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吧 关注:812,462贴子:31,908,737

古网龙星奇域专辑小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上海1楼2020-04-29 14:06回复
    古一古二见此:https://tieba.baidu.com/p/2895292018(我自己看得到帖子,但大家反馈看不到,所以需要看的留mail)
    古三小评与建议见此:https://tieba.baidu.com/p/5995419749
    古网剑鸣流花专辑见此:https://tieba.baidu.com/p/6114368854
    古三音乐集小评见此:https://tieba.baidu.com/p/6594773701


    IP属地:上海2楼2020-04-29 14:06
    收起回复
      距离古三音乐集小评没过去多久就又营业了,还好工作量可以说非常少了,所以讲仔细一些。本文4700字,谨慎点开。
      六首作品,都是联动版本(与古三的梦与时空、与神舞的山海飞花)新制作的,总时长也有接近半小时之多。再加上山海飞花里请古琴大师的操作,可以说让原本不宽裕的小龙人雪上加霜……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半的曲子是由内部的人进行的创作(PP,codephoenix,天游)。这也是一种控制预算的方式吧。
      这次古网放出的六首作品里,有三首是古三战斗曲的致敬与改进(也都是内部进行创作的作品),比例非常高。由此我们也可得以窥见他们对于古三特定作品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原曲的再创作是成本较低但风险较高的,因为如果原曲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再听不同版本的时候,多数人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个观念会导致即使新的作品有独到亮点见解,也会被相当程度上的无视。所以这次古网的三位在再创作时,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地对原曲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又保留了原曲的精髓,算是保留了“既视感”,但如果进行直接对比,会有很多很多的不同。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张专辑给我的感受,应该是“穿越”。古三、神舞的旋律从各自的游戏穿越到古网,现代乐器穿越到古代与中国古乐器相结合(或是反过来的穿越),举一个不太恰当的词是强烈的赛博朋克的感觉。这种科幻与古风结合的穿越感,很特殊也很有趣。


      IP属地:上海3楼2020-04-29 14:06
      回复
        龙星奇域
        作为专辑的同名曲,龙星领域的背景音乐,一开始就用大量的电声、失真、效果器告诉听者,这是一个奇妙的穿越世界。最近很火的黑人抬棺,背景音乐Astronomia就是由Vicetone创作的纯粹的电声音乐。想要了解一下电声音乐、效果器等等制作的,可以去看看B站VicetoneMusic有关黑人抬棺的制作细节(冰山一角):指路BV号:BV1rZ4y1W7Pz
        这并不是古网第一次玩电音了,琅泉界桥的第一个Boss,也是由我录制的就是电声与传统乐器的结合。而在龙星奇域里,由于题材的无拘无束,可以说玩得更加彻底。用定位较好的耳机或音箱就能听到左右声道立体声的变化和素材的叠加。期间插入的一些民乐器(如古筝的拂,琵琶的轮指,以及高高在上的缥缈笛声)做了一个很好的点缀,大量的东西没有什么旋律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效果和和声。调性也变得模糊,更多是模进与变化重复,节奏与音色上的瑰丽代替了长线条。
        出现在传统“古风”作品中非常大胆的作品,也是我前言所提到的,古乐器穿越到现代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我不知道大家对于电音的认可程度,但我不止一次地在之前的各种乐评里写道,古剑作为一个锐意进取,敢于革新的品牌,应当吸纳更多的非传统元素进入自己的创作中,不要过分强调旋律去讨好那些只听得懂旋律的听众。当然,步子可以慢慢来,不要一下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龙星奇域的尝试是很不错的融合乐。


        IP属地:上海4楼2020-04-29 14:07
        收起回复
          乱蝶迷径
          这首曲子是对古三的《乱蝴逐蜂》的重编曲版本。为了方便读者,将我对乱蝴逐蜂的评价贴在这里。
          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战斗曲。
          使用了七拍子(2+2+3)的复合节奏。复合节奏的优点是不稳定,不稳定的特点是动力性强。比起2,3,4,6的传统切割方式,这样的组合无疑在战斗曲中更为带劲。
          总感觉缺一拍?这就对了,七拍子就是给人这种强烈的“缺斤少两”的感觉,但不会感觉难受,而是激动。节奏对于音乐来说的暗示作用是巨大的。轻松明快。0:49扬琴独挑大梁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和原曲最大的不同即是把乱蝴逐蜂的七拍子补上了一拍,改成了规规整整的八拍子(或者说四拍子),而且全曲每一个段落都保持了八拍子,非常统一。由于是打岑缨的,因此不需要显得过于史诗宏大,因此也算是保持了配器上的克制。加入了电声乐器的元素,给予了更多现代感。但我觉得第一段的二胡演奏有问题,音准(比如fa#低了)和节奏(比如有抢拍)的小问题不谈,主要的问题在于气短。即使需要表达很果决的东西,也可以用多一些弓,果断的拉法而不是一咪咪的弓段来表达,这会导致振动不充分与音质上有缺憾。
          58s的第二部分,旋律从大提琴过渡到小提琴,然后是1:25扬琴与琵琶以及钟鼓的协作,再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加入。我比较喜欢民乐的那一段,可能是因为西洋乐听太多了吧……很有趣味,不紧不慢的。
          1:53进入P3,很有趣的是click不是对齐正拍而是向后一拍,这曾让我纠结许久。私人采访PP说,就是为了体现那种纠结感。好的,的确,我被纠结到了。因为click对于节拍的暗示太强大了,感觉就是一小节一小节的,实际上少一拍,对我来说会抓耳挠腮。除去这个以外的配器我很喜欢,细碎但流畅,整理有头绪且我很喜欢双簧管的音色。
          P4是2:46开始,回归了P1的主题,但也做了发展和变化。如果P1是各个素材、音色、乐器的穿插,那么P4则更加强调节奏型的运用。无论是3+3+2,还是2+2+2+2,都会被某几个声部,某几个乐器重点提及(多数是bass line,低音声部,因为更有力也更有杀伤力)。


          IP属地:上海5楼2020-04-29 14:08
          收起回复
            星晦天暝
            原本以为只是对却邪的古网重制版本,在B站id树小童以及视频解释的提醒下,其实P1也是重制了雾隐,在此感谢。贴两个原曲的小评吧。
            雾隐
            算是做得还算不错的气氛渲染了。除掉1:06开始的高音区弦乐组,又出现了明显的由于Midi导致的晚进入的现象。
            比起之前两首真是好太多太多了,至少有应有的质感。其实我也没有要求说所有要做到每一首都水准之上,但标准的水准还是应该做到的,不然本来就小作坊,这些钱花出去真是要亏死。
            却邪
            混音非常差,鼓在挠痒痒。
            吟唱与铜管也有起振过程,而且没有隐藏,导致实际与节奏型乐器的配合非常杂乱。
            不断重复的节奏,姑且称之为Tango节奏。在皮亚佐拉等Tango作品中大量运用。
            把一个四拍的小节打分拍为八拍后,重音在第一,第四,第七个分拍上。也就是说节奏被切割成了123 456 78。天然的有三拍的不均衡感,却又有四拍的方正感觉,个人是非常喜欢的。有别于三连音的均分,也有别于正常的平分,是给了更强的动力性的。可惜一切被midi对不齐毁了个一干二净。
            作为北洛的战斗曲,用的两个素材都是哥哥的。有意思。
            P1对于雾隐的继承在于调性,7拍子转8拍子,动机(re remi fa反复)以及一部分旋律的碎片。制作的精良程度比起原曲何止高出一个档次,尤其是对比着听尤其明显,混音也好,音源也好,丰富程度也好。
            2:14开始进入P2,也转调了,从P1的d小调转入了c小调,这种处理方式和前面乱蝶保持调性只变化织体的方式不同,更为彻底。人声吟唱了主旋律,底下的loop不断强调着与前面不同的节奏。直到3:19开始出现的中提琴节奏音型发音有一些延迟的现象,听着有些不太舒服,不知道是不是Midi键盘弹的时候手速不够……
            5:38开始的P3就是对却邪的调性相同的完全重制了。特别喜欢期间点缀的古琴,非常带感。对于节奏型做了小小的改编,原来四拍都是三连音的音型,把第一拍改成了十六分音符,第四拍改成了后十六,由此体现了对原曲的致敬与传承。厚度、丰富程度比原曲好很多。甚至保留了原曲最后一大串的快速音型,7:10开始,虽然轻得几不可闻,得到高音区飘出来我才发现这样彩蛋式的音型……更强调节奏型与乐器音色,但还算是保留了下来,且没有破坏整齐的感觉。原曲很有特色的铜管得到了更加细致的分配(小号,圆号,长号各自不同的音色与对应的角色)。


            IP属地:上海6楼2020-04-29 14:08
            收起回复
              千年执梦
              是对古三万羽蚀日的致敬。贴一下原评论。原评论里所提及的自己做了一点改的,需要的可以移步微博找链接,否则贴在这里会被吞楼。
              低频不太够(可能是混音不够)。该做的表情不够(比如渐强)。但总体还算可以。
              我当然拿不到分轨无法单独混音。所以只能做了一个简单的低频提升,以及做了一个18-20s的渐强。事实上,我认为27-28s也应该渐强,但我存心没做,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看看是不是做了渐强以后更燃一些。
              递进的感觉做得很好,包括调性上的转换(刚开始d小调一个降,1:40正式转为f小调四个降),配器也是层层叠加,比如转调后的管弦乐,再加女声再加男声,递增的感觉非常好。旋律上也是慢慢向上,直至制高点。尤其喜欢46s进入的大提琴(midi制作的类似实录,加入了滑音重音之类的,也算是比较用心),很沧桑。
              其实转调后,我有一个很不喜欢的镲声一直在高频擦擦擦,这直接导致很难复听,因为太闹腾。架子鼓本来就是个很吵的乐器了,而镲每一拍都在振动,这让我很不爽。但其实这曲子写得很好,如果这个镲是作为点缀就OK了,而不是一直响着。这会导致高频太多,整体听感上移,但明明配器没问题,我猜去掉这个镲就能好很多。
              如果和原曲比,千年执梦在动机的发展上更多一些(时长上也能体现),旋律也有魔改,主要后半段转调后(对应原曲1:10开始)对于新的动机做了更多发挥,将其扩展成了一句完整的,有起承转合的8小节一组,16小节一段(打大拍子的话就都算一半即可),配器以段为单位递增。
              如果说星晦天暝是在“改良”,那千年执梦是在“发展”。前者是对相同原料的不同诠释但仍然没有涉及根基上的改动,而千年执梦是在原料的基础上,做了取舍,做了精炼,然后加入了更多自己的东西,呈现出一个不尽相同的作品。


              IP属地:上海7楼2020-04-29 14:08
              收起回复
                悲离调
                又见老朋友奕和文化。外包的作品。
                原谅我没有把神舞通关,当时觉得三观很奇怪,打到三分之二就没打下去。官方介绍:根据原曲《泣血主题》改编。悲离夫人主题。古剑世界的韵律融合从神舞世界中传来的泣血之词,“绝天地,驱异兽,弃众神,方安生”,颇具原始遗风。
                我找到了神舞原曲,在云音乐电台神舞幻想游戏bgm里的70_Weepingblood.
                这首神神叨叨的作品,是我尤其喜欢的,与打小桃的花痕泣血有着一样很值得反复听。是一个全场高能的曲子,非常戏剧化以及有画面感。
                电子低音很带感,上面的带歌词的吟唱,以及各个乐器间或插入的时机都很完美,古琴、竹笛、钢琴、琵琶……每一个乐器进入都伴随着紧张的氛围。一个简单的主题,对其进行加工和扩展以后,就变得有趣了。主体f#小调,但含有大量无调性元素。
                P2(1:43)开始是一个完全现代音乐的写法,效果重过旋律、调性等一切传统音乐的元素,乐音与噪音的界限被模糊,音高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冲击力,听者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感觉,而不是晦涩难懂的需要用心品味的东西。用成龙的梗来说,就是我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听起来也是这个样子的。
                2:06开始回归了c小调的明确调性,但那也是昙花一现,马上又转调了,模进着模进着直接到了c#小调(之后又转了)。调性的不稳定是整个作品重要的特征,而这样的色彩斑斓也是神神叨叨的体现。2:41开始又采用了七拍子这个在这张专辑里频繁提及的拍子,进一步增加了不稳定的感觉。3:12转回方正的节奏后,感觉是更宏大茫远史诗的。
                个人票选专辑最爱。


                IP属地:上海8楼2020-04-29 14:09
                回复
                  山海飞花
                  资料片同名主题曲,改编自KH的《瑶天仙途》(二测还是三测的登录曲),由奕和编曲,古琴部分由茅毅老师亲自作曲并用北宋年间制作的“松雪”演奏,竹笛演奏为潘明磊。
                  我一直是真人演奏的拥趸,不仅是因为我自己从事这个职业,更重要的是,我知道真人演奏时一定的即兴成分,这是midi无法代替的,且对于自己的乐器总是更加了解,因此这次能由茅毅老师自己决定古琴部分的创作,期间的滑音、泛音、揉音,点拨之间,尽显大家风范。指路BV号:BV1p7411o7fV
                  这个钱,花得值!
                  其实看到这个视频,我的第一想法是,古一里少恭与屠苏的合奏榣山遗韵,能不能用松雪重制一遍……
                  同样的古琴与笛(树叶是游戏内表达)。当然这次的表达是不同的。前奏悠长,华彩性质的加花恰到好处。1:14(视频1:18)的电子乐与古琴的融合竟然有一种强烈的穿越感。不完全割裂,电子的节奏配上穿透云霄的泛音,甚至营造出了一种紧拉慢唱的戏曲腔。而之后与笛子的对唱则是所谓正常发挥,营造了茫远的感觉。与众多乐器群的合奏,古琴则以其特有的音色点缀着旋律。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虞山派所提出的“清微淡远”的风格特点,是重要的琴学演奏准则,对后来的琴学理论影响巨大。因此当我听到结尾配器减少,古琴重归最重要声部时,反而更加感动,那些干净纯粹的泛音,尤其是最后一个振动极佳的最低音c#,与前奏结尾的f#遥相辉映。
                  非常感动。


                  IP属地:上海9楼2020-04-29 14:09
                  收起回复
                    施工完毕,欢迎开喷


                    IP属地:上海10楼2020-04-29 14:10
                    回复
                      马一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4-29 15:00
                      回复
                        太过高端,标记一下留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4-29 15:14
                        收起回复
                          在微博看到了,先标记一下,慢慢看。


                          IP属地:云南13楼2020-04-29 15:47
                          回复
                            前排支持


                            IP属地:广东14楼2020-04-29 15:53
                            回复
                              抢前排


                              IP属地:上海15楼2020-04-29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