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亭吧 关注:50贴子:981
  • 5回复贴,共1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朗读习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当几乎被我们淡忘的“朗读”被搬上荧幕,会是什么模样?当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将产生什么样的张力与魅力?
当一档又一档“清流”般的文化节目于最近刷爆荧幕的时候,我们又该透过开播即火的节目,教给孩子什么?


IP属地:广东1楼2018-10-19 15:40回复
    CCTV《朗读者》火了!董卿再度成为屏霸。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就像八百年多年前学者朱熹所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
    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


    IP属地:广东2楼2018-10-19 15:40
    回复
      曾几何时,一说起“朗读”,它给我们的印象也不过是朗诵比赛中的口若悬河;舞台上的专业吟诵;身着汉服的传统诵读;或者在课堂上被点名的不情愿朗诵……
      然而,当诸如《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以后,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给“朗读”的刻板印象而惭愧。
      所有的文字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都会具有不同的丰富含义,而朗读则是对文字的二次创作,在新的场域为文字赋予新的生命。当这些文字被理解,被再次诵读,我们也将产生发自肺腑的共鸣。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国家语委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其中对学生提出的目标便是: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
      这一档档文化类节目崛起,唤起了人们的关注度,编者却有另一个疑惑:我们是否仅仅将目光投向这些节目,却很少会带着孩子去重读那些书信,教会孩子如何朗读?
      与其把《朗读者》当作一场一次文化盛宴,不如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千金难买为孩子读书的爸妈


      IP属地:广东3楼2018-10-19 15:41
      回复
        麦家在给儿子的信里说,读书就是回家。记得在哪里还看过一句话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朗读者》给我最深的启发是朗读是爱的表达、传递,用朗读来陪伴孩子成长,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我自己小时候,喜欢读书的爸爸,总喜欢在饭后给我读书,《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荆棘鸟》、《笑傲江湖》等各式各样的小说,那些书我后来一本也没买,因为比我后来读过哪本书都印象深刻。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说:
        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时发生: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家长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东西;家长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
        我们是用耳朵学习语言。当动人的语言诉诸孩子的耳朵与心灵,不仅可以使他们的语言增速发育,更成为了连接妈妈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纽带。
        张梓琳在参加完节目,也曾在微博说,女儿一直盯着电视仔细听她朗读,仿佛要确认电视上为她读书的妈妈就是平时身边的那个妈妈。
        吉姆·崔利斯有句话还很有名,说得也非常好,“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除了亲子外,朗读的意义还在于它不是随意交谈,而是一种更富条理性和组织性的语言方式。随着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他们会慢慢地注意到语言中所蕴涵的逻辑性与语法结构。我们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语言越多,随之思维就越清晰。那些喜爱大量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快得多。
        ——给孩子读书,应是最“便宜”最方便,也最高贵的滋养孩子成长方式。


        IP属地:广东4楼2018-10-19 15:41
        回复
          一、成为朗读者,孩子会深深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北大教授、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曹文轩曾无数次被人追问:“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曹文轩每次都会告诉他们:“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一个孩子不愿意阅读,你对他讲阅读的意义,有用吗?可是当一个具有出色朗读能力的老师或主持人、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部小说里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深深吸引住了,朗读结束之后,一定会一直惦记着那部小说,甚至急切地想看到那部小说,后来他终于看到了它,而一旦他进入了文字世界之后,就再也不想放弃了。于是,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孩子的阅读乃至成长抱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淘汰那些损伤精神和心智的末流作品。因为,能被朗读的文本,一定是美文,是抒情的或智慧的文字,不然是无法朗读的。通过朗读,我们很容易地就把那些末流的作品杜绝在大门之外。
          二、成为朗读者,是学好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很多家长抱怨越是到高年级孩子成绩越是难提高,四处上补习,却依然收效甚微。也许,你忽略了影响语文学习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大声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朗读还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的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三、成为朗读者,孩子还会发生下面这些神奇变化
          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改变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能坚持大声读优质作品、书籍,很容易使变得开朗。
          孩子在朗读时,感受到语言的音律美,透过音律感受作者的情感,从情感中升华出对大千世界的美好憧憬,在成长的路上带着憧憬去体验百味人生,再在人生的历练中回味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的那些文字。
          这样的他,思想是深邃的,胸襟是宽广的,志趣是高远的。
          如何为孩子朗读
          记住这13条


          IP属地:广东6楼2018-10-19 15:42
          回复
            关于如何朗读,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百万畅销书《朗读手册》,非常权威。
            他用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总结成这本书。书于1979年初版,经过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并迅速在全球被翻译出版。
            书里面有非常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提醒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当然更给出朗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我们将精华总结如下:
            1、朗读越早开始越好,并尽量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2、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朗读时间,尽量使之成为习惯。
            3、不妨从由韵律感的童谣、儿歌和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朗读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故事及小说。
            4、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为孩子朗读。但开始时一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孩子对朗读的热情。随着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时间。
            5、聆听习惯是后天养成的,需要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瞬间学会。
            6、要注意变换读物的长度和主题。鼓励孩子自行挑书。
            7、在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和图画作者。
            8、朗读要有始有终。但是发现选错了书,一定及时停止。
            9、如果朗读有图画的书,尽量让孩子能够看到图画。
            10、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11、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每个家长都要积极练习。大量运用自己的表情,甚至改变声调,扮演人物。
            12、千万不要读得太快。建议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表情很容易泄露出你的想法。
            13、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一下孩子的大脑。多启发孩子思考,尝试跟孩子讨论书中内容。


            IP属地:广东7楼2018-10-19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