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幼舆吧 关注:6贴子:828
  • 10回复贴,共1

读书释字词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书过程中,见有不少生僻字词,集中一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11 19:31回复
    噬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11 19:32
    回复
      亦作「噬齐」。 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
      ●《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杜预注:「若啮腹齐,喻不可及也。」
      ●汉扬雄《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
      ●宋叶梦得《怀西山》诗:「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明宋濂《勃尼国入贡记》:「虽欲噬脐,悔可及乎!」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况徇虚名而受实祸,甘为日本效傀儡之勤劳,政府苟不慎审及此,异日噬脐,嗟何及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11 19:32
      回复
        缓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0-13 10:52
        回复
          缓颊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汉王﹞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
          ●《汉书•高帝纪上》引此文,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缓颊,徐言引譬喻也。」后用以称婉言劝解或代人讲情。 ●《周书•刘璠传》:「璠正色曰:‘卿欲缓颊于我耶?我与府侯,分义已定,岂以宠辱夷险易其心乎?’」
          ●宋苏轼《与钱济明书》之二:「所问已得其端,通缓颊否?不倦日烈,见顾为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训》:「学使欲逐之,某又求当道者为之缓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13 10:52
          回复
            伏猎金根,连蜷雌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0-29 12:59
            回复
              伏猎
              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清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台省长官多其国人,及其判署,不谙文义,弄獐、伏猎,不得已始取汉人、南人以为之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0-29 12:59
              回复
                伏猎侍郎
                指唐户部侍郎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
                ●《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萧炅读之曰:‘蒸尝伏猎。’炅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挺之戏问,炅对如初。挺之白九龄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佑三年》:「昔唐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挺之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胊忍辨》:「夫以二字之微,以师古许慎杜佑三家尚有误舛,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腊侍郎’乎!」亦省称「伏腊」。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二相诗词》:「二公故风流宰相,非伏猎、弄獐之比,独晚途狂谬取败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29 13:00
                回复
                  金根
                  1. 见「金根车」。
                  2. 唐李绰《尚书故实》:「昌黎生者,名父子也,虽教有义方,而性颇闇劣。尝为集贤校理,史传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悉改根字为银字。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悯之者,因辟为鹿门从事。」后因以「金根」为文字遭谬改之典。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小学》:「锁定银铛之名,车改金根之目。」
                  ●宋陈师道《谢正字启》:「闻浅见轻,但畏金根之谬。」
                  ●明杨慎《<周官音诂>序》:「幸未经学究金根之谬改,麻沙俗字之讹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0-29 13:01
                  回复
                    雌霓之诵
                    谓熟知声韵。典出《梁书•王筠传》:「约(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
                    筠读至‘雌霓(五激反)连踡’,约抚掌欣抃曰:‘仆常恐人呼为霓(五鸡反)。’……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绝,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唐刘肃《<片玉集>序》:「是知雌霓之诵方脱诸口,而见谓知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29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