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林吧 关注:132贴子:438
  • 6回复贴,共1

从《那个禅者》中看待实修之艰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IP属地:湖南1楼2019-06-06 23:02回复
    《那个禅者》是陈老师多年前写过的一篇博文,内容很多,有丰富的感情,不过这个“感情”不是一般的“人情”,是“道情”,是龙牙禅师说的“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的那个“道情”。读这篇博文,必须去掉凡夫的“人情”,以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喜舍,来理解博文。
    禅者生重病,我(陈全林老师)去看他,他是如何说的?禅者说“病里做得了主,才是真的禅者,一般人一生病,心意就散乱了,修禅的人任何时候不能散乱,把生病当做死亡,时刻感到自己会死去,那么意念就能念念在佛、念在觉。生病就成了我的观察和考验。” 这无疑是实修的方法,观察自己的在生病中的每个念头,使它不会散乱,久能生“定”,“定”中生“慧”,“慧”是什么?此时正是对死亡的认知、体会、察觉。一般人把“观骷髅”当成“观死亡”,其实是有区别的,“观骷髅”只是“白骨观”的一部分,并没有涉及死亡的全部。“观死亡”,就是彻底观察后,对死亡的真相有了透彻的理解。死亡能观察得好、透彻,人不会惧怕死亡,反而能安心对待死亡。


    IP属地:湖南2楼2019-06-06 23:20
    回复
      2025-09-22 11:1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禅者接下来说的更诚恳了,他说“我一生被虚名所误,虽然外面看着风风光光,出了书,有人跟着我学佛,可我知道我并没有真正开悟,没有明心见性,现在想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说“古来宗师,不是也有临终开悟得道了吗?”。 禅者回答”那是大修行,不是我这种小根器,我一生太聪明、太有情,因此有太多的放不下。“
      此上一段,不正是说明修行的大关键吗?自己还没有悟透彻,去写书,博了几个虚名,都不是修行的正确的态度。古来大宗师,放得下、看得破,但是对”道“、”佛“的正念正觉,从未有放弃。反观今之修行者,嘴上跑火车,手上做过不少事,可是心里就是放不下,放不下什么?声色名利。机关算尽,反丢失了自己淳朴真心。
      禅者又说”忏悔业障,从内心净化。忏悔做过的错事,忏悔伤害过的人,忏悔说过的妄语,忏悔自己口是心非、说了不少是非,忏悔自己的无知对同修带来的误导,忏悔自己未得言得、未证言证。“ 此一段,无须多言,全是修行中会经历的坎,你做过哪些就要忏悔哪些,不能有半点马虎,要从身上每一处观察到自己哪里不足。


      IP属地:湖南3楼2019-06-06 23:50
      回复
        禅者多次忏悔,我(陈全林)去看望他,问他有什么忠告给我。禅者说:“没有得道、没有开悟见性,千万不要做他人的老师,为师就是害人,误人子弟就是误人性命,这是第一,不要好为人师。第二,开悟见性后,还要保任修行,就算以后有了弟子,记住不要接受弟子供养,不能剥削弟子,有些人收了弟子后把弟子当马仔用,那是决不可以的。第三,不要轻视任何不懂佛道的人,哪怕他们的见解错误、幼稚,也不要轻视他们,每一个没有开悟的人都是未来佛,一旦开悟就是大师,你怎么能嘲笑大师?自己身上的习气重,现在不改还等何时?第四,以后去参访他人,哪怕是一个外道宗师,你也不能带着成见去参访他,不要比较谁高谁低。”
        这一段文字,全是人生的感悟,也是每一个修行人会经历的过程。禅者毫不掩饰自己犯过的错,能在重病中时刻忏悔、观察自己,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IP属地:湖南4楼2019-06-07 23:31
        回复
          实修的艰难,正是说禅者说过的东西很容易被人忽视,人在关键时刻先想到的是自己(我执),而不是通过禅者反复提醒的实修方法去做。我们不容易原谅他人对自己犯的错,但是很容易原谅自己犯过的错,有时心里明明知道是什么道理,不过碍于面子(我执)随便又原谅了自己。人性中的种种阴暗、黑暗,自己都不敢正视面对,不去反复拷打自己的灵魂,这都会深刻影响自己一生的修行。有时候,我们都对那些研究国学的人、专家深感敬佩、羡慕,却不知那些人的背后隐藏了多少不能说的东西;哪怕是一个从未研究国学的人,他学了很多国学精髓,说的头头是道,你不会佩服吗?但是你要想清楚,这些人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无奈、心酸、苦痛,有情场失意的、有商场失败的、有被朋友背叛的,他们在经历了后转向了国学研究,当你真的知道了解后你不会失望吗?所以实修的艰难,全在自己身上,正视自己,才是关键。


          IP属地:湖南5楼2019-06-07 23:56
          回复
            学佛不要有佛气,学道不要有道相,开口闭口都是“三十七道品”、“金刚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显然并没有真正与经典印心;与经典印心的人,“山河大地皆是如来,溪声都是广长舌”,经典所说已经融入他的生活、生命中去了。写文章不要有书生气、做学问不要有学究气,都是在揭示实修的精髓;在文字相上去研究《金刚经》、《道德经》、《论语》,就像蜘蛛织网,越织越大,一辈子烦恼重重。禅宗有1700多个公案,大德在开示的时候,讲到心性法门的地方,只能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道无名,可以以“志”而修,张三丰祖师说“韬光晦迹隐红尘,有作谁知妙更真”,正是说修道要隐于红尘,其中玄妙不让人知;王羲之在《兰亭诗》中写:“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完全在阐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之道,德行立在千古,熏陶万民,不会喋喋不休说不停,人格力量、道行能量,看不见,无时不在影响后人。禅者所言,推之广泛,岂不感恩?


            IP属地:湖南6楼2019-06-12 23:49
            回复
              山翁借酒唱道歌,禅语名言赏文析。古今多少修道士,革除恶习光照身。


              IP属地:湖南7楼2020-06-03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