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吧 关注:475,589贴子:746,647
  • 16回复贴,共1
话从20年前说起。
这里是离我所在的工厂四十多公里的山中,座落在湖畔的半山 上,有两栋单层瓦房,一栋双层楼房。据说很多年前是林业研究所(跟现在的所谓研究所完全不是一个景象),院子里那些说不上来的非常高大的树木似乎也证明了这一说法。现在它被一对林场的下岗工人夫妇承包了,周围是果园。因为在半山,所以对面的湖光山色收于眼底,自是妙不可言。还有那娟娟不息的山泉水,对于我们这些经年喝消毒水的人来说,感觉真是侈奢。
这个距离很合适。曾经有友人说要是近一些就好了,我就笑了,“你觉得如今近一点会有这么清静原始地方吗?”,城市化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灭着乡村,破坏的不仅是环境,还有民风。我可不想没住几年就给人家赶跑了。
我们看中了那座楼的二楼,毕竟南方比较潮湿,二楼有两间空房,打算一间给自已,另一间给老人家住。
这楼远看还象模象样,近看也真破旧得可以,走廄的水泥栏杆都已经腐烂,墙壁有裂缝,屋顶漏水,名符其实的危楼,不过我想,几十年都没倒下,说明比现在那些豆腐渣工程还是牢靠些,不用太多担心。最后决定约租。
终南山,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与其说向往这个地方,不如说向往的是终南山所代表的文化,所以,很早就想通了:何必上终南,青山处处有终南。
这种生活,你说是半隐也好,休闲也行,我觉得关健不在形式,而在于能否向心于含贞养素,独善其身,逍遥自在,悟道近贤。





1楼2018-12-07 08:51回复
    能长租就收拾一下,还是不错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08 17:03
    回复
      2025-09-14 07:10: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上朋友说的是。


      4楼2018-12-10 11:31
      回复
        ——所谓装修
        那房屋很是残旧,连房东都不愿在这楼上住,怕不知哪天楼突然就倒了,宁愿住在潮潮的平房里,所以不整理一下是无法安身的。
        尽管谈不上装修,但也要动点心思,毕竟是一个家,而且是一个梦想之家。
        通常,人们都会选择乡土风格或禅式风格,开始我们也想如是选择,后来老婆说总觉得喜悦感不够。是呵,那个年代,虽然房屋装修已经开始有了色彩原料,但勇于选择的人很少,因为社会远没有如今多姿多彩。我们上班被组织的各种规矩约束着,人性无法张扬,基本上是白色调,如今进得山来,何不张扬一回?而且,平衡的环境才会给人持久的舒适感,山中常绿,也是一种偏色,也需要其它色彩来平衡。
        于是,上街买来二桶内墙漆,一桶大橙,一桶深蓝,自已动手,直接在粗糙的墙面上开刷起来,看着鲜艳的色彩在眼前放肆地展开,那感觉真是痛快!
        地板嘛,用地板胶一铺就成。因为只有一间房,就不安正式的床了,买了两张沙发床,平时为厅,睡时为卧,还在爸妈那间房隔了个做饭的地方,又在不足一平米的小阳台上用铁皮围了个简易浴室。
        大功告成。


        5楼2018-12-10 11:34
        回复


          6楼2018-12-10 11:35
          回复
            很多三线厂就是这些环境,如果没要求,好多荒废的三线厂有大量的空闲房屋可以住,有山有水,不过就是破败,缺乏生机和灵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2-10 13:10
            收起回复
              租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0 14:19
              收起回复
                这房子外表看着还不错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12-11 20:35
                收起回复
                  2025-09-14 07:04: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环境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12 13:51
                  收起回复
                    ——开心就好
                    油漆干了,该给里面置点物件了。
                    从城里搬来一台旧电视机,在屋顶上花几百元安了个电视“锅头”,没想到这“锅头”的图像比城里的有线电视还清楚。又花百把元买了台小音响,音乐是一定不能少的。后来乡村通网络了,赶紧的又去办了手续,拉了条宽带进屋(是宽带哟)。
                    这算隐吗?对此,我们从来不去纠结。
                    在我们眼里,所谓隐,就是脱离从众,在一种普遍的价值观中隐去,过你想过的生活。小隐于山也好,大隐于市也好,隐因也各异,但都离不开一个本质——专注于自我,专注于心的快乐。所以,隐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不需格式化,从而走入另一种人为设定的约束里。你觉得网络好玩,你就拉条网线,你也关心时事,你就安个”锅头“,一切随心便是,当然,你想过苦行僧的日子,也大可以清苦修行,回到原始生活。
                    据说,印度教的理念是:享受生活,享受自已。而基督教的理念是人应该对享受有负罪感,人生本该是悲惨和可怜的。中国的宗教里,道家就很轻松,因为它教你如何做你自已,变得洒脱而轻盈。同是宗教,信仰差异很大,但都是宗教。同是隐士,价值观和实现方式也差异很大,但都是隐士。
                    有个人,三十岁时,与他一同创业的一个小伙伴忽然因病而逝,剌激到他的小世界了,于是决定退休,十年后他已经“玩”遍自已所想,现在,他成立了一个跳伞俱乐部,说是想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快乐。此人亦隐士也。

                    牧哥自拍


                    11楼2018-12-12 16:48
                    回复
                      ——回家
                      今天在电脑上耗了一天,又是查资料,又是写材料,头晕晕的,四肢僵硬。下班以后,不想看电视,不想上网,想进山。经常是这样。
                      通常,我们都是周未才进山。但也有例外。
                      虽然四十多公里的路是要花些时间和费用的,但许多人上下班挤公交都得几十公里,想想也没什么。
                      下班的时间,车流涌现,塞车,我的手动车让脚踏得生累。
                      车流蠕动着来到一个三叉路口,向右拐,车流向市区里依旧蠕动着淌去。我们在这里往左一拐,离开大部队,迈上了进山的路,车子立即轻快了起来。前半段是水泥路,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没有测速,车少,开一百公里时速没问题,但因为两边有不少村子,开了很多豁口,经常有狗只窜过,所以从来不敢超过八十公里。后半段才是真正的山路,两车道的泊油路,只是坡多弯多,方向盘左打右摆,很自如的,这跟在城里的左冲右突感觉完全不同,就是比较磨胎,每次换轮胎时修车店的师傅看一眼就说你这车经常跑山路。

                      下午六点多的时候,太阳落山的风景,大地沐浴着夕阳,村里开始飘出了饮烟,和着田野里烧草肥腾起的烟混合在一起,让大地在逆光下有种朦胧的美。车从草烟中穿过,一种特殊的香味,使劲一吸,真的好香。
                      夏天的光景,正是农夫最劳碌的时候,那路旁的稻子是看着它一点点成熟的,现在收获了,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觉得他们真是辛苦。也难怪,村里的后生在城里转了转,没有愿意再回到田里的了。
                      进到山里,旁边的村子就少了些,寂静多了些,山峦就在眼前。车旁闪过一片片挺拨的竹林和高耸的松林。深秋的季节,路边的枫叶黄红交映,一团火似地迎面扑来,有时忍不住停车赏枫,不象在下班路上,倒象在旅游。
                      心里想,我们这是回家吗?是的,是回家,不是梦。
                      《手机》里的严守一说,人得有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已心灵的家。老费说,我总想着去爱沙尼亚。
                      到达时,天已暗。狗儿的耳朵特别灵敏,还没看见车影,一听那车轮轧在路上的声响,就能分辩出是我们来了,早早的就跑出来迎接,车子一停,他就兴奋得哼哼着欢跳,直往腿上蹭。今天不用打手电了,月光如雪,小径明亮,在狗儿的簇拥下,我们一起拾级而上,远远的就闻到了桂花的香。
                      回到家了。



                      12楼2018-12-13 09:30
                      回复
                        ——笑羁不倦花田事
                        大凡田园之隐,都会想有块“自留地”来侍弄的。
                        住下来没我久,我就问房东:“能不能再租块地给我们种种东西?”没想到房东笑了:“租什么租,你看这里的地大把,你爱种哪就种哪。”不禁大喜。
                        离开办公室,几十分钟后,就到了另一番天地,然后就下地给河南豆、地瓜、葱苗浇水。这种角色的转换感觉很奇妙。
                        我们陆续种了些果树:杨梅,黄皮,柚子、桃子,这都是房东果园里没有的品种,去年,我还在网上买了些枇杷苗来种。
                        入冬时,要开始用石灰水给树木的枝干涂白,这活儿就得干好几天,也就是说要花上好几个周未。
                        完了还得给果树剪枝,挖坑施入冬肥……
                        农事很多、很累,而且永无终结。在城里,每天早上不想起床,而在山里,很早就醒了,盼着天快点亮了,晨光一现,便如龙虎般一跃而起。
                        别人都以为,我们之所以能待在山里,是因为我们特别能耐得住无聊,其实不是这样的。山里的事儿、活儿比城里多得多,人也累得多,所以每周日那顿觉总是一周里睡得最香的。区别还是有的,那就是城中之累有种负重感,而山里之累是心松的。
                        我们也不是那种特别耐得住寂寞的人,我们一样离不开思想和活动,只不过,我们得更善于与自我交流,思维始终保持着活跃,还得找很多自已喜欢干的事儿干。耐得住寂寞的人是有的,但我们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我们已经浸淫了太多的现代信息,再说,我们并没有完全脱离城市。
                        如果真的无聊和寂寞,那我们和别人一样,在这里驻足不下去。
                        单纯的无聊和寂寞是没有人生意义的,大概也没有人受得了。哲学上的无聊和寂寞是一种舍得之道,无为而为。但是无论我们在山里如何忙碌和充实,在有些人看来还是显得无聊和寂寞,那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常常坐在院子里,望着清澈夜空中的星河,脑海并不平静,那就是不该想的东西都放下了,只留下了该想的东西。
                        浇瓜摘豆这些个简单活儿,只有你乐意拿起来时,才能放下那些个复杂头疼的事儿。
                        人得有事干,这是个真理。人想找开心的事干,这是个天性。人做自已想做的事,这是个悟觉。



                        13楼2018-12-19 14:20
                        回复
                          崇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1-14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