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699,564贴子:9,561,224
  • 1回复贴,共1

重症治疗大PK结果出炉:中医治愈88例,西医仅治愈10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月6日,央视《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围绕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重症患者是以中医药为主还是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救治等问题,介绍了中医药救治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治疗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效果明显
黄璐琦:我们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是金银潭南一区重症和危重症。截止到3月30号,我们一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58名,出院病人是140名。
其中,中医辩证纯中药治疗出院8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42例;西医治疗出院10例。
黄璐琦:我们对金银潭具有可比性的8个病区做了分析,分析了2月1号到2月29号这个时间段,862例患者,南一区死亡和转出也就是所说的恶化率是一位数,其他七个病区平均的是两位数。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黄院士所说的是指:以纯中药治疗的南一区恶化率只有一位数,其他七个病区以西医治疗的恶化率是两位数。
所以从这里能看到中医中药对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的信心来自哪里?
黄璐琦:我们是大年初一到,1月29日正式接管病人。1月31号收治新病人,那么2月3号中西医结合出院8批患者,通过一周的边救治、边总结、边研究,我们把信心化树立起来了。
在后边就拉出我们中医药的救治方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中药汤剂加中药注射剂来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上抗生素。所以说这种信心不仅仅来自于患者和同行,我想更多来自于我们自己。
中医药的科学询证信心如何?
黄璐琦:应该说信心的话我们在增强。如何让世界来认知,就需要严格的按照现行的这种高级别的临床的循症研究,所以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来研究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来获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一共设计申请了三项临床研究,都是严格的按照现行的国际通用的方法来研究。
专为治疗新冠肺炎而研发的中医药颗粒已经开始临床,效果如何?
黄璐琦:这种效果需要严格的临床证据,我们有过55例回顾性研究,其中有23例是中药,32例是西药,我们把化湿败毒颗粒加中药注射剂治疗,在核酸转阴,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沉降率,肌红蛋白,铁蛋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并且的话是优于西药组。
另外,我们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对894例患者其中452例患者用上了化湿败毒颗粒,在核酸转阴方面有显著性的差异,这是一个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所以这种严格的临床证据,证明化湿败毒颗粒是非常有效的!获得临床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把这一次中医药对于疫病的认知和理论,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有效的转化,有了一个物化的载体,能够更加便于推广和使用,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尽快的拿到新药证书。
此次疫情对中医中药是一个机遇
黄璐琦:面对疫情,全世界都在寻找有效的救治方案,那么是否有用,就要靠临床疗效来做评判。我想这对于中医中药来讲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机遇。
因为在救治过程中,中医中药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救治方案,这些救治方案是有严格的临床证据来说明的,我想是这样,应该能够重视和认知中医中药所具有的这种疗效。
中医未来的走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黄璐琦:作为国家的中医医疗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根本宗旨。作为国家的中医医疗队,还必须有一项使命,就是在这一次疫情中要证明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这场战疫以来,已经证明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这一次疫情,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医药对疫病的理论也是一个不断的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从东汉的伤寒到明清的瘟病,到今天的湿毒、湿疫、湿毒疫,这些都是在理论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所以未来如何走,我想就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这个化湿败毒颗粒到底是什么“神器”?我们一起来看看。
化湿败毒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赤芍、葶苈子、半夏、茯苓、草果、藿香、苍术、黄芪、厚朴、大黄
和清肺排毒汤一样,这个化湿败毒方中,也包含四味神奇的药,也是出自张仲景的经方,那就是麻杏石甘汤。说麻杏石甘汤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但提到另一个名字,大家一定是如雷贯耳,那就是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桂枝、生姜、大枣
在中国文化中,龙多与治水有关,所以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与治疗水饮证有很大的关系。新冠肺炎主要是什么?主要是湿毒疫,所以有大青龙汤打底,这个化湿败毒方可以说是稳得很。
新冠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是发热。为什么会发热?因为肺气壅塞了,肺气不宣了,肺里面有热邪了。这个方子用麻黄来宣肺,打开毛孔,好比把屋子里的窗户打开,让闷在肺里面的热邪从毛孔散出去。然后再用生石膏直接清热,一古脑把肺里面的热邪从下面赶跑,从大小便出,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然后再配合一点赤芍清热凉血,让热邪从小便出,赤芍有利小便的作用。
得了新冠肺炎还会咳嗽。为什么会咳嗽?肺气不宣就会咳嗽,肺气该降不降也会咳嗽,治疗咳嗽调理肺气的升降很重要,这里用麻黄来宣肺,用杏仁来降肺气,这一升一降肺气就顺了,肺的升降功能也恢复了。
肺是娇脏,肺里有水湿也会咳嗽,肺里面有痰也会咳嗽,这次新冠患者尸检报告告诉我们,肺里面有大量黏稠的液体,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痰湿。如何把肺里面的痰化掉呢?化痰圣药,化痰鼻祖半夏来搞定这个问题。同样,葶苈子也可以化肺里面的浓痰。
把肺的问题解决了,其实还不算完,因为真正的湿邪源头,在于中焦脾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治疗湿邪,只治肺,不治脾,相当于只治标不治本。所以我们一方面针对最紧急的肺,要恢复肺的升降功能,要温肺化痰,同时更不能忘记了脾这个重要的生痰之源。
茯苓、草果、藿香、苍术这几味药,都是除湿小能手。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草果燥湿温中,截疟除痰。藿香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总之,这四味药,都是用于湿阻中焦,脾虚湿聚,对于水湿内停的痰饮,有着极好的疗效,是除湿药中的精兵强将。有了这几味药,中焦脾胃的湿气就会被一网打尽,无处可逃。
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还会出现一个症状,那就是便秘。
肺已经是有热邪了,大肠是泄肺热的一个通道,中医的泻法就是通过大肠,通过排便来解决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有热一定要把热转移到大肠,然后通过大便排出去。如果便秘,就会加剧肺热,加重咳喘,出现呼吸急促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这个时候一定要给邪气找出口。所以一旦重症患者出现便秘,第一时间就要通便,这个方子中的大黄和厚朴,其实也是从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剪裁而来。
大黄用来泄热通便,大家都很熟悉。厚朴下气除满,给大肠增加一股动力。黄芪善补一身之气,可以同时增强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也同时能给脾胃和肠道增加动力,让各个脏器都有力气发挥他们的功能。再用杏仁来润肠,这样大便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大肠一通,肺热就大大减轻,病人转危为安。
这就是神奇的化湿败毒方。
03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医对新冠肺炎不论是轻症还是重症都有很好的疗效,那可不是瞎吹的,是有着完善的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的。
同时我们看到,中医治病,并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是把人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平衡五脏六腑的各项功能,让它们都能发挥正常功能,这样人这个整体就能再次正常运转了。如果看到肺部发热只治肺部,不管脾胃,不管大肠,那么邪气不除根,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更多的痰湿,怎么能把病治好呢?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无法指导出正确的实践,就不会有疗效。
疗效是检验医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如果一种疗法没有疗效,不论实验室里再有证据,我们都不能说他是科学的。疗效才是检验一种医学是否科学的标准。
很多中医黑说中医不科学,其实只是他们自己不理解中医,同时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可能还达不到解释中医的水平。如果是因为科学层次还达不到解释中医的水平,而我们硬要把中医往科学里面套,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中医是否科学,我们先不着急下结论。既然中医有着事实疗效,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病痛,一次次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我们就不应该一头钻进“科学”这个胡同而不给中医松绑。
事实证明,这次的中医抗疫,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国家的英明决策给了中医证明自己的机会,中医也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战斗任务。
希望越来越多的同胞都能醒悟,能够了解中医的伟大,哪怕不宣传中医,但至少不要去抹黑和诋毁中医。
也许你这次没有感染病毒,你的家人朋友也万幸没有感染病毒,你可以认为中医跟你无关。但如果哪天中医真的被打压灭绝了,当疫情再次降临,而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不幸中招,没有了中医的护佑,谁来拯救你,谁来拯救中华民族?


1楼2020-04-07 19:30回复
    【图片】4月6日,央视《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围绕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重症患者是以中医药为主还是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救治等问题,介绍了中医药救治的临床效果。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2-30 0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