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云顶山吧 关注:4贴子:91
  • 0回复贴,共1

怀念何铸先生 黄良起 何铸,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怀念何铸先生
黄良起
何铸,本名何铁牛,1938年生,桐庐县分水镇百岁坊人。 我认识何先生是2007年,那时,分水镇要编撰一本分水文化历史的书,编写人员中有何铸。一次在图书馆的讨论会上,请来了何铸,我第一次看到了何先生。当时何先生说起他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稿,我心中就觉得他不同寻常。后来又有几次接触,我了解到他对范蠡西施、伍员、分水古代历史文化等非常了解。我和他谈话议题就多了起来,各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后来,他请我到他的住处--分水敬老院去看他写的文章,我随同去。到他房中一看,他写的稿件有几个箱子装满,几乎占了半个房间。再看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范蠡西施,伍子胥是长篇,其他分水文史有几十篇中短篇文稿。再具体阅读,发现他写的文论都很系统,有详叙有论说,每一篇文都叙写了一个包含全面的议题。我再细问文中的内容,何先生很详细的作了补充说明。 何铸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原创。一些古代文史,已有出版的大量资料,而何先生并不枸泥于已有的成见。他自己再进行考察,再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解读。例范蠡和西施最后的归宿,从古到今,各种论证,各种结论都有,何先生根据分水史料,再考察分析,得出了范蠡西施二人最后归宿于分水的结论。他对这一结论并不是简单叙说,而是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自己到各有关地方实地考察,再加理论分析,最后得出定论,仅范蠡西施这一史题,何先生就写了三十万字的文论。 何先生身在分水,要研究范蠡西施、伍子胥等国家级名人,要研究上古中华史,确实不易。分水缺少可供参考研究大课题的文献,缺少较深的工具书,更无可参照的古籍,何先生为深入研究,自己外出找图书,他到过力所能及可到的图书馆,手抄或复印资料,光他收集史料的笔记就有好几本,他所要用的《竹书纪年》古籍,是在嘉兴图书馆找到,他复印了所需要的部分。 何先生经济贫困,无固定收入,日常开支也难维持。为了研究和写作,他竭尽全力,省吃俭用,把仅有的极少资金用在路费和写作开支上。只是条件实在太无底,他想要去的一些地方终身无法实现,他想把自己的著作出版成书的愿望也一直落空,这是他无比的遗憾。 何先生独身,他无他求,一辈子的精力都用在了分水地方文史研究,用在了对中华上古历史的考证,这种精神和毅力,体现了他高尚的为人品格。 何先生走了,分水、桐庐失去了一位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是桐庐县的一大损失。他的精神,他的作品留在人间,留在关心文化人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5-12 21: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