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冬景吧 关注:1,925贴子:8,508
  • 8回复贴,共1

泡沫冬景的开发幕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经历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东京之旅,体验了泡沫经济下的人情冷暖之后,你是否会想着了解游戏开发幕后的故事呢?本帖也许可以为你带来答案。
前排提醒,本帖转载自官方微博,已获得转载许可。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0-02-03 13:17回复
    官博娘还行,前排吃瓜


    IP属地:上海2楼2020-02-03 13:19
    回复
      『寒酥之下 · 泡沫冬景的开发幕后(一)』(古落)
      本作的企划契机,发端于2018年3月的成都Comiday21,片冈老师前来参加活动后的间隙,彼此的闲谈中偶然诞生的产物。不过最开始构想的内容却并非现在这个题材,而是两个预备案:架空中世纪幻想故事,以及围绕“曾经的妹妹与现在的妹妹”为主题的人情剧。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愈发感觉到“应该尽可能提升片冈老师本人参与这个企划的应然价值”,同时“这样的制作模式本身也能投射到作品设定中”,便得出了“主人公与女主角分别是中日两国人,围绕着他们展开现实主义风的故事内容”这样一个核心概念。而在老师回国后的邮件交流中,我想要最大化地表现出“只有片冈智才能写的东西”,便继而提出“以泡沫经济时代下的昭和末年——1988年为背景”这样一个命题(在现如今依然活跃的业界写手中,片冈老师本人是极为罕见的亲身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由此,《Christmas Tina -泡沫冬景-》的草案创作便正式开始了。
        然而,当时的自己却未曾想到:我们接下来将面临的,会是一个如炼狱般困难重重的沟通策划期——整整5个月的内容磨合,以及团队组建工作。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2-03 13:19
      回复
        『寒酥之下 · 泡沫冬景的开发幕后(二)』(古落)
          即使确定了“主要人物为中日异国”与“1988年泡沫经济下的日本”这些核心概念,但作为故事来说,究竟什么样的方向性才是符合本次企划的呢?——关于这一点,真的是非常令人苦恼的问题。
          随着我与片冈老师前期的频繁交流,也继而确定了“异性双主角+群像模式,男性主人公为中国人,女性主人公为日本人”、“以泡沫繁盛期最具代表性的东京原宿区为舞台”、“主人公两人在此邂逅,并因机缘巧合之下相互妥协并最终决定在城市中心部的一座废弃车站站房里同居生活”等乍看之下颇具现实主义浪漫气息的关键要素。但这些依然没有解决我们面临的痛点——“到底是做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于是,随着讨论的深入,片冈老师和我相继提出了许多点子,也产生了不少废案:有类似于《家族计划》一样的拟态家庭生存群像剧,也有类似《Scarlett》这种娱乐性颇高的构思(男性主人公为中国其时某政治高官人物的子嗣,因受国内及国际事变影响而前往东京,并在此发生了更多戏剧性冲突);既有横跨泡沫经济从繁荣到破产大背景下,男女主人公相互扶持、艰难共存的故事,甚至还有围绕在日华人黑帮问题为主轴的类《教父》叙事物语。
          乍看之下,每一个题材都充满着各自独有的魅力,任意扩散一面即可编织为高趣味性的内容。但是——但是,就本次另一个希望达到的实验性尝试,也即“强化影像风格叙事,组合更多的演出方式”这一点而论,就本次合作所建立的创作资源基础来说,我们是无法“鱼与熊掌兼得”的:要想在满足非常规演出方式的前提下,还要构建一个要素丰富、人物关系多重且复杂的“强娱乐性故事”,这对于一个草创且具备相当多不稳定因素的团队来说,完坑希望是极其渺茫的。——而当确定了这一结论后,片冈老师同我都一致认为:立足实际,抓准少量核心要素,减少不切实际的娱乐成分,通过片冈老师本人极具特色的文字风格及与之匹配的美术、音乐风格,在综合演出的凝练下组成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能引起经验者共鸣的“氛围剧”是可能正确的方向。
          但“氛围剧”具体又会是什么呢?这便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也依然是我们在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创作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2-03 13:20
        回复
          『寒酥之下 · 泡沫冬景的开发幕后(三)』(片冈)
            我自己在担任剧本或者游戏监督(导演)工作的时候,始终注重的一点,即是“如何让作品更显说服力”。
          举个例子。正因为《死亡笔记》的作画担当是小畑健,是故其设定以及剧情展开才会具有说服力;如果换成漫☆画太郎的风格,则整体故事的说服力恐怕就无从说起了吧。
            当然就游戏而言,关键点不仅仅是在美术图绘上,而是立足于“音乐、音声等各种要素的组合效果”。
            而具体到《Christmas Tina -泡沫冬景-》,我只负责了剧本方面的工作,整个作品的监督重任都落到了古落先生担上。在以往作品的创作中,我都是先写出“草案大纲与成品剧本之间的过渡物”(类似于电视剧/电影台本,仅仅只是作品的其中一个组成要素),接着在“实际组合各项素材”的时候,再一边调试效果一边调整剧本内容,让整个游戏的完成度更趋完善。本次也因为剧本和监督工作相分离的缘故(再加之异国合作模式),这一创作“过渡物”的过程相比以往更添难度。而在演出工作接近后段的时候,我也将针对实际的演出效果,同古落先生一道商议,对剧本内容进行多次微调。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最终完成品究竟会是怎样的东西,作为创作者我也心跳不已><
            本次我也想作为一名纯粹的玩家,同大家一起游玩体验!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2-03 13:20
          回复
            『寒酥之下 · 泡沫冬景的开发幕后(四)』(古落)
              什么是“氛围剧”?——或者说,“片冈式氛围剧”又意指什么?
            鉴于这是个过于笼统、而又仁者见仁的问题,在此仅谈谈我的个人所感。片冈老师正是一位文字感染力强于故事架构力、瞬时而得的感性胜过字斟句酌的理性的创作者,然而又并非仅凭文字——依靠美术、音乐以及演出来同化文字,会在特定片段貌似不经意间却达到直戳人心的刹那力道,并在整体上赋予作品以相应的气氛渲染力和情感透射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正是我所认知的“片冈老师的最大特色所在”。
              是故,在构成整个“片冈式氛围剧”的组成要素中,但凡有哪怕一个异物/不协调物存在,便会极其明显地影响整体的表现力。《narcissu》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在多种巧合碰撞下妙手偶得的产物,但这并非是指片冈老师力有不逮,而是往往足以表现出这股“非凡感染力”的多种构成要素,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凑在一起的。
              在此借用片冈老师知乎自评《银色》时所说过的一段话——「我所追求的“普通”,仅仅只是“日常”。但“日常”也并不光是百无聊赖地安稳度日,同时也是既冷峻又暧昧的、对任何人都无情的“现实”。」
              这份真实的、或者说“日常的”“普通”所折射出的感染力,却并非仅仅依靠堆砌“想象的日常”或是灌水“为日常而日常的日常”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的是读者/玩家拥有着一份对生活的真实且细致的经验感悟,同时,也要求着作品本身拥有着足以将这份“日常的普通”所蕴含的真实力量给表现出来的能力。
              回到本作中来:在真实存在过的“泡沫经济”繁荣期之下,曾真实存在于那个时期的“普通的”人们,究竟又是如何去度过那一份“普通的日常”呢?
              ——或许,这里不存在如电影般戏剧化的刺激冒险,也不是单纯渲染世界系宏大却空泛的“应然命运”主题,但却是实实在在曾真实存在着、存在过的东西吧。
              又借用片冈老师在随笔《1980》中所说过的一段内容(以下来自七文的译文):
              「无聊的、暧昧的、冷静的、无情的现实。
               不会像电视剧和电影那样充满戏剧感,变化总是不被察觉,单调无趣的每一天。
               明明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行程,却又数着手指盼着周末的每一天。
               轻视无聊的日常,寻找假想的刺激;探求容身之地,建立自身的价值观,人人只会时常关心自己是否身处安全圈内的世界。
               ……但也是尚不能抛弃的世界。」
              可以说,这也正是本作所希求实现的方向。而我们需要努力的,也正是竭力将这份“本应所有”的“普通”的力量,以尽可能符合它本来的方式——将它表现出来。
              《Christmas Tina -泡沫冬景-》,或许正是这样一部值得细品的作品。同时,或许也注定是将面临评价两极分化的一部作品——也未可知。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2-03 13:21
            回复
              『寒酥之下 · 泡沫冬景的开发幕后(五)』(片冈)
                虽然与制作本身没什么关系,来谈一点比较私人性质的话题吧。
                本次作品的配音收录工作,对我来说是相当印象深刻的。
                许久不遇地与后藤小姐再次相见,而经常有机会碰面的田口小姐,这一次则是相当罕见的、在收录后一同去吃了晚饭。古落先生也在一起。
                无论是后藤小姐还是田口小姐,同她们二人的缘分已有15年……不。如果从最初的相遇开始算起,也差不多有20年了吧。
                真是经不住感慨“我们都上年纪了呢”(汗)。
                现在虽然每年仅有1~2次见面机会,但看着她们还依然这么精神,真的很欣慰。
                其实对我来说,就这一层面而言,跟众多玩家们的感受是相似的。
                如果今后在COMIKE上能够同大家有缘相见,届时还请毫不客气地向我打招呼吧!
                毕竟人与人的邂逅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嘛。
              【End】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2-03 13:21
              回复
                感谢分享,故事真的很感人。想想绘美现在的年纪,再想想游戏开头绘美说的话,时间有时候过的真快,不过我感谢时间让我在那时候遇到了正确的人。


                IP属地:上海8楼2020-02-03 13:29
                回复
                  自顶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2-03 1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