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吧 关注:66,142贴子:446,734
  • 5回复贴,共1

【日志】我在云南支教,随便说说(天涯 马步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想取名叫《我的支教生活》,倒有人捷足先登。但不管怎样,都是一样,我只是想随便地说一说。(其实,也是受命而作,只是这个遵命文字却是我甘愿。)同时也希望有人能看到并向这里捐一点钱物之类的,或者干脆把自己捐过来我更是很为高兴的。 
   
  昨天同学打电话过来,也说想往这里投资一点。今天就跑去问校长,说,这里是不是需要帮助。其实这是废话,果然,校长对我说,这里几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捐助。我听到他说,这里人均年收入大部分也只三四百块钱。最多也就六七百。一年的收入啊。想想什么概念,比不上一个很普通的人一月的工资。 
   
  其实,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中国的贫困山区,到哪里大体上都差不多:衣衫褴褛的孩子,永远是一种脏兮兮的没有洗脸的样子,头发蓬乱却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里更是多了一样:漆黑如山里的夜空一样的皮肤。而他们基本上都是佤族人,地处云南差不多最西边的靠近缅甸的边陲小镇。我刚来的时候以为一下子到了非洲,况且他们长得也像外国人一样。看着,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心里想着佤族文化的古老与神秘,就觉得他们这里的人也与这个民族一样古老与神秘。但只是想想,我对他们还一无所知。我只是刚来。对他们而言,我也只是一个新来的老师,有一点新奇有一点有趣,戴着厚厚的眼镜,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却还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 
   
  我并不觉得他们有多需要我,而我,结结实实的是需要他们的。 
   
  我费了那样的周折,于大学正在关键的时候,离开,并来到这里,其实,只是我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支教,我总觉得心里边极其地惭愧。 
   
  那天还碰到一个不小的领导,他对我说,你们这些人做着伟大的工作,我就无地自容,还有一些厌恶感怎么也控制不住,可却还只是笑一笑,喝尽杯子里他们自制的酒,说一声谢谢。后来,我突然明白了,他那么说并不是他想那么说,而只是他没有别的话说,只好捡一些现成的话说。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病,用王小波的话讲,我不相信这个话语圈子。 
   
  可让我自己说,其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IP属地:湖北1楼2009-06-15 00:24回复
    去了之后,发现虽然有点夸张,但到底是让我吃了一惊。在这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竟有一片平原。一眼看去,真像是回到了家里一样。那大片的田野,长着绿绿的水稻,一望无边。却有一条河水滔滔的流过,河边搭了一个小小的棚子,棚子里一个小小的女孩子。过往的行人,凡打他家桥上过的,都自动拿了五角的钱来,交给那个小女孩子。我就在那个由竹子,木板搭起的小桥上立了一回,摇了一回,低眼看了一回那不息的河水,叹上一口气,感到了一回微微的害怕。 
       
      想起自己家,那个被称之为塞上江南的地方。陌陌水田,荫荫夏木。这个时节,家里可已经是春天了,但每天都有贺兰山那边刮过来的风沙,但就是那个风沙,也多少是让人怀念的。 
       
      后来呢,就在这学生的家里待了几天,和他们一起去教堂,和他们一起在夜里去捉鱼。然后又是一个巧合的
    机缘,我碰到了一个失学在家的女孩子,就说服她来学校里读书,我给她钱。 
       
      她来了,我就很高兴的。 
       
      这些日子也就一直很高兴的样子了。
     青苗节是佤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我们汉民族的春节。 
       
      今年的青苗节就是在我所在的这个学校,而我们作为东道主,许多具体的活计就归我们来做了。在这期间我也仔细留心了一下。对于佤民族的一些特色有了一点简单的认识。 
       
      要说起佤族,不能捎带说起傣族。云南耿马县,是一个傣族佤族混居的地方。而我所在的四排山则基本上全是佤族。 
       
      1、傣佤民族比较: 
      首先,从服装上讲,佤族是以黑色红色为主调。他们的民族服装基本上就是这一种组合,很少看到别的颜色。而黑色与红色搭配起来,黑色的比例又占了很大的篇幅。我以前学设计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黑色加上红色是一种恐怖色。再看一下傣族,我曾经在西双版纳见过傣族的服装,相比一下,就决出傣族的服装更为亮丽,清爽。这么说吧,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傣族的小姑娘,会眼前一亮,并且敢于大胆的走上前去打个招呼,但是你要碰到一个佤族的姑娘,你可能就会犹豫犹豫,想一想。 
      然后,听一听他们的音乐,差别就更加明显了。傣族的音乐响起来,使人想到的是在傣家竹楼里,一边闲聊一边喝茶的景象。最好还要下一点五月天的小雨。给人一种很悠闲自在,轻松享乐的气氛。而佤族的音乐是不能使人放松的,总有一种紧迫的感觉,使人觉得进了原始的部落里,尤其是那种独特的木鼓敲起来的时候,让人惊心动魄。那天我听他们敲木鼓,那种声音单调而原始,几乎是没有任何旋律,却从根本上打动人心。 
      再说一说舞蹈,傣族舞永远是一群小姑娘举着一把雨伞,不停的旋转。佤族舞则完全是另一种样子。拿他们的著名舞蹈甩发舞来说,就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一种接近原始的舞蹈,没有任何花招,只是为舞蹈而舞蹈,使人想到的是原始部落里庆祝胜利的狂欢。 
       
      这样比较一下。发现佤族就像是豪放派,而傣族就是婉约派。佤族比较原始,而傣族则比较现代。然后我就有发现了一个特点,傣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方,靠近水。而佤族则远离那些水美地阔的地方,钻进了大山之中。所以我们总是讲,佤山。对傣族则称,傣乡。显然,傣乡的说法是自觉或不自觉受了江南水乡这个说法的影响。 
       
      大概我看到的就是这样。傣族清秀柔美,佤族刚健豪放。傣族喜水,佤族乐山。 
       
      同时,这些差别,也很自然使得傣族逐渐发达,被更多的人知道,傣乡的风情也有更多的人去游览。而佤族则正好相反,因为佤山的交通不便,因为深山的阻隔,也因为佤民族的原始落后,桀骜不驯。所以人们更喜欢在傣家竹楼里品茶,而很难会到佤山来看他们敲那个单调的木鼓,或者看他们那可怖的祭祀。 
       
      2、可怖的祭祀----剽牛 
       
      这是一种血淋淋的仪式。原始。神秘。恐怖。 
       
      他们把牛拴在一个木桩上。两边各站一个人,开始的时候,就用标枪狠插下去,两边各插出一个洞。然后前面一个人用一把大刀,去砍牛头;后面的人去砍后腿,砍牛尾巴。 
      这个过程非常快,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牛头已经被砍下来了-----或者说牛身子被砍下来了,因为牛头是被拴起来的,所以牛身子掉在了地上。血洒了一地。这也是惊心动魄的。 
      完了,他们一阵欢呼,枪声响起。拿牛头去祭祀。那个,我就看不明白了。不知道他们祭什么。我凑近看了一下,祭坛是血淋淋的。 
       
      这种极端的方式,实在让人很难欣赏。


    IP属地:湖北3楼2009-06-15 00:30
    回复
      3、佤民族的居处 
         
        我小时候也曾在北方的深山里渡过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时候,我们住在窑洞里。四周是黄土高原的荒芜,和几千里的孤寂。出于种种经历和对大山的怀念,我选择来到的地方首先就是有山的地方。我以为这里的山和我小时候见过的山差不多的呢。实际上,来这之后就知道了,不仅是不一样,而且是完全的不一样。 
         
        一开始我不知道这种巨大的不同到底因为什么。后来想,可能是由于这里的山上有很多树的原因。现在我明白了,其实不是的。 
         
        根本的原因是这样的: 
         
        北方总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有一种厚的喘不过气的东西。 
        而我在滇西南地区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它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山里和外面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然后我进一步得出结论: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居住形式的不同。 
         
        我记忆中,我小时候所在的村子很小,一共不过几十户人家,却每家和每家都隔了一段的距离。最多的也只是本家的人有两三户聚集在一处。这在北方的山区,是很普遍的现象。你走在山里到处能看到零散的人家。我们的先民都喜散不喜聚。而这里正好相反。居住于滇西南的佤民族,总是聚集在一处。和许多别的民族一样,是住在寨子里的。这使我想起旧小说里讲的,占山为寨,落草为寇。这里的小孩以为,天底下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称为寨子,不止一个人这样问我,说你们寨子怎样怎样。于是我自己也就意识到,居住在寨子里的民族性格肯定也与这种居住方式有关。 
         
        这是他们的居住方式。群体聚居。他们住的地方称之为,寨子。类似于原始部落。而实际上,在解放前,这里的佤族部落还是处在原始社会。 
       
      4、还是佤民族的居处-----茅草屋,热火塘及其他 
         
        佤族的山寨一般建设在半山坡上,地势一般不会很高,坡度也不是很陡。 
         
        比较原始形式是这样的:先砍倒几根竹子,粗的作柱子,剩下的把它劈开,像是编筐子一样编成一堵墙,然后弄一些茅草,往顶上一盖,一座房子就算是建成了。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式,比如说,用松树砍倒来做。都差不多。 
         
        现在我们走进佤族山寨,原始的茅草房会有一半,现代的砖瓦房,土坯房有一半。 
         
        但不管他们怎么盖,房子的样式都是一样的。房子里边呢,也永远都有一个火塘。对于这个,我总是很难以理解,在屋子里烧一堆火,烟熏火燎的,很不舒服。还记得那次家访的时候,主人很热情地招待我们进屋子里。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泪流满面地坚持了十几分钟,实在受不了了,就只好赶快结束了访问。 
         
        他们的火塘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三条腿的铁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就放在屋子里,下面烧柴。 
         
        这让我极为惊异。按我的想法和以往的经验,每家人做饭就是再简单也总得有个锅灶之类的。而他们这种方式我们只有在野外的时候,才可能用到。 
         
        但是想想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就是遇到再奇怪的事情我们也不用大惊小怪。 
         
        这至少证明了一件事:这里的阿佤人民确实是刚不久前还处在原始社会。他们固守自己的传统,屋中的火塘可以看成是那种原始狩猎之后的聚餐形势:一大群人围着一堆火,火上烤着一只刚刚捕获的猎物,就像我们现在到草原上旅游时围起来吃烤全羊一样。 
         
        这如果在北方,屋里有个热火塘,就如同围炉夜话一样富有诗意,可惜这是南方,气候这么热,就完全没有诗意,而且,薰的人难受,薰的屋子都变成了黑色的,佤族人民也就变成了黑色的


      IP属地:湖北4楼2009-06-15 00:30
      回复
        我想把自己捐过去,不知道能不能帮忙。我想去云南支教,却不知道什么途径比较可靠。要是你能提供信息那真是太感谢了!我是08届本科毕业生,如果是小学课程应该是都没有问题的。我个人的计划是去支教一个学期,今年9月份到明年一月份那样吧。希望你能联系我。燕15818686007、15059351552  qq362269926 谢谢了!


        5楼2009-06-20 15:55
        回复
          • 124.161.168.*
          去的是西盟还是澜沧还是孟连?呵呵,我很喜欢佤族。QQ291169332


          6楼2009-06-24 16:23
          回复
            d


            7楼2009-06-25 0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