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长吧 关注:189,641贴子:1,041,881
  • 40回复贴,共1

转贴《爱的艺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作者是。。。寡人日理万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2-24 22:54回复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一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
      很多人得不到爱情:失恋或是被拒绝,总会认为是别人不爱自己。他们把爱情的基础看成自己能不能被爱,如何才值得被人爱。
      举个例子,很多人,尤其是男生,在女生面前总会不时的想起自己的形象问题。平时走路也好,说话也好,总会想自己的样子是不是很有魅力,是不是很吸引人。
      这种想法的实质就是将“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混合起来。
      说白了,这样得到的感情能不能持久是个问题,真正相处才发现彼此根本不是一路人。也许你身上确实有些性质很吸引人,比如:萌、可爱、成熟、野性美;或是男生的帅、才气等等。但如果你一味注重培养这些特质,新鲜感过后,对方一样甩你十万八千里。
      爱情中,这些只是甜点,绝不是正餐。
      还有人把爱情问题归结为对象问题,总觉得只要遇上所谓“对的人”,就会有爱情。这说明你小说看多了。试问你平时与人交往时,可曾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人”什么又是不对的人?对与不对只有若干年后再回首时才有定论,对于目前的爱情毫无指导意义。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将爱情商业化,将人价值化。你会先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你爱,然后才会付出“爱情”得到他,典型就是一个交易的过程。
      对于爱情错误的认识还有很多,或许有人不认为这些是错的,那么你可以保留自己观点,我毫无意见。下面说什么才是爱,什么才是爱的能力。
      爱最重要的因素是“给”
      很多人不愿意“给”,他们把“给”误解成放弃、被夺取和牺牲。还有人认为“给”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只体会到“给”能为他人带来快乐,却不能体会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是狭隘人格的典型表现。
      力量的最高表现不是夺取,而是给予。正如死亡的力量只能让人恐惧,最多变态的人会觉得兴奋;只有生的力量才能涤荡人的心灵,才会让人崇敬,让人感动,让人热泪盈眶。
      想要掌握爱的能力,必须要学会“给”。
      给,不是肤浅地满足物质需要,也不仅仅是满足精神需要。“给”的是你内心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和别人分享: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等。“给”的实质,其实就是用你的生命力去唤醒别人的生命力,提高他的生命感。
      很多人没有存在感,就是你不会“给”,也没有人“给”你。说白了,你就是不会爱,也没人爱。
      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不是看他拥有什么,而是要看他能够“给”什么。仅仅是拥有,那么你只是占有了一个代名词;只有创造性地发挥它的作用,才是真正的拥有。因为它在你手里是有用的。
      爱情的其他要素还包括:
      关心:
      你说你爱狗,而你忘了给它喂食,那么狗充其量是个宠物。它对你有再多的意义,也只是个工具。甚至它的意义越多,价值越大,它的工具性越强。你只注重它的能为你驱赶寂寞、带了快乐的作用,而不是关注它作为一个生命的成长。爱情需要积极关心,无时无刻不关注对方的成长。这也是区别你们的感情是瞬间情绪,还是真正爱情的方式。
    ----------------------------------------------
      责任心:
      很多人把责任和义务当成同义词。所谓你的责任就是你的义务。爱的责任心,需要你主动、自觉地担负对生命的责任,而不是义务。它不是外部强加给你的,而是你对另一个生命的愿望的答复。
      最好的例子就是婚姻。很多人害怕婚姻,那是因为你们觉得,婚姻是爱情的义务。义务总是让人很难受,哪怕并你不反对结婚,但你把它当成义务的时候,难免会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
      真正的婚姻必须是有责任心的,是你对另一个人爱情渴望的肯定答复。爱情的渴望是生命最纯真的渴望之一,你能主动、自觉地给出肯定答复,那么你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
      尊重:
      努力地使对方能够成长和发展自己,而不是控制和工具化。这一点,在后面论述“萝莉控”的扭曲和变态性时,还会详细叙述。
      举个简单的例子,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如果没有尊重,只有关心和责任心,那么,爱就会变成控制和奴役。这也是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的重要原因。
      爱情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尊重,就会充斥这控制欲和占有欲,爱情就会变得缺乏信任。这一点生活中比比皆是,就不用举例了。
      爱情的要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必须有成熟的爱情。要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只拥有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获取全力全知的自恋幻想,学会谦恭。否则,你永远长不大,永远不会有完善的人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2-24 23:0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24 23:07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2-26 12:18
        收起回复
          独处的能力决定了爱的能力。——弗洛姆《爱的艺术》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2-27 10:58
          收起回复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与理性,但也使他孤独,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他无法忍受这种孤独,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弗洛姆
            本来想找他的一句话,没找着,发现了这个。其实成为无脑粉丝也是一种对自由的逃避。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2-27 11:05
            收起回复
              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以及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这种病理学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其结局都是自觉地受苦。这些形式被精神分析学家和越来越多的外行称为神经(机能)症。——弗洛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2-27 11:07
              收起回复
                找到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2-27 11:12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2-29 15:52
                  收起回复
                    这个帖子激励我重读爱的艺术。弗洛姆也是上世纪30年代初纳粹执政后去了美国的德国学者。爱的艺术开篇先批判了现代浪漫式爱情自由恋爱以异性交合为主导的爱,这样的恋爱往往起源于双方彼此条件的考察,认为这跟消费主义和商品经济以及奉行物质的实用价值观念渗透了现代人导致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2-30 00:00
                    回复
                      发现二战前好些从德国逃过去的社会学者都搞马克思。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2-30 00:11
                      收起回复
                        爱情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双方达到内心的相互交流,并且从中完整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两个人都从他们各自原有的生存状态里发生结合,同时他们又能够由彼及此的体验自己。只有在这种内心的体验中才能体现人真实的存在,才是真实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爱情。可以这么说:被人感知的爱情是一种不断的挑战,它不是让人歇息的地方,而是一种双方共同为之付出的努力、发展和劳动。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04 01: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