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花吧 关注:3,068,734贴子:49,812,456

【战术分析】足协杯夺冠战复盘及新赛季引援展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昂的士气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状态调整是取胜的基础,这些已成共识,本帖重点谈战术细节。
(声明:难得大喜,就别拿厂公和兄弟会之类的话题来扫兴了。违规者,先删后封,敬告在前)。


1楼2019-12-11 18:30回复
    文字较长,要占十几个楼层,未见“全文完毕”前,请先不要插楼。谢谢配合。


    2楼2019-12-11 18:30
    收起回复
      关于申花的表现,各处评论已经说得够多了,这里先探讨一下对手的战术得失。
      网上主流观点认为山东用人和战术太保守,这说法有失偏颇。从首发阵容来看,李霄鹏是想确保攻守平衡。例如:中场用防守和控制能力较强的吴兴涵、金敬道、莫伊塞斯。而从后防人员来看,我甚至觉得李霄鹏非但不保守,还有点激进(较多考虑后防线的出球和助攻能力而非防守本职)。如果真要求稳的话,该用戴琳和刘军帅打中后卫,边后卫从郑铮、张弛、王彤中挑选。
      总的来说,窃以为山东有三处败笔。
      (一)边后卫用人不当。
      刘洋貌似技术尚可,能助攻,但缺点是攻强守弱,最要命的是心理素质差,逆风情况下抗压能力不行,这在决战中是致命的。实战中刘洋基本没发挥出助攻能力,开场即多次出现非受迫性失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队的节奏和信心,导致我花右路攻防顺畅不少。个人以为在这种关键比赛中应该使用郑铮或张弛来打左后卫。考虑到莫雷诺经常拉开到后点与边后卫争头球,用头球能力更好身体相对更强壮的郑铮王彤出任左右边后卫更为合理。


      3楼2019-12-11 18:31
      收起回复
        (二)中后卫防空能力不足。
        李霄鹏可能是出于比赛经验和转身速度等考虑,在防线上舍弃了身高体格最突出的刘军帅,导致防高球压力巨大。实战中,面对我花起高球后整体前压争二点的打法,山东全队因为对后防高点争夺能力缺乏信心而下意识后撤保护,造成整体队型退缩十几米,大幅牺牲了反击数量与质量,并给申花的二次进攻提供了充分空间。这十几米的得失,还意味着申花在攻防绞杀中能大量节省最稀缺的体能,从而令战术天平发生倾斜。但我们也不能单纯以事后的上帝视角来批判这个用人,李霄鹏不首发刘军帅,一是担心其经验不足,二是希望确保后防线四人都有较好的出球能力,以便控制节奏,总体上有利有弊。如果光就首发论,不用刘军帅最多算半个败笔,但这个安排真正的麻烦出在格德斯换下莫伊塞斯的胜负手上。金信煜第60分钟打破僵局后李霄鹏决定加强进攻。单纯从进攻角度考虑,其实用格德斯换费莱尼更合理。但问题来了,当时申花场上有4个头球强点(金、莫、毕、朱),还随时可能再换上蒋圣龙。如果费莱尼下,山东的头球强点就只剩下1个半(佩莱1个,戴琳算半个)。考虑到第一个进球正是源自中路头球解围失误,在此情况下,哪怕仅从定位球防守考虑,李霄鹏也不敢下费莱尼。当时李面临的选择困境有点类似中途岛的南云:当他发现美国航母就在周边,是相对保守地先回收空中待降的第一攻击波,组成完整攻击波去进攻敌航母(冒失去先手而没机会出手的风险)?还是采纳山口的建议,利用日本飞行员的战斗意志和高超技术,冒险立刻出动舰上轰炸机,在缺少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去攻击敌航母(冒攻击波折损殆尽攻击无效的风险)?后世用关键5分钟来评议中途岛,而本场比赛的转折点堪称关键1分钟:山东第66分钟换莫伊塞斯,而金信煜在第67分钟伤退,前后只差1分钟。如果金信煜早于山东换人就伤退,申花的高空威胁减弱,或许李霄鹏就敢于用格德斯换费莱尼。擅长反插的格德斯在莫伊塞斯和蒿俊闵的中前场组织传递支持下,完全可能击中申花后腰容易失位、后卫转身慢的命门。因此,这1分钟可谓是天佑我花,时运使然。


        5楼2019-12-11 18:35
        收起回复
          (三)攻击线缺乏速度爆点。
          上面说了,我花存在后腰容易失位、后卫转身慢的命门,且体能下降后更为突出。假如山东着力在前场30米区域以佩莱为支点打三角配合,拉扯防线后突然直塞,靠速度插身后,老毕遇到这种球基本缴械投降(联赛山东客场失球就是典型例证)。不敢想象刘彬彬、格德斯、莫伊塞斯、蒿俊闵打出反插配合的可怕画面,而幸运的是,空切插入能力很强的刘彬彬没有上场。我个人以为,无论首发还是替补,刘彬彬都是比吴兴涵更好的选择,因为他的综合实力虽然未必强过吴兴涵和金敬道,却是最能直击对手弱点的针对性人选。两个边前卫里用一个相对攻强守弱的刘彬彬,对于手握一球优势的山东来说,收益与风险之比是较高的。或许李霄鹏是想用吴兴涵和金敬道的防守来限制申花边路传中,但一来吴兴涵的防守能力比起刘彬彬也强不出太多,二来实战中申花大多依靠边后卫简单粗暴地概略性起球,并不执着于边路配合与下底,山东边前卫的防守能力多数情况下无从发挥。总之,李霄鹏这笔账算下来,是不太划算的。
          总结上述三点:关键比赛应在防线上谨慎(用刘军帅,别用刘洋),在攻击线上保持必要的进取心(用刘彬彬),而李霄鹏的用人似乎有点反其道而为之,实战效果不佳也属正常。


          6楼2019-12-11 18:37
          收起回复
            再补充整理一下申花的取胜细节(跑动多,对抗强之类的基本面就不多说了)。
            (一)充分发挥空中优势
            虽然三个进球没有一个是头球得分或头球助攻,但高空优势仍是整个战术体系的基石。已初步形成模块化的高空球战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中场和后卫能力的不足(边后卫套边下底次数其实很少,进入前场甚至中线处就开始起球,边后卫节约下来的体能有效支撑了防守)。几乎无解的高空优势令李霄鹏遭遇前文提到的战术选择困境,干扰其判断决策,最终诱发昏招。没有高举高打的“以正合”,就没有一击致命的“以奇胜”。


            7楼2019-12-11 18:40
            收起回复
              (二)成功的二点争夺和控制
              康熙最擅长的战术是4141(与4231互为变型),其核心要旨之一就是中前卫强悍的前顶攻防能力(前插抢点、争夺高球的第二落点、第一时间反抢以迟滞对方反击)。彭欣力和莫雷诺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战术任务,不但将对方的大量反击扼杀在萌芽状态,还争得了许多二次进攻机会。更可贵的是,这两人凭借优良的技术能力和战术意识,不仅能争到二点,还能迅速把球梳理出来,避免了因球权短时间内反复易手而多耗体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莫雷诺的身体优势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二个进球,就是莫雷诺凭借身体优势争到二点球,控制住并及时秒传。虽然莫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这种身体和技术结合的能力,在整体技战术含量不高的中超赛场是十分稀缺和宝贵的。


              8楼2019-12-11 18:42
              收起回复
                (三)攻防风险收益比的合理把控
                清醒认识到己方进攻配合与攻防转换能力不足,因此在进攻人员投入、阵型布置和具体打法上注重实效,控制失误,不冒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前文提到的利用绝对身高概略性起高球,边后卫(甚至是边前卫)轻易不下底,这样即使进攻终结,防守站位基本不乱,能有效降低对方反击威胁。后场出球困难时第一时间果断大脚长传,别看同样是开大脚,思想统一的主动行为和被逼到死角被迫开大脚还是不一样的,这样前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球权机会,也基本杜绝了后场传球的致命失误。
                (2)曹赟定和沙拉维在边路进攻时并不一昧强突,经常选择与边后卫配合,向中路带球或将球过渡给中前卫,再迅速转移到另一侧来寻找更大空档。曹沙在相对不顺的右路活动时,往往主动退至大禁区角外十米左右区域接应过渡,二对二时极少强行爆边。这种张弛有度的踢法提高了控球率,减少了失误,失去球权时也能凭借相对靠后的站位来保护边后卫。整场比赛中山东少有从边路“打回头”的机会。特别是对沙拉维来说,既然暂时还打不出多人间的精准反插战术,那本场就先从肋部接应过渡做起,这种看似保守却也更稳妥务实的打法提升了沙拉维的进攻参与度和使用率,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比赛并保持球感,为关键时刻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9楼2019-12-11 18:42
                回复
                  关于新赛季引援,要结合相关政策才能准确分析,今天先粗谈一下思路。
                  外援(假定外援政策仍然是注4上3)
                  确定的情况是:大金和莫队不动。
                  周军归来时就曾主张后腰用外援,当时为强化进攻抢分保命,外援后腰只能给大金让位。新赛季因为有亚冠,外援位置更需攻守平衡,双前锋首发过于激进,使用外援后腰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如果非要在伊哈洛和沙拉维之间选一个离队来腾出外援后腰名额,我倾向放弃伊哈洛。理由是:如果要按康熙的思路打造高强度快节奏的体系,沙拉维潜在的战术效能和适配性高于伊哈洛。可以这样说:如果要重视当下,确保下限,用伊哈洛;如果要着眼未来,追求上限的话,用沙拉维。伊哈洛的最大优势在于:困难情况下接球拿球和转身推进能力强,威胁区域的搅和能力超强。长传只要是地面或半高球,他基本都能拿下来,在禁区肋部接球插入的成功率也很高。就是说,把球大致给到伊哈洛周边,只要别太不舒服,基本都能形成威胁。有了他,中后场出球压力小,也不需要太精密的进攻体系。而其缺陷一是吐饼,攻击精度不够。二是关键时空环境下的战术执行力和适配性并不是很好,更倾向于用个人能力解决问题。
                  有了今年的保级惊魂,全队应该增强了忧患意识,再加上康熙的务实作风,个人以为未来一两年内申花不用过分担心下限(保级)。听到康熙在发布会上公开说出历任教练都清楚却又避免言及的“真话”(“整体氛围不好,训练松懈,目标意识淡漠”),我对他的管理水平和俱乐部在管理上给予其的支持有了更多信心。而只要管理不出大问题,以申花的资源,下限是有保证的。所以为了能有真正出头的日子,应该勇敢地支付短期代价,去追求上限。


                  10楼2019-12-11 18:45
                  回复
                    或许沙拉维今年的表现给很多人这样的印象:他的战术适配性还不如伊哈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沙拉维不好用,而是没能用好,更准确地说,是还没办法没时间去用好。
                    沙拉维在中超赛场上怎么用?简单地说:像隔壁用武磊那样,当升级版武磊用。
                    今年沙拉维的高光时刻是对大连和山东两场,进球模式基本是反击,但一切反击机会其实都源于对方失误,本质上属于可遇不可求,球星只在反击时发威的话,效费比就太低了。沙拉维战术价值的基本盘并非反击,而是阵地进攻或半转换进攻时的三角配合(如:踢墙式)加反插空档。隔壁去年半数以上的攻坚战术是这样的:奥斯卡在前场拿球,另一名或两名外援靠近打三角短传以调动防守找空档,一侧边后卫上前吸引拉扯边路防守队员以制造更多空档。这时武磊有两种方法完成进攻:(1)空档明显时直接插入。(2)防守较严密时,武磊通过参与中路的三角短传带出一名防守队员,然后反插空档(有点类似篮球的挡拆后反插)。武磊的速度、启动爆发力、意识、传接球和射门能力是实施这一战术的保障。而沙拉维的意识、传接球和射门能力完爆武磊,速度和启动爆发力也完全够用。所以隔壁YY用阿瑙换沙拉维之后直接起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隔壁的相当一部分反击,其基本路数也是上述攻击模式的简化版,因为攻守转换时空间更大,所以威胁也就更大。
                    要构建类似隔壁使用武磊那样的进攻模式,其实重点和难点不是沙拉维本身,这种战术的基础是:
                    (1)有奥斯卡那样能稳定拿球发起并参与中路传递的核心球员,彭欣力的技术意识还差口气,而且身体对抗不足,容易丢球。打这种战术一旦被反击,防守压力很大。这项核心工作必须由外援后腰来做。
                    (2)至少还要有两三名能参与中路配合且自带进攻威胁的队员,申花在这方面的人员还是较充足的:莫、彭、王、曹、金、伊
                    (3)边路队员既要及时上前拉扯对方防线,也要能在丢失球权时快速回位,体能要求很高,而且至少要有比较靠谱的边路短传配合能力。我们目前缺少隔壁王燊超、于海、吕文君、李圣龙这样的球员。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沙拉维的作用,本质上需要将进攻模式从基本依赖高球的模块化向通过传递组织创造空档的体系化转变。其实,康熙的全北体系中大金的高点虽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中路三名中场的攻防兼备才是关键。中场拿住球,打三角传递后反插,这招其实是韩国球队的常用套路,中国球队在这上面吃过无数苦头。基于中国球员的执行能力,进攻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合理的人员配置和训练质量,与理念高端与否无关。欲行此事,重点是配置攻防兼备的外援后腰和具备一定配合意识且往返能力强的边路,至于设计师和导师,有康熙足矣,就不用劳烦一年拿双份工资的欧洲高级教练了。
                    总结:如要构建体系,舍弃伊哈洛这样的锋线超级替补,引进强力外援后腰是符合战术逻辑的。如果体系能力提升,即使金在一些场次中伤停,用无锋阵,甚至老毕或朱建荣顶中锋,也未必不能对付中超中下游球队。世事难以十全十美,着眼未来,个人以为这种风险是值得承担的。


                    11楼2019-12-11 18:46
                    收起回复
                      再分别从战术位置来谈谈。
                      边后卫:
                      前文说过,要推进体系化,边后卫需要优良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来确保往返能力,还得有水准以上的球商以便参与配合,模板是隔壁王燊超。按这个标准,我对通过引进内援来加强边后卫持悲观态度。我们捋一捋最近议得比较多的人选:
                      明天、刘云、阿布都海米提、唐淼:先别管水平是否达标,现东家基本不可能放人。
                      姜志鹏、赵明剑、张呈栋:年龄大,攻强守弱,真买来大概率要被喷U35。
                      邓涵文:球商堪忧。
                      相对有价值也有可操作性的目标:郑达伦(进攻型边路出身,防守能力不足)、迪力木拉提(重庆超市开张的话)、李帅(得用丛震换,大连是否愿意,对申花来说是否值得,都还两说)
                      如果引援困难,内部挖潜也未尝不可。方法就是在球员整体质量有限的情况下靠数量来弥补,经常主动轮换首发边后卫。
                      我曾反复说过,就现有人员来看,当身体状态有保证时,柏佳骏和李运秋的上限还是最高的。防守上,这两人有对内最佳的边中结合的防守意识。进攻上,就拿钱杰给进的那个世界波来举例,李运秋接曹赟定回敲不停球直接一脚20米贴地直传,队内其他边后卫就没人能做到。不同教练反复尝试后大多还是选择此二人打主力,不是偶然的。但柏佳骏和李运秋的身体条件是硬伤,除了易被对手硬吃,他们为弥补身体劣势,在高强度比赛中就不得不拼得更凶,经常把身体重心交出去,自然难免频繁伤停。如果主动定期轮换,可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两人的比赛质量。
                      王伟如能加强内收保护的位置意识,可胜任左后卫并兼顾右后卫。右后卫方面,个人以为改造孙世林的上限大于用张璐,孙的球商打中场不够用,但边后卫的战术要求相对简单,如果康熙能帮孙过了意识关,孙在身体素质、体能、传中方面都还是可以的。另外,钱杰给也能客串右后卫。总之,只要战术要求简单明确,体系运转正常,申花囤积的大量边后卫人选虽谈不上个好字,也绝不是废柴(柏佳骏、李运秋、王伟、孙世林、张璐、徐有刚、孙凯、钱杰给),其实就拿被喷最厉害的孙凯,在今年中超和2018年亚冠上的表现也大多是及格的。
                      9900的两个主力边后卫苏士豪和孙沁涵天赋平平,暂时指望不上。本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像朱越这种意识较为早熟、身体条件和技术都尚可的年轻中卫,有无改造成边后卫的可能?否则后一批优秀的年轻中后卫被朱辰杰和蒋圣龙压住,缺少发展的位置空间。


                      12楼2019-12-11 18:47
                      收起回复
                        中后卫:
                        应该重点培养蒋圣龙,愿意交学费的话,甚至可以把朱辰杰看成老队员,让他带着蒋踢。
                        梅方就算了,蒙娜栗莎第二的气场明显。
                        张成林和任航的实战能力也已经不太行了。
                        得到布朗宁的可能性极小。
                        相对有价值也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本人一个也想不出来。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有一定转身速度的(李建斌就算了)。
                        后腰:
                        要提升上限只有用外援。
                        现有人员基本能保障下限:钱杰给、彭欣力、孙世林、蒋圣龙、从震。
                        等机会的还有:汪海健、徐磊、徐越。


                        13楼2019-12-11 18:47
                        收起回复
                          进攻型前卫(边前卫、边锋、前腰):
                          虽然很多球迷总想通过买人实现两翼齐飞,但考虑到现有人员储备,引援的价值与可操作性都不大。四后卫阵型的中前场一共就6个位置,中锋占去1个,就算用强力外援打单后腰,剩余4个位置的主力也已经填满了:曹、沙、莫、彭。竞争替补的有:王永珀、周俊辰、刘若钒(还不算有培养价值的徐浩阳和可能客串的丛震)。
                          个人不太看好孙可这种年龄偏大且主要依靠速度体能的球员,容易快速退化。
                          冯劲有点吕征的路子,在重庆的发挥更多是依靠队友配合拉开空档后一对一突击,功能相对单一的他肯定不可能挑战曹沙莫的主力位置,他甘心过来做替补?
                          郑达伦如能引进的话,可兼顾边后卫和边前卫,算是能想到的最佳人选。
                          中锋:
                          即使伊哈洛离队,打高球战术的替补也大体够用了:朱建荣、高迪(半客串)、老毕(客串)。
                          看过孙锡鹏的几场中甲,感觉此人有一定培养价值,身体条件好,有速度,技术较全面,关键是球商不低。
                          希望给刘若钒打替补中锋的机会。以他的技术风格,打中锋比打边锋更易出头(前腰就别幻想了),金贵手下打过几次中锋,效果还不错。前提是伤病彻底恢复并端正防守态度(至少要比打主力的大金防守更积极,跑动更多吧)。话说如果在康熙的管理、训练和战术体系下刘若钒还是温吞水,那真的要废了。


                          14楼2019-12-11 18:48
                          回复
                            门将:
                            肯定要买人,至于能买到谁,只有天知道。
                            补充一点:风传可能来申花的大连球员里,个人以为秦升不是不能考虑。他有实力担任后腰和中后卫的替补轮换。前提是要能正确面对自己最多只有大半场高强度比赛体能的现实。不能为了打全场而“合理分配体能”,降低本人乃至全队的比赛节奏。至于是否值得使用这种自动消耗一个换人名额的老队员,那是康熙的烦恼。而是否会影响团队管理,那是吴妈考虑的事。


                            15楼2019-12-11 18:48
                            回复
                              关于引援,我们应认识到,在中国足球大环境下引援不同于足球经理游戏。站在球迷立场,好球员自然多多益善,哪怕放在板凳上备而不用。但现实操作时除了薪金待遇,必然还要给出位置承诺(多数情况下光有承诺还不够,对方还要看到有真实存在的位置空间)。例如,就拿进攻型中场位置来说,以申花的人员现状,有些好球员就未必会有来这里参与激烈竞争的意愿。
                              从目前传出的限薪政策来看,申花引援还有一项不利因素。明面上从此大家都限薪,但那些一人拍板就能卓越伟大的俱乐部多数会走账外路线保持薪金价位优势,他们办起这种事来,决策快速,手段灵活。而以国企模式和理念运作的绿地是不会也不可能如法炮制的。
                              展望2020,可以预见,康熙贰年的战绩必有起伏,战术体系升级必有阵痛,推进新老交替也一定会付出代价。但用康熙执教,底线是有保证的。康熙与管理层的有效沟通、务实的战术、不离谱的成绩能给锻炼新人提供环境基础。反之,今年弗洛雷斯的失败很有点康梁变法的味道(打碎旧体系时推出的新体系存在太多不科学的细节缺陷,激发出太多原本可以不严重激发的负作用)。


                              16楼2019-12-11 18: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