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吧 关注:134,268贴子:313,188
  • 6回复贴,共1

东华天台派源流考之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九色离罗整理


IP属地:福建1楼2018-09-21 08:46回复
    提到东华派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此人就是宁全真先生,首先他做为王契真的师父,传于《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甚至到了明朝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也自称秉宁全真先生之传(姑且我们这里称作宁师)
    根据东华派谱系记载,王古继承丹元姚真人,又会合得陆修静天师道法的田灵虚所传,最终传给了宁师,王古在宋代是以为尚书算是官宦子弟,热爱道学,最终崇道求仙,宋代有一些私人的文献提及此人,如《云麓漫抄》
    宁师所习道法也并非王古一家,兼有田灵虚接陆修静天师的道法,宁师到江南后,仕仙子又把《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以及《五府玉册》传给宁师,而后金允中先生的师父高景修也传灵宝大法,也表明了灵宝大法不止一家,他的道法结构和后来的金允中先生学习的几乎一直,但是到东华天台派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修改,也是金允中先生所批判的。


    IP属地:福建2楼2018-09-21 08:46
    回复
      宁师在遭其弟子刘能真的迫害后曾发过誓言:东华灵宝,上道宗派,真真相授,不许传黄冠。则表现为他走民间路线,而宁师对东华派最大的贡献是他在浙江民间的活动,也是他对自己“不许传黄冠”誓言的实现。
      据《夷坚志》记载,宁师一度在天台附近活动,而且名声很大,而王契真正好是天台人,也是宁师在这一地区招收的弟子,王契真的哥哥在当地就被誉为“王灵宝”之称呼,也证明此人在宋微宗时期就名声远播,所以到了王契真所传东华天台派势力之大足以引起另一位同传灵宝大法的金允中先生的不满,金先生在自己《大法》中写下了“绍兴之后,浙江以东多宗天台四十九品”的话,可以想像得到,当时的天台东华派兴盛的程度,这一阶段东华派的活动中心在天台,主要的成就就是东华天台派在地域上影响广大。


      IP属地:福建3楼2018-09-21 08:46
      回复
        而此时东华派的派系经典比起其他如天心、神霄、清微、净明来的多的多,丰富程度也比东华派逊色,其中天心派《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仅有三十卷,神霄派除了六十一卷《灵宝无量毒人上品妙经》外,其余经卷都不多,而东华派留存到现在的主要经典有《灵宝玉鉴》四十卷,王契真《大法》六十六卷,《灵宝领教济度经书》三百二十一卷,《灵宝无量度人上经》七十二卷,《大成金书》四十卷,东华派经典流传至今总计有五百多卷,远远超过其他教派经典,当然这也并非开派时就这么多,也是后来逐步增加,经典卷数的增加恰恰反应是教派兴盛的表现。


        IP属地:福建4楼2018-09-21 08:46
        回复
          考察东华派经典,发现占整个经典份额的是科仪文本,南宋以来,各符箓派系也都非常注重科仪,但均没有像东华派那样产生如此之多的科仪文本,文本卷数众多,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对科仪的记录更为详细,此时东华派的科仪,大到宇宙运行,国家安危,小到治病生子,无不涉及,大部分内容为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天台科仪如此繁琐,这表明东华派和其他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对科仪的关注,而在于道士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关切,科仪中连治鼠患都提及,足以说明东华派深入百姓生活,已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道派能不兴盛吗?


          IP属地:福建5楼2018-09-21 08:47
          回复
            东华派从宫廷出来继而深入民间,这在宁全真时期就已经确定了这一路线,作为灵宝派的分支,东华派主要的神学思想是以《度人经》为核心,把经文解释为内修功法,以经为法,裂字为符,内练功法,外行科仪,积功累德,度己度人,东华派道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八明、七经八讳、十奥等,这些内容构成东华派道法的主要思想观念,其中八明阐述创世过程和神仙体系,七经八讳和十奥阐述人的修炼和成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系统的社会、集体与个人仪式,为宋代浙江一带信众的生存世界提供了一套解释体系,并通过仪式提供相应的宗教服务。


            IP属地:福建6楼2018-09-21 08:47
            回复
              考据是最烦的,就像你要考证上个月吃了饭是啥一样,感觉像是吃饱了没事干一样。


              IP属地:广东9楼2018-09-29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