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吧 关注:916贴子:7,363
  • 3回复贴,共1

德国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幼儿园却只教这“3样”,值得家长一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谈起德国,敏敏脑袋中第一个出现的词就是“严谨”。当然这不仅仅是全部,德国还是一个包揽了全世界将近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很多人会质疑,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不应该更多吗?这里所说的德国人包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的德裔,而美国很多的诺贝尔获奖者,其实是德国人!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第一家幼儿园就是德国人教育家所创建!这也让人好奇,德国的教育究竟优秀在什么地方?
敏敏有个闺蜜大学的时候就去德国留学,后来在德国结婚生子。闺蜜给我讲述了,她儿子卢卡,在德国是怎么上幼儿园的?不得不说让我开了眼界。对于咱们大部分家长来讲,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德国的幼儿园却乐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德国幼儿园最大的任务那可能就是“玩”了!也正因为如此,闺蜜的孩子从来没吵着不上幼儿园!
闺蜜说在德国上幼儿园是没有规定穿着,孩子不穿校服,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穿得越特别越好。不睡午觉、不规定孩子吃什么,甚至连大班、小班儿、中班儿都不分,都在一起上幼儿园。很多人可能会想不分大小中班儿,那孩子怎么教学呢?这也是让敏敏觉得非常惊讶的地方。一个包揽了一半儿诺贝尔奖的国家,幼儿园不教学,不教数数、不教认字,只教这“3样”。
德国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幼儿园却只教这“3样”,值得家长一看一、生活技能当我们家长纠结孩子会不会做加减法,能不能识字的时候,德国幼儿园的孩子都学什么呢?孩子会去消防局、警察局去参观,学习如何报警,如何预防、躲避火灾的技能!还要去市政府去认识市长!而且在德国自由市场与商店不同,老师们会带着孩子去自由市场,教孩子怎样在自由市场买东西。
除了城市生活,老师还会带着孩子去花圃,去樱桃园儿学习种植和采摘。在幼儿园的学生还要跟老师去图书馆,学会怎么借书、还书。老师还会领着孩子去看马戏、魔术、歌剧,丰富孩子的见识。而且德国幼儿园的孩子要学会坐有轨电车,记住回家的路。德国孩子在幼儿园这三年中几乎学到了日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技能。也正是因为生活技能的具备,孩子动手能力强,自己还会制定规划。
二、社会常识虽然德国小孩儿在幼儿园会很自由,但是老师还会给孩子讲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可以大声说话、不能浪费水、要礼貌等等。这些好习惯能影响孩子一生。闺蜜讲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在家里,卢卡要用妈妈的刀叉食,都会先问妈妈的意见。孩子说,在幼儿园,老师教他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提前打招呼。
在幼儿园每件事情也是有程序的。比如孩子洗手,会要求开很小的水龙头,避免浪费,从小孩子就有了节约用水的意识和实际行动。上完厕所要先冲水再穿裤子,避免忘记冲水。不得不佩服德国的素质教育、社会常识充满在细节里。闺蜜说在德国公共场所,很少见到大吵大闹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会安静的找个角落看书,这与从小的习惯脱不开关系。
三、培养情商德国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尤其重视,书店里到处都是儿童情商教育的相关绘本。在德国幼儿园的孩子几乎都看过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塑造孩子健全的性格,引导孩子的好行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幼儿园内孩子会学会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在游戏中如何制造规则?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老师也不予以解决,而是用引导的方式锻炼孩子自己处理人际关系,锻炼情商!


1楼2020-04-23 16:34回复
    传统阴暗糟粕文化,正在将你的孩子从天使变成魔鬼、天才变成蠢材

    文教在线小号
    2小时前
    文章来源:文教在线
    原创作者:子正先生
    不要用文化拔苗助长,它可能彻底毁了你的孩子。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未来,请你远离阴暗糟粕文化。”这是成都刘女士的悔恨感受。
    数年前,在成都西御街某文化活动现场,刘女士向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她告诉大家,她不足五岁的女儿能将《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倒背如流。为了验证其所言非虚,她让女儿现场将《弟子规》倒着向前背了几章,背诵完毕后,灵气十足的小姑娘,向大家毕恭毕敬的鞠躬作揖后,倒退几步,然后转身站在母亲背后,活动现场随即报之热烈的掌声。
    之后数年,刘女士又将女儿送到多个培训机构进行文化训练、魔鬼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等。不过让人纳闷的是,刘女士原本聪慧的女儿在参加了无数的培训后,不仅没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才女”,反而出现了智力倒退,理解能力偏低,性格自卑等现象。更让刘女士吃惊是,不知什么时候,女儿竟然开始变得极其叛逆、自卑、懦弱和胆小,而且很难与周围人相处。

    学者陈先生表示,像刘女士女儿出现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有很多,但愚昧、糟粕的文化也有不少。
    这位母亲让女儿参加培训本来没有错,错在将《弟子规》或其它糟粕文化灌输给女儿。封建糟粕文化本来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存在,最大的危害是摧残人的独立意识,甚至是赤裸裸的对人性进行扭曲、对人格进行奴化。在现代社会宣扬这种封建余毒,无疑是在反人性、反文明和反社会,而且严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行业人士自揭黑幕——都是跟影视宫廷剧里学的文化。

    成都的张先生曾从事美容美发行业多年,后来转行和朋友开了一家少儿国学培训学校。
    在招生之前,张先生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对传统文化仅一知半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来自古装剧、宫廷剧里面的情节,将传统文化狭隘的理解为就是磕头下跪的孝道和顺从。于是,张先生从网上找到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并学习古代宫廷如何训练和管理太监及妃子方法等。同时,他们参照古装影视剧服饰定制了服装,将学校装修成古装剧里的风格,然后看古装电影,穿上定制的古代服装,对着电视剧里面的演员模仿练习古人日常行为及礼仪。三个月后,他们的行为举止完全像普通人眼中的文化老师。
    在招生期间和接待家长咨询时,张先生要求学校所有老师统一穿着古代服饰出现在招生现场,整体的形象感和老师们近似专业演员的表演能力完全征服了家长,他们毫不怀疑的将孩子送到张先生的学校。
    由于学校根本就招不到懂文化的老师,张先生便让几个来自美容美发、餐饮行业的员工自学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当家长将孩子送到张先生的机构后,他们迎合社会庸俗意识,重点向孩子传授《弟子规》,其次是《三字经》并强制灌输大量扼杀人性的糟粕文化。同时,为了更好的向家长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他们采用强制训练方式,对孩子进行磕头、下跪、作揖、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等训练,摧毁孩子的个人意志,让孩子逆来顺受,强迫孩子形成奴性化的行为模式。
    许多无知的家长对孩子这种变化毫不在意,反而觉得孩子进入这家学校后变得听话了,竟然十分感谢张先生。
    利用文化附庸风雅、或投机取巧,是对传统文化的侮辱。

    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一些家长的愚昧无知所致。
    学者陈先生表示:文化需要耳濡目染,形成社会常态风气或家庭常态风气,才能实现潜移默化和习惯性传承。这些热衷于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学习传统文化的家长,要么是无知愚昧,要么是急功近利或盲目跟风。
    在这些家长中,许多无知的家长对那些阴暗糟粕文化有特殊的偏爱,但他们认识不到这种文化对孩子的潜在危害,反而希望孩子多学习这些文化“智慧”,在社会上才能弱肉强食、所向披靡。但这些家长却不知道,他们的这些不良动机,要么将孩子从天使变成魔鬼,要么将孩子从天才变成蠢材,最后彻底毁掉了孩子。
    也有一些家长明知道在培训机构不可能真正改变孩子,但由于虚荣心作祟,他们希望孩子学习一些表演式文化,比如背诵一些经典,学习一些礼仪,然后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进行“才艺”展示,以获得他人的赞誉,满足自己狭隘的虚荣心。
    传统文化不是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可能像掌握知识那样让孩子掌握或自觉接受。
    不要迷信文化,真正的文化是尊道贵德,敬畏天地。
    陈先生表示: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应先从家长开始。传统文化不是让人变成一个不管是非,不分善恶,只知一味无原则包容他人的蠢材,或只知满嘴仁义道德,只会诵读经典,却不敢仗义执言的昏庸懦夫。
    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学习古人的智慧、明白天道法则、不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心有敬畏。否则,去学习那些花架子文化或糟粕文化,不是愚昧无知就是欺世盗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20 13:18
    回复
      支持楼主,说的太好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21 09: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