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2,097贴子:2,884,614
  • 11回复贴,共1

修行的两个阶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行的两个阶段
修行的两个阶段(一)
隆波帕默尊者 开示于2013年7月21日
大家吉祥如意!
隆波上个月没有来讲法,我们有两个月未见了。如果用心地修行两个月,是会有很大收获的。两个月足够长了,有些人七天或是七个月就已经见法(开悟)。
隆波没有来,不是由于偷懒,而是去了其他地方工作。先是到美国讲法,从美国回来又去了苏林府。出家人的惯例是在结夏安居之前,一定要去顶礼自己的剃度师,这样万一有做错之处,师父可以指示。去了之后,师父让我在苏林寺讲法。回来没几天,又去了中国,星期五刚从中国回来,星期天一早就来到了这里。
隆波没有来,却并未偷懒,问题是,隆波的弟子们在这段时间有没有偷懒呢?
在美国讲法时,看到那里的人的进步。大约三十年前,隆波也去过美国,当时,那里只有禅定、紧盯以及宁静,根本不知道发展觉性与开发智慧的方法。如今隆波天天讲法,法谈CD分发很多,知道如何发展觉性与开发智慧的人越来越多,到哪里都能够看到醒来的人。那种醒来的状态是开发智慧的起点!
开发智慧并不是多么奥妙与复杂的事,其实就是学习自己——学习与了解身与心。
一般人都会忘记身与心,能够觉知身和心的人太少了。隆波以前说过:“世间根本找不到觉知自己的人。太难发现了!”有些寺庙只有师父可以,有些地方则一个也没有;可以觉知自己的居士就更难找到。然而及至今日,能够觉知自己的人已经多到无可计数。
这次在美国,隆波发现已经越过“觉知自己”的阶段而到达“四界、五蕴分离”阶段的禅修者是非常多的。到了中国之后感到更加震撼,事实上,隆波去中国的兴趣多过去美国,因为去美国是教泰国人,去中国则是教中国人。中国人不会泰文,没有机会学习佛法。
我们到中国的时候,他们正在禅修。第一天,主办者请我们和禅修者见面。他们看着我们,我们看着他们!噢……一片漆黑(笑)。所以就只是让他们顶礼完,便回了房间,因为还未到时间与他们互动,是第二天早上才去讲法的。
隆波曾经跟阿姜啊说:“这样能够教导吗?为什么一片漆黑?到处都是紧绷的心,到处都是一味地紧盯与专注、一个劲儿地紧盯与专注。”结果没有教导多久,他们就醒来了。因为有些人是有旧货的,有过去的波罗密,只要稍一点拨就行,其醒来的光芒几乎照亮了整个禅堂!第二天,他们就已经开始分离四界、五蕴。到了最后一天,也就是第三天,他们已经掌握了修行的要领。
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分享说,他们在不停的寻找,学习道教、学习各种学说,最后总觉得不够深刻。自从听到隆波的教导,才发现佛陀的教法真是深邃奥妙,并且可以体会与实践。听到这些分享,让人觉得非常欣慰。这可以当成是额外的收获,让隆波有机会培养更多的新佛教徒来供养佛陀。愿此功德与福报,回向给在座的每一位!(居士们齐声:善哉!)
教导他们并不难,一开始就是阐明修行的两个阶段。


IP属地:浙江1楼2019-12-15 21:01回复
    第一个阶段是:一定要醒来,要学会觉知自己!
    一旦开始觉知自己,就会感知到身、感知到心。一般人是有身忘了身、有心忘了心。一旦觉知自己,心就醒了。有身,能够感知身的存在;有心,能够感知心的存在。无论它们是苦是乐、是好是坏,都可以知道。
    一旦感知到身和心,就能够开发智慧了。开发智慧就是学习和了解身与心的实相。如果身体消失了,怎么可能看见身的实相呢?如果心消失了,冲进了念头的世界,怎么可能知道心的实相呢?那样想要看到实相,是毫无可能的。
    修行的原理就是如此简单。
    一个人真的醒来并非易事。醒来了,就会看到身和心的运作。看到了身和心的运作,剩下的就简单了。就像是已经上路了,只要持续走下去,某一天必定会见法(开悟)!但是如果心未醒来,就无法观身与观心,这样始终无法向前迈进,也绝无可能抵达道、果、涅槃!
    因此,醒来的状态非常重要。有谁还没有醒来吗?在这里想要找出尚未醒来的人是很难的,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醒来。第一次醒来会觉得,出生至今,自己一直是睡着的,根本没有醒过。
    我们始终处在梦的世界,即使睁着眼也是在做白日梦,晚上则是在睡觉时做梦,总之都是梦!所谓梦,就是心在造作、演绎,在持续地编故事。有时想好的、有时想坏的,梦便是心在“想”而已!当它是睡着了的想,就取名为“梦”。如果是醒着的想,则称为“念头”。事实上,都是一回事,状态是类似的。也就是心跑开了、送出去了,在造作与演绎。
    如何摆脱念头的世界或是梦境,而进入醒来的状态呢?
    如果知道方法,就不难!
    心的自然特性就是始终动荡不安,不与自己在一起,只对外面的世界有兴趣!隆布敦称为“心往外送”。
    心喜欢外面的世界,看到吵架便只留意吵架,跑去看的一刻,便忘了自己,从觉知的世界里掉出来,没有跟有血有肉的自己在一起!比如,听到音乐声、打架声、吵架声或是鸟声等等各种奇怪的声音时,无论是哪一种声音,我们只关心它是什么声音?心跑进声音而忘了自己的身与心!何时心跑开了、离开了,就会忘记身和心。心跑去想的时候,只知道所想的内容而忘了身与心。
    核心原则就是如此。----
    修行的两个阶段(二)
    心跑掉的时候,说明心是杂乱的、有痴迷的。心跑掉了看见佛像,升起信仰或信心,这是善(业)吗?是。但那样的善(业)背后是痴!因此,烦恼习气也可能是善(业)的背景。比如想要离苦,这是烦恼习气吗?也是。可是它会让我们努力修行,对吧?修行是善(业)。
    善可以变成不善,不善可以变成善,它们持续在改变。比如看到某人非常可怜,就告诉他某事不能做。一旦他不听,我们就生气了。慈悲和怜悯本是希望别人没有苦,一旦别人不听,慈悲与怜悯就变成生气,心就是变来换去的。
    心跑去寻找种种所缘(去看、去听、去想),其背后都是痴在作祟——也就是有散乱藏在背后。
    心(它)散乱,才会跑去看,去寻找眼根的所缘——去看色法(物体),希望有快乐产生。
    心(它)散乱,才会跑去寻找耳根的所缘——声音,希望有快乐产生。
    心(它)散乱,才会跑到意根(心)去思维和造作,希望能够产生快乐。
    总之,一切都是基于散乱,而散乱就是痴,属于烦恼习气之中“痴家族”的成员。
    有痴,就有散乱,心就会跑到眼、耳、鼻、舌、身、意(心)。何时觉性及时地知道心(它)跑了,在觉性升起的瞬间,不善(心)便会自动灭掉。知道心跑开的一瞬间,心就不跑了,便会没有故意的自然安住。
    训练让心醒来的方法是无需强迫的,只要及时地知道心跑掉就可以了——心会跑去眼、耳、鼻、舌、身、意(心)。及时地知道,心便能安住。但想要及时地知道六根门的动静,却并不简单,那是极为繁杂的工作。
    我们只要观察一个心(门)就可以。心喜欢到处游走,跑到眼根去看色(物体),此时的烦恼习气并未升起。但是心跑了,烦恼将会借由造作而升起。比如跑去听声音的时候,并没有烦恼产生,听了声音以后继续思维、造作和演绎,烦恼才会出现。因此,心是真正的核心!
    眼、耳、鼻、舌、身与外界接触之后,将信号送给心,然后在心中造作善、恶、好、坏。所以,我们无须同时守护六根,那是浪费时间,而且工作量太大也太辛苦。只要知道心这一门,及时地知道心跑到眼、耳、鼻、舌、身,就可以了。跑了,没关系,及时的知道即可。心在,知道;心(它)跑了,也知道!
    心(它)跑了,知道;但是别阻止它。放任它跑掉,之后再知道,这是修习禅定(三摩地)的秘诀。
    很多人修习禅定(三摩地)修得死去活来,心还是无法安住,无法与自己在一起,有的只是紧绷。这里有精神科医生,他们见过修错之人最后修疯了,其实修对的人是不可能疯的。
    现实生活导致很多人已经很紧张了,压力非常大。好不容易有了机会禅修,希望借此缓解情绪,结果由于不会打坐,变成了操控心不让其跑掉、压制心不让其动弹,这让心加倍紧绷与有压力(紧缩与扭曲),结果比以前疯得更加厉害!
    其实无须操控或是压制,只是放手,让心自己工作。跑掉了,知道;跑掉了,知道;跑掉了,知道。记住这个原则就够了!跑掉了,知道;跑掉了,知道;及时的知道心跑掉了,尤其在发生频率最高——跑去“想”的时候。至于跑去看与听,则是次要的。跑去想的发生频率最高。一旦及时地知道心在“想”,就够了。
    如果能够及时地知道心跑去想了,几乎可以整天都在觉知,因为心是一整天都在想的!及时地知道心跑去想了,游走与飘动就会自然灭去。
    隆波讲过,心的游离是因为痴的力量——散乱;而觉性升起的刹那,烦恼必然会自动灭去,根本用不着特意去消灭。所以,无须阻止心跑。阻止了,心会更加紧缩与扭曲,觉性便不会升起!心跑了,及时地知道即可。
    持续地训练,比如念诵佛陀、佛陀,心跑掉了,知道;或是观照呼吸、呼吸,心跑掉了,知道……一旦熟悉了跑掉的状态,心会知道:“哦,跑掉是这个状态。心跑去想原来是这样!”然后,心就会牢记这个状态,一旦再次跑掉,觉性便能够自然升起。这个自然产生的觉性才是真正的觉性!
    一旦真正的觉性升起,心便不再游走,而自然的回归本位。根本不用费力或是努力让心归位,当觉性及时地知道心跑了,心将会自动回归。为什么呢?因为不跑了,便自然回家了。觉醒的状态并没有花哨之处,只要知道心跑去“想”了,心就自动变成了知者、觉醒者、喜悦者,而且是自然升起的。
    因此一定要训练,让心(它)常常看到跑掉的状况。
    作者:释亮世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e83cb900e2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IP属地:浙江2楼2019-12-15 21:03
    回复
      修行的两个阶段(四)
      以前我跟随过大师隆波蒲长老,这里有他的照片,他以前定期来这里。长老所教导的是最顶尖的修行。如何教导呢?“行、住、坐、卧、吃、喝、说、想”!你们听到这个,觉得是修行吗?那个年代的人们看不起他,认为他不会修行。事实上,他是最顶尖的大师。
      他的方式是慢条斯理地说:“大家要有觉性地去知道行、住、坐、卧,吃、喝、说、想”。也就是指身与心(色与名):身体(它)在“行、住、坐、卧,吃、喝、说”,谁是能想的“那个”呢?是心。行、住、坐、卧,吃、喝的是身,但是身因何而行?是心在指挥身。
      当时的人并不明白修行原则,黏着于禅定,还认为是长老教错了。长老跟隆波提起,他一直被人瞧不起,认为他不会禅定。
      某次,长老受邀去参加佛教庆典,有些组织者看见长老来了,非常藐视:“怎么请他?他又不会禅定,没有加持力。”长老说:“哎,怎么小看人呢?”
      他上座以后,手指接触的瞬间便立刻入定,之后便没了呼吸。第二天早晨,其他人全走了,只剩下长老独坐在那里。人们纷纷议论说,为什么长老不下座?走近一看,发现他没了呼吸,“啊!我们造恶业了。把不会修行的人邀请来,结果他坐死了!”大家把他抬下来,他立刻出定又开始呼吸。于是有人尖叫道:“哦!醒了醒了!”
      “哎,本想坐给他们看看,结果反而被说成是不会打坐!”(笑)其实长老非常娴熟于禅定而且极具智慧,他的教导非常适合这一代人。
      我并不是首位教导人们按照身心的本来面目去感知身心的人,隆波蒲长老早已经做好了铺垫,而隆布敦教导的观心也是铺垫。我跟随师父们参学时,全都被教导到观心。
      一旦心醒了,行、住、坐、卧,吃、喝、说话的时候,就能够整天保持觉知。如果行、住、坐、卧,吃、喝、说话、思考的时候都能够觉知,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发展觉性与开发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老师们甚至教导说:“如果在现实生活之中无法发展觉性,那么不会有任何收获!”这是关键!
      觉知自己不要得少为足,要观身(它)工作,观心(它)工作;心时苦时乐、时好时坏,就这样持续的观察下去。
      1983年,隆波再去顶礼隆波蒲,以前每个月都去空那找他。那时他在寺庙,每次都能见到。长老嘱咐隆波说:“你的修行心得应该写下来分享!”那是1983年,他让隆波出来弘法。他说:“那些拥有福报、具足波罗密并且具有和你差不多个性的人,是非常多的。如果他们没有听到法,很快就会错失千载难逢的机会。”
      隆波当时只是一个新晋的公务员,长老却让我去弘法。一个毛头小伙子突然出来弘法,谁会相信和倾听呢?即使出钱请他们来相信的钞票也没有啊。怎么办呢?既然师父吩咐要写,隆波就写了一篇未署名的文章寄给《瞭望》杂志。不留名是怕一旦出名,生活会受干扰。后来他们将文章刊登出来,一个月后,很多人询问:“这个作者在哪里?”长老说:“这个人今天没来,但是他常常来。”那是三十年以前的事了。
      以此因缘,隆波才有机会把师父们的教法与大家分享。因为师父们看得很远,知道接下来的大部分人会生活在城市而不是偏远农村,大部分城市人非常习惯于“想”,而最适合于思考者的方法就是“观心”。除非少数不适应的人,如果他们积累了“观身”的因缘,那就指导他们观身。这并不矛盾。
      懂得修行的人是没有门派之别的,并没有所谓的观身派或观心派。假如还在区分“观身派”或“观心派”,说明尚未抵达修行的实质。就像是爬到了山顶环顾四周,发现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有些路比我们走得艰难,有些路比我们走得容易,我们走的并不是唯一正确的路。
      一旦懂得修行了,烦恼习气真的能够减低。同时我们会明白,修行其实就是真正的理解自心而已。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外无法。
      隆普敦长老教导道:心就是法!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从纯净无染的心田流露的。抵达了心,就抵达了法的核心。心和法是同一个,心与法是合一的。
      心与法的合一,就是心蜕变成出世间之心!心抵达法,就是心纯净无染。那样的纯净无染与佛陀抵达的是同一境界!
      佛、法、僧最后汇集于一点,汇集在同样的无边无际、光明、纯净无染!远离了造作和演绎,没有挣扎也没有追寻,远离一切反应与回应。没有什么,但是有“没有什么”。有“没有”!
      有“没有”——这是玄之又玄的!
      我们在中国的最后一天,参观了慧能大师的寺庙,很多地方都有石刻的中文字碑,包括门上和墙上。第一道门写有这样两笔,数字二的旁边有一,数字一的旁边有二,还有几个中文字,但我只认得这两个(笑)。
      我问他们:“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他们翻译道:“真正的法不是二元对立的!”另一边则是:“真正的法是一!”真是货真价实、实实在在的东西啊。
      真相是一!没有你、我,此门,彼派,根本没有!就是一而已。它超越好和坏、善与恶,超越光明和黑暗。无论苦乐,不管好坏,任凭什么发生,心都是如如不动,没有丝毫不同,以无分别之心看待一切,未赋予任何积极或消极的价值。
      我们的心通常是接触这个就满意,接触那个便不满意,不停的上下起伏,始终摇摆在相对的二元世界:好和坏对立,善与恶对立,持续的造作。当修行的智慧升起彻底的洞见时,心会变成一,不再执着与抓取任何东西。
      之后我们来到慧能大师寺院的二楼,主办者指给我们看,并且介绍说:“不进去成为什么!”说到慧能大师,不进去成为什么。从此不再进入,一旦无进就无出。如果还有入与出,就是二元对立。如果涅槃还有入与出,那是赝品的涅槃。
      作者:释亮世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e83cb900e2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IP属地:浙江4楼2019-12-15 21:06
      回复
        修行的两个阶段(五)
        隆波也迷过路。那段时间的修行,一般都是去知道所缘的现象或状态。有一天,心跑去看见现象并且抓住现象。(心立刻警觉到)哦!不要。试试看,不去抓取所缘而让心回转。一旦回转了,心准备抓取能知的知者了,(又警觉到)也不要!又退了出来。如此来来回回,最后定格在中间。哇!世界竟然全部消失了,一切荡然无存,只剩下这个“知道的元素”存在。明亮、快乐!那时并没有“想”或是思维,从境界退出来之后,才觉得“这应该就是涅槃吧!”
        当时隆波一直玩味这个境界,之后去请教隆波蒲尊者。去找尊者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怀疑:“(这个境界)还有出与入,可能是禅定吧,不会是涅槃。”等到报告给尊者之后,尊者确认说是禅定,不过他建议我继续练习。
        如今已经不太有人会训练这种深度的禅定了,即使有,也只是训练获得宁静而已,宁静到一切全部消弭。当时,尊者让我继续训练到娴熟于禅定,我回答说害怕自己粘着于它,尊者答道:“如果粘着了,师父自会来解决!”他就这样诱导我继续训练,希望我更多的修习禅定。
        之后没过几个月,我被隆布布詹尊者棒喝:“什么涅槃?还会有进有出?!”被这样连续棒喝两次,心才彻底放下。原以为频繁地修习它,就有力量快速抵达涅槃。但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禅定,不可能抵达涅槃。
        要想快速抵达涅槃,一定要开发智慧!想要开发智慧,一定要经常的觉知身与觉知心。仅此而已!开发智慧并不是去思维和推理,思维与推理并非智慧。
        隆波蒲尊者教导道,思维只是为了让心开发智慧而铺路,仅是热身罢了。
        尊者讲到他曾经患过肺结核,在以前,患肺结核是必死无疑的,医生已经放弃治疗了。长老喜欢勤学钻研,博览群书,通过了巴利文专业的最高级考试。却因为长期疏于照顾身体,最后被肺结核找上了。
        等到他被诊断说要死了,于是就躺下来等死!尊者按照自己的方式修行,持续的观身,之后他的心聚集起来,从身体抽离出去漂移到天花板,俯瞰平躺的身体。心看见这具臭皮囊,看着看着,身体消融了。身体变成尸体,慢慢腐烂,最后彻底消失,只剩下明亮的心。当心从禅定退出来,恢复了身体知觉,心清楚的照见:“身与心完全是两回事!”这是尊者分离了(五)蕴。
        后来,他教导说:“奢摩他(禅定),始于有意识的消失,即没有用到任何努力;毗婆舍那(内观),则始于没有念头!只要还有努力,就不是奢摩他;只要还有念头,毗婆舍那就尚未开始!”
        毗婆舍那的意思是——看见。但有些人需要念头(思维)来热身,来思维身体——毛、发、指甲、牙齿、皮肤不是我(无我观),或是做不净观。思维之后,心获得宁静而得到禅定。如果进入很深的禅定,就会看到身体消失,一旦身体再次出现,就会分离五蕴。就是这样而已!
        接下来需要开发智慧。如果无法修成深度禅定,也无须难过。我们这代人不太能修成禅定。别说我们这代人,以前修成禅定的也是少数,有禅定功夫的人是稀有的。如果没有深度禅定,就使用现有的资源,看着身体工作,常常觉知自己,一旦觉知了,不要固步自封!观看身在工作,看看它在做什么?行、住、坐、卧、呼、吸、吃、喝、拉、撒,穿衣、穿裤、披外套、拖地、扫地……持续地觉知与感知下去。看见身体在工作,就叫做在日常生活之中发展觉性。
        持续地感知下去,看着身体在工作,心只是观众而已。
        持续的观下去就看到,身体就像是机器人,只是一堆物质元素,不是我、不是人、不是众生——这个智慧升起。不是人、不是众生、不是我们、不是他们,那么它是什么?多多观下去就看见,它本身是苦。身体就是苦!
        同样的,看着心(它)的工作:心时苦时乐、时好时坏,并且很快就去干扰其它事物。身体不曾干扰过心,心则喜欢对一切横加干涉。心喜欢指挥与干扰身体。当身体病了,心就躁动想让身体很快康复。苦乐升起了,心去干扰;好坏升起了,心也去干扰。心喜欢多管闲事,所以被形容为“晃晃悠悠”,听说过吗?心有“晃悠”的特质,真的是“晃悠”!即使不管自己的事,也是整天摇摆与忙碌。
        谁看过心的摇摆与忙碌?请举手。谁的心根本不晃悠?有吗?请举手?如果有,隆波会非常郁闷,说明我所教的根本没有任何成效。心始终是摇摆不定的,不断晃到眼、耳、鼻、舌、身、意(心)。一旦及时知道它的晃悠,它就会安住。一旦安住,就看着心自己去工作。它会晃悠不定地去看,而不是强迫要它一动不动。
        心的自然特性就是思维与造作。观心并非不思维或不造作,而是要去看!直至彻底洞悉到:心的不停思维与不停造作是在演示无常,心的自行思维与自行造作是在演示无我!就是这样观。
        以前隆波也误解了。隆布敦指示我去“观心”,我就整天维持着观者的存在,心根本不跑到其它地方。然而隆布敦说:这是在干预心的状态。心的自然状态就是会去想,会去演绎造作——时好时坏、时苦时乐,我们却干预它,让心一动不动,这违背它的天性。要让眼、耳、鼻、舌、身、心自然的运作,升起乐,知道;升起苦,知道;产生好,知道;产生坏,也要知道;这才是在现实生活之中开发智慧。
        至于固定模式的修行,则需要每天坚持。如果期待道、果、涅槃,每天至少要练习十或十五分钟。至于隆庆大厦这里的同修们,应该比时间更多些,因为大家已经不是新手。对于新手,隆波只要求十分钟或十五分钟。
        一旦按照隆波的要求去做,很快就有法喜,开始享受修行,自然愿意主动增加时间。假如一开始就要求很长时间,大家会慢慢萎缩、兴趣逐渐减少,到最后都懒得修行了,那还不如从点滴慢慢扩大,总好过心急之后骤然全线崩溃!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要操之过急。
        我们教中国人的时候没有这么细致,他们有拍摄,不过是老式录影带,需要转换制式之后放到http://www.dhamma.comhttp://www.wimutti.net,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我们只是教他们醒来而已,可以觉知自己,观身与观心(它们)工作——法的核心原则就是如此。谁做,谁就得到。真的很遗憾,以前佛法在中国那么鼎盛,有人体证过如此高深的法,如今居然消失了!
        我们具备福报出生在有佛法的地区,要呵护与传承的是戒与法——佛陀的教导!这是生命的明灯,世界的光明。如果我们懂了,就要传承下去,不要只是黏着于某人!
        隆波在美国期间,收到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别人的贪嗔痴。相信隆波帕默的弟子会区分清楚。隆波教导大家的时候,并没有让大家黏着于隆波本人或是其他什么。注意到了吗?隆波只是教导大家礼敬与忆念佛陀,把法当成首要的,而不是把老师看成权威。
        把法看成首要的,就会了解:法从未有丝毫变化,变化的只是人的心灵水平不足以承载法。坏事的是人。有人利用佛法来谋私利,这样的情况自始至终都存在。有些人一旦获知出家人的不好消息,就公开宣布不再信仰佛教、不再修行!其实这类人本来就没有过信仰,不知道佛陀在教导什么。如果按照隆波教导的去践行,那么发生任何事都不会有丝毫影响。
        隆波还是居士的时候就确认,即使泰国政局动荡,彻底消灭了一切法师,国家不再有出家人,佛教还能存活吗?能!因为佛教不在出家人那里,佛教只存在于心里。一旦佛法抵达了心,谁知道啊!佛法不只是表面形式,那只是外壳(隆波指向自己的袈裟)!有人只是剥下外衣,我们就会吓一跳,怕什么呢?大多数人只是在盲目信仰,有的连信仰都没有,只是为了寻找其它利益而来的。
        隆波之所以苦口婆心地引导大家,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停在信仰和努力的阶段。隆波希望大家提升到觉性、禅定、智慧的层面。一旦觉、定、慧圆满,信仰与精进便会自动出现,而且其中不含有愚痴在作祟。
        只是听到有些人的名字,隆波就不想惹了,那取决于自己的业报。有人因此说佛教不好,佛陀教导的不对,不是这样的!是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区分不了。佛教是清白的!佛陀的教导完美无缺,经受得起任何考验!试问谁可以反对四圣谛呢?谁可以摧毁四圣谛呢?
        佛陀说,当他转动了佛法之轮,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法”的传布。直至某天,由于人类的心灵水平低下到无法再承载法义,法义便不再存留于人心,那被称为是佛法的灭绝。但是,法消失了吗?没有。直到下一位佛陀的诞生,他重新将法之轮转动,依然是同样的面貌。
        每一位佛陀都累积了极多的波罗密,极具慈悲。有人瞧不起现在的佛陀,认为其寿命短,其他佛的寿命长;或是认为现佛的波罗密少,弟子不多。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当现在佛还是菩萨时是多么大胆,敢于在人类心灵低迷的时期悟道,而不是选择舒服与快乐的时期成佛!
        在人类心灵低迷的时期成佛是由于悲悯。有人信仰那位佛、这位佛,其实每位佛陀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下,同样的纯净无染。每一位佛陀都圆满累积了同样三十种波罗密,有的耗时长,有的耗时短,并不是越长越厉害,那是误解。
        佛陀的波罗密与其智慧和能力,我们无法度量,它是无可计量与不可思议的。我们继续修行下去就会认识佛陀,然后我们会热爱每一位佛陀、敬重每一位佛陀。
        今天就讲到这里。
        ---


        IP属地:浙江5楼2019-12-15 21:07
        回复
          修行的两个阶段(六):问与答
          问答篇
          居士一:您好,隆波!我每天念经、礼佛、经行。在日常生活里,我有时观身,有时念(《三宝恩德》)经。
          隆波: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念经是为了什么?
          居士一:作为安住的工具。
          隆波:让什么和什么在一起安住?是让什么安住的工具?
          居士一:是让觉性安住的工具。
          隆波:哦,是让心安住的工具……
          居士一:嗯。
          隆波:心会有得以安歇的家。隆波蒲尊者教导说,要有安住的工具。什么工具呢?是心觉知的工具,是觉性忆念的工具。觉知以后,心会独立凸显而安住,然后看着它们工作。现在,你是在干预心,还是在放任心在自然运行?
          居士一:现在有在胸口那里压制。
          隆波:嗯,这是干预。干预时,要知道在干预,如其本来的知道。心有回家吗?
          居士一:心不在家。
          隆波:嗯!那就回家吧,别在外面玩儿了。
          居士一:好的。
          隆波:知道跑掉了,心很快就会回家。有没有跑进“想”里面?
          居士一:已经在想了。
          隆波: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的知道心跑去想了。
          居士一:好的,就这样而已吗?
          隆波:就是这样,继续修行!何时心再散乱了,就去念经。念经以后,心轻松自在而又能觉知了,就去观身与观心,看着它们自己工作,不要强行让它们静止。
          居士二:您好,隆波!上次您说我修对了,让我继续下去。回家之后,我的修行劲头特别足,进步没有几天,就退步了,之后又进步、又退步,就这样交替进行。
          隆波:那样是对的。
          居士二:那个时段过后,戒律自行好起来,修行也取得进展。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比较清闲。观呼吸时,心潜入其中,看见了运作的流程。
          隆波:嗯!
          居士二: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它在胸口旋转,苦啊!非常非常苦。
          隆波:那就是轮回!心造作与演绎出来的轮回就在我们胸口转动,有的只是苦。在此阶段,唯一的刹车方法是让它静下来。一旦心获得了力量,就再去知道,但是别跳进去知道。只是去看它们的运作,有的只是苦而已!
          造作好,是苦。造作坏,也是苦。造作乐,是苦。造作苦,更是苦。仅此而已!每一次的造作,每一次都苦!那个在旋转的是轮回、是世界,是小世界与大世界。急速旋转是小世界的持续连接。每次有世界,每次就有苦!持续的知道,直到心明白了,它将会放下。放下以后,就回来洞悉知者本身,心会看见知者也是在苦的统治之下。上述这些是有次第的进展过程,慢慢来。
          居士二:好的。在修行的时候,它亮了起来,那是智慧吗?曾经在固定模式训练时,它进到里面,一瞬间亮堂起来,特别特别亮!
          隆波:嗯!
          居士二:那种光明是清凉与祥和的,不是火或电所发出的刺眼之光。
          隆波:嗯嗯!
          居士二:但是我注意到仍然有“我”存在,我仍以为在开发智慧了。
          隆波:对,那是一个时段又一个时段的开启智慧。在开启智慧的阶段,心有时候会切换成奢摩他,一旦从奢摩他里退出,就从那里接着开发智慧,正是如此来回切换的。一旦领悟产生了,它就会亮起来,但完全是不同形式的亮:光明、愉悦!
          居士二:有什么需要增加的吗?
          隆波:要持之以恒,不要急;精进时,要修行;懒惰时,也要修行!顺利时,要修行;不顺利,也要修行;进步时,要修行;退步时,也要修行。一定会退步的,不退步是不行的。
          居士二:好的,非常感恩隆波!
          隆波:感恩佛陀。
          居士三:您好,隆波!四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做禅修报告。
          隆波:怎么样?说说吧。
          居士三:我是嗔心很重的人,所以我选择观心,在奢摩他的阶段则用到念诵。
          隆波:嗯!不错!
          居士三:就是采用隆波第一次见隆布敦后,坐车返回时用的那段经文,在我没有觉性的阶段,尽量圆满持戒。
          隆波:噢!善哉!
          居士三:总是有很多烦恼来引诱我,如果没有您的法,我可能已经非常凄惨了。
          隆波:如果没有佛陀的法,肯定已经非常悲惨。
          居士三:我在努力的观心、观嗔心,一直看见自己的烦恼升起。
          隆波:很好!看到了吗?它们可以自行升起。
          居士三:是的!
          隆波:看到了吗?它们不能被控制。
          居士三:对,不能。
          隆波:看到了吗?无常。
          居士三:对,无常。
          隆波:这就是智慧啊!你修得真的很好,真的很好啊!继续。
          居士三:好的,感恩您!
          隆波:隆波看见了这种进展,感到非常欣慰!这是一棵非常漂亮的树!
          中国人称自己是菩提的种子,隆波的到来让他们开始发芽。有人说还有更多这样的种子,请求明年一定再来!如果不来,他们就不停拍手到隆波答应为止,就像中国电影似的。隆波告诉他们,别拍手啦,会酸的。要不然我们比赛,持续的拍下去,移动后,就觉知,很快我们就会取胜。我告诉他们,强迫是行不通的。如果因缘到了,自会再来,并不是某时某刻必须来。我们毫无空闲时间,需要统筹安排的。长时间的拿着话筒,走神了没有?
          居士四:隆波,您好!为何有时候观呼吸会感觉到晃动?
          隆波:哦!看到晃动很棒,不错!看的时候,要远距离的看,不要跳进去紧盯着!
          居士四: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
          隆波:就是要持续用功!你能看见生气,已经修行很好了,就这样持续下去!至于何时结果,则是心的事,不是我们的事!我们的职责是让心持续的洞察实相。
          居士四:我修对了,是吗?
          隆波:对了!只需要持续用功,别急于求成。想有所成,就会错过。以前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禅修者在实践时出现千奇百怪的现象,误以为是开悟了,听了很让人伤心。我们持续的发展觉性与开发智慧,及时的照见烦恼,接下来就会知道什么烦恼可以通过,什么通不过,要仔细观察,只要不粘着于宁静,烦恼也是可以工作的,而不是宁静后,觉得没烦恼了。喜欢开悟的人,就是心粘着宁静,然后说烦恼没了,其实是没看见烦恼!你看到心在散乱吗?你安住的对象是什么?
          居士四:大部分的时间是观呼吸。
          隆波:别让心跑入长时间的走神里。呼吸,看着身体呼吸,别让心停在呼吸上,只是看见整个身体在呼吸,心是轻松自在的观者。这样训练之后,无论什么升起在身与升起在心,它会自己知道。经过不断的知道,它会产生启悟。先大概了解一下,以后你会知道的,越多的练习就越快领悟,去用功吧。
          居士四:请求三宝和隆波的宽恕。
          隆波:好的,还有谁想请求宽恕的,宽恕每个人!一天求一次就够了。如果每个人都单独请求宽恕一次,人太多了,我们没有时间。
          居士五:您好,隆波!现在感觉它是持续而和缓的,觉性时有时无。但是第二次开悟居然间隔了十二年,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之后应该如何修行?
          隆波:发生什么了?
          居士五:第二次开悟。
          隆波:悟到什么?
          居士五:第一次悟到身体以及五蕴不是我,第二次悟到念头不是真的,一下子空了,看见……
          隆波:那种领悟不够,没有切断烦恼。要继续用功!你对身体还有爱恋不舍,还没有真的断掉。持续而频繁的觉知,看着(身和心)它们自己在工作。
          居士五:感恩。


          IP属地:浙江6楼2019-12-15 21:10
          回复
            居士六:您好,隆波!上次报告禅修进度时,隆波说到……
            隆波:抱歉,稍等片刻。(对居士五开示道)你的心此刻迷掉了。觉知以后,看着它们工作,那个硬硬的部分存在,好像是“无我”。但如果硬的部分不在了,很快就会看见“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心被卡在那里是不会有“我”的。阿姜曼尊者教导说:“别让心静止不动!”别粘在上面!一旦退出来,就会自己看见究竟“我”存在还是不存在,那就是智者了。好了,请讲……
            居士六:上次隆波说我的心太软了。
            隆波:对,心太软弱!
            居士六:它有坚强些吗?隆波。
            隆波:感觉坚强些了吗?
            居士六:差不多吧!
            隆波:什么?
            居士六:好像坚强些了!
            隆波:对,对!
            居士六:因为上次比今天紧张多了!
            隆波:你的心坚强些了!当我们修行的时候,或者具备道德以及诚实守信之后,会有定力去开发智慧,心就会坚强起来变得勇敢!隆波去拜访老师时,根本不害怕。还没到的时候,想起了一样害怕的,一旦到了就不再怕。挺胸抬头,根本不怕。修行之后就会坚强起来。
            居士六:那我修对了吗?
            隆波:对了!
            居士六:对了吗?……我不确定。
            隆波:对了!修行以后应该更坚强!有气无力、要死要活的来求鼓励,听了……
            居士六:我以前就是这样,求鼓励与求自信心。
            隆波:嗯,不要那样了。修行以后,我们自会有信心。
            居士七:您好,隆波!我很用功地修行,感觉自己见到了苦,什么都是苦,而且很厌倦,想请师父指教……
            隆波:如其本来的知道即可。厌倦时,要知道厌倦,如其本来的知道下去。它会好、会坏、会苦、会乐,就这样看着它工作。如果心厌倦了、灰心了,就进一步知道它厌倦了、灰心了,便会直接契入,很快它会自行消失。厌倦时,知道厌倦;灰心时,知道灰心。直接去看,别被掌控,否则它很快会控制住心。做禅修报告的每位都修得很好,隆波非常满意。
            居士七:请隆波指出我的不足点。
            隆波:容易生气吗?
            居士七:容易生气,而且最近喜欢闲聊。
            隆波:就是这个!容易生气是烦恼,但没有犯戒,可是闲聊却犯戒。容易生气,要知道心里有嗔,就这样直接知道。即使容易生气,如果能像这位一样修对了,就没问题。心一动,就看见,心一动,就看见,如此而已!但是五戒一定要用心持守,破戒是不会产生道与果的。每一位都修得很好,隆波看见了觉得非常欣慰!
            居士八:隆波,您好,我是第一次报告禅修进度。来听隆波法谈六个月了,修行的时候,有几个瞬间知道心不是我,或者散乱与昏沉交替,有时空空的,有时烦躁不安,但是烦躁不安比较多,一旦知者或观者来了,一来就走……
            隆波:噢!对。
            居士八:停的时间并不长。
            隆波:对,对!
            居士八:请隆波指导!
            隆波:已经修对了!(四)界(五)蕴已经分开,很好,看着它们运作。看到了吗?每个现象(状态)来了就走,无法控制。你已经修对了,持续用功!
            居士八:我听说,法是“向内返照”的,但不知道其如何重要以及如何实践?
            隆波:向内返照是用于自己的,让心跟自己在一起,看着身与心在工作。向内返照结束之后,一旦更多的了解身与心,智者将会自知自证,自己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根本没有我!学习和了解自己,最后却发现“我”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四)界、(五)蕴,而且它们全在三法印之内运作。这被称为“向内返照”。“向内返照”不是把心往内送,让心内摄并非“向内返照”。回来寻找自己、学习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与心,这才是“向内返照”!
            ----
            修行的两个阶段(七)问与答
            居士九:您好,隆波!上次报告禅修进度时,您让我去观“我”,我就坐着思维自己的“我”,之后每次感觉有“我”,就会及时知道,然后始终看着并且自问:“自己想的或感觉的,是‘我’吗?”
            隆波:很好!接下来就会看到每个念头、每句话、每个行动的背后都藏着这个。
            居士九:好的。
            隆波: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居士九:大部分时候是会去感觉自己的念头有“我”没有,然后就在那里稍微体会一下。
            隆波:很好,就应该那样!这样一来,戒就会很容易持守。
            居士九:我从年初发愿一生持守五戒。
            隆波:嗯,善哉!
            居士九:师父,我现在用观身的方法来修行,观身始终在运动。有一次感觉它很轻,然后身体完全消失,之后看见身体根本是空空洞洞的,只有心在正中心,只是极短的一刹那,就恢复了原来有血有肉的感觉。
            隆波:嗯,心集中成为禅定的时候,有时会看到这种情况。如果还有智慧配合,就会深入骨髓地感到“这个不是我!”
            居士九:对,从那以后,身与心是完全不同的两部分了。
            隆波:这就是隆波讲的,当修行到身体消融了,只剩下心,一旦身体再次现身,就会清楚地知道身与心完全是不同的部分。可以分离(五)蕴了,才能够称为是“观身”。
            居士九:那我应该……
            隆波:按你目前的修法继续,只是别维持让心静止(不动)就行。
            居士九:看起来太宁静了,对吗?
            隆波:太宁静了。
            居士九:有时候甚至……
            隆波:太宁静了。什么时候退出来,就会一团糟。
            居士九:啊!真的?
            隆波:而且会非常非常糟。
            居士九:上次给师父报告禅修进度时,是有关厌倦的。观身厌倦,观呼吸也厌倦,就又回来观身,现在厌倦感已经消失。
            隆波:它是无常的。
            居士九:但正像师父说的,已经开始静止不动了。
            隆波:嗯,就是这个……别粘在宁静里,要及时的知道宁静,就像及时的知道厌倦一样。
            居士九:哦……谢谢师父!
            居士十:您好,隆波!上次报告禅修进度时,隆波指出我的心散乱在外,但是我并不知道。经过仔细的体会,真发现我的心不喜欢在家。
            隆波:嗯!
            居士十:它喜欢一直在外游荡,而且习惯一直在外游荡。一旦有(根尘)接触了,有时便会知道,然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这就是隆波说的——仅仅只是知道。然而,我还是不习惯让心回家。
            隆波:要及时知道,别强迫心去回家,及时知道它走了,就可以!
            居士十:有时候进一步的知道,已经在把心拉回,一旦拉它回来,也知道。
            隆波:这样它就会感到紧和闷!
            居士十:然后就会放松。如果问,挣扎吗?没有感到挣扎。修行的时候拉它回来,没有挣扎的。
            隆波:哦!
            居士十:我以为没有问题。一、可能是我听隆波说没问题,它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修行的精进力有所下降,我的努力是否太少了?
            隆波:早晨一醒来就要开始精进。一睁眼有觉知身心吗?如果一醒,马上觉知,说明精进力不错;如果懒惰,醒了很久才感觉……
            居士十:我每天都会努力在固定模式中修行,有些日子好,有些日子不好,那是正常的。我的其它疑问是,有时候隆波教导说不应该只是感觉,而应该同时开发智慧。在最开始的阶段,有些人是用思维铺路的,或者……
            隆波:不,不完全是!那意味着情况是:让心静止不动,同时有在知道自己并且处在光明的状态,几年都是那样——这才需要帮忙(推动)它去思维。如果只是短暂知道自己以后,它就出来了,这样的人并不需要思维去帮助!
            居士十:我是一旦知道自己,有时候那个感觉就在身与心之间分离开来,它们是不同的样子。
            隆波:那样很好!那是在开发智慧。
            居士十: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思维?
            隆波:依靠思维分离的情况也是有的。
            居士十:一点点吧!
            隆波:嗯,一点点没关系的!一旦分离了,就去看它们工作,长此以往,等到娴熟了,根本来不及思维,只是知道它们混合了,它们会马上分离。
            居士十:请隆波指教!
            隆波:就是那样继续用功!
            居士十: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有什么需要……
            隆波:只需要留意心的散乱就行了。
            居士十:心依然散乱,对吗?
            隆波:已经好多了!要轻松自在的觉知,别强迫自己,强迫的力度太大是不好的!心散乱后,知道它走了,它会自己进来,这才是刚刚合适的!
            居士十一:上次隆波让我去观毛发、指甲、牙齿、皮肤等等,那时我粘着在紧盯与专注里,太期待成果了。
            隆波:嗯,是的。
            居士十一:于是全放下了!那时候隆波教导我要勇敢些!最开始不敢放的,后来慢慢放下所有的希望与期待!
            隆波:看到了吗?一旦放下,心就会愉悦起来。
            居士十一:是的。但并没有放下修行,只是对于结果没有太多的期待,持续的观下去大概一两个月后的一晚,碰到一件特别特别苦的事,苦到不能再苦,就自言自语说,噢!它们自己在运作呢!无法改变,它苦,就会自己苦的!
            隆波:这是在想吗?还是升起的领悟?
            居士十一:我不确定是一边在想,还是一边在领悟,因为它在极短的片刻看见五蕴中的每一样,是一片一片分开的。
            隆波:嗯,它们分离开来了。
            居士十一:它们就像纸张这样一片一片的。然后,知者进一步的知道,就像隆波教导的,它们分散开来,于是我很确定一定是这样,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隆波:对,它们是不同的事物。
            居士十一:从那晚到睡着前,心就一直是那样的照见它们不是一回事!
            隆波:嗯,对了。
            居士十一:但是没几天,它们就又合在一起了。
            隆波:合在一起也无须批判,只要知道它们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居士十一:晚上失眠已经有一个月,分不清是一边领悟还是一边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隆波:如果特别散乱,就去修习奢摩他,念诵佛陀、呼吸或其它所缘,让心安静下来获得舒适。一旦心有了力量,它们会再次分开。如果完全扔掉了奢摩他,只是一味的发展觉性,心很快就会散乱的。
            居士十一:但是只要修习奢摩他,我就会紧盯与专注。
            隆波:没关系,先紧盯,然后知道(紧盯)。让心先休息一下。
            居士十一:今天早晨隆波开示讲到去中国弘法时,有法喜升起,一旦知道法喜,心就一直持续震颤,本来应该很好的,它却不好,苦啊!无论是法喜还是其它什么,全都是苦!
            隆波:苦!
            居士十一:一旦看见它们毫无意义,它们就不……
            隆波:但在这里,智慧超前(跑到前面)了。
            居士十一:领先了吗?
            隆波:嗯,智慧总结得太快了,我们去给它做了总结。
            居士十一:思维了,对吗?
            隆波:这样思维的话,很快嗔心就会夹杂进来。
            居士十一:那就去观嗔心。
            隆波:嗯。
            居士十一:然后我应该如何做?
            隆波:如其本来的知道!这次见面,你的修行明显比以前进步太多了!
            居士十一:是的。
            隆波:(五)蕴已经分离了。
            居士十一:是的。
            隆波:一旦分离了,就这样去观。如果合在一起了,就知道合在一起了;分开了,就知道分开了。就这样看着它们运作。
            居士十一:如果不想智慧领先,应该怎么做?
            隆波:要缓一缓,不要急!心害怕不知道,害怕愚蠢,所以就想方设法地去思维。
            居士十一:非常感恩!
            居士十二:您好!我是买卖股票的工作人员,我自己也有炒股,我应该辞职吗?
            隆波:这与修行毫无关系。
            居士十二:只是工作的时候不能修行,而且炒股的时候可能有烦恼。
            隆波:如果我们有机会选择更利于修行的谋生工作,那么就选择。如果必须做某份工作,只要不犯法,就可以做。我们必须在世间生存。任何烦恼进来了,要有觉性的知道。当然,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也好,如果找不到,就先做这份工作,毕竟工作并不容易找。
            居士十二:好的,报告禅修进度已经两个多月。贪升起了,知道;嗔升起了,知道。交替着想,我会看见念头。之后,贪升起,心去抓取了,就会苦。然后看见是背后的黑手——也就是“我”,在让苦增多!
            隆波:嗯!嗯!
            居士十二:然后继续观下去,就看见苦的是心,不是我!再上一次报告禅修进度时,隆波说我的紧盯力度太大,之后我思维查找,现在明白了,要轻松自在地观,这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
            隆波:已经放松很多了,比以前好,但还是有些控制。看得出来吗?嗯!看出来就没问题了。看出来了,就要去看,就会看到它们不受控制,每一个个体都不是我,全是被知道的对象而已,没有任何一个是我。继续用功!至于炒股还是不炒股,自己把握。但是隆波还没碰见过任何人整天盯着股市行情的屏幕,说可以及时知道高兴与难过的,我还没看见谁这样成功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行,只是难度较大。


            IP属地:浙江7楼2019-12-15 21:14
            回复


              IP属地:浙江8楼2019-12-15 21:45
              回复
                太长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2-16 11:07
                收起回复
                  这个你都有!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1-09 19: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