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7,997贴子:53,198,709

我认为的四大名将排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廉颇。
战绩
前283率兵讨伐当时最强大的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
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
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
部队状态。
自从赵奢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战力有明显提升,北方人骁勇善战,战国边患一半以上在赵,战斗经验丰富,也有部分游牧民族,马匹骑射皆不弱。
政治上
赵国历代尚武,有政变传统,所以并不被君主信任,长平之战后击退楚国又被拜为相国。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
个人点观点。
没有灭国加成,著名战役较少,
但能抵御白起大军,相持三年,白起装病,赵国换将才胜。因此第四。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13 13:14回复
    赵王不中反奸计,秦国即使赢也很惨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3楼2019-10-13 13:36
    收起回复
      2025-09-01 20:31: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王翦
      战绩。
      破邯郸,消灭燕、赵,大破项燕,攻灭楚国,南征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功臣。
      部队状态。
      秦国军队可谓天下第一,单独国力任何一国无法与之抗衡,经济强大。因为军功制的存在,将士奋勇争先,战力极强。虽然长平之战六国合作大损。但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政治上。
      平定六国,功绩卓著,被秦始皇尊为太师。可惜,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但如此功高盖主却没兔死狗烹,安享晚年。可以说他政治高超,懂得进退,也可说他只知打仗,无安邦之策。
      个人观点。
      灭国加成,摧枯拉朽,打败落后小邦。
      但如此国力和精锐,和精锐却被弱赵击败,且不止一次,只能用计除掉。。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0-13 13:49
      收起回复
        第三,白起。(为何在此有解释)
        战绩。。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斩敌数百万号称杀神。
        部队状态。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强大,主要军功制,在别的国家当兵到死都是大头兵。所以人人奋勇杀敌,又分有土地,所以六国逃到秦国,和秦朝消化地盘和人口能力很强。因为别国普天之下都是王土。部队战斗力第一,看人头论军功。
        政治上,
        白起为何被杀?功高震主吗?不是!!是因为后期宁死不出战,为什么不出战?一自知打不过,二不想打。 长平之战坑杀赵国白起认为应该一举灭赵。秦王不同意所以被迫回师了。后来六国知道长平之战后联合,秦军节节败退,都打到了函谷关,河西得而付失,秦王自知理亏,又请白起出战。白起称病不出,白起不知是爱惜五毛还是自知不敌,也可能是怄气,就是不出战,所以秦王杀了白起。有记载白起对秦王说,如今六国强盛已过了最佳时机,(长平之战后)我不想秦朝的最后一只军队葬送在我手中。。。在秦王心中白起就是战神,恼恨他不战已***,就死了。。
        其二打廉颇,秦军和赵军不相上下,且秦军略强,相持三年,据记载二军都过起了生活(娱乐设施等) 空耗国力劳师远征真诸葛亮和孔明也,也就是不相上下。
        个人观点。
        战国三分之一亡与白起,绝对的一流,但廉颇如果帅秦军也一样,就像全世界都没有地和晋升机会就你村有,你村肯定都是虎狼之师,只要统帅在同一水平下肯定攻无不克。
        但秦国危难不敢一力担当,还是单一国家力量最为强大的秦国。比起李牧死了四十万精锐。扶大厦与将倾得魄力。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13 14:39
        回复
          长平不存在什么相持三年,王龁对廉颇三个月,白起对赵括三个月。
          《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白起王翦列传》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IP属地:浙江6楼2019-10-13 14:59
          收起回复
            谈历史前,先自己看看史书,几乎每段话都有错误,你也是人才了。


            IP属地:浙江7楼2019-10-13 15:01
            收起回复
              第一,李牧。
              战绩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
              部队状态,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基本尽失。(白起当时是想一举灭赵的,四十万你留着还得给吃的,你攻赵的时候放在后方危险,当前锋更危险)所以坑杀,而秦王要班师。所以机会错过了,在想灭赵时六国已经联合开始攻击秦国了,没机会了。后六国又不一心,解散了。赵没了青壮,基本也是最弱了。
              政治上。赵国的皇帝就不知道在想什么,还有饿死的。李牧死赵国亡,一人撑起一国。赵国因为在北方有游牧民族特点所以,将士心中都是统帅第一,所以赵奢敢当太上黄,所以历次兵变,所以王怕臣。更何况赵国后期确实太弱了。后王翦用反间计赵王杀李牧。
              个人观点,
              战术大师。他屡次重创秦军而未尝败扶厦于将侵,正面已弱赵战胜了强秦王翦。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汉朝三代之力才歼灭了匈奴。霍去病为什么那么出名,步兵打骑兵又是在草原上太难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13 15:06
              收起回复
                错误1: 前283率兵讨伐当时最强大的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
                前284年是乐毅五国伐齐之时,齐国国都都丢了,狼狈不堪几近灭亡,所以那时的齐国并不强大。
                史料:
                《燕召公世家》:二十八年(前284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愍王出亡於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IP属地:浙江9楼2019-10-13 15:07
                收起回复
                  2025-09-01 20:25: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错误2: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
                  廉颇杀栗腹是长平之战后的事情。


                  IP属地:浙江10楼2019-10-13 15:08
                  收起回复
                    错误3:自从赵奢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战力有明显提升,北方人骁勇善战,战国边患一半以上在赵,战斗经验丰富,也有部分游牧民族,马匹骑射皆不弱。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


                    IP属地:浙江11楼2019-10-13 15:09
                    收起回复
                      错误4:赵国历代尚武,有政变传统,所以并不被君主信任,长平之战后击退楚国又被拜为相国。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
                      长平之战后,廉颇被免,直到燕国入侵,也就是鄗代之战杀栗腹,然后拜为相国,封信平君,然后赵悼襄王即位后,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生气就进攻乐乘,然后逃亡魏国。
                      相关史料记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IP属地:浙江12楼2019-10-13 15:14
                      收起回复
                        从秦惠文王吞蜀成功(前314)、齐宣王吞燕失败(前312)开始,齐国就最多只能做老二,不具备和秦国争第一的实力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13 15:15
                        回复
                          白起三次攻赵史料记载
                          第一次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周本纪》: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
                          《白起王翦列传》: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
                          《赵世家》: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厓来相赵。十九年,秦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第二次华阳之战
                          《赵世家》: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
                          《白起王翦列传》: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第三次长平之战
                          《白起王翦列传》: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IP属地:浙江14楼2019-10-13 15:39
                          收起回复
                            傻13史盲。齐国公元前284年被乐毅带领的五国联军打残了,廉颇纯属捡露。白起的副将王绮打败了龟缩在保垒里的廉颇,杀廉颇的副将和六都尉,廉颇龟缩在保垒里三年不敢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0-13 17:43
                            收起回复
                              2025-09-01 20:19: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想说白起是第二吧,笔画输入法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10-13 18: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