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吧 关注:16,030贴子:293,231

1206年南宋开禧北伐,北方汉人支持金朝,南宋四川节度使投降金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内容主要来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原帖2013年5月3日发在元代吧,如今看不了,重发一下。
内容从2楼开始。


IP属地:安徽1楼2019-12-17 15:52回复
    以下内容节选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206年夏季,宋朝大臣韩侂胄认为出兵北伐的最后时机已经成熟。辅佐他的制置使叶适(1150—1223年)是著名的学者,被委任起草一份伐金诏书,叶适却以反对兴兵为由拒绝了,结果被贬斥到一个州去做官。取代他的李壁,是韩侂胄的追随者,也是主战派成员之一。他起草的伐金诏书于1206年6月14日颁布后,在宋朝各地广为流传。六天以后,宋帝正式宣告北伐战争开始,举行了庄重的祭告天地、祖先、社稷的仪式,这个仪式一旦举行,战争便已无法挽回。与此同时,金朝明白战争势在必行,他们也按照通常的惯例,动员全体军队,举行隆重的仪式,向祖先和神灵告称1165年和议现状已被破坏,他们将出师应战。
    宋朝的这份伐金诏书被全文保存下来,其内容是表达对金统治的愤慨,声讨金朝的罪行。它断言金朝因作恶多端和无能,已经失去了上天的护佑,因而也就失去了统治他们国家的合法资格。诏书还强调,他们坚信金朝统治下的汉人能够起来反抗女真人并且站在宋朝一边。
    宋军部署在最重要的前线即淮河一线的总兵力达16万人。这个数字看来是可信的。金军于1206年12月动员来防御宋军的兵力,从东到西,包括驻陕西与宋富饶的四川接壤地区的军队,总数为13.5万人。表面上,战争开始时,宋军在人数上要比对手略占优势。但很快就可看出,宋朝在这场战争中注定是失败者。的确,宋军能够夺下淮河北岸的边境城镇泗州,但这算不上什么伟大胜利,因为这个城镇就像一个曾亲历其地的宋人所记载的那样,仅靠一道低矮的泥墙防护,根本无法防守。宋朝又企图派兵攻取金的战略要地湖北北部的唐、邓二州,但可悲地遭到失败。
    不过,数万宋兵的溃散也部分地归因气候。多日来连续的大雨,冲垮了不得不在野外露营的士兵们的帐篷。给养无法及时到达,将士们为饥饿所困。军马所需的干草也变湿腐败。当时的宋朝史料也承认,宋朝对于这场战争组织混乱,领导无能。而在金朝一方,1206年秋,金兵已深入到宋的领土,对宋的大量城镇展开了围攻,他们还向西进军,占领了宋在陕西南部的几个军事要塞。
    宋朝曾寄希望于金朝的汉人,以为他们会兴奋地与宋军一起抗金,事实证明这只是幻想。汉人的大规模反抗并没有发生。相反的倒是宋在四川的节度使、世代在四川任高官的吴曦公开宣布降金,被金封为蜀王。由于吴曦手下掌握着7万士兵,此举对于宋军在四川的防御是一个沉重打击。发生于1206年12月的吴曦反叛,导致了宋军西线的全面崩溃。宋朝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但是1207年3月29日,一批忠于宋的官员杀死了吴曦。尽管从1207年4月以后双方之间再没有过重大的、决定性的交锋,战争却仍在继续。
    为恢复和平共存局面所做的初次试探出于宋朝一方。就像1140年那次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夺权力一样,这回在杭州的宋廷中,主张与金并存的一派再度得势。韩侂胄被罢免官职,不久后被杀(1207年11月27日)。他和他的一派被指控应对发起这场不负责任的战争承担责任。而金朝对于被拖进这样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也不感兴趣,便同意恢复正常关系,而实际上,他们更希望的,是追回宋朝支付的岁币。金希望停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北方边境上蒙古的威胁。在1207年下半年到1208年的和谈期间,金朝坚持要将韩侂胄作为主要的“战犯”,一再要求将他引渡。得知韩已被诛之后,他们又要求将韩的首级献给金作为赔罪的证物。宋朝最终接受了金的要求。1208年7月,金廷宣布停战,1208年11月2日,新的和议在宋的努力下正式达成。宋同意付给金的岁币增加了白银5万两,绢5万匹,韩侂胄的首级被涂漆后封于函中,当然也被很快送到金朝。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战争证物被摆放在金朝皇族祭奠祖先的家庙中。
    章宗生前看到了与宋的和平关系的恢复。他死于1208年12月29日。在他近20年统治的几乎整个期间,他都在致力于加强金的防御能力,同时为把金朝变成像唐、宋那样政治体制的国家而加紧进行各项改革。为了将当时制、律混淆的法律予以统一,他下令修订一部新的法典,这就是颁行于1202年的《泰和律》,在这点上他功不可没。另一意义重大的事件,是大约与此同时,章宗与谋士们经过长久拖沓的讨论之后,终于从五行中选定了土作为金朝的德运。
    按照传统的政治观念,每个正统的王朝,都相应地以五行中的一种物质来表示。宋朝选定的是火,代表他们王朝的颜色便是红色。对这种所谓德运的正式采用,是极富政治意义的行动。它意味着金朝从此以后就作为合法的继承者,在汉人正统的王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从政治意义上说,选定土,意味着代表整个世界,这特别是针对于宋的,金认为自己对天下的所有一切,也就是说对全部文明世界的统治都已合法化。宋朝因而再不能宣称自己是中国土地上进行合法统治的惟一国家。甚至如果说宋金关系恶化的原因应该部分地归咎于金使用汉人的概念为自己树立了正统王朝的新形象,那么,这种假设可能也是合乎情理的。〔9〕
    总之,章宗的统治标志着女真人汉化的顶点,也是对世宗那种出以公心但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的保持旧俗做法的反动。1206年到1208年的战争说明了金朝的军事实力基本上并未减弱,它仍然是宋朝不能轻视的对手。但是这一切,包括国内旨在解决汉族人民与女真统治者之间关系的诸多改革,在蒙古人的猛攻之下都瓦解了。
    ————————————————————————————————————
    〔9〕 [48]陈学霖在《中华帝国的正统观:女真—金朝(1115—1234年)的讨论》一书中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研究。


    IP属地:安徽3楼2019-12-17 15:53
    回复
      1208年的金朝、南宋、蒙古、西夏、西辽、大理、吐蕃诸部.
      谭其骧版的地图


      IP属地:安徽4楼2019-12-17 15:54
      回复
        1189年南宋人杨万里《初入淮河》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自动把淮河以北排除在外了。


        IP属地:安徽6楼2019-12-17 16:01
        回复
          蔡州(今河南汝南)位于淮河北岸,本来是中原的腹地,而决不是什么“天涯”。可是在视金统治区为“中国”的王寂眼里,因为金、宋双方是以淮河为界,蔡州就成了充满“蛮语吴讴”的“天涯”,而根本就没有想到仅仅一水之隔的南宋统治区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除了这首词,他在蔡州所写的其他一些作品里,多次将蔡州称为“边州”、“淮西天尽头”(《思归》),“魑魅”之乡(《丁未肆眚》)等等。


          IP属地:安徽7楼2019-12-17 16:02
          回复
            金朝王寂在蔡州写的 一剪梅
            悬瓠城高百尺楼。荒烟村落,疏雨汀洲。天涯南去更无州。坐看儿童,蛮语吴讴。
            过尽宾鸿过尽秋。归期杳杳,归计悠悠。阑干凭遍不胜愁。汝水多情,却解东流。
            根本就把宋朝看成异域了,完全没有认同感


            IP属地:安徽8楼2019-12-17 16:02
            回复
              吴曦可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
              真是绝妙的讽刺啊。


              IP属地:安徽10楼2019-12-17 16:03
              回复
                补发2楼


                IP属地:安徽12楼2019-12-17 16:06
                回复
                  补发5楼


                  IP属地:安徽13楼2019-12-17 16:07
                  回复
                    小时候读陆游、辛弃疾的诗,总会为北宋的灭亡而哀叹,以为宋南迁后北方汉人多么思念大怂。后来熟悉历史才知道了真相。辽朝、金朝也有不少知名的诗人、文人(如元好问),怎么就不能让年轻一代也学学这些诗词、文章,了解真相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2-17 16:41
                    收起回复
                      片段十五:宋:道君末日,关于北宋和辽并立时期,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到底生活的怎样,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辽和北宋。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是易州定兴人,易州从989年到1122年,都归辽朝管辖,长达133年。
                      以下内容节选自《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2-17 18:10
                      收起回复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于是,蒙元帝国诞生了。1206年成吉思汗在滦河源头的沽源建立了大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是今天的沽源县人。斡难河就是滦河,斡难(切)就是“滦”,所以斡难河就是滦河。


                        IP属地:广东16楼2019-12-18 08:19
                        收起回复
                          以下内容,来源于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七卷《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册)第十二章 金的发展与灭亡,第三节 金末红袄军起义。网上可以搜到电子版。
                          南宋朝廷对北方金统治下的红袄军起义,和北宋一样采取的是违反民意的反动政策,并没有把起义军争取过来成为抗金抗蒙的力量。一方面想招诱起义军,授以官号,以联合抗金;但是另一方面,又惧怕起义军,甚至惧怕起义人民比惧怕金朝统治者更厉害。
                          南宋朝廷对南渡归宋的人民,并不妥善收容,相反的,封锁淮水不许南渡,甚至目为“盗贼”,明揭榜示,来者即行剿杀。
                          《鹤山先生大全集》卷18《奏议》应诏封事云:“而山东、河北、关陕之人,归疆请吏,无岁无之。其在襄阳、蜀口者,号曰约回,而实杀之。惟山东之民蜂屯蚁聚,势力不可却,于是不得已而纳之。”
                          另外,南宋对归顺的北方起义军,则实行对他们分化、削弱的政策。《宋史·贾涉传》记载:“分(石)珪、(陈)孝忠、夏全为两屯,李全军为五砦;又用陕西义勇法,涅其手,令诸军汰者三万有奇,涅者不满六万人。正军常屯七万余,使主胜客。”
                          所以,当时忠义将校气愤地说:“不若有官者弃官,无官者归山东为百姓。”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12-21 18:42
                          收起回复
                            送吹好好看看金史,金朝宣宗、哀宗两朝牺牲殉节的汉人官员、百姓无数,甚至像张凤奴这样的娼妓都自杀殉国了,真以为北方人还拿你大送当回事儿哪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12-26 22:27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1-27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