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吧 关注:126,299贴子:1,155,500
夜来秋雨帘檐下
香起茗茶满人家
轻掌乌金映烛辉
苦笑沉浮在天涯
许久未曾著文,今得空闲扯一二。
最近和几个盏友聊天,又说起建盏之器形,心里颇有些感慨,遂写下此文。玩盏数年,形形色色的盏也见过一些。从开始的收一下杂七杂八的小盏,到现在只收12口以上。慢慢对建盏的器形,有了自己的认识。建盏作为一个仿古复烧的瓷器品类,其美学鉴定终归逃不过“仿古”二字。那么何为仿古?那就是以古器为参照。这个参照,指釉色,也同样指器形。一个瓷器作品,釉与型是同等重要的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就像人的两条腿,短了谁,都是遗憾。但现在圈里的普遍风气就是重釉轻型,似乎釉好一切都OK。当然这也和整个建盏圈的师傅们会亲自拉胚的师傅少之又少(包括有的根本不会拉胚,有的是为了量请别人拉胚,甚至还有大量的机胚),所以大家就只能拿釉来说事。关于釉色的讨论,吧里不缺高手,我今天就单单说说型。建盏的器形最最普遍的应该也就是束口盏。我们现在在各大博物馆看到的也大都为这种类型。有趣的是,基本都是11~13cm口径之间(当然撇口会更大)。古人做事有板有眼,凡事不能越界乱规。我们几千年的礼仪之邦,这个“礼”更强调的不是礼貌而是秩序。从为人处世到一针一线,几乎事事都有规矩。像建盏这样一个可以上到宫廷的器物,更是要规矩重重。而建盏这样一个人工与天意合二为一的瓷器,其规矩更多的是在型而不是在釉。道理很简单,因为油滴也好,兔豪也好,其型是完全天成的,人们不断努力的是通过釉的配方、还原的控制来让天意表达在一定范围,最终形成还是天意。而唯一能够人为准确控制的,就是器形。无论大小、高低都是基本可控的。拉胚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器形的外观。
作为一个可收藏的瓷器品类,其工艺水平是最重要的价值存在。毕竟我们收藏是作为手工艺品来收藏的,可批量复制的叫工业品。那么一个器物的价值高低就在于其手工艺的水平。而手工艺的水平从哪里体现?对于瓷器,拉胚是纯粹的手工,而釉则是半手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拉胚是一件一件手工做出来,每一个盏都是其工艺的水平的表达。而釉则是上釉的厚薄和还原的控制提现了手工二字,而配方更多的一个类似工业化的存在。因为一旦掌握了配方,几乎总能烧出差不多的釉色。你看看现在备受推崇的黑底银斑,太多入行不到几年的小师傅都能烧的有模有样。这其中原委有点逻辑能力的就能想明白。如果搞个配方就能烧出来,收藏的意义何在?
所以,建盏的鉴赏,器形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器物,其形制比例是有个标准的,如果掌握不了,多看看老器。我之前也有专门的文章讨论。附图找了一个热门师父的器形来与老器做个简单对比,由此可见,现在的建盏鉴赏的方向偏差。图是网上截的,不要拿看图说话来说事,因为我们玩家除了在店里买盏,在贴吧也好在微信也好,还不都是只能看图买盏?我们不学习看图说话怎么买盏?


建盏的鉴赏,型与釉,缺一不可。而鉴赏的标准有且只有一个:仿古。现代建盏的学名就叫仿古建盏,不仿古还叫建盏么?我不是不赞同创新,谁也阻止不了师父创新的步伐(因为仿古何其难也)。我觉得创新是要先掌握老器的魂,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创新,有自己想法的表达。我觉得用建盏的工艺做一些瓶瓶罐罐都是很好的尝试,但不是主流。但如果做仿古器形,那就得按照老祖宗的样子来做。这个标准不能因为在创新就可以随便更改。
意见不同欢迎友好讨论。


1楼2019-08-31 11:41回复
    嗯!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8-31 12:18
    回复
      又找到2张典型代表,都已经机胚了,为啥不弄得漂亮点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31 12:27
      收起回复
        不比不要紧 一比很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31 13:10
        回复
          型确实应排釉前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8-31 13:17
          收起回复
            支持,我也觉得一种文化能传承并区别于其它文化必是有它的规则,它的出现或许是偶然,但能发扬并传播一定有它的必然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可利用的资源、工具越来越精细化,效率越来越高,为创新及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但建盏在器型上有它自身的规则及要求,在当时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需求下反映出古人的智慧,有着时代的印记,以及古代匠人对待文化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精神。若当代胡乱改动创新,敷衍应付,那还是建盏吗?更别说仿古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8-31 13:41
            收起回复
              一位肥胖的少女,五官再精致也算不上美女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8-31 14:28
              收起回复
                审美的第一个层面叫做艳俗,最直接的表像是喜庆日子里穿的衣服,红袄绿裤配大花,它最容易迎合大众最浅显的审美,当然艳俗也有高中低之分。
                而所有的艺术都有一个通行的规律,都是由高雅到艳俗这样的一个大众化发展。
                创新也好仿古也罢,都是针对大众的需求而诞生的,所以大众审美必须具备一个无可争议的条件,叫理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8-31 14:41
                收起回复
                  垃圾货!几块钱的东西!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8-31 15:23
                  回复
                    老盏里面也有高低之分,一些工一般的器型也一般般,高级的确实很牛,当然现在也有某些名气大的师傅做出来的型很牛的,也有名气大的师傅做出来的型就是垃圾,所以说名气大不代表水平高,从业时间长也不代表水平高!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8-31 17:06
                    收起回复
                      我喝茶这只大家觉得还行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8-31 19:09
                      收起回复
                        我想问,仿古?怎么仿?首先以前的盏,是和现代喝茶方式用法一样吗?没错我想说的就是尺寸问题,我不知道大家用盏是多少口径,个人最多9左右,就不能接受了,一个9左右口径的盏,你希望它能做成古代12口径的样子,它的神韵还在吗?还有撇口盏,是再好看我也不会碰。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9-01 00:43
                        收起回复
                          型是根本,很有道理。可惜在这浮躁的社会里太少人坚持传统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9-01 09:29
                          收起回复
                            匠心不退,这是好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9-01 15: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