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吧 关注:8,130贴子:147,275

谁是炎黄子孙:少数民族如何华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谁是炎黄子孙:少数民族如何华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28 11:28回复
    刚过去的清明节,炎黄子孙们又面临一个难题——应该去哪里祭拜黄帝和炎帝。
    中古以后陕西黄帝陵基本上已得到官方认可,作为官方祭拜的场所,而该在何处祭祀炎帝则仍然接近于公案,各方争执不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28 11:29
    回复
      或许有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炎黄子孙到底包括哪些人?谁拥有祭拜炎帝和黄帝的资格?
      表面上看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为汉族人和部分南方少数民族才会把自己说成炎黄子孙。然而历史上,炎黄子孙的范围远远不止这些,不少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出于种种原因也会被认定为炎帝或者黄帝的后代,成为非典型炎黄子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6-28 11:29
      回复
        陕西黄帝陵年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祭黄仪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28 11:29
        回复
          顾颉刚曾经有一句名言:“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先秦时代,华夏人自己都尚未形成稳固的炎黄子孙信仰,外夷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很快,外族就会成为华夏祖先的后代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28 11:30
          回复
            夏后氏的后代
            在《史记》中,匈奴成为夏后氏的后代。《匈奴列传》头一句话就是“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而在几千里外的江南地区,各路越人也是“夏后”的后裔,《越王句践世家》中即有“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的记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6-28 11:30
            回复
              所谓夏后氏又是何等神圣?
              上古后期到近现代,“后”一般作为皇室配偶的意思出现,如皇后、太后、王后等。但在上古早期,“后”则并非此意。
              《史记》中的《夏本纪》虽有“夏后”的说法,但具体的夏朝君主称为“帝”,有帝启、帝相、帝槐、帝芒、帝皋之类。然而,在上古奇书《竹书纪年》中,这些君主则为后启、后相、后芬、后荒、后昊、后泄、后发、后桀。然而恐怕这些都不如传说中射日的“后羿”具备知名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28 11:30
              回复
                射日的后羿是中国最有名的传说人物之一,但在历史上却大概是个乱臣贼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28 11:31
                回复
                  这些夏朝“后”均为男性,要么是夏朝的君主,要么是如后羿这样一度成功的篡位者。说明“后”在当时并非是君主的配偶,而就是指君主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28 11:31
                  回复
                    上古汉语中“后”的读音是goo’,而汉语的亲属藏语中则有Hgo一词,意思为首领,很有可能和上古时期的“后”为同源词。同样,羌人的首领称为“豪”,也可能和“后”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28 11:32
                    回复
                      这样,从漠北的匈奴到江南的百越,都成了夏朝的后代。同时,由于夏朝开国君主为夏禹,夏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则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正是黄帝。夏禹是黄帝的玄孙。既然匈奴和百越都是夏后氏的后裔,那么自然他们也是黄帝的子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6-28 11:32
                      回复
                        只是这两个黄帝儿子是华夏人的自说自话,“被成为“炎黄子孙”的人群未必认可。匈奴自身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文字记录,他们对自己成为黄帝子孙作何感想已经无从知晓。而在越人的《越绝书》中则说“昔者,越之先君无余,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显然越人对自己是夏后氏后裔的说法不算感冒。而既然夏禹时代越人始祖无余就已被封,自然不可能是少康的庶子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6-28 11:32
                        回复
                          本出自匈奴屠各部的刘渊自诩冒顿可汗的后人,一般说法认为是匈奴单于于夫罗的孙子、左贤王刘豹的儿子,母亲呼延氏,是如假包换的匈奴贵族出身。但刘渊在并州自立后居然声称自己是汉朝刘氏的后代,所谓“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6-28 11:33
                          回复
                            匈奴可汗本为栾提氏,屠各氏的刘渊冒为冒顿可汗嫡系后代已经颇为可疑,但他竟然大胆到直接把自己归为刘汉之后,成为正统炎黄子孙,令人叹为观止。永兴元年(304),刘渊即汉王位时径称“我太祖高皇帝”、“我世祖光武皇帝”,还“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彻底把匈奴人坐实为黄帝后代了。
                            当然,给黄帝当便宜孙子的远不止刘渊。出自鲜卑的慕容氏“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即黄帝氏族。雄才大略的前秦君主苻坚出自氐族,然而也号称“其先盖有扈氏之苗裔”,将自己说成是大禹的后代。同样出自匈奴的赫连勃勃虽然以“子而从母,非礼也”的理由抛弃了刘姓,但是仍然在诏书中坚持声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音殊中国,姓改姒氏,故从母姓为刘”,不但把自己说成是中原后裔,还给出了族属不同言语不通的解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6-28 11:34
                            回复
                              随着北魏承继大统,华北兵燹频仍的时代暂告一段落。虽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魏拓跋氏坐稳了江山,可是它们也急于宣称自己为黄帝的后代。《北史·魏本纪》中明言:“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此为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6-28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