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师弟,考研数学149,差一分满分,还是在考数学前一天感冒的情况下。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他平时没事儿就抄概念,抄定义。另外,他用的考研参考书不是当年的,是二手的。他说,只要他做过的题,都确保不会再出错。
还有一位师弟。全国力学竞赛一等奖保送到北大读博士。大学的时候上一门外系的课,每次上课必提问,把老师的问烦了。他那段时间打篮球把腿弄伤了,每次都拄着拐杖去上课,格外引人注目。高一的时候化学课睡觉,被老师抓到,地理课上睡觉被老师抓到。然后,考试的时候他的化学满分,地理也是满分。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因为不知道什么地方是重点,所以哪里都是重点。
我的另外一位师弟,也是北大博士。他高中生物满分。我问他怎么得满分的。他说,每次看到题目,他脑子里一定要想出那个东西的清晰图像(比如细胞结构、DNA双螺旋),就像想到家里的客厅什么地方有沙发、什么地方有张桌子、沙发的形状、桌子的颜色都、哪里放着几把椅子都“一目了然”那样。否则题目做对了也算失败。
我的另外一位师弟比较奇怪。他做数学不怎么用草稿纸,而是直接往卷子上写。他得过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特等奖。我一直奇怪他为什么不用演算纸。有一天,我们几个兄弟聊一道微积分题目,别人都在算,他不动手,而是想了一会儿,报出个答案。答案是对的。他是在大脑里一步一步做演算的。
我的一位师弟童哲,高中的时候做了46本习题册,只还是物理这一科。后来保送到北大物理学院。他不是偏科,而是高考成绩过线。
我的一位学妹。北大文科的。起初她的成绩很差。有一天她留着眼泪下了决心。然后,背历史课本,背到哭。后来,她反反复复背了6遍,把高中的5本历史课本全部背了下来(贺舒婷:你凭什么上北大)。
我的一位学生。今年刚刚考入清华的材料系。我注意到她笔记里的一个细节。有一道答题,她做了10遍,还是会出错。然后,他做了第11遍,确保100%的掌握那道题目。
还有一位师弟。全国力学竞赛一等奖保送到北大读博士。大学的时候上一门外系的课,每次上课必提问,把老师的问烦了。他那段时间打篮球把腿弄伤了,每次都拄着拐杖去上课,格外引人注目。高一的时候化学课睡觉,被老师抓到,地理课上睡觉被老师抓到。然后,考试的时候他的化学满分,地理也是满分。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因为不知道什么地方是重点,所以哪里都是重点。
我的另外一位师弟,也是北大博士。他高中生物满分。我问他怎么得满分的。他说,每次看到题目,他脑子里一定要想出那个东西的清晰图像(比如细胞结构、DNA双螺旋),就像想到家里的客厅什么地方有沙发、什么地方有张桌子、沙发的形状、桌子的颜色都、哪里放着几把椅子都“一目了然”那样。否则题目做对了也算失败。
我的另外一位师弟比较奇怪。他做数学不怎么用草稿纸,而是直接往卷子上写。他得过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特等奖。我一直奇怪他为什么不用演算纸。有一天,我们几个兄弟聊一道微积分题目,别人都在算,他不动手,而是想了一会儿,报出个答案。答案是对的。他是在大脑里一步一步做演算的。
我的一位师弟童哲,高中的时候做了46本习题册,只还是物理这一科。后来保送到北大物理学院。他不是偏科,而是高考成绩过线。
我的一位学妹。北大文科的。起初她的成绩很差。有一天她留着眼泪下了决心。然后,背历史课本,背到哭。后来,她反反复复背了6遍,把高中的5本历史课本全部背了下来(贺舒婷:你凭什么上北大)。
我的一位学生。今年刚刚考入清华的材料系。我注意到她笔记里的一个细节。有一道答题,她做了10遍,还是会出错。然后,他做了第11遍,确保100%的掌握那道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