妇的哀愁

      本篇描写了征夫怨妇的伤离思念之情。
      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女子的口吻来写的,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
      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
      诗的最后自问自答:“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IP属地:贵州3楼2020-07-20 17:20
      收起回复
        004.樛木
        就算你是一棵弯木,也有支持你的葛藤。

        这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诗中的此物是“君子”和“福”,彼物即“樛木”和“葛藟”,——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尽管你是一棵弯弯木,不能成其大材,但只要有像葛藤一样支持你的人,也能获得福禄。


        IP属地:贵州4楼2020-07-21 17:42
        收起回复
          005.螽斯 多子多福的蝗虫亦可羡

          本篇表达了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
          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营造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IP属地:贵州5楼2020-07-22 17:52
          收起回复
            006.桃夭 夭夭桃花,美人如斯。

            本诗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尤其是“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IP属地:贵州6楼2020-07-23 16:30
            收起回复
              007.兔罝 捕兽网已布好,一场紧张的狩猎即将开始。

              “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IP属地:贵州7楼2020-07-24 17:24
              收起回复
                008.芣苢 一曲劳动的欢歌

                这是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IP属地:贵州8楼2020-07-27 17:20
                收起回复
                  009.汉广 单相思的樵夫深情不可付

                  这是首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


                  IP属地:贵州9楼2020-07-28 17:47
                  回复
                    010.汝坟
                    妻子绝望的质问

                    首章,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只能妻子肩负。“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可怜的妻子,享受不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令人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对复杂情感的抒写,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


                    IP属地:贵州10楼2020-07-29 18:03
                    回复
                      011.麟之趾 翩翩公子的赞歌

                      本诗以“麟”起兴,古代传说中的“麟”非同寻常,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前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于嗟麟兮”的赞美之词在耳际不断激扬回荡。
                      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由麟“之趾”,到“之定”、“之角”,是对仁兽麒麟赞美的复沓;公姓、公族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耳。
                      据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用“麒麟在圃,鸾凤来仪”。


                      IP属地:贵州11楼2020-07-30 17:22
                      收起回复
                        012.鹊巢 结婚得有房有车

                        本诗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写鳲鸠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
                        “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迎亲。二章“百两将之”是写第二环--娶回。三章“百两成之”是写第三环--礼成。“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回味悠长。
                        另有一说:鹊喻弃妇,鸠喻新妇,弃妇的丈夫遗弃了同他一起艰苦经营,创立家室的结发妻子,却用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致使新妇占了旧妇之位,恰如”鸠占鹊巢“一般。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以责备丈夫另娶新妇,新妇占据其家。


                        IP属地:贵州12楼2020-07-31 13:49
                        收起回复
                          013.采蘩 昼夜服役,连想回家的话都不敢说。

                          穿行于诗中的,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她们发饰由“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记录了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薄言还归”的结句,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奴仆们在服劳役休息时闲唱的。山歌中第一、二段是互相问答,问答内容为采蘩的地点和目的。第三段则是奴仆们不满的牢骚怨言。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和无奈,在最后一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IP属地:贵州13楼2020-08-03 17:50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03 19:20
                            回复
                              014.草虫 大胆而率真的思妇

                              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勾起离情别绪,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以下并没有循着“忧心忡忡”写去,而是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而却改用拟想,假设所思者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将会是如何的情景。以虚衬实,情味更浓。
                              第二、三章虽是重叠,与第一章相比,不仅转换了时空,拓宽了内容,情感也有发展。采蕨、采薇暗示经秋冬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诗人“未见君子”不觉又多了一年,其相思之情自然也是与时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几至气促;“伤悲”更是悲痛无语,无以复加。与此相应的,则是与君子“见”、“觏”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多么大胆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觏,《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既觏”是已婚的意思,可见“觏”当指男女情事而言。这里以“既见”、“既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


                              IP属地:贵州15楼2020-08-04 16: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