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吧 关注:1,118贴子:4,206
  • 15回复贴,共1

吕不韦就是吕后的父亲吕公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在铁血网关注到吕不韦可能就是吕公(吕后父亲)的说法,觉得有点意思,跟我之前的观点颇有几分相似。
1吕不韦亲历长平之战,他对战国时代的社会现实是有深刻认识的
2吕不韦去秦国是有政治目的的,且对生子嬴政有重大期望(“大期出生”乃足月出生,非十二月)
3吕不韦是有政治理想的人,《吕氏春秋》与法家思想针锋相对
4吕不韦“饮鸩”可能是假死,此时嬴政已成为他实现政治理想的绊脚石
5汉初黄老治国明显贯彻了《吕氏春秋》一书的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在吕后一代得到极大推崇,而后才有的“文景之治”
6刘邦可能与异人在某些程度上相似,只不过是吕不韦的政治代理人而已
7吕公避难到沛县,对其之前的生活均无史料,吕后称制,不可能不去记述家世,多是为了掩人耳目,事关统治地位,与吕不韦、嬴政、异人、赵姬都不会说出嬴政的亲生父亲类似


IP属地:贵州1楼2018-05-03 12:22回复
    分析的挺有道理的,吕不韦好不容易写了自认为了不起的书,其思想还没有实践,在自己有能力保存自己的时候就主动“饮鸩”死了,不符合常理。以吕的智慧找个和自己相貌一样的代替自己死的可能性大些。原来的家眷签到蜀地。自己则隐姓埋名在山东和河南交界地重新组建家庭传授儿女吕氏春秋知识。20年后政治经济准备充分,这时天下即将大乱,到沛县重新出山。选中刘邦为出头鸟。自己在背后出谋划策。夺取政权后推行自己的吕氏春秋中的黄老思想治国还是可能性很大的。


    3楼2018-05-04 14:00
    收起回复
      可怕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07 23:0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12 03:32
        回复
          吕不韦的学生李斯我看了都可怕,楼主也看吕不韦传奇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0-30 23:50
          收起回复
            很多人认为吕不韦和刘邦的老丈人吕公就是同一个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吕不韦以商人身份主政秦国十余载,稳定秦国政局,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从一开始投资嬴异人“奇货可居”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眼光,之后编写《吕氏春秋》本为秦统一六国准备思想武器和治国方略,只是秦王政与吕不韦政见不一而未采纳,但到后来两汉推崇《吕氏春秋》“无为而治”和“与民休息”的政策,方有汉四百年江山,可见吕不韦是具备深谋远虑和长远眼光的人。对于史记中所说吕不韦饮鸩而死的说法,有必要推敲,当时吕不韦才五十多岁,一个有宏伟抱负和政治理想的老成谋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可能如此轻生,所以推断其为假死。吕不韦广收门客,也深得六国人心,愿意在其鞍前效力的人数不胜数,假死是具备条件的。
            再说吕公,史记仅说避难来沛县,对于其身世并没有交待太多,关于吕太后的传记里也没有说明,作为对刘邦和吕后如此重要的人,流传的史料却很少,实在蹊跷,并且吕公到沛县之后马上受到沛县县令的热情款待,当地的豪杰官吏都来庆贺,另外县令提亲,而吕公却严词拒绝,却把女人嫁给没有什么地位的草根刘邦,说明这个人是有背景的,而且是很有势力的,同时也说明这个人的眼光长远,又是一出“奇货可居”的翻版。
            个人认为吕公就是吕不韦,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吕不韦的理想信念,“一天下”和“公天下”,这种信念要高于父子亲情的,他作为一个有长远目光的商人,从投资政治的角度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理想,一旦走上这条路,便不会轻言放弃和退缩的,只会静待时机和创造时机。
            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欢迎交流。


            IP属地:贵州8楼2018-12-01 11:25
            收起回复
              很像。吕公选人能力。吕不韦选人能力太相似了。都是选中一看似不可能的人。而且吕家势力极大。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1-17 01:27
              回复
                刘邦不是必然赢得天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19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