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分吧 关注:322贴子:4,019
  • 13回复贴,共1

💗【饭水分离之我见_肠道菌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饭水分离之我见_肠道菌群】
我想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讨论【饭水分离】这件事。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两张图片:


【注:人类的同卵双胞胎,两者基因完全相同】
第一张图片:是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
她们长的非常相像,但她们的体型差异却非常大,
图片当中的这位胖女士,她是这对双胞胎中的姐姐,
姐姐非常胖,妹妹却非常苗条。
第二张图片:科学家将她们肠道内的细菌转移到了
相同环境之下喂养的无菌小鼠的体内,科学家用
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喂养小鼠,一段时间之后,
这两只小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移了胖姐姐肠道内
细菌的小鼠,悲惨地变成了一只超胖的老鼠,而转移了
瘦妹妹肠道内细菌的小鼠,仍旧是一只瘦老鼠。
由此可以发现,肥胖跟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密切相关。
同卵双胞胎姐妹的天生基因是一样的,但由于后天的
饮食习惯不一样,使得姐姐的肠道里生活了一群【胖菌群】,
而妹妹的肠道里生活着一群【瘦菌群】,从而导致了姐妹俩
在体型上的巨大差异。
因此,如果我们肚子里有这样一些【胖菌群】,那么即使
我们少吃一些,多运动一些,也很难减肥成功。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现象,不是你主观上不努力,其实都是肚子里
这些【胖菌群】害了你。
胖瘦不一的双胞胎姐妹,她们肠道内的细菌,能够改变
小鼠是胖还是瘦的命运,也就是说,肠道菌群和肥胖
有着非常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一点:肥胖者肠道菌群的
【多样性】相对于瘦子而言是比较低的。
「总结一下」:我们肠道内的菌群可以通过「后天培养」
而改变胖瘦,但是这需要我们少吃垃圾食品、多吃【瘦菌群】
喜欢的食物。因此,菌群是可以被「改变」的。毕竟你吃什么,
你肠道里的菌群就吃什么,就看你喜欢喂养哪种细菌吧。
近几年来,科学界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肥胖、三高、癌症、糖尿病、痛风等等慢性病都与饮食习惯
密切相关,并通过肠道菌群而起作用,昂贵的手术和药丸
不是拯救你的最好选择。
如果沿着「肠道菌群」这个思路去推测:既然很多疾病都与
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并通过肠道菌群而起作用,【饭水分离】
在对很多疾病、甚至是某些绝症的调理过程中,都取得了
巨大成功,那么【饭水分离】的治病效果也有可能是通过
「肠道菌群」而实现的,【饭水分离】饿死了肠道中的
【致病菌】,从而实现了疾病的好转。
很多疾病都始于肠道,因为人体70%的免疫系统就在我们的
肠道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哨卡理论”:肠道菌群就好比是
一个关卡,要到达【发病】的彼岸,必须经过肠道这一关。
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必须先把【肠道菌群】给破坏了,
然后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1楼2020-03-18 23:16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3-19 06:25
    回复
      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只是说的比较笼统,好象没说完,请继续论述。希望不是广告类的小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3-19 19:35
      收起回复
        @天野「吧主」放心吧,不是做广告。
        我只是想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讨论「饭水分离」。
        在论坛里看到有饭友分享说:饭水分离之后,由于长期少水,身体出现了失眠、脾气急躁、烦躁、没有耐心,容易发火,想吃冰冷食物的欲望强烈……克制饮水、每餐少食,虽然使人爆瘦,但身体却燥热难忍。
        这时,有些人就会告诉你:这是好转反应,表面上给人以病情恶化的假象,但那些都是调整变好的前奏……
        那么中医所说的好转反应到底是什么呢?
        【好转反应】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在保健及调理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书经》称“药不瞑眩,厥疾勿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服药后,若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
        虽然服药或调理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明显反应,但若反应明显,常常收效较好。所以,“瞑眩反应”是好事,是“旧病复发”的生理现象,有个别人会把从小到大的所有疾病再得一遍,这其实是排病、排毒反应,看上去令人难受,其实是疾病好转的先兆,是黎明前的黑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气冲病灶」!
        「气冲病灶」是怎么产生的呢?中医的解释是:因为在持续调理的过程中,给身体输入了大量的能量,就会推动气血快速流动;若体内有明显的淤堵或病变,气血流动就会受到阻力,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即:冲击力和阻滞力,这两种力量都比较大;病变部位不断受到拉锯式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应,比如:皮肤瘙痒(大量**从皮肤排泄的表现)、关节疼痛、头晕、发热、出血、湿疹爆发、以及其它类似于病情加重的情况。这个不断“冲击”的过程,就是“气冲病灶”。
        现在,我们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解释这件事。
        有一位研究肠道菌群的教授,他以科学手段,不吃药,不打针,用饮食调整肠道菌群, 成功减重20公斤,并且全部消除了高血压、脂肪肝和慢性疲劳症等亚健康的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绿色减肥的范例。
        他说:“减肥给我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肥胖及其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把失调的肠道菌群结构重新恢复正常! ”
        为此,他传授了几个秘招:
        秘招一:,“减肥一定要从尽量少吃肉开始! ”
        过多摄入动物性食品,多余的未消化的动物性食品一旦进入大肠,就会培养出产毒菌和致病菌,成为慢性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期吃肉多的人,在肠道里就培养出了喜欢吃肉的细菌。如果你突然不吃肉了,这些喜欢吃肉的细菌就会攻击我们自己的身体,当【吃肉菌】攻击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当然就会拼命保护自己,一来二去,这场战争会让人非常难受,感到乏力,上火,不一而足。这位教授说:“减肥第一个月,我几乎停掉了所有的鸡鸭鱼肉,结果就出现这种“减肥综合症”,与吸烟者戒烟开始遇到的难过症状是类似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就前功尽弃。 ”
        其实,这种现象与中医讲的“瞑眩反应”不谋而合,是同一种现象的两种解释,殊路同归。
        秘招二:吃全粮,全粮最好直接煮或蒸着吃
        所谓全粮是指仅仅脱去了种子外面的硬壳,没有再进一步做任何加工的全天然、完整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类的籽粒和果仁。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粮食。全粮在日常进食量中要占到60%以上,要少吃大米和白面(尤其是精粉)。粮食最好是没有加工过的籽粒,直接煮或者蒸着吃,不能把籽粒熬到淀粉糊化的程度,变成黏糊糊的【粥】的状态,这样吃下去,血糖升得很快。如果粮食里有小米、糙米,就很容易糊化,最好蒸着吃。蔬菜最好不要用油高温爆炒,以煮和蒸为最好。完整的谷粒经过适当咀嚼后下肚,会保持一定的颗粒度。一方面,这些颗粒会刺激肠胃的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另一方面,大部分复杂碳水化合物可以进入大肠,培养【友好菌群】。
        这位教授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在未来的20年里,帮助1000万地球人按照“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通过合理的饮食把菌群结构恢复正常,消除慢性炎症,才是绿色减肥、健康养生的正路!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饮食法】是通过改变「饮食的内容」,从而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最终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而【饭水分离饮食法】是通过改变「饮食的方式」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二者的养生理念虽不相同,但它们在“瞑眩反应”这点上有交集,当你在饮食上作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时,肠道里的有害细菌就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得到营养了,也就是说,有害菌断粮了,它们快要饿死了,在做垂死挣扎,有害菌会往人的身体里释放毒素,让人感到非常难受!就是那位网友描述的现象:“饭水分离之后,由于长期少水,身体出现了失眠、脾气急躁、烦躁、没有耐心,容易发火,想吃冰冷食物的欲望强烈……”这都是【肠道菌群】在作祟。按照那位教授的说法:此时应该坚持,否则就前功尽弃了。但是,我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体质的强弱在疾病的表现上、治疗上也是大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扛过细菌的毒性反应的,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采取变通的方式,【柔性饭水分离】,不要太激进了。
        另外,少吃肉是有道理的,养殖场里的动物在被宰杀的过程中,因为恐惧与愤怒而产生负面情绪,体内会释放毒素,它们死后,这些毒素就留在体内了,我们把这些有毒的肉买回家烹煮吃掉,就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5楼2020-03-21 00:41
        回复
          分析的好棒特别喜欢这种用自己的见解结合一些书里的知识做分析的帖子。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一些前辈的分析,对与错因人而异,最起码做了深度的思考。总比一问问题就不停的问你吃烤饼了吗?饭分这么长时间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觉得这个吧好好,大家都是善于观察总结的高人,可以让我们新人好好学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3-22 22:47
          收起回复
            李祥文老师运用【饭水分离】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唯独有一种病他治不了,那就是经过放疗和化疗的癌症病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肿瘤患者目前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放化疗为主、并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综合治疗,但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杀伤了人体肠道内正常的【有益菌】,不可避免地出现肠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引起肠内菌群紊乱,破坏了人体正常的菌膜屏障,削弱了肠道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致使【致病菌】趁虚而入。同时,肠道菌群紊乱又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体质下降,加剧病情,影响康复,患者在放化疗的同时普遍会产生剧烈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腹泻、便秘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无法进食,致使人体内的白血球指标过低、身体过度虚弱而无法继续进行治疗。事实上,他们的免疫细胞已经被消灭得所剩无几了,任何形式的饮食干预都是无效的,即使是【饭水分离】也治不了那些经过放疗和化疗的癌症病人。这个问题就是源于【肠道菌群】。
            接下来,我想通过对于肥胖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围绕【肠道菌群】做了很多实验,目的是为了揭示肥胖与慢性病的原因。
            我们首先来看看【致胖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
            2004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杰弗瑞·戈登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这是科学家在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关系时,用无菌动物做的第一个实验。
            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有菌小鼠】和【无菌小鼠】
            【有菌小鼠】——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刚出生时,肠道里是没有细菌的。通过生产与哺育等环节的接触,母亲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菌群传递给孩子,因此,母亲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肠道菌群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有菌小鼠】的肠道菌群也是如此。
            【无菌小鼠】——科学家将刚出生的无菌小鼠放进一个完全无菌的隔离包里,它们吃的食物、饮用的水与呼吸的空气都是过滤过的。这样饲养出来的小鼠,肠道里始终是无菌的。
            相比【有菌小鼠】,【无菌小鼠】的最大特点是非常的苗条。但是,如果把菌群接种回【无菌小鼠】的肠道内,让它们成为【有菌小鼠】,即便它们的饭量变小了,体重却反而增加了。
            2006年,戈登将【普通饲料】换成【高脂饲料】,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无菌小鼠】即使吃【高脂饲料】也不会发胖,同时它们的代谢率也比【有菌小鼠】要低。这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有菌动物】比【无菌动物】吃得少,但由于【有菌动物】的代谢率高,其体内的脂肪存储反而多!这显然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多吃、少运动、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存起来”的规律相悖。在过去,人们大多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肥胖。而戈登的实验,是从【肠道菌群这一新的角度,来解释肥胖,他认为:菌群的【有和无】与体重的【大与小】之间有关联。
            根据进一步分析,在肥胖时,【有菌小鼠】体内较多的是可以产生【内毒素】的【有害菌】,比如:硫酸盐还原菌。【内毒素】可导致体内出现慢性炎症,而炎症则是身体开始被破坏的先兆。吃高脂饲料越多,这类【有害菌】就越多。在健康的【有菌小鼠】体内,较多的是【双歧杆菌】一类的【有益菌】。这个发现非同一般。以前,人们只知道【肠道菌群】与肠炎有关,但戈登的研究,第一次提出,【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都有关系。
            戈登的研究并非终结之作,他只是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扇门。【肠道菌群】有上千种,究竟哪一种细菌与肥胖及代谢病关系最密切?这仍然是一个谜。不过,科学家们对肥胖的追根溯源远未结束。
            此处插一句,我想起了芹菜师兄的案例:芹菜师兄通过【饭水分离】以及那个著名的【酱油拌饭】,成功地将自己的体重降至120斤。然而,有一年春节他放纵了几天,【大鱼大肉】,体重飙升至128斤!这让他一度紧张。春节过后,他立马又回归【酱油拌饭】的节奏,体重很快就回归至120斤。这其实就是【肠道菌群】在作祟。【大鱼大肉】就相当于实验小鼠的【高脂饲料】,导致芹菜师兄的肠道内,出现了大量的、能产生【内毒素】的【有害菌】,大多数【有害菌】的嗜好就是【大鱼大肉】!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人类嘴馋、想吃【大鱼大肉】,而是这些【有害菌】,它们要吃【大鱼大肉】!
            由于春节的饮食放纵,在芹菜师兄的肠道内,【有害菌】占上风,【有益菌】占下风,导致了炎症反应,短期内体重飙升,胖了8斤。春节过后,芹菜师兄迅速调整了饮食方案,重拾【酱油拌饭】,戒除了【大鱼大肉】,肠道内的【有害菌】断粮了,【有害菌】占下风,【有益菌】占上风,芹菜师兄又瘦回到120斤。
            在这个过程中,【大鱼大肉】催生了肠道内的【有害菌】,它们的代谢率很高,催胖了宿主的身体。
            一位中国的教授(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教授),选择了一名体重175公斤、26岁的男性大胖子,试图从他身上探索肥胖的致病菌。这位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肥甘厚腻、大鱼大肉、快餐食品……典型的高脂饮食习惯。
            这位教授说:“医学上一般认为,对于这么胖的人,通常情况下,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都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做胃肠的绕道手术。但我们不想用手术,还是想通过改变饮食来调整肠道菌群,使他瘦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我们的理论立得住。”
            在进行【营养干预】前,这名肥胖者肠道内最优势的菌群是【阴沟肠杆菌】,但经过4周的【营养干预】后,这种细菌就几乎检测不到了。到了第9周,该男子已减重30公斤,他的身体状况从“三高”等严重的代谢紊乱状态逐步恢复正常。整个实验结束时,他总共减掉了51.4公斤(102.8斤)的重量。(所谓【营养干预】——戒除肉类,只吃五谷杂粮和蔬菜)。
            这位教授怀疑:【阴沟肠杆菌】可能就是引发患者炎症和代谢紊乱的元凶!于是,他将这个【阴沟肠杆菌】从患者的肠道里提取出来,并将该菌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同时给【无菌小鼠】喂以高脂饲料。结果,【无菌小鼠】严重地发胖,而且还出现了糖尿病的特征:胰岛素抵抗。如前所述,由于戈登等人已经证明无菌小鼠吃高脂饲料不会肥胖,因而可以推论,【阴沟肠杆菌】就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可导致肥胖与代谢紊乱的肠道细菌。因此,【营养干预】饿死或杀死了【阴沟肠杆菌】,使患者成功地减掉了102.8斤的重量。
            再举一个例子:
            李祥文老师治疗麻风病人的案例,就是让他吃干面粉,限制其喝水,禁止其触碰水,10多天,那个人浑身发热,痒痒抓挠,旧皮脱落,长出了新皮肤。
            芹菜师兄的食谱【酱油拌饭】、减肥102.8斤的患者、麻风病人的案例,这三个案例有个共同的特点:【饮食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颠覆了以往的饮食习惯。在论坛里发现有不少饭友表示:在不改变【饮食内容】的前提下,【饭水分离】了好几个月也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而大多数效果明显的饭友似乎都是【饮食内容】发生了重大改变。比如:那位叫暖暖的饭友,是因为【饭水分离】而改掉了对巧克力上瘾的嗜好,从而彻底戒除巧克力才实现减肥成功。
            综上所述,我感觉因果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分两个方向:
            ①【致病菌】【致胖菌】【有害菌】等等…都喜欢甜食和大鱼大肉,【饭水分离】使某些人彻底改变了原先的【饮食内容】,通过饮食干预饿死并消灭了【致病菌】,增加了【有益菌】,【饮食内容】的改变调节了【肠道菌群】,从而改变了严重的代谢紊乱状态,恢复了人体的健康。
            ②在不改变【饮食内容】的前提下,纯粹通过【饭水分离】祛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道菌群】。
            近年,在使用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文献中,很多肠道菌群失衡、【有益菌】不足造成的症状:便溏、纳差、食欲差、便秘等,都与中医的脾气虚证、湿气重的表现类似。而实验中使用健脾方剂,比如: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能改善症状,这时候再去检测肠道菌群,发现肠道内的【有益菌】明显增加了。如果【饭水分离】能明显去除湿气,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消灭【致病菌】,就能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不改变【饮食内容】的前提下,纯粹靠【饭水分离】,有的饭友有效果,有的饭友没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因人而异,因【肠道菌群】而异,因为每个人体内的【肠道菌群】都是不一样的,如同我们每个人的【指纹】。
            可以假设:【饭水分离】和【饮食内容】这两个变量,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实现养生功效的。
            为此,我设计了几个【组合实验】,来分析这个想法是否成立,从而找出一款适合我们个人体质的饮食方案。
            我先来介绍一个健康膳食的【十个网球原则】,
            就是每天摄入的食物量保证在十个网球大小:
            1⃣️肉类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
            2⃣️主食(米、面、谷类等)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
            3⃣️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
            4⃣️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1⃣️+2⃣️+3⃣️+4⃣️加起来,一共十个网球。如下图所示:

            1⃣️号实验餐:一日【早晚两餐】按照【十个网球原则🎾】
            2⃣️号实验餐:一日【早晚两餐】按照【酱油拌饭🍚】
            1⃣️号实验餐的特点:相对健康的均衡饮食
            2⃣️号实验餐的特点:及其苛刻的【饮食内容】。
            【实验一】:按照1⃣️号实验餐,饮食二周,饭水【不分离】,任意时间饮水。
            【实验二】:按照1⃣️号实验餐,饮食二周,【饭水分离】,晚饭后2小时喝水。
            【实验三】:按照2⃣️号实验餐,饮食二周,饭水【不分离】,任意时间饮水。
            【实验四】:按照2⃣️号实验餐,饮食二周,【饭水分离】,晚饭后2小时喝水。
            【⚠️注意】必须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实验:
            ① 【实验一】+ 【实验二】(总共4周)
            ② 【实验一】+ 【实验三】(总共4周)
            ③ 【实验一】+ 【实验四】(总共4周)
            每次以【实验一】开始,是为了让身体“清零”,以【实验一】为基准,在【实验一】的过程中严格记录身体反应,【实验一】只是个样板,剩下三个实验要跟【实验一】的身体感受做对比。经过这三个【实验组合】之后,我们应该能找出一款适合我们身体的饮食方案。
            ① 【实验一】+ 【实验二】(总共4周)——目的是为了比较,在【饮食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饭水分离】对身体的影响。
            ② 【实验一】+ 【实验三】(总共4周)——目的是为了比较,在饭水【不分离】的情况下,【饮食内容】的 改变对身体的影响。
            ③ 【实验一】+ 【实验四】(总共4周)——目的是为了比较,在两个变量:【饭水分离】和【饮食内容】都改变的情况下,身体的反应。


            9楼2020-03-26 19:02
            回复
              你没看懂我的意思。
              我就是要比较:【湿餐】与【干餐】在【饭水分离】中的区别,【干湿反差】越大越好!
              【湿餐】——1⃣️号实验餐:一日【早晚两餐】按照【十个网球原则🎾】
              【干餐】——2⃣️号实验餐:一日【早晚两餐】按照【酱油拌饭🍚】


              15楼2020-03-26 20:30
              回复
                贴吧用户_QZ2tVy9:那么多蔬菜水果吃下去,饭分还会有效果吗?
                ——我就是要比较【湿餐】与【干餐】在【饭水分离】中的区别,【干湿反差】越大越好!
                【湿餐】——1⃣️号实验餐:一日【早晚两餐】按照【十个网球原则🎾】
                【干餐】——2⃣️号实验餐:一日【早晚两餐】按照【酱油拌饭🍚】
                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利与弊, 不要盲目去追捧或打压,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一种养生方法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一样的反应,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效果显著,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能是伤害。
                物极必反,太过极端地克扣食物的水分,效果反而不一定好!
                慢慢来,比较快。每个人应该听从自己身体的声音!


                21楼2020-03-31 15:43
                收起回复
                  楼主写得很有参考意义。这个思路解决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高中的一个同学,和初中的同桌,两个都是女生,父母不胖,但她们体型超级宽大。,且她们好像也没有吃得特别多。
                  我现在践行了一种颠覆性饮食方法。楼主有兴趣,可以去芹菜师兄写得一篇酱油拌饭里 看看我写得记录。


                  IP属地:浙江24楼2021-07-22 13:51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11-06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