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吧 关注:1,660贴子:3,547
  • 3回复贴,共1

这种最差劲的做法,很多父母却一直在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观察过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每当孩子犯错或是表现不尽人意,父母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指责孩子。
“天天玩手机,不知道看看书吗?”
“喊半天都不理,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么大人了,拿个杯子都拿不稳!”
“真怂,别人抢走你的玩具你就给他啊?”
······
指责无疑是一种最容易的行为,张口就来,第一时间满足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需求,可是结果呢?
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家长再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难从根本上起到作用。
为什么说随意指责孩子是最差劲的做法?
容易误解孩子、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有些家长习惯于盯着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合自己期望的,就凭着自己的想象和猜测把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开始随意指责。
因此常常造成误解,比如家长没看到孩子背后付出的努力,只因成绩考差了,就指责孩子没出息、笨,很容易就伤了孩子的心。
还有很多时候,家长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就去指责孩子。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是什么?背后有什么心理诉求?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却从来不去考虑。
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亲子之间产生隔阂,越来越远。
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家长总是指责会让他们感到自尊心受挫。
而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长此以往,孩子一方面渐渐麻木,后来对于批评指责置若罔闻,丧失变好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能会故意和父母作对,产生“你越是不允许,我越是要这样做”的心理,更加难管教。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随意指责,留给孩子的,可能是一辈子都走不出的心理阴影。
由于孩子年龄还小,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对自己的认知主要依靠父母和周围人的评价。
“不听话、不懂事、不省心、没出息······”这些指责性的语言会产生标签效应,孩子真的就逐渐朝着这些方向发展。
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经常被指责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遇事怯懦、退缩。
为了逃避指责,孩子还极容易学会撒谎,对他的个性发展十分不利。
而且,在父母的行为影响下,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学会指责和埋怨,对事对人都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如何做到不随意指责
而成就一个可靠、自觉的孩子?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指责对于帮助孩子完善自我,可能仅仅是当时奏效,父母最重要的是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与渴望变得更好的积极性。
当孩子犯错或出现一些小问题,父母可以温和地提醒,告诉他哪里做错了;
反思自我,做好表率,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不要总是揪着缺点不放,给他自由的成长空间,时常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比如:“你一直是个勤快的孩子,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接下来只需耐心等待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及时表达肯定和欣赏;
照着这样做,孩子的内在潜能被唤醒,自己主动就会慢慢改掉一个个小问题。
有句话说:“有一种高情商叫做遇事不随意指责”,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适用。
家长与其随意指责,不如取得孩子的信任。
遇事首先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听听他的真实想法和诉求;
自我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做父母的是否有责任,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
多陪伴孩子,加强沟通、促进理解。
这样孩子会更信任父母,不管什么事都敢于和父母分享,交流,教育将达到一个最高效的状态。


1楼2019-03-21 15:46回复
    是啊,我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原生家庭的悲哀,给我带来的伤害太大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05 13:21
    回复
      可我家长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一反抗。他们就会说我生你养你,你就是这样对我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05 13: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