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汇友吧 关注:711贴子:1,586
  • 1回复贴,共1

转:北京牛街白猿通背拳的对练对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通背拳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战的拳种。少套路,多单操,讲对抗。同时其对抗训练也是由浅入深,逐级而上。街里老辈儿的练家子口口相传的一句话“要想通背会,还得二人喂”,其他如“出手就打两太阳,耳根脑后一命忘”、“发招先打脸,然后下撩便”等等在街里练武之人同样也是耳熟能详。这些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牛街白猿通背拳拳谚,可以充分说明了通背拳的实战性。
老辈人常说,通背拳是保命的拳,不是用来表演的。外出以后要猫着,就是要收敛着自己,不能招惹是非。而一旦有事,就要出手如电,“打闪纫针还嫌慢”。
家父曾经和我讲过,要想真正练好通背拳,一定要围绕着八个字来练。即“操桩打袋,穿甲喂招”。因为通背拳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战。只有在实战中才能体会前辈们讲的拳法里的各种拳劲,关口。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穿甲喂招”,“操桩打袋”以后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通背拳的对抗方法主要有:
1、抢手训练:对敌开门第一手,主要训练出磕撞拥带的功夫。要求功架劲力合一,不丢不散,同时暗含上下左右中的变手;
2、靠打训练:通背拳法中含有靠打用法招式,如靠山,穿裆靠等,所以在对练中也强调靠打训练。
3、压臂训练:主要训练全身整劲及挑压的功夫;
4、撞胳膊:包括定步和活步的训练。主要锻炼手臂的磕碰招架的功夫。
5、十字拦:二人的攻防训练,包括斩腕、斩肘、劈面三式。一攻一防。
6、喂套子:街里通背独特的训练方式。共有八个套子。包括中路套、吊锤套、冲打套、靠山套、刨打套、摔锤套、反背锤、插花套。喂套子除了练习常用的招式以外,更重要的锻炼临阵对敌时护手、断手、搂手、带手及见招拆招、见式打式随机应变的能力;
7、穿甲喂招:即散手实战训练。白猿通背拳法中穿甲喂招的“甲”就是护具形似铠甲,有护胸肋背上衣,有护腹裆的中衣,有护腿部的下衣,甲是用藤条或竹板和帆布缝合而成,也有用沙子和帆布缝合成,起到抗击打作用,穿“甲”时内护毡子,作攻防实践演练。穿甲喂招,是对通背学子们的实战考核。
只有经过以上各种对抗实战训练,才能够真正体会通背拳的妙处,也不枉“打通背”之说。
以上只是给大家做了些简单介绍,以后有时间配上图片视频在给大家做详细介绍。希望通背拳爱好者们有所了解,很多内容非三言两语能够讲得清,抛砖引玉吧。同时希望学者们能够深入学习,自然能够感悟颇多。
最后再说一句,一定不要忘记,只有配合“操桩打袋”的对练对打,才能练就真正的打背拳。
张 斌: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五代传人,北京武协委员,北京武协民族武术社秘书长,北京市通背拳研究会副会长。


IP属地:北京1楼2019-07-14 11:38回复
    白猿通背拳,效猿之长臂为形,仿猿之灵快为意,内外兼修,身法灵动快捷,手法精妙多变,刚柔相济。动作舒展大方,松活自然。轻灵活缓缈,柔软速急巧,冷弹脆快硬,沾粘绵连随,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拳种。据老谱记载,白猿通背拳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所传,历经数朝,至清道光年间,由鲁云清传入北京,逐步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至今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历史,传承已有七八代人,广泛传播于京城。石鸿胜艺成后在京授徒传艺,弟子有张文成(皮店张三)、刘子英(中医大夫)、项仲山(褶子项)、马晓合(牛街回族)、韩洞一(白云观道士)。马晓合是经刘子英的胞兄刘子杰介绍向石鸿胜拜师学艺的,因其是是牛街回族,自此,白猿通背拳开始在牛街地区传承。马晓合弟子有王贵祥、侯锡荣、张绍三。王贵祥所学为散手一百单八手单操,张绍三所学为白猿通背二十四式,侯锡荣所学为六趟拆拳三十六手。张绍三又传杭玉成、白永福、王启成、王永凤、张文斌、王玉昆、冯玉山等人。冯玉山传王玉书,王玉书传孙德清、杨凤海、郭平刚、王书奎、王启宽、魏建龙、孙德全、杨志勇、张长荣、张森、吴长锁、任德启、孙新春、李连生、李连会、张同根、李文库、王哲、王训、谢建国、路学敏、孙保国、孙保生、石平、杨波、窦景生、尚世军、王长山、王长河、毕二国、魏献平、韩胜利、张寿山、李兴军。孙德清传孙鹏、杨猛、李维、贾明、魏勇、王洪天、罗赖娃、张洪飞、蒋恩泽、李永革、付铁良、杨广福、韩庭珍、李福娟、马金社、王家宝、朱順立、王娜、任唯石、瞻长江、翟彦瑞、刘克国。经几代传衍,逐渐形成了现今具有独特风格的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白猿通背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台区马家堡白猿通背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27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