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吧 关注:136,462贴子:1,173,086

回复:関于道教的皈依問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十六句修真口诀,道尽修真天机!
1、未至真空,阴神难出,阳神更难出。
2、古仙之脱胎神化,由于虚静之极,无我之至也。
3、唯真空无我,然后能脱胎神化。
4、心息俱住,神气融畅,杳不可说。
5、鬼神有性无命,草木有命无性,**性少命多,唯人能全之。
6、性者属觉知,命者属形质。
7、顺时养元,而收真炁。旺时收,损时补,散时聚,合时取,元炁也。
8、存神泥丸,丹田炁升。神之所至,炁亦往之。
9、虚心以原(探究)道德,静意以期神明。
10、因斋(戒)而息心,因息而入道。
11、炁息于命门,如子在胎,不饮不食,绵绵长存,所谓胎息也。
12、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九窍八门都补合,休教一点有漏泄
13、道人要妙,不过养炁。人汩没于名利,往往消耗其炁。
名利之害道,胜风雨之伤身。风雨之疾,药石可去;名利之欲,人心难离。
15、学道者别无他事,唯至清至静、颐养神气而已。
16、习静、无念、绝想,神自灵,丹自结。
17、存思集神,念道至真。
18、学经之士,纵未绝缘离世,苟能金石其志,背尘合真,至心受诵,久久不已,必阶仙品。
19、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20、人有生死,性无生死,出生死之外者,其惟见性乎?
21、业报既尽,善性不灭,还生人道
22、造道之功,至于悟性,须当培养命基为本。
23、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本觉照然,精气自固,药物自生。
24、生而采,采而生,日积月累,腹中有宝
25、禅定不动处,混沌未凿时。
26、徐徐而为,十年之后何事不立?但患志之不坚,行之不中耳。
27、闻熏闻修,以入正定,定久则心华自开,十方圆明之境庶几矣。转识为智,道固如是也。
28、一门深入,以至六根互用,则五蕴尽而觉体复,“六解一亦亡”矣。
29、道之全体,具于人之一心,圣不加多,愚不减少。
30、圣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众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圣愚之别耳。
31、学圣人者,固宜从事于一心矣。
2、心本无形,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可得也。
、系心缘,面壁三月。
34、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35、真积力矣,则昏(沉)散(乱)二病,湛然自除,此则了然顿悟,豁然贯通之时矣。
36、期年不悟,则以毕命。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37、日夜之间,忘机寂照,理自玄会。
38、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39、炼魔法(如炼睡魔)虽善,然束心太急,亦为魔摄。
40、天之性在人甚真,即本觉也,即道体也,即未发之中、得一之一也,为真我也,为真心也。
41、以识神为觉,而实非本觉;以见解为悟,而实非真悟。
42、觉路不开,见惑为病。
4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之未觉,觉今是而昨非。
44、知止而后有定,此“知”字即是灵知,即是本觉,即是悟,即是止于至善。
45、不迁则静,而安如止水,物来则现,物去无迹。
46、前乎千万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视诸掌矣(宿命通),故曰能虑。能虑则得道矣。
47、耳目鼻口,四肢百骸,块然器也,而非性也。
48、视听言动,虽出于性,然亦非性之体也。
49、性也者,灵明独照,与长天存,不以少而盛、老而衰,不以生而存、死而亡,故曰天命也,真我也。
50、内视返听,此炁自充,精神自固,仙丹在腹
51、含光便是长生药,变骨成金上品仙。
52、性之初见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
53、空其室内,除诸所有,谓屏涤杂念,虚其心也。
54、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修行人,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56、圣贤应世,惟欲教人复性而已。复性则天地世界如观掌中物耳。
57、天地世界,可谓广大,吾人之性,又包乎天地世界之外,此圣人所以教人复性也。
58、道孰为大?性为大。人之自小者,可哀也已。
59、内典(佛经)以世界为缺陷,道藏视人身作渡船。
60、内典语内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船
61、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行善道则德全,养元气则命全。
6置心空中,不着一物。
63、但死时无病,便是好也。
64、人无寿夭,禄尽乃死。
65、每事减省奉养,皆不敢过,以惜福也。
66、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座,只在寻常语默中。
67、心王总是依真智,一切有无俱遗弃。身随世流心不流,夜来眼睡神不睡。
68、寤寐恒一,则心如晴空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12-10 04:49
回复
    道門三皈九戒
    九戒:
    1、一者克勤,爱国守法,是念真戒;
    2、二者敬让,孝敬父母,是初真戒;
    3、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
    4、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身戒;
    5、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
    6、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7、七者不诈,谄贼害善,是成真戒;
    8、八者不骄,傲乎至真,是得真戒;
    9、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
    三皈:“三皈”即皈依道、经、师三宝。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12-24 06:30
    回复
      说得好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12-24 08:35
      回复
        支持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9-12-24 08:35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12-31 08:15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3-06 13:34
            回复
              【道教戒律与黄帝】
              道教经书在阐扬教理教义时,常托称神仙天尊之口以叙事,用“黄帝曰”、“老君曰”、“太上曰”、“太极真人曰”、“天尊曰”、“道君曰”、“太上道君曰”、“道曰”、“道言”、“师曰”的口吻宣讲经义,以此强调教理教义的神圣性。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在宣讲道教戒律的功能时,就托黄帝以宣教,其论洞神五戒说:黄帝曰:“人不持戒,吏兵不附其身,所得无验,徒劳用心。”若不信至道承事师,若欲使吏兵防身护命,却死来生,禳疾延寿,为人消灾,救治厄患,存思求微,克期取验者,受五戒。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宣讲“洞神八戒”,亦称:黄帝曰:“余尝闲居,太上垂降,见问经戒大小始终。余虽受持,多所不了,未测次序,具启太上。”太上答曰:“凡诸戒律,通应共行。”其间缓急繁简高卑,各有意义,准拟玄源变化,生数皆渐相成,三五八九、十百千万,虽随缘所堪,亦不可越略,知因向正,法修长生不死,三五兼参,宜受八戒。
              魏晋南北朝道教有洞神三戒,洞神五戒,洞神八戒和想尔九戒,分别是早期道教灵宝派、天师道的戒律。《无上秘要》藉黄帝之口宣讲洞神五戒,洞神八戒的要义,显示早期道教戒律亦依托黄帝以宣示的特点。
              【道教法术中的黄帝神符】
              道教法术中的符箓具有驱邪的功能,在道门和社会上行用广泛。相传西王母曾传授黄帝神符。道经中所见黄帝符箓、真文,有黄帝真符、元始黄帝真符、黄帝御魔总真灵符、中央黄帝土功符、中央黄帝玉符、黄帝全角符、中央黄帝赤书玉篇真文、黄帝威灵策文等。道教斋醮法坛行用的符箓灵文、真文玉字,具有祈禳驱邪的无穷法力。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说:玄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授帝《灵宝五符真文》及《兵信符》,帝服佩之,灭蚩尤。
              此《灵宝五符真文》为东汉出世,为道教史上之古灵宝经,该经谈及的黄帝神符或许即灵宝符文。相传黄帝帝以金简书《灵宝五符真文》,一通藏于钟山,一通藏于宛委之山。黄帝所得的《灵宝五符真文》为道教常用符箓,可以安镇天地,开度鬼神,具有强大的驱邪功能。
              宋元道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二十说东晋真人许逊,“曾亲受黄帝之书,用铁板书此五符,投于湘渚,斩馘妖毒”。东晋许逊所书铁板五符,即《灵宝五符真文》。
              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十一《说佩诸地隐讳》称:昔黄帝得广成君教佩此九地真讳,经过之处,神灵俱见,拜送扶迎,不敢为患,受驱使。
              道教有佩天地之真讳的法术,认为身佩九州真讳、五岳名讳,则具有驱使鬼神的法力。黄帝得九地真讳隐术的传授,则是具有驱使神灵法力的仙真。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二十五《三皇要用品》说:黄帝得神图天文字,以知九天名山川灵之字。若能按文致诸神者,可以长生,可令召司命削死籍,必为人除之,然后修道求术,必得神仙矣。
              此黄帝得神图天文字的传说,喻示黄帝已掌握求取长生之道的方法。
              综上所述,道教的神仙学说、修炼法门、经法制度都要远推至黄帝时期,宣称是由黄帝创造而产生,这是典型的黄帝崇拜思维的结果。而道教经书中不乏黄帝赴天下名山寻真访隐,终获长生久视的不死之道、真一之道的记载。诸如道教地理的《五岳真形图》,乃宣称是黄帝赴五岳临摹山势真形而撰成。
              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黄帝叙事中,黄帝是一位有功于民的伟大之“人”,而历史上道教对黄帝进行了神仙化的改造提升,赋予黄帝华夏祖先神的品格。总之,黄帝由“人”到“神”的转化,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与形成,显示道教塑模华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道教对黄帝神性和神格的塑造,在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具有典型性。道教宣称黄帝是帝皇得道之典型,经过道教神学理论精心塑造的黄帝形象,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祖先神,对黄帝的信仰至今在中国社会还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鲜明特色,道教神仙体系中的祖先神,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民之人,此亦显示道教奉中国之道的特点。黄帝作为华夏先民认同的英雄祖先、人文祖先,道教则着力建构其问道、得道的神圣历史。道教宣称黄帝是自然体道者,这可谓是得道的最高境界。历代道门人士都致力于弘扬黄帝之至道,甚至直接称道教为黄帝之教。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比较儒释道三教的特点说:“校其佛氏之教,导之以慈爱;黄帝之教,导之以仁义;老氏之教,导之以道德,陈之以忠孝;孔氏之教,导之以礼乐,陈之以纲常。”朱权刻意在道教中分列黄帝之教与老氏之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教崇拜黄帝的历史真实。道教所塑造的黄帝伦理道德神仙形象,在当代社会仍有其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道教黄帝信仰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历代高道黄帝叙事的想象建构之下,最终奠定了黄帝为道教宗主的地位。黄帝是远古帝王被奉为祖先神的典型,道门对黄帝神格的精心塑造和圣化,彰显出道教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自信。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04-11 05:05
              回复
                选定师父皈依之后,只能算是师父的皈依弟子吧?算是学生吧?不算是入门弟子,更不算是真正的师徒关系吧?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24-04-11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