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强迫症吧 关注:626贴子:5,827
  • 2回复贴,共1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市面上的森田疗法书籍特别多,仅仅只是日本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市面上的森田疗法书籍特别多,仅仅只是日本学者的著作就有几十本,加之国内专家学者的著作,那就更多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森田疗法的思想做一个简单且清晰的概括。
在笔者看来,全部的森田疗法理论无非解释了两个问题:其一,我们怎么了?即回答了我们因何出现了神经症症状。其二,我们怎么办?即回答了我们该如何走出神经症。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森田疗法认为,我们出现神经症症状是以下的四个因素导致的:①人格缺缺陷,即疑病素质和完美主义倾向;②认知错误,即不合理的理想信念和思想矛盾;③精神交互作用;④精神拮抗作用。
我们认为,神经症的发病往往有其人格基础的,这里的“人格基础”指的就是某些人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这种不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疑病素质。所谓的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常常把精神的能量投放于自身,而较少关注外在客观世界,同时还具有自我为中心和富于内省的特点。比如有些患者朋友对于刚说出的话,刚做的事情容易追忆反思,稍微有些出言不逊便后悔自责;有些患者朋友对内在的感受很敏锐,焦虑失眠常常看成是天大的麻烦。疑病素质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即担心自己患病的倾向性。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本是人的天性,但是过度的在意则有可能发展出这样的一种负性倾向。比如有的疑病症朋友常常因为胃部的不舒服而反复就医检查;恐惧艾滋病的朋友稍微遇见红色的液体就惶恐不安,这些都是由疑病素质延伸而来的。
完美主义倾向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追求完美、循规蹈矩、求好心态和执着的一种人格特质。完美主义者常常对生活中的事件不满意、不满足,常常苛求自我与要求别人。具有这种人格倾向的人一方面容易陷入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中,而这种冲突常常带给个体带来挫败、苦恼、消沉、恼怒等情绪困惑,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人际关系冲突之中,表现为容易和人发生争执或者被动压抑自我,看谁都不顺眼,看任何事情都不如意。完美主义倾向是一种人格缺陷,本身不一定就是心理障碍,但是在一些诱发事件下,很容易滋生出神经症的症状。
第二个因素就是认知错误。其中包括不合理的理想信念和思想矛盾。不合理的理想信念包括灾难化联想、非黑即白、控制所有情绪和想法的愿望以及道德感过强等等。譬如洁癖强迫症的朋友,当自己接触到了别人摸过的门把手,就恐惧患上各种传染病,这就是灾难化联想的结果。
森田原著中把思想矛盾解读为“应该如此”和“事实如此”之间的矛盾。比如有些朋友主观认为自己做些什么就可以不让症状出现,而事实上症状出现与否与自己的意愿无关。前者就是“主观应该”,而后者属于“客观事实”。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矛盾”中也涵盖了错误的思想和认知。❶比如有些患者认为只有先很好地解决了症状,自己才能很好地生活做事,还有些人认为只要痊愈了,人生就会一帆风顺,自己就可以永远幸福快乐了。这些认识上的错误都属于思想矛盾。认识上的错误和思想矛盾一方面可以让个体陷入负性情绪当中,成为神经症的易感人群,另一方面当个体已经患上症状以后,这些认知因素可以让症状和痛苦的程度继续加重。
第三个因素是“精神交互作用”,它是指个体出现了一种感觉与注意之间相互强化的现象,即越是在意某个事物,该事物会变得敏感起来,反过来会吸引个体更多的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固着的现象。比如有患者十分在意自己的口吃问题,天天视为大敌,结果越是在意越是敏感,越是敏感越是执着,从而陷入了口吃强迫。森田疗法认为,症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精神交互作用。
第四个因素是“精神拮抗作用”。“拮抗”二字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两种事物之间的一种对抗、抑制、阻滞的现象。而精神拮抗作用则是该词意的延伸,即人的精神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相互对立、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现象。比如一个人当众演讲,内心感觉很恐惧,同时也出现了不要害怕的想法;自己最近业绩突出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却出现了内疚不安的情绪。在笔者看来,理解精神拮抗作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就理论层面而言,我们可以知道患者感觉苦恼实际上是来源于拮抗作用的加强。原来拮抗作用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而当拮抗作用增强或者变弱都会引起各种问题。当拮抗作用弱化时,个体会出现缺乏抑制的冲动行为,比如歹徒行凶时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当拮抗作用增强时,个体容易陷入心理冲突和自由感的丧失。比如拼命追求成功的人,反而会被失败的恐惧所束缚。其二,就实践层面而言,可以给各种心里现象以合理化的解释,帮助强迫患者接纳症状。如前所说,精神拮抗作用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那么我们自认为那些“肮脏的、可怕的、邪恶的”念头想法和冲动也都是正常的现象,都是需要我们接纳的对象。比如在佛寺里我们都觉得应该心生敬畏、尊崇佛祖,但是内心却偏偏出现辱骂佛祖的想法,如果不理解拮抗作用,我们很可能觉得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不应该出现的,继而纠缠排斥,逐渐就滋生了强迫症状。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7-14 11: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