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吧 关注:126,299贴子:1,156,147

小C师傅的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不写诗,因为我要说一件完全没有诗意的事。
最近和朋友们常常聊起一个师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这里仅用小C师傅来代替。这个小C师傅,出道有几年了。其实我本来也一直很欣赏这位师傅,致力于黑底隐斑的烧制,非常有特点。不过最近,却常常听到朋友的抱怨,说感觉新近收的盏的质量在下降。我觉得不会吧,一个师傅在不断烧制的过程中,无论技法还是经验总应该不断提升和积累。于是,我就有心做了一下研究了,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3 15:42回复
    为了做研究,收集了几只小C师傅的12口束口,和若干8口做样本。为方便叙述其中17年左右的我暂称旧盏,今年的称新盏。
    新盏上手第一感受是明显变轻。通常变轻有两个可能,一是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比重变小,二是胎体变薄导致体积下降。到底是哪种,必须通过测量比重来确定?质量除以体积就是密度。质量好称,弄一个台秤就可以测量。体积呢?其实也简单,阿基米德在2200年前就解决了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问题,那就是排水法。排水体积就是盏的体积。说干就干。拿来一大一小两个水盆。小盆放在大盆里,小盆倒满水,然后缓缓将盏放入小盆中。等水停止从小盆里溢出,拿走小盆,称一下排出水的质量。这样就得到了盏的体积。然后就可以算出盏的密度。方法说明白了,那就看结果吧。
    小C师傅17年左右出的一只12大束口。上称,453.1g。然后排水法测体积,总共排水174.9g,对应的就是174.9cm³。得出比重值是2.59g/cm³。然后测量一下今年出的几只,一只重量270.5g,排水161.8cm³,比重1.67g/cm³;一只重量248.8g,排水160cm³,比重1.55g/cm³;一只重量268.1g,排水178.7cm³。比重值是1.5g/cm³。今年的盏平均比重1.58g/cm³,较17年那只减少了40%。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3 15:44
    收起回复
      我觉得不管怎么弄,釉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只是薄薄的一层,在整只盏的重量中比例很低。失去的质量多半都在胎上。一定是胎的成分有了改变,才会导致密度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敲碎一只盏看看断面,以窥一二。从断口处可见,胎质内并无明显的孔隙导致密度降低。然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胎底露出部分的颜色和中间的胎色有明显的区别,从断面可见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限上部灰白,略泛黄,而界限下则呈现铁胎的深灰色。
      新盏的第二感受,把新盏拿在手上,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发现口沿处0.5-0.9cm的范围里,釉面呈现明显的茶沫色,在其8口小盏上尤为明显。这一点在小C师傅过去的盏里未曾发现。
      新盏第三个感受,就是整个釉面透着贼光,不像两年前的那么温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13 15:46
      回复
        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导致了这些问题出现。
        一来,变轻。比重的降低有两种可能。一是胎质变粗,二是成分发生变化。从断面看,估计两种可能,一是添加了更多的高岭土,二是烧制温度不足。
        二来,口沿处的茶沫色证明了我的猜想,应该是烧制温度较以前降低了。
        三者,釉面呈更强的玻璃感?很大可能是釉的成分也有了变化。至于如何变化,也许只有小C师傅自己知道。
        朋友们看到测出的数据,内心的困惑和不满愈加深重,而我最终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他可能不太会再执着的偏爱这个小C师傅了。毕竟在我们几年玩盏得到的认知里,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件事————品质下降。但小C师傅这几年的价格尤其是12口,已经提升了近3倍。我无意批评小C师傅,也许现在的行情就是如此。但我深深感受到了建盏圈的氛围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师傅,这个曾经我也十分看好,非常努力和执着的小师傅,如今也如此而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13 15:48
        收起回复
          纯技术探讨,讲的都是真话,希望不会被删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13 15:49
          回复
            我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13 15:51
            收起回复
              看看以前收的爱物就好,现在已经脱离,不再被忽悠了。给现在还在进坑的小白算是提了个醒。行业不自爱,都会是裸泳,没人能幸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13 15:59
              收起回复
                今年建盏乱象太多,庆幸我是去年入的坑,没有怎么受到影响,不过我也亲眼见到了一些原本坚持传统的师傅抛弃底线开始用外地釉水烧盏,还谎称是原矿釉水,以前信任的一个直播间用电烧冒充柴烧,用低温外地釉的盏冒充原矿釉的精品,连一直陪着他们的老客户都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13 16:01
                收起回复
                  也许创新釉真的是一种趋势吧,不是说不能接受创新釉,前提是告诉消费者是创新釉的事实,我个人觉得死咬着创新釉非说原矿釉和欺诈没区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9-13 16:03
                  收起回复
                    格物致知,敲盏下本大手笔。有些事情就像窗户纸一样,捅破了,该又怎样去说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9-13 16:16
                    收起回复
                      为什么不用小A师傅做代号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9-13 16:20
                      收起回复
                        看了您的贴,也是感触良多。建盏行业的乱相,如灾难一般的蔓延。甚至一些观点都是奇形怪状的。我也不再多评价什么了,吧内的大神很多,很多高手都没有真正的说话。懒得辩论罢了。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9-13 16:26
                        收起回复
                          好多盏商该去学学简单的物理知识了。没知识真可怕!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9-13 17:18
                          回复
                            顶起来,有热闹看66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9-13 17:2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9-13 17: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