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吧 关注:7,661贴子:246,712

我能理解孙立人为何在受到蒋介石的不公正对待后,面对媒体,从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能理解孙立人为何在受到蒋介石的不公正对待后,面对媒体,从未说过蒋介石的过激言辞……其实,回顾历史,蒋介石遭受的耻辱也是顶级大的……看了他49年最后一次检阅黄埔军校学生的那篇文章,实在是让人觉得:大势已去,败局已定,回天乏术!孙立人一直忠于老蒋,不愿在老蒋衰败时乘人之危,所以,他在自己遭受不公和耻辱的同时,他更看到了老蒋的失败和大耻辱。老蒋本人不好受,他得找人陪他一起受耻辱啊!大家可以看看另一个吧的这篇文章,毕竟,孙将军的人生起伏和老蒋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28 07:00回复
    老蒋不是真心对孙将军好!老蒋的心胸不够宽阔,孙将军有才,他要用。但,他又提防着孙将军,怕他手握军权有逆心。且,孙将军敢讲真话,实话,几次让老蒋无颜……心胸狭隘的老蒋肯定是要出这口气的!毕竟,老蒋修炼境界有限,容不下孙将军的光明磊落。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29 10:01
    收起回复
      这应该也是蒋介石最终失去天下的原因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29 10:04
      回复
        心胸如此狭窄,如何能夺天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29 10:06
        收起回复
          我始终认为,孙将军被老蒋小蒋整得这么惨,但他能够忍辱负重活到九十岁……这和张晶英夫人的努力至关重要!没有晶英夫人的宽大心胸和果断安排,就没有后面的四个孩子,孙将军的人生就没有这么圆满!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29 10:22
          回复
            看了本《温哈熊回忆录》,里面提到孙,说孙为人性格较耿直,喜怒形于色,容易得罪人。还说因为不是嫡系,很多人排挤他。当时很多人说他有小组织,连孙的有些部下也认为他有自己的小组织。温先生说他不知道是谁要搞孙,但肯定不是陈诚,因为陈诚曾经对孙的遭遇表示同情。
            其实对比毛对他的嫡系刘彭诸人,蒋对孙可以了,开国君主和功臣的问题向来微妙,激烈的如刘邦朱元璋,直接剪除,温和的如光武宋祖,退功臣进文吏,杯酒释兵权。孙的个性和背景,他那样的遭遇其实一点不奇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9-29 21:58
            收起回复
              不管刘彭是不是今天宣传的白糕羊,他们不只是毛的拥憋,还是毛的老乡,毛刘就是真正意义的隔壁村。刘是毛扶上去的,毛不拉他下来谁动得了他?前些年刘的后人和毛后人握手言和,连人家自己后人都认为是毛整的刘,我们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刘邦剪灭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人?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除了老友卢绾,没有一个是他的嫡系,他自己的嫡系曹参周勃这些人他动过吗?没有。清除异姓王最主要的目的除了建立中央统一,就是为继承人继位执权扫清障碍,刘邦一清除异势力就用自己的血裔顶上,在全国形成盘石互咬之势,目的就是稳固刘氏江山。朱元璋就直接跟朱标说我杀功臣是在帮你除刺,但也造成后来的建文之难。从这点说,刘邦朱元璋老蒋没任何差别,清除异势力都是在为继承人铺路,没任何区别。
              为什么刘秀和赵匡胤不用杀功臣,因为他们不需要。赵匡胤的继承人是赵匡义,hold得住,而经历过五代的混乱,剪灭功臣搞不好就是再逼反一个郭威之类,风险太大。东汉28将,32功臣到刘秀死时只有三人活着。而且他们很早就被夺权奉朝请了。两汉从早年的皇权相权分立,经过武帝宣帝的改革加强皇权,到光武朝才真正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史书称虽置三公职归阁台,权不下移。光武早年用北臣南臣互相制衡,统一后开始退功臣进文吏,功臣中见用者不过四人,这四人还主动交权。就连最早提出东汉是豪强扶立的杨陛联也在他的著作里说光武过于集权,才造成后来皇权落到皇帝身边的外戚和宦官手里。东汉的功臣32,但是后来真正掌权的所谓豪强,无一不是靠外戚晋身的,那些不是外戚的豪强早默默无闻了。
              毛有没有对他的对手动过手不说,但反@右,十年的灾难要数在谁头上,那些冤魂他们应该去找谁?毛最厉害的从来不是怎么直接对待对手,而是怎么发起运动铲除他想铲除的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10-01 13:32
              回复
                @双子田螺姑娘:说得我好像在鼓吹孙立人和张晶英真爱一样。我可从来不认为他们是所谓真爱。不过既然你说牵个手搂个肩膀就是轻浮,那就看看到底是谁轻浮。(第三张看不清楚可以点开大图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10-04 21:53
                收起回复
                  张晶英或许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惠女子,但是作为孙太太,我认为她做得够了。她嫁给孙不过开头几年稍稍安定些 ,以后几乎就是一路坎坷。早年他去打仗,她漂泊等侯,中年她知道自己不会生育,连着帮他找了两次如夫人,晚年他垮台,她既无离婚也无下石,不过没有同居而已,她依然尽她力所能尽的责任。如果因着这点没有同居就被指责,我认为是不公道的。她做出了牺牲,而牺牲的收益人是她老公,那么你还有什么权利要求她必须和老公二太处在一个屋檐下呢?要知道张并不是一个旧传统的女子,恰恰相反,她不只受过新式教育,还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人。这样的一个女人,你要她天天面对自己的丈夫和别人恩爱生子,这是何其残忍的一件事?而且我觉得她是特别聪明的一个人,她肯定知道彼此关系要保持恒久,那就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对谁都有好处。
                  老有人说孙被软禁后她就出家了,其实恰恰相反,在孙被软禁前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佛教徒,而在孙被软禁后她受孙案的影响也从此隐迹了。她曾经说过人活着,就要让生命有活着的意义,要让每一天过得有价值。她说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的价值,她是有自己的佛教政治理想的。和她的老师太虚大师一样,她把佛教看成是救国和改良社会的方式,带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革命性,甚至和她的同行道安法师等人一样,把佛教看做是有益g复的方式。50年代初她曾经热情号召佛教界能够团结起来,尽自己的能力为政f回陆做出最大的努力。而在谈到佛教的兴衰她着重提到佛教的改良社会的功能,她认为我们个人的能力虽然很有限,但通过自身的修为,可以感化更多的人,虽然个人的经济能力有限,但助得一分是一分,只要人人这样做,社会则大有改良之希望。她不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当时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委员会主任,她的确利用孙夫人的身份,做了很大的贡献,包括积极游说当时的军官夫人们信仰布施,四处宣讲募捐,把募捐的物资援助前线,创办慈幼院,后来又把募捐到的衣物托智光的灵光社会发放给贫民。这是不是和她早年曾经不愿丈夫去打仗的个性很不同?其实不只人生理想,个人生活作风也是发生很明显的变化的。她自己说自己年少时整日里只知道跳舞,打牌看戏,从来不会考虑明天。但是50年代初她公开猛烈的抨击这种行为,认为这是一种生活的污化行为。她说一个女人如果整日里只知道跳舞打牌看戏,这个家还成什么家。如果每个人少跳一场舞,少买一支口红,省下来的钱可以帮助多少无饭可吃的贫苦人民。对于布施,她的观点是:我们又不傻,又不痴,难道不知道钱要留给自己吗?为什么要布施给别人?但是她说,人把钱留着,死了带不去,也许只会留给后人做恶,如果布施出去,则每一分都发挥了它的效用,只有布施出去一分,才是真正赚得一分。大概是这样经常周旋游说于贵官之间募集,又乐于布施,所以似乎给整个佛教界的印象她特别慷慨大方。其实据大师说,她个人生活非常俭朴,大师曾经劝她把穿过的旧鞋旧衣服留下来,让后世赡养一个俭朴佛教徒的典范。
                  其实应该说在刚到台湾那几年,她作为一个佛教徒是成绩斐然的,几乎做了一个佛教徒所能做的一切。这里面有她作为孙夫人的红利在,也有她的确具备一个佛教事业家的的良好品质。我觉得作为一个佛教事业家她起码具备了三方面的条件:1,口才好,那几年她经常四处宣讲,据说有一次在台北一个关帝诞会上她的演讲声泪俱下,轰动全场,据她的亲家张少齐后来说,那次影响极大,以后每年这个地方的关帝诞全改成斋祭。2,她不只会说,还会写,虽然写的不是什么精深奥义,但是对一个佛教运活家来说够了。第三,虽然台湾初年的的佛教届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佛教人士时不时受到监视,甚至发生过枪b流血事件,但是内里依然派系倾扎,争斗分明,但是张是这些人里地位很高,又不参加任何派系争斗的典范,她似乎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在家居士。当然受佛教影响,她也有一些消极观念,比如因果说,无条件供养三宝说。但总体来讲她算是人生佛教的践行者。正是有这些内外条件在,开始那几年在台湾,真的是她人生最有价值的几年。有学者认为她初到台湾那么积极佛教事业也是排遣异乡之苦,其实我觉得何止是异乡之苦,最苦的怕如她自己说的,我们女性最苦,这种苦有时连女儿都无法和母亲诉说。且不说苦不苦的,起码那几年她东墙花败西墙花开,可是真的也就只有几年。
                  星云说她受孙将军事件影响隐居了三十多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直至年老无人过问。于凌波居士说自孙将军事件发生后孙夫人闭户念佛鲜少活动。印顺大师告诉他弟子,眼下不能去找孙夫人发心了。潘德辉说她后半生受尽屈辱过着隐世灵修的生活。廖西玉说她那“蒙冤受拘的苦闷”。许逖说当时有些孙的部将见到她都装不认识,急着和孙撇清关系。可见她受孙案影响,被视为人生价值的佛教活动终止了,唯有在家默默念佛。在我看来这是她人生最大的悲哀。一个佛教徒的悲哀。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如果她当时真的出家了,那她在佛教界的地位绝不是现在这样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8-10-07 18:00
                  收起回复
                    当时蒋家鹰犬遍布全岛,他敢讲吗?他得为几个儿女着想。


                    IP属地:广东40楼2024-03-12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