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吧 关注:28,354贴子:786,630
  • 24回复贴,共1
北传一般都觉得阿含经是原始佛经,其实巴里三藏的地位是比阿含更加经典的。《梵天相应》的价值,不是开示了微妙的佛法,相反,这部经什么佛法都没有讲,而且是佛陀拒绝别人的再三请求,依然不讲。
这部经的价值,为何比心经金刚经这些更大,因为,此经是北传佛教为正统佛教的证据,此经是北传佛经不是伪经的证据,此经是南传北传和谐统一的证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2-27 09:56回复
    附上经文:大家注意看阿赖耶思想和佛不在人间说微妙法的描述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优留毗罗尼连禅河边之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时,
    已成等正觉。
    二 时,世尊独坐禅思,而起此思惟。
    三 依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微妙,超越思念之领域。深妙唯贤者
    始知。又,此诸人等乐阿赖耶 ,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诸人依于乐阿赖耶,喜
    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而难见此理。此理者,即所谓依缘、缘起是。此理亦难见。
    此理者,即一切行之止静,一切依之舍离、爱尽、离、灭、涅盘是。我若说法,诸
    人难了解我所说者,我是应所疲劳而烦扰。
    四 又,此以前未曾有闻之偈,世尊显示:
    艰难我所证 今此实难说
    败于欲嗔者 难得悟此法
    逆世之常流 微妙而甚深
    微细极难见 贪欲之所污
    闇蕴所蔽者 不得见此法
    五 世尊作如是思惟,即踌躇不说法。
    六 时,梵天 沙巷婆提,犹如有力者之伸屈腕,或屈伸腕顷,如是没于梵天界,
    现于世尊之前。
    八 时,梵天沙巷婆提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礼敬,如是白世尊曰:
    九 ‘世尊!请说法!善逝!请说法![世间]有不少众生,为眼尘所蔽。彼等不得
    闻法而衰退。[世间]应有法之了解者。’
    一〇 梵天沙巷婆提白此言已,更唱此言:
    于摩揭陀国 不净法垢秽
    依此心思惟 开此甘露门
    依无垢之心 今闻悟此法
    上立山顶岩 如见周诸众
    贤者全眼者 卿起慈悲心
    立法城宫楼 以观沉悲惨
    生老败诸众 请起立英雄
    战立胜利者 无债商队主
    请游此世间 请世尊说法
    必有知解者
    一一 时,世尊知梵天之劝请,对众生起哀怜,以佛眼观世间。
    一二 世尊依佛眼观世间,见众生眼有蔽多、蔽少,有利根者、钝根者,有善相者、
    恶相者,有易教者、难教者,其中或有众人见来世罪之怖畏而住。
    一三 犹如于莲池之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有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生于
    水中、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沈育于水中。有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
    长于水中,出立于水,不为水所湿。如是世尊,依眼观世间,见众生眼有蔽多、蔽
    少,有利根者、钝根者,有善相者、恶相者,有易教者、难教者,其中或有诸众见
    来世罪之怖畏而住。
    一四 见已,以偈答梵天沙巷婆提:
    为于彼等众 开启甘露门
    有耳之众人 舍离其他信
    梵天我思惑 不说微妙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27 09:57
    回复
      2025-08-31 01:22: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方便不同学历的佛学人士,再附上白话版:
      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世尊住在优楼频螺,尼连禅河边牧羊人的榕树下,初现正觉。那时,当世尊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被我证得的这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然而,这世代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又,对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的世代来说,此处是难见的,即:特定条件性、缘起;此处也是难见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如果我教导法,如果对方不了解我,那对我是疲劳,那对我是恼害。”于是,这以前未曾听闻,不可思议的偈颂出现在世尊心中:“被我困难证得的,现在没有被知道的必要,此法不易被贪与瞋征服者现正觉。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的、难见的、微细的(法),被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盖者看不见。”当世尊像这样深虑时,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那时,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世尊心中的深思后,这么想:“先生!世界(要)灭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确实是因为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那时,梵王娑婆主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梵天世界消失,出现在世尊面前。那时,梵王娑婆主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后,右膝跪地,然后向世尊合掌鞠躬后,对世尊这么说:“大德!请世尊教导法!请善逝教导法!有少尘垢之类的众生由(该)法的未听闻而退失,他们将会是法的了知者。”这就是梵王娑婆主所说。说了这个后,他又更进一步这么说:“从前,在摩揭陀出现被垢者构思的不清净法,请开启不死之门!令他们听闻离垢者随觉之法。如站在岩山山顶,能看见全部的人,同样的,善慧者、一切眼者登上法所成高楼,已离愁者,看着陷入愁、被生与老征服的人们。请起来吧!英雄!战场上的胜利者!商队领导者、无负债者行于世间,世尊!请教导法吧!将(会)有了知者的。”那时,世尊知道梵天劝请后,缘于对众生的悲愍,以佛眼观察世间。当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少尘垢的、多尘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恶相的;易受教的、难受教的;一些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另一些不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众生,犹如在青莲池、红莲池、白莲池中,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依止于水面下,沈在水下生长;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与水面同高而住立;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升出水面而住立,不被水染着。同样的,当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少尘垢的、多尘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恶相的;易受教的、难受教的;一些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另一些不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众生。看见后,以偈颂回答梵王娑婆主:“不死之门已对他们开启,让那些有耳者舍(邪)信,恼害想的熟知者,梵天!我不在人间说胜妙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27 09:58
      回复
        @贴吧用户_QZ676P1724 看清楚,南传佛经,巴里三藏。比阿含的地位更加经典正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27 10:06
        回复
          @苏景白😄 自己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2-27 10:07
          收起回复
            【掌中之叶】
            阿含经•四
            掌中之叶的故事
            一时,佛在憍赏弥申恕林里,他捡起了少许的申恕叶放在手上,问比丘们说:「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是我手上的树叶多?还是树林里的树叶多?」
            「世尊!您手上的叶子少,树林里的叶子却多得多。」
            「比丘们啊!同样地,我所证知而未对你们说的法比较多,已经教给你们的法只有一点点。【但是我为什么没有讲其它的法呢?因为它们没什么利益,对圣道生活没有什么帮助】,【因为那些法不能引导人走向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这就是为什么我没说那些法的缘故】。


            IP属地:北京6楼2019-02-27 10:25
            收起回复
              (相应部)LVI,31
              一时,世尊住拘睒弥国申恕林。
              时,世尊手持少许之申恕叶,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我手中所持之少许申恕叶,与在申恕林上所有者,何者为多耶?”
              “大德!世尊手中所持之申恕叶为少,申恕林上所有为多。”
              “诸比丘!如是,【我证知而对汝等不说之处为多,所说之处为少】。
              诸比丘!【以何之故,我不说耶?诸比丘!此不相应于义利,非达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我不说。
              《相应部》(第十二 谛相应。第四 申恕林品)


              IP属地:北京7楼2019-02-27 10:27
              回复
                我也有对生命的理解(法),但是我不说。
                此法有:【意识间的四种连接】【视觉是肢体的延伸】【色亦是受】。
                与某些研究者而言,价值可用美金堆成山。
                但是于解脱而言,寡利。


                IP属地:北京8楼2019-02-27 10:30
                收起回复
                  2025-08-31 01:16: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又如毒箭的譬喻。
                  有玄奥之理,有生死之道。弟子争执不休。佛说。生死迫在眉睫,是紧要之事。
                  南传行者都是知道这些道理的。
                  不爱扯玄弄虚,废弃正事罢了。


                  IP属地:北京9楼2019-02-27 10:3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4-28 07: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