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吧 关注:34,978贴子:858,746

从单细胞演化成多细胞生物?一年足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早以前人们就假设:多细胞生物是单细胞生物演化来的。
最近美帝的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头就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
实验对象为绿藻C. reinhardtii(祖上没出现过多细胞状态),实验中添加的生存压力为:引入掠食者:一种捕食绿藻的草履虫:Paramecium tetraurelia。
实验结果:在750代之后(50周),绿藻们形成了简单的抱团结构。 有的是好多抱成一团(下图的A)——细胞们制造了额外的外膜保证抱团的完整性(而非简单的粘连);有的则是有规律的8个细胞一团(下图的B)。

没有面对掠食者压力的绿藻呢,则在4年多的培养状态下一直保持着单细胞状态。
有数据表明团聚体被吃掉的概率低于单细胞状态。
导致抱团的具体机制呢,则和单性繁殖过程中,细胞制造的细胞外蛋白纤维(ECM)的变化有关。
在下图中,A是没选择出来的正常单细胞;B-D都是ECM变化导致的不同大小的团聚体。

文章发表于最近的Scientific Reports

给我们的启示呢(我给总结的):
1.Scientific report的文章,曝光率挺高呀。
2.玩儿进化论这类大课题,用基本的微生物模型更容易出数据
3.广大民科们应该考虑一下用类似的模型做做验证性实验,有了数据,才能更容易说服大家,在贴吧和别的ID对喷,永远止步不前。


1楼2019-02-25 00:23回复
    Scientific report这杂志。。。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9-02-25 04:22
    收起回复
      搞科学实验,拿数据其实是个奢侈的事,需要投入还蛮大的,实际成本资金成本,所以每个在一线科学实践的人都值得尊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26 01:12
      回复
        时间成本,打错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26 01:13
        回复
          写过随机生成算法的人表示要生成这种低端生物太简单了,我们拿Unity引擎来做,每个Sphere之间给定引力以及斥力,这几个Sphere不断碰来碰去吸来吸去,就会以某个相等距离固定在一起,有点像蜂巢那样的,之间有一定距离


          IP属地:福建5楼2019-02-26 15:57
          回复
            接着这些Sphere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单位,接着添加另外一批Sphere,设置与前一批不同的引力和斥力,这样两批放在一起就可以形成非常奇怪的结构,于是以同样的方法陆续添加不同结构,最终形成构成生命体的原材料


            IP属地:福建6楼2019-02-26 16:05
            回复
              刚才说的Sphere排成这个样子,我们可以称之为“稳定结构”,如果一旦把其中一个Sphere拆掉,就会导致其他的Sphere开始抖动,抖了一会就会再次形成稳定结构,于是按着这个条件再添加其他的力,就可以形成简单的循环运动物体,这就是所谓的生命


              IP属地:福建7楼2019-02-26 16:17
              收起回复
                从团组到细胞分化是怎么来的呢?这种细胞团组似乎不会“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3-06 03:59
                回复
                  绿藻C. reinhardtii(祖上没出现过多细胞状态),实验中添加的生存压力为:引入掠食者:一种捕食绿藻的草履虫:Paramecium tetraurelia
                  1、绿藻C. reinhardtii(祖上没出现过多细胞状态)-绿藻这东东应该在地球上多少亿年了,你怎知这么多亿年人家没有出现过多细胞状态?
                  2、引入掠食者:一种捕食绿藻的草履虫-这东东自然界也存在吧,自然界存在的草履虫,自然界存在的绿藻,用你在实验室去做?在你的实验室前多少百万年人家就在一起相爱相杀过多少次了,这不过是以前已经做熟的功课在给你默写一遍罢了,你还真当是你的原创


                  IP属地:山西19楼2019-03-13 09:43
                  收起回复
                    依我看,这个实验反而说明生物具有主动改变基因的能力。绿藻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若干亿年随机突变也没有出现抱团结构;一旦有了特定的生存压力,750代就出现抱团结构。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随机突变是目前支持进化论成为科学的唯一分子理论。这个理论如果有破绽,一切都得推倒重来了!


                    IP属地:浙江20楼2019-03-14 11:24
                    收起回复
                      楼主的这一贴让我做了一个月多的无神论者进化论者,是个新体验
                      后来我通过外网搜索,感觉不太对劲,又转变回成了有神论神创论者。莱茵衣藻虽然由单细胞成为了多细胞,但是莱茵衣藻C. reinhardtii还是莱茵衣藻C. reinhardtii啊,只不过两株莱茵衣藻C. reinhardtii出现了Multicellular structure。没有跨越species这个坎啊,这个实验不能证实达尔文主义进化论。
                      望指教。


                      21楼2019-03-21 14:19
                      收起回复
                        进化论 或者演化 主题没错 怀疑的都是是 断章取义 吹毛求疵 鸡蛋里挑骨头 或者会点皮毛的


                        22楼2019-03-25 06:21
                        回复
                          定向变异,还是随机突变?
                          显然,美帝的这次实验是在证实定向变异。
                          因为第一,并没有用放射线持续照射,也就无法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获得随机突变大幅增加的效果;第二,也没有用分子生物学每分每秒检测以证明随机突变增加了;第三,只是在生物行为上观察到该物种改变了单细胞生活的性状,却未从分子生物学上证实该物种已经变种(实际上人类对于基因的了解本就分肤浅 );第四,历史上,仅仅依靠自然中的随机突变已证实没可能产生与实验相同的物种性状。
                          现在问题是:某人非要认定“定向变异”就是“生物自主定向的随机突变”。这不是一种逻辑混乱么?


                          IP属地:浙江23楼2019-03-30 00:43
                          收起回复
                            现在我们来谈一下历史。
                            半个多世纪前,童第周和王宗清同时发现玉米的植物细胞在发育的时候,偶尔会出现“核物质穿壁”的现象,但两个人的解释各自不同。童第周认为,“这是植物细胞间正常的交流”;王宗清认为,“这是植物细胞败育现象”。几十年后,终于证明童第周错,王宗清对,“核物质穿壁”就是细胞败育。
                            无独有偶,也是半个世纪前,人们发现生物基因的“随机突变”现象,便认为这是生物物种的正常进化现象。然而其实,这也是物种败育,并非物种进化的正常现象!由于目前科学对基因“程序运行”并未完全了解,不知道正常的生物基因“主动改变程序”是如何运作的,才误以为一切都是“随机突变”。
                            快了!种种实验,不久就会推翻“随机突变”统治一切的理论!
                            人,通过放射线来改变植物,制造一时的具有新性状的植物,便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但可曾证明长久持续的优种繁殖下去?一些人长期处于放射线之下,可曾证明出现过哪怕一例优质人种后代?现在细胞克隆已不成问题,把培养的人类细胞用放射线照射,可曾出现过“完美基因”,可以克隆出“完美人类”?


                            IP属地:浙江24楼2019-03-30 01: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