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3年,智宣子去世了,智伯接任智氏家族族长,并凭借实力成为晋正卿,把持晋国朝政,大家都尊称智瑶为智伯。
某日,智伯和韩氏家族族长韩康子、魏氏家族族长魏桓子在兰台宴饮。
席间,智伯乘着酒兴想戏弄韩康子,智伯说:“列国中,我知道名字叫虎的有齐国的高虎、郑国的罕虎,算上你韩虎(韩康子叫韩虎)就有三个了。”
韩康子不便与智伯争论,于是向站在他身边的副手段规使了个眼色,段规会意,走到智伯面前对智伯说:“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您这样戏弄我们主公,是不是有点过了!”
因为段规身材矮小,站在智伯身边,只有智伯胸口那么高,智伯拍着段规的脑袋说:“你个小破孩知道什么,也敢跑这来强出头。难道他们三虎吃剩下的都赏给你啦?”
说完智伯哈哈大笑,段规没敢再多说什么,韩康子也不想得罪智伯,应付道:“智伯说的对。”之后假装不胜酒力,马上告辞回府了。
第二天,智伯的手下智国听说了兰台宴席上发生的事,跑来求见智伯。
智国对智伯说:“主公在兰台羞辱了韩虎和段规,他俩肯定记恨您,很可能会找机会报复,主公如果不早作防范,我们一定会吃亏的。”
智伯很不以为然:“就凭他们,我再借他们两个胆他们也不敢,我不去找他们麻烦,他们就偷着乐去吧,还敢主动找茬。”
智国说:“不是这样的,《夏书》上有段话‘一个人经常得罪别人,结下的仇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会不断积攒起来,所以一定要在对方发难之前将其化解,才不会酿成大祸。’人家明智的人在得罪了别人之后,会主动将仇怨化解在萌芽中,所以才能平安无事。而主公您在酒宴上这种公开场合让堂堂家族族长和副手这样下不来台,又不做早防备,还自信满满的觉得人家不敢为难你,这样恐怕不行啊!蚋、蚁、蜂、虿这样的虫子被惹到都会咬人,何况大家族的族长和副手呢!”
智伯根本听不见去,不耐烦的摆手让智国退下。智国无奈的摇摇头出去了。
这件事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智伯的使者来到韩康子的府上,求见韩康子。韩康子听到下人禀报后,对段规说:“智伯这小子那天在兰台估计是喝多了,胡言乱语,今天肯定是派人来道歉的。”段规摇摇头说:“我看未必。”
两个人边说边来到接待厅,韩康子问使者:“你来找我什么事?”使者趾高气昂答道:“我们主公说土地紧张,想让你们支援我们点。”韩康子听后怒目圆睁,刚要发作,段规赶紧拉了一下韩康子的胳膊,抢先对使者说:“事关重大,我们主公需要和大家商议一下,贵使者远道而来,请到客房休息一下,我们商议好之后给您答复。”使者点头同意,段规随即安排侍从安排使者休息。
韩康子和段规来到书房,段规屏退左右,韩康子气呼呼的对段规说:“你刚才为什么拦着我,智伯欺人太甚,我不能一忍再忍了!”
段规请韩康子坐下消消气,慢条斯理的解释道:“智伯这个人爱占便宜、又蛮横冲动,如果主公拒绝割地给他,他一怒之下必定会兴兵讨伐我们,以现在智氏和我们韩氏的实力来看,我们一定占不到便宜,搞不好甚至有灭族的危险。”
韩康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段规接着说道:“不如我们先暂时忍下这口恶气,而且还要选一座好的县城心甘情愿送给智伯,让他满意。智伯发现这么容易就得偿所愿,必定会得意忘形,还会再向其他家族索要土地。一旦哪个家族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智伯必定会派兵硬抢,那样的话,我们就逃过一劫,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应对智伯的准备,等待事态发生转变时再随机应变。”
韩康子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想了想做了决定:“好!就按你说的办。”于是韩康子派遣使者随智伯的使者拜见智伯,将一座万户规模的县城送给智伯,并说了很多奉承的话。智伯非常满意。
第二天,智伯在早会上对臣子们说:“你们看,我智伯一句话,韩虎就乖乖的把一座万户规模的县城主动送来了,之前智国还担心韩虎会因为兰台的事报复我,我看根本就没这个必要。”边说边看向智国,智国赶紧低下了头,没说什么,心里却哀叹不已,智伯看着垂头丧气的智国满意的哈哈大笑。
马上,智伯将之前那个使者叫来,说:“你再去趟魏家,让魏驹(即魏桓子)那小子也割块地给我。”使者得令后出发。
魏桓子一开始也和韩康子一样的反应,被他的副手任章拦住了,回到书房屏退左右后,任章问魏桓子:“主公为何不给?”魏桓子马上愤愤的说:“智伯这孙子无缘无故让我割地给他,我当然不可能答应了。”任章说:“智伯这样无缘无故的强行索要土地,换成是谁肯定都很气愤,但为什么韩虎就乖乖的给了呢?”
魏桓子一听马上冷静了下来,让任章接着说,任章说:“我们任何一个家族的实力都不如智氏,如果硬来肯定吃亏,到时候就不是失去一座小小县城了。所以我们应该暂且忍耐,按照智伯的要求把土地给他。”
魏桓子:“嗯,有道理。”
任章:“按照智伯的性格,他在得到我们的土地后绝对不会收手,只会胃口越来越大,最终各家族一定都对智伯又恨又怕,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智伯屡屡得逞后,一定会更加骄傲,骄傲过头的人必定轻敌。等到时机成熟时,各大家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家族必定覆灭,所以智伯嚣张不了多久了。就像《周书》上说的‘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现在智伯风头正盛,我们何苦首当其冲,当靶子让智伯射呢!”
魏桓子对任章的分析深表同意,也送给了智伯一座万户规模的县城。智伯满意的收下了。
某日,智伯和韩氏家族族长韩康子、魏氏家族族长魏桓子在兰台宴饮。
席间,智伯乘着酒兴想戏弄韩康子,智伯说:“列国中,我知道名字叫虎的有齐国的高虎、郑国的罕虎,算上你韩虎(韩康子叫韩虎)就有三个了。”
韩康子不便与智伯争论,于是向站在他身边的副手段规使了个眼色,段规会意,走到智伯面前对智伯说:“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您这样戏弄我们主公,是不是有点过了!”
因为段规身材矮小,站在智伯身边,只有智伯胸口那么高,智伯拍着段规的脑袋说:“你个小破孩知道什么,也敢跑这来强出头。难道他们三虎吃剩下的都赏给你啦?”
说完智伯哈哈大笑,段规没敢再多说什么,韩康子也不想得罪智伯,应付道:“智伯说的对。”之后假装不胜酒力,马上告辞回府了。
第二天,智伯的手下智国听说了兰台宴席上发生的事,跑来求见智伯。
智国对智伯说:“主公在兰台羞辱了韩虎和段规,他俩肯定记恨您,很可能会找机会报复,主公如果不早作防范,我们一定会吃亏的。”
智伯很不以为然:“就凭他们,我再借他们两个胆他们也不敢,我不去找他们麻烦,他们就偷着乐去吧,还敢主动找茬。”
智国说:“不是这样的,《夏书》上有段话‘一个人经常得罪别人,结下的仇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会不断积攒起来,所以一定要在对方发难之前将其化解,才不会酿成大祸。’人家明智的人在得罪了别人之后,会主动将仇怨化解在萌芽中,所以才能平安无事。而主公您在酒宴上这种公开场合让堂堂家族族长和副手这样下不来台,又不做早防备,还自信满满的觉得人家不敢为难你,这样恐怕不行啊!蚋、蚁、蜂、虿这样的虫子被惹到都会咬人,何况大家族的族长和副手呢!”
智伯根本听不见去,不耐烦的摆手让智国退下。智国无奈的摇摇头出去了。
这件事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智伯的使者来到韩康子的府上,求见韩康子。韩康子听到下人禀报后,对段规说:“智伯这小子那天在兰台估计是喝多了,胡言乱语,今天肯定是派人来道歉的。”段规摇摇头说:“我看未必。”
两个人边说边来到接待厅,韩康子问使者:“你来找我什么事?”使者趾高气昂答道:“我们主公说土地紧张,想让你们支援我们点。”韩康子听后怒目圆睁,刚要发作,段规赶紧拉了一下韩康子的胳膊,抢先对使者说:“事关重大,我们主公需要和大家商议一下,贵使者远道而来,请到客房休息一下,我们商议好之后给您答复。”使者点头同意,段规随即安排侍从安排使者休息。
韩康子和段规来到书房,段规屏退左右,韩康子气呼呼的对段规说:“你刚才为什么拦着我,智伯欺人太甚,我不能一忍再忍了!”
段规请韩康子坐下消消气,慢条斯理的解释道:“智伯这个人爱占便宜、又蛮横冲动,如果主公拒绝割地给他,他一怒之下必定会兴兵讨伐我们,以现在智氏和我们韩氏的实力来看,我们一定占不到便宜,搞不好甚至有灭族的危险。”
韩康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段规接着说道:“不如我们先暂时忍下这口恶气,而且还要选一座好的县城心甘情愿送给智伯,让他满意。智伯发现这么容易就得偿所愿,必定会得意忘形,还会再向其他家族索要土地。一旦哪个家族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智伯必定会派兵硬抢,那样的话,我们就逃过一劫,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应对智伯的准备,等待事态发生转变时再随机应变。”
韩康子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想了想做了决定:“好!就按你说的办。”于是韩康子派遣使者随智伯的使者拜见智伯,将一座万户规模的县城送给智伯,并说了很多奉承的话。智伯非常满意。
第二天,智伯在早会上对臣子们说:“你们看,我智伯一句话,韩虎就乖乖的把一座万户规模的县城主动送来了,之前智国还担心韩虎会因为兰台的事报复我,我看根本就没这个必要。”边说边看向智国,智国赶紧低下了头,没说什么,心里却哀叹不已,智伯看着垂头丧气的智国满意的哈哈大笑。
马上,智伯将之前那个使者叫来,说:“你再去趟魏家,让魏驹(即魏桓子)那小子也割块地给我。”使者得令后出发。
魏桓子一开始也和韩康子一样的反应,被他的副手任章拦住了,回到书房屏退左右后,任章问魏桓子:“主公为何不给?”魏桓子马上愤愤的说:“智伯这孙子无缘无故让我割地给他,我当然不可能答应了。”任章说:“智伯这样无缘无故的强行索要土地,换成是谁肯定都很气愤,但为什么韩虎就乖乖的给了呢?”
魏桓子一听马上冷静了下来,让任章接着说,任章说:“我们任何一个家族的实力都不如智氏,如果硬来肯定吃亏,到时候就不是失去一座小小县城了。所以我们应该暂且忍耐,按照智伯的要求把土地给他。”
魏桓子:“嗯,有道理。”
任章:“按照智伯的性格,他在得到我们的土地后绝对不会收手,只会胃口越来越大,最终各家族一定都对智伯又恨又怕,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智伯屡屡得逞后,一定会更加骄傲,骄傲过头的人必定轻敌。等到时机成熟时,各大家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家族必定覆灭,所以智伯嚣张不了多久了。就像《周书》上说的‘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现在智伯风头正盛,我们何苦首当其冲,当靶子让智伯射呢!”
魏桓子对任章的分析深表同意,也送给了智伯一座万户规模的县城。智伯满意的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