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吧 关注:578贴子:1,239

国立台湾大学公开课:欧丽娟讲红楼梦(听课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专题一:红楼梦-导论
曹学(本事)
曹雪芹:1715(1724)——1763
脂砚斋(点评家,“脂批”)——跟曹雪芹出生相同,感同生受,与曹身份相似,可能也出身曹家,曹的叔父辈
畸笏叟(点评家)
读书人三恨:
一恨河鱼多刺、
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梦未完
”壬午(1762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脂批
”一切文学作品,我只爱用血和泪写成的。“
——尼采
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
——鲁迅
追忆文学
《红楼梦》中的三个层次:
1、青春生命的挽歌(个体);(幻灭跟悲凉)
2、贵族家庭的挽歌(家族);(“画出内家风范,这是石头记中最难得的地方,别书中摸不着。——脂批)
3、尘世人生的挽歌(世界)。
——《红楼梦哲学精神》(梅新林)
自古言情者,无过西厢,两人故事;石头记人甚多,事甚杂,家常,雅俗共赏,更胜,大家规范,大家风范,大家规模
《红楼梦》版本:
1、脂评本(批语、手抄本、残本)
2、甲戌本(16回)
3、庚辰本(78回)等
《红楼梦校注》冯其庸等校 - 台北 - 里仁书局
《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 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
程甲本
程乙本
《红楼梦资料汇编》一粟——中华书局
《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
《俞平伯轮红楼梦》俞伯平 -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红楼梦论稿》蒋和森
育婴室
梅新林
宋琪
《小说面面观》佛斯特(英)
故事(好奇心)+情节(因果关系)+人物(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
情节层次:1、诉诸读者的记忆力 + 2、人生智慧
性灵观的体现人物:——贾政
扁平人物:焦大、夏金桂、赵姨娘
《中国叙事学》浦安迪(美)


1楼2018-04-24 20:02回复
    专题二:神话专题(女娲补天)
    一、石头神话:
    士不遇题材:(无才补苍天)
    《九辩》(宋玉):悲秋
    《感士不遇赋》:司马迁
    董仲舒、东方朔、苏轼、辛弃疾等
    被炼造过得石头——通灵(内)、五色(外)——玉石——被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文心雕龙》
    贾宝玉的本真是一贯的,外在的标准变了
    石头尺寸:
    1、高十二丈:12(天之大数)——凡十二皆照应十二金钗(脂批)
    2、见方二十四丈大:12的倍数、24节气
    3、三万六千五百零一颗:36500(百年——贾家末世、人寿末世、终结)+1(更加之孤独)
    祖父曹寅:(诗人、词家、参与《全唐诗》编纂)
    石癖、
    《楝亭集-诗抄》
    石头神话的意义:
    女娲(大母神、太初之母primordial、大地之母)——创造、繁衍、温暖、保护——首出御世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
    “一日七十变”
    “抟土造人”——土原型
    怪诞派:打破生命的界限——绵延不断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世界——快活的生命自由
    蛇:1、蜕皮=重生=生命的延续 2、水=生命 3、多产 4、肠——腹——胎儿
    女娲——女蛙
    乱伦母题的导入:
    ”孤雌纯坤“的性别意义
    女娲(居右捧月)-伏羲(居左捧日)交尾图
    神界:女娲(救世之神)——警幻仙子(命运之神)
    俗世:贾母(命运之神)——刘姥姥(救世之神)
    爬灰(秦可卿、贾珍)
    “末世”的背景:——儒家济世理念的落空
    末世:
    1、父母祖宗根基已尽(物质);
    2、人口衰落(人口凋零)
    后面又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探春判词)(48)。画后也有四句写着道: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49)。
    ——《红-第五回-探春判词》
    风筝断线,子孙流散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58)。(王熙凤判词)其判云: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59)。
    ——《红-第五回-王熙凤判词》
    ——末世的治世干才
    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红-第五十五回》
    ——探春与王熙凤的不同在于学问和志(理想)
    “探春实与黛玉并列者也”
    “ 若分情与世,以世而言最重要的便是探春”
    “以一家而言,此书首要的为为黛玉,若以家来寓国,整部书首要的却是探春。”
    (庶孽)
    ——.....
    30年(小变)——100年(大变)——500年(终变)
    ——司马迁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2),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3),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红-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馀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不等,遂称了二两给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给周瑞家的(指周瑞的太太)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号上。一时周瑞家的又拿进来,说:“这几样都各包号上名字了。但那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却不同,凭是怎么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红-第七十七回-贾母房中找人参》
    石头的品行:
    人格价值VS人格特质
    1、畸零的处境:
    道家:畸于人而侔于天
    2、坚硬执着: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破也,不可夺其志。”
    ——《吕氏春秋》
    “宝”
    “玉”=石(五色)=至坚
    3、“托母入父”的成长失败与身份认同的暧昧失据
    处在“非母非父”的中介状态
    “母性空间”
    正邪两气的禀赋——矛盾
    赤瑕宫的瑕,病态的玉
    原来近日风流冤家又将造劫历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23),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24),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25),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26),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27)。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红-第一回》


    2楼2018-04-24 20:15
    回复
      (2) 签主——探春(“瑶池仙品”)
      晚唐.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3)签主——李纨(“霜晓寒姿”)
      宋. 王淇〈梅〉: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族中男女无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续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是德(2)”,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 《女四书》、 《烈女传》读读(3),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4),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5)。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6),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此时二十出头)
      ——《红-第四回》
      (4) 签主——史湘云(“香梦沉酣”)
      宋.苏轼〈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5) 签主——麝月(“韶华胜极”)
      宋.王淇〈春暮游小園〉: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週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云『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第 20 回脂批》
      ——麝月一直会留在宝玉身边,知道出家。
      (6) 签主——香菱( “联春绕瑞”):
      宋. 朱淑真〈惜春〉(一作〈落花〉):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文本证明香菱很爱薛潘:
      贾母等回来各自归家时,薛姨妈与宝钗见香菱哭的眼睛肿了。
      ——《红-第四十七回》
      薛蟠粗枝大葉,風流自喜,而實花柳之門外漢,風月之假斯文,真堪絕倒也。然天真爛漫,純任自然,倫類中復時時有可歌可泣之處,血性中人也。脫亦世之所希者與!晉其爵曰王,假之威曰霸,美之諡曰獃。譏之乎?予之也。
      ——(涂瀛《紅樓夢論贊‧薛蟠贊》)
      口内说道:“原来是两家情愿,你不依,只管好说,为什么哄出我来打我?”
      ——《红-第四十七回-薛潘说的话》
      薛潘(连理枝)——夏金桂(妒花风雨)——薛潘(青帝)
      ——————————————————第九课103:00
      (7)签主——黛玉( “风露清愁”)
      宋·欧阳修《再和明妃曲》: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8)签主——袭人( ““武陵别景””)
      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原来袭人在家,听见他母、兄要赎他回去,他就说:“至死也不回去。”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了我还值几两银子,要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儿,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况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摸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做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了。”因此哭了一阵。
      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11)。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人家儿,不过求求,只怕连身价银一并赏了,还是有的事呢。二则,贾府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女孩儿也不能那么尊重。因此他母子两个就死心不赎了。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红-第十七回 袭人不想被赎》
      「補出襲人幼時艱辛苦狀,與前文之香菱,後文之晴雯大同小異,自是又副十二釵中之冠,故不得不補傳之。」
      ——己卯本第 19 回脂批
      一两银子=1000铜钱
      大丫头/副小姐/二层主子
      避秦——花家处境
      又春——贾府
      渔郎——蒋玉菡
      袭人后嫁:(为袭人翻案)
      ①妾身未分明
      ②妻——礼教、妾——要球较宽
      ③比古人更残酷的心态(礼不下庶人)


      5楼2018-04-24 20:19
      回复
        专题六:谶语的表达策略(三):非物谶的婚恋小物关情、涉及淫二型
        1.「關情」類
        (1) 寶玉、黛玉──家常舊手巾 (34 回)
        第十一课 :12:05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儿的作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件事啊。”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么。”晴雯道:“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旧绢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绢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绢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巾,见他进来,忙摇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叫给姑娘送绢子来了。”黛玉听了,心中发闷,暗想:“做什么送绢子来给我?”因问:“这绢子是谁送他的?必定是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黛玉听了,越发闷住了。细心揣度,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想到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可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要不是这个意思,忽然好好的送两块帕子来,竟又令我可笑了;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他既如此,我却每每烦恼伤心,反觉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6),由不得馀意缠绵,便命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7)!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8)。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9)?
        ——《红-第三十四回-手帕传情》
        (2) 小紅、賈芸──手帕 (24 回)
        (3) 寶玉、妙玉──綠玉斗 (41 回)
        红颜屈从枯骨
        (4) 寶玉、晴雯──指甲、貼身小衣 (77 回)
        此时多浑虫外头去了,那灯姑娘吃了饭去串门子,只剩下晴雯一人,在外间房内爬着。【庚辰双行夹批:总哭晴雯。】宝玉命那婆子在院门瞭哨,他独自掀起草帘【庚辰双行夹批: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庚辰双行夹批:芦席土炕。】幸而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悄唤两声。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庚辰双行夹批:不独为晴雯一哭,且为宝玉一哭亦可。】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庚辰双行夹批:妙!通篇宝玉最恶书者,每因女子之所历始信其可,此为触类旁通之妙诀矣。】一面想,一面流泪问道:“你有什么说的,趁着没人告诉我。”晴雯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说毕又哭。宝玉拉着他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因泣道:“且卸下这个来,等好了再戴上罢。”因与他卸下来,塞在枕下。又说:“可惜这两个指甲,好容易长了二寸长,这一病好了,又损好些。”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红-第七十八回-宝玉看晴雯》
        虚名——实行——另有个道理


        7楼2018-04-24 20:20
        回复
            (2) 賈璉、多姑娘──頭髮 (21 回)
          故又将他姑舅哥哥收买进来,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成了房后,谁知他姑舅哥哥一朝身安泰,就忘却当年流落时,任意吃死酒,家小也不顾。偏又娶了个多情美色之妻,见他不顾身命,不知风月,一味死吃酒,便不免有蒹葭倚玉之叹,红颜寂寞之悲。又见他器量宽宏,【庚辰双行夹批:趣极!“器量宽宏”如此用,真扫地矣。】并无掉蓝枕之意,这媳妇遂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的。若问他夫妻姓甚名谁,便是上回贾琏所接见的多浑虫灯姑娘儿的便是了。
          ——《红-第七十八回》
          (3) 賈璉、 尤二姐──九龍玉珮、 檳榔 (64 回)
          贾蓉又和二姨抢砂仁吃,尤二姐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脸。贾蓉用舌头都舔着吃了。众丫头看不过,
          ——《红-第七十八回》
          聚疣:两牡共乘一牝
          因见二姐手中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了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贾琏便笑着欲近身来拿。二姐怕人看见不雅,便连忙一笑,撂了过来。贾琏接在手中,都倒了出来,拣了半块吃剩下的撂在口中吃了,又将剩下的都揣了起来。
          ——《红-第六十四回》
          (4) 司棋、潘又安──繡春囊 (74 回)


          9楼2018-04-24 20:21
          回复
            专题七:谶语式的表达策略 IV:联姻小物 (一)
            亡斧疑邻
            (1)宝玉、宝钗——由金锁片、通灵宝玉所共构的金玉良姻(第 8回)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玉宝灵通    三二一
               仙莫  知疗除
               寿失   祸冤邪
               恒莫   福疾崇
               昌忘
              宝钗看毕,【甲戌双行夹批: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甲戌侧批:可谓真奇之至。】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甲戌侧批:是心中沉吟,神理。甲戌眉批:《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甲戌双行夹批:请诸公掩卷合目想其神理,想其坐立之势,想宝钗面上口中。真妙!】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甲戌双行夹批:又引出一个金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甲戌眉批:恨颦儿不早来听此数语,若使彼闻之,不知又有何等妙论趣语以悦我等心臆。】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甲戌双行夹批:补出素日眼中虽见而实未留心。】我也鉴赏鉴赏!”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甲戌双行夹批:一句骂死天下浓妆艳饰富贵中之脂妖粉怪。】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甲戌侧批:细。】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甲戌双行夹批: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璎珞正面式
              音注云:不离不弃。
              璎珞反面式
              音注云:芳龄永继。【甲戌侧批:合前读之,岂非一对?】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甲戌双行夹批:余亦谓是一对,不知干支中四注八字可与卿亦对否?甲戌眉批: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文字是也。】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甲戌侧批:写宝钗身份。蒙侧批:云龙显影法,好看煞!】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甲戌侧批:妙神妙理,请观者自思。】
            ——《红-第七回》
            (2)宝玉、宝琴——由雀金呢与凫靥裘所共构的潜在的金玉良姻(第 49、 52回)
            贾母道:“下雪呢么?”宝玉道:“天阴着,还没下呢!”贾母便命鸳鸯来:“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他罢。”鸳鸯答应了,走去果取了一件来。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又不似宝琴所披之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庚辰双行夹批:“小”字妙!盖王夫人之末女也。】这件给你罢。”宝玉磕了一个头,便披在身上。
            ——《红-第五十回》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一宿无话。
            ——《红-第五十回》


            10楼2018-04-24 20:22
            回复
              (8)柳湘莲、尤三姐——鸳鸯剑(第 66回)
              ——失败(出自个人意志,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贤妻美妾
                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湘莲因问贾琏偷娶二房之事,宝玉笑道:“我听见茗烟一干人说,我却未见,我也不敢多管。我又听见茗烟说,琏二哥哥着实问你,不知有何话说?”湘莲就将路上所有之事一概告诉宝玉,宝玉笑道:“大喜,大喜!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湘莲道:“既是这样,他那里少了人物,如何只想到我。况且我又素日不甚和他厚,也关切不至此。路上工夫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来定,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个底里才好。”宝玉道:“你原是个精细人,如何既许了定礼又疑惑起来?你原说只要一个绝色的,如今既得了个绝色便罢了,何必再疑?”湘莲道:“你既不知他娶,如何又知是绝色?”宝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庚辰双行夹批:奇极之文!趣极之文!《金瓶梅》中有云“把忘八的脸打绿了”,已奇之至,此云“剩忘八”,岂不更奇!】宝玉听说,红了脸。湘莲自惭失言,连忙作揖说:“我该死胡说。【庚辰双行夹批:忽用湘莲提东府之事骂及宝玉,可是人想得到的?所谓“一个人不曾放过”。】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宝玉笑道:“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甚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湘莲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时忘情,好歹别多心。”宝玉笑道:“何必再提,这倒是有心了。”湘莲作揖告辞出来,若去找薛蟠,一则他现卧病,二则他又浮躁,不如去索回定礼。主意已定,便一径来找贾琏。
              ——《红-第六十六回》
              意义:
              对「才子佳人」小说婚恋模式的悖逆:
              关系类型-促成力量-主观意愿-品物的主要关联方式-结果
              联姻——命定天成——无——「二物相对」的映照组合模式/「二物互换」的对等交流模式——成功
              关情——人为作用——有——「一物二手」的转移联系模式——失败
              涉淫——人为作用——有——「一物二手」的转移联系模式——失败
              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甲戌侧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蒙侧批:起初到底有心乎?无心乎?】
              ——《红-第一回》
              ”人之异于**者几希。“(孟子)


              12楼2018-04-24 20:23
              回复
                专题七: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
                一、传统「度脱模式」的挪借与超越
                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蒙侧批:”度脱“,请问是幻不是幻?】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
                ——《红-第一回》
                这段对话开宗明义地清楚出现 「度脱」 一词, 书中也确实触及了佛道之度脱概念以及若 干度脱剧之叙事因素。自青木正儿针对「神仙道化」题材而提出「度脱剧」类型后,学界陆 续进行了相关研究。
                所谓 「度脱」 者, 为得度解脱之略称, 该词汇已习见於六朝之佛道文献, 诸如「故欲洗拔万有,度脱羣生」 、 「至於翾飞蠕动,犹且度脱,况在兆庶」 、 「度脱凶年,赖 阿而全者」 ,其基本定义即是度一切苦厄、解脱一切执著烦恼也,就其佛教来源而言, 「度」 字即佛典里所翻译的「波罗密多」 ,本义为「到彼岸」 、 「度无极」 ,让人从现世生死苦海的此 岸到达涅盘的彼岸,故「度」字同时有「渡」的意义,包含了普渡众生、济世助人的双重作 用;此外, 「度」字又融合了道教的阐释,都以拯救人生罪恶,使之超离尘俗而脱然无累於 心为目的。
                此所以道人称其度脱行动可造「一场功德」 。
                (一) 「度脱剧」的构成要素
                包含:
                「度人者」和「被度者」 (戏剧人物) 、
                度人的行动(戏剧动作) 、
                悟道、
                成仙或获得永恒的生命(结果) ,
                诸项彼此连结依序组合,即是「被度者」通过「度人者」的帮助, 经过度脱的过程和行动, 领悟生命的真义, 最后得到生命的超升——成仙成佛, 由此构成剧 情发展的一般模式。
                1. 被度者:往往具有「本为仙者」 、 「有神仙之分者」 、 「鬼妖物而为仙者」的出身来历
                ——《红》关注具有正邪两赋的人;
                2. 度人者:多属仙佛人物, 包括:钟离权、 吕洞宾、 铁拐李、 蓝采和、 月明尊者、 布袋和尚, 属於神话学中荣格所谓的「智慧老人」 (the Wise Old Man)
                3. 从《隋书》所言,道经者「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 ,可见多次 度脱是道教度人的特色,并具体表现於元代度脱剧的三次点化上
                ——元杂剧:四折、结构造成;往往以渡人者为中心,而对被渡者较为暗淡
                ——红楼梦中加以超越,弥补了度脱剧的缺憾
                ——渡人者:一僧一道,等等
                第 25回僧道赶来救治宝玉,使之起死回生的这段情节,脂批云:三次煆炼,焉得不成佛成祖。
                脂批:「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 至不能处便用观世音可比」 、 「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
                僧道:
                神界形象——仙形道体: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
                ——《红-第一回》
                俗界形象——畸陋: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甲戌侧批: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甲戌侧批:此则是幻像。】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红-第一回》
                ————来源:庄子—畸人(畸于人而侔于天)(形残神全/神残形全)
                颞缺
                支离疏
                ★一僧一道的同中之异:性别、方式与成效
                一僧:
                (1)、甄英莲(第 1回) ——失败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甲戌侧批:奇怪!所谓情僧也。】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蒙侧批:如果舍出,则不成幻境矣。行文至此,又不得不有此一语。】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
                ——《红-第一回》
                “巧妻常伴拙夫眠”
                ——《随园诗话》


                13楼2018-04-24 20:24
                回复
                  (2)、林黛玉(第 3回) ——失败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甲戌侧批:写美人是如此笔仗,看官怎得不叫绝称赏!】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甲戌侧批:为黛玉写照。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足矣。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甲戌侧批:文字细如牛毛。】来了一个癞头和尚,【甲戌眉批: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至不能处便用观世音可比。】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甲戌侧批:是作书者自注。】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红-第三回》
                  (3)、薛宝钗(第 7回)——失败
                  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儿除了根才是。小小的年纪倒作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甲戌侧批: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甲戌侧批: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又何如治之。】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甲戌侧批: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甲戌侧批:“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周瑞家的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子没有呢?”宝钗道:“有。【甲戌侧批:一字句。】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甲戌侧批:新雅奇甚。】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甲戌双行夹批: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
                  ——《红-第三回》


                  14楼2018-04-24 20:25
                  回复
                    一道:
                    (1)、甄士隐(第 1回)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甲戌眉批:喝醒天下父母之痴心。蒙侧批:天下作子弟的,看了想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甲嗯和了人风。蒙侧批:交竹滑溜婉转。】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蒙双行夹批:风俗。】本贯大如州人氏,【甲戌眉批: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戌侧批: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蒙侧批:大都不过如此。】幸而【蒙侧批:若非“幸而”,则有不留之意。】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甲戌侧批:此等人何多之极。】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蒙侧批:几几乎。世人则不能止于几几乎,可悲!观至此,不……】(按:以下缺去。)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蒙双行夹批:要写情要写幻境,偏先写出一篇奇人奇境来。】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甲戌侧批:如闻如见。甲戌眉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蒙侧批:一转念间登彼岸。靖眉批:“走罢”二字,如见如闻,真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个能行?】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红-第一回》
                    (2)、贾瑞(第 12回)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庚辰双行夹批:自甄士隐随君一去,别来无恙否?】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庚辰双行夹批:如闻其声,吾不忍听也。】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庚辰双行夹批:如见其形,吾不忍看也。】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庚辰双行夹批: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作者如何下笔?】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辰侧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庚辰双行夹批:奇绝!】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庚辰双行夹批:写得奇峭,真好笔墨。】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蒙侧批:此一句力如龙象,意谓: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庚辰双行夹批:所谓醉生梦死也。】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庚辰双行夹批:可怜!大众齐来看此。】【蒙侧批:这是作书者之立意,要写情种,故于此试一深写之。在贾瑞则是求仁而得仁,未尝不含笑九泉,虽死亦不解脱者,悲矣!】——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红-第十二回》
                    (3)、柳湘莲(第 66回)
                    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那小厮带他到新房之中,十分齐整。忽听环珮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红-第六十六回》
                    比较:
                    度人者—被度者—主要方式—现身时机—度脱性质—基本成效
                    一僧——女性——符咒法术——日常生活——外在超越——失败
                    一道——男性——言语机锋——非常处境——内在超越——成功
                    ———(成功出家的皆非女性惜春除外)
                    (二)贾宝玉的启悟经历
                    马尔卡斯(MordecaiMarcus ) :
                    「启悟故事所要表现的,可以说就是故事中年轻主角经历 过的, 无论是他对於自我世界认识的重大转变,还是性格上改变, 还是两者兼有。 而且这些 转变, 必会指示或引领他迈向成人世界。 故事中不一定有某种仪式,但至少有某些证据,显 示这些转变似乎是有永久的影响的。 」
                    1.性启蒙(sexinitiation ) :兼美云雨(第 5回)
                    (1)出於宁荣二公所安排,具有与家业承续攸关的严肃宗旨
                    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红-第五回》
                    劝百讽一、空结情色、导欲增悲


                    15楼2018-04-24 20:26
                    回复
                      (2)「性成熟」为「成长」的必经步骤
                      a. 确立宝玉具备传宗接代的能力,获取继承人的坚强资格。
                      b. 在「通过了性启蒙后,便变为成人」的意义上,宝玉进一步「变成了父亲」 , 「可以享有财 富、权力、名誉,和女人」
                      性启蒙——成为父亲:权力、财富、女人
                      性启蒙的仪式——绛洞花主
                      c. 在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蕴涵了一些重大主题, 即:原始朴真的消逝, 死亡的降临, 以及对知识的首次有意识的体验,这一切都与性紧密相关。
                      匈牙利心理分析人类学家罗海姆(GezaRoheim )云:
                      「在神话中,性成熟被视作一种剥 夺了人类幸福的不幸,被用於解释尘世中为何会有死亡。 」
                      走出伊甸园——性成熟,原始童年朴真的死亡
                      情欲——死亡:(秦可卿、绣春囊)
                      女儿出嫁:珍珠——死珠——鱼眼睛
                      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甲戌侧批:妙!盖指薛林而言也。】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红-第五回》
                      ——(梦前)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梦后)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甲戌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红-第五回》
                      第十六课——46:27
                      2.出世思想启蒙:宝钗说戏(第 22回)
                      悟道禀赋与幻灭美学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庚辰双行夹批:是极!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庚辰双行夹批:此阕出自《山门》传奇。近之唱者将“一任俺”改为“早辞却”,无理不通之甚。必从“一任俺”三字,则“随缘”二字方不脱落。】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庚辰双行夹批:趣极!今古利口莫过于优伶。此一诙谐,优伶亦不得如此急速得趣,可谓才人百技也。一段醋意可知。】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
                      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此方是大悟彻语录,非宝卿不能谈此也。】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
                      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
                      ——《红-第二十二回》
                      空 ——情——色


                      16楼2018-04-24 20:26
                      回复
                        3.情缘分定观启蒙:龄官画蔷(第 36回)
                        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蒙侧批:此一段议论文武之死,真真确确的非凡常可能道者。】【庚辰眉批:死时当知大义,千古不磨之论。绮园。】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袭人忽见说出这些疯话来,忙说困了,不理他。那宝玉方合眼睡着,至次日也就丢开了。
                        ———化灰化烟的死法(乐园的永恒化的另一种表达)
                        ..............
                        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蒙侧批:另有风味。】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顽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进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他坐正了,再一细看,原来就是那日蔷薇花下划“蔷”字那一个。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宝官等不解何故,因问其所以。宝玉便说了,遂出来。【蒙侧批:非龄官不能如此做事,非宝玉不能如此忍。其文冷中浓具意蕴而。诚有“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意。】
                        ..............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蒙侧批:这样悟了,才是真悟。】
                        袭人昨夜不过是些顽话,已经忘了,不想宝玉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红-第三十六回》
                        姚燮:「宝玉过梨香院,遭龄官白眼之看;黛玉过栊翠庵,受妙玉俗人之诮,皆其平生 所仅有者。 」正因此一「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的空前遭遇,以及龄官对贾蔷之情有独 钟,而豁然领悟自己意欲独占天下之情的褊狭虚妄——「管窥蠡测」 ,并认识到一种「自我 不足感」与「超越自我的丰富感」 (self-transcending fecundity) ,而企及真正的「大观」 。可 以说, 「这个体悟不啻在宝玉迹近於幼儿『以世界一切皆是为我』的世界观中凿下了裂痕」 , 使之从我与世界没有区隔的混沌整体中开始意识到了分离与局限, 是对前次启蒙中 「赤条条 来去无牵挂」之孤独意识的进一步落实,也成人式体证了人类存在的孤寂本质
                        4.婚姻观启蒙:藕官烧纸(第 58回)——「痴理」说的提出
                        “痴理观”——真情+痴理 (情理皆备、两尽其道)
                          这里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祭的果系何人。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因又忙拉芳官嘱道:“既如此说,我也有一句话嘱咐他,我若亲对面与他讲未免不便,须得你告诉他。”芳管问何事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宝玉道:“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以后快命他不可再烧纸。”
                        ——《红-第五十八回》
                          茗烟站过一旁。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庚辰双行夹批:奇文。只云“施半礼”,终不知为何事也。】回身命收了去。茗烟答应,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口内祝道:“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说毕,又磕几个头,才爬起来。【庚辰双行夹批:忽插入茗烟一偏流言,粗看则小儿戏语,亦甚无味。细玩则大有深意,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之小童哉?此一祝亦如《西厢记》中双文降香,第三柱则不语,红娘则代祝数语,直将双文心事道破。此处若写宝玉一祝,则成何文字?若不祝则成一哑迷,如何散场?故写茗烟一戏直戏入宝玉心中,又发出前文,又可收后文,又写茗烟素日之乖觉可人,且衬出宝玉直似一个守礼代嫁的女儿一般,其素日脂香粉气不待写而全现出矣。今看此回,直欲将宝玉当作一个极清俊羞怯的女儿,看茗烟则极乖觉可人之丫鬟也。该批:这方是作者真意。】
                          宝玉听他没说完,便撑不住笑了,【庚辰双行夹批:方一笑,盖原可发笑,且说得合心,愈见可笑也。】因踢他道:“休胡说,看人听见笑话。”【庚辰双行夹批:也知人笑,更奇。】茗烟起来收过香炉,和宝玉走着,因道:“我已经和姑子说了,二爷还没用饭,叫他随便收拾了些东西,二爷勉强吃些。我知道今儿咱们里头大排筵宴,热闹非常,二爷为此才躲了出来的。横竖在这里清净一天,也就尽到礼了。若不吃东西,断使不得。”宝玉道:“戏酒既不吃,这随便素的吃些何妨。”茗烟道:“这便才是。还有一说,咱们来了,还有人不放心。若没有人不放心,便晚了进城何妨?若有人不放心,二爷须得进城回家去才是。第一老太太、太太也放了心,第二礼也尽了,不过如此。就是家去了看戏吃酒,也并不是二爷有意,原不过陪着父母尽孝道。二爷若单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悬心,就是方才那受祭的阴魂也不安生。二爷想我这话如何?”宝玉笑道:“你的意思我猜着了,你想着只你一个跟了我出来,回来你怕担不是,所以拿这大题目来劝我。【庚辰双行夹批:亦知这个大,妙极!】我才来了,不过为尽个礼,再去吃酒看戏,并没说一日不进城。这已完了心愿,赶着进城,大家放心,岂不两尽其道。”【庚辰双行夹批:这是大通的意见,世人不及的去处。】茗烟道:“这更好了。”说着二人来至禅堂,果然那姑子收拾了一桌素菜,宝玉胡乱吃了些,茗烟也吃了。
                        ——《红-第四十三回》


                        17楼2018-04-24 20:28
                        回复
                          宝玉便拉了柳湘莲到厅侧小书房中坐下,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庚辰双行夹批:忽提此人使我堕泪。近几回不见提此人,自谓不表矣。乃忽于此处柳湘莲提及,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我想今年夏天的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去瞧了一瞧,果然又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一早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宝玉道:“怪道呢,上月我们大观园的池子里头结了莲蓬,我摘了十个,叫茗烟出去到坟上供他去,回来我也问他可被雨冲坏了没有。他说不但不冲,且比上回又新了些。我想着,不过是这几个朋友新筑了。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湘莲道:“这个事也用不着你操心,外头有我,你只心里有了就是。眼前十月初一,我已经打点下上坟的花消。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是没的积聚,纵有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不如趁空儿留下这一分,省得到了跟前扎煞手。”宝玉道:“我也正为这个要打发茗烟找你,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湘莲道:“这也不用找我。这个事不过各尽其道。
                          ——《红-第四十七回》
                          宝玉在彻底投入情的终极虚空之前, 不但在广度上极力追求情的全备皆有, 同时也在深 度上全心执著於情的唯一不二。如果说「龄官画蔷」让他「极力追求情的全备皆有」之信念 产生崩解,则「藕官烧纸」使他对「全心执著於情的唯一不二」之定义重新诠释,并更进一 步从儿童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除, 於去中心化后达到人我之间的观点协调, 而不是把自己的 观点当作绝对真理。
                          Vs. 汤显祖「情在而理亡」 、 「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 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情至说」
                          则婚姻观启蒙所带来「情理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说,使其最终的出家不是 逃避而是超离,不是抗议而是了结,故成为迈向度脱的最终一步。
                          ——今夜我可以写出,或许我还爱他,或许我已淡忘;毕竟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二、西方的「启悟故事」与「男性」的成长小说
                          整体而言,宝玉的四次启蒙中,除了第一次之外都清楚蕴含了一种跳跃式的精神顿悟, 而精神顿悟正是成长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徵, 主人公在探索的过程中, 突然获得对人、 社会等 的一种真理性认识,产生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所谓顿悟 (epiphany ) , 原来是基督教神学的术语, 用来表示上帝在人间的显灵, 乔伊斯 (James Joyce ) 借之表示世俗世界的启示, 并定义为 「精神的突然显露」 (suddenspiritual manifestation) , 其时事物的本质或姿态向观察者散发出光芒。
                          乔伊斯把顿悟本身看做是一种体裁, 即启示是突然发生的, 是一道闪光, 是精神超越他 平庸麻烦的生活而不断显现的过程, 精神从自然中显现, 突然的启示向诗人传递出一种超验 的信息,照亮了他对人之存在的理解,或他自己要走的路。
                          衡诸贾宝玉的各次启悟过程,整体上更表现出浦安迪所言:「就启蒙的次序而言,无论 是顿悟还是渐悟,动态的情状仍宛然在目:从无知到获得真理。 」
                          巴赫金(Mikhail M.Bakhtin)对「成长小说」 (bildungsroman )之说明或定义:另一种鲜 为人知的小说类型, 它塑造的是成长中的人物形象。 这裏主人公的形象, 不是静态的统一体, 而是动态的统一体。 主人公本身的性格, 在这一小说公式中成了变数。 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 有情节意义; 与此相关, 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 再构建。 时间进入人的内部, 进入人物形象本身, 极大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 这一小说类型从 最普遍涵义上说,可称为人的成长小说。
                          圭索 (RichardW.Guisso ) :「五经在谈及女人时, 很少视之为人, 而几乎完全是以 『女儿』 、 『妻子』和『母亲』等理想化之生命循环中的各种角色处理之。 (the Classics have little to say of women aspersons,but deal almostentirely in idealized life-cycle roles of daughter,wife and mother ) 」由於女性在一生中只与妻子、媳妇、母亲这几种角色有关,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时 间就是成人和结婚的日子, 因此对女性来说, 从童年向青少年的过渡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而 表现出一种「不在年龄中生活」的模糊性。


                          18楼2018-04-24 20:28
                          回复
                            厉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7-10 12:11
                            回复
                              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11-15 16:30
                              回复